唐高宗时期,中日两国发生了第一次国家层面的交战——白江口之战,以日军全部战船被焚、上千兵士沉尸海底的惨败告终;明万历年间,狂妄的丰田秀吉试图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但依然强悍的明朝军队再次让日本接受了一次战场教育。

行至清朝,经过“明治维新”,开始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逐渐强大起来,再次打起古老中国的主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光绪二十年,朝鲜再次成为日本进攻中国的跳板,一场注定改变近代中国历史,改变中日两国角色、地位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马关条约》的签订直到现在依然是国人挥之不去的巨大耻辱,更重要的是,此战带给日本的巨大利益让其迅速跻身于列强行列,为37年以后的侵华战争打下了基础。

可在资本主义道路上顺风顺水、国力强盛的日本,敢在晚清时期发动甲午战争,敢在民国时期发动侵华战争,为何偏偏在晚清和民国之间的北洋时期,未对中国下手呢?

此弹丸小国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甲午战争中的平壤之战示意图

1916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袁世凯,在全国上下的声讨中忧愤成疾,不治而亡,北洋军阀混战的局面正式拉开。就整个国家而言,这一时期几乎整体处于分散状态,北洋政府名存实亡,基本等于摆设;各地军阀之间的混战,就好像见面打招呼一样的随便;用一盘散沙来形容这一时期的中国,一点也不为过。

可就算如此,始终对中国虎视眈眈,亡我之心不死的日本,却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始终静默,就算在东北搞点小动作也得看着张作霖的脸色,适可而止。

俗话说“狗改不了吃屎”,日本在北洋时期不进攻中国,并不是放弃了一直以来的念头,而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实在是不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北洋虽乱,但军队强悍

后世对袁世凯虽然多有诟病,但其对于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巨大贡献,绝对不容忽视。从“小站练兵”到中国第一支新军的建立,北洋时期的军队无论是军队素质、军事思想还是武器装备都远超晚清武装力量。

袁世凯病逝后,不再有国家武装力量的说法,而是大大小小的军阀各自拥有,明显带有私人武装的军队。其中奉系、直系、皖系军阀这三支武装势力,单拉出来哪一支都够日本军队喝一壶的。老帅张作霖在世时,日军为何不敢进攻东三省?直到现在仍有人坚定认为:如果不是蒋介石瞎指挥、张学良主动放弃,仅30万奉军就能把日军拖回到战国时期。

据不完全统计,北洋时期的各地军阀加起来有120万,而且这些军队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有分布,足可以才形成层层阻击、梯次歼灭的有效御敌形式。如此背景下,日军想要进攻中国,还真得掂量掂量。

2、北洋大佬,个个都不好惹

除了具备绝对优势的武装力量,掌握这些军队的北洋大佬们,也都是堪称一代枭雄的牛逼人物,个个不好惹。我们选取几个代表性人物,予以说明:

张作霖:虽然被日本视为眼中钉,但却也不得不称其为“压不倒的小个子”。这个曾经对东三省牢固统治的奉系领袖,乃系日军进攻东北的最大障碍。如果皇姑屯不发生爆炸,日本进攻中国的计划很可能会彻底落空。

吴佩孚:这位被时人评价为“大有抗节,不愧英雄”的直系军阀首领,在民族气节方面的表现绝对值得国人敬佩。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初心不改,宁死不从。

孙传芳:为了摆脱冈村宁次的拉拢纠缠,宁愿出家为僧,并给出了“死于同胞之手,比当汉奸卖国贼苟活强上千倍”的豪言。

冯国璋:一生心系国家兴亡,更是以“国家海禁开,东方大事起”为后代制定排辈次序。

这些久经沙场、百战而生的乱世枭雄们,虽然有着诸多被后世诟病的缺点、不足,但就民族气节而言,绝对对得起那个时代,更对得起他们身上肩负的历史责任。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有这样北洋大佬坐镇,日本断难对中国发起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北洋时期的民族气节,前所未有的高涨

晚清政权被推翻后,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皇权一去不复返,国人心中的民族自豪感,迈向新生活的渴望,对自由、平等、民主的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爱国情结、民族气节在这一时期绝对抵得上百万雄师。北洋时期虽然混乱,但也只是自己人的家务事,面对外敌,尤其是带给近代中国诸多灾难和屈辱的日本如果胆敢入侵,军阀之间会立马抱成一团暂且不说,单是旺盛的民族情绪就足以让日军寸步难行。

日本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都能引发轰动中国、影响历史发展的“五四运动”,试想一下,如果日本在这个时候入侵中国,会落得何种下场?无能如北洋政府,恐怕也会被硬逼着和日军正面刚。如此中国,虽然混乱,但高涨的民族气节也足以令日本胆寒,而放弃入侵念头。

“五四运动”浮雕

后记

北洋时期虽混乱,但几乎每天处于实战状态的军队并不弱;北洋大佬们虽然饱受诟病,但在民族气节上绝对可圈可点;北洋时期的民众虽然刚刚脱离了封建统治,但爱国情结、民族自豪感却空前高涨。总之一句话,北洋虽内乱不止,但面对外敌入侵却能迅速变成一头雄狮,亮牙撕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