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明清对宋太宗的评价,对现在影响很深,之所以这样说,对因为明清的评价更加深入,更加切中要害。并且明清研究的重点,也是现今史学家研究的重点,因此,研究明清对宋太宗的评价对于深入了解宋太宗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明清的评价更加接近现在,但是并不是说明清的评价等于现在的评价。明清在评价宋太宗的时候,依然会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例如清代对宋太宗的评价就充满了主观性,甚至这种主观性评价超越了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作为最后一个王朝,他们应该是最容易总结经验的,但是为何有太重的主观性评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明朝对宋太宗的评价

明人对宋太宗的评价分成了两个部分,一是歌颂,二是质疑。所谓的歌颂,就是肯定了宋太宗的勤政、统一、爱民以及力捧文人等四个方面。其实明人的肯定方面跟前朝的差不多,但是在质疑方面,明人的评价比前朝更加犀利,犀利的地方体现在明人对宋太宗的质疑上。明人对宋太宗主要有两个质疑的焦点,一是宋太宗对于宋朝来说,究竟是一个罪人还是有功之人;二是宋太宗的继位过程到底是不是合法的。这两个问题,也是至今为止一直备受争议的问题。

关于第一个焦点,宋太宗到底有罪还是有功,明人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宋太宗是宋朝而言是一个功臣,张溥和王夫之是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理由是燕京百姓两次入京请求宋太宗举行泰山封禅;二是宋太宗压制住了赵普,才让赵普最终没有当上皇帝。另一派认为宋太宗是一个对宋朝有罪的人,理由是在一系列的北伐之后,宋太宗选择了退兵,导致宋代被冠上了外交弱者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第二个焦点,宋太宗的继承是否符合法理,明人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宋太宗的继位虽然不合法,但是很合适。另一派认为宋太宗的继位是不合礼议以及法理的。

《康斋集》记载:人须有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之心,方做得尧舜事业,不然,鲜有不为外物所移者。

认为只有不做任何坏事的前提下,继承天下之后才会有所作为,但是如果一开始就做了坏事,那么即使取得天下,也会没有作为。

二、清人对宋太宗的评价

清人是宋太宗的评价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批判性的,清人之所以如此批评宋太宗,其实原因只有一个,乾隆皇帝对宋太宗的评价是批判的。清人的一把手认为宋太宗必须进行批判,那么清人自然对宋太宗持有批判的态度。

清人对宋太宗批判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为宋太宗有惭德,乾隆认为古代皇帝的榜样,绝不可能是宋太宗,因为宋太宗有惭德,由于这个观点是清人的一把手提出来的,所以就称为清人批判宋太宗的主要观点之一。

二是法令不严格,执法标准不一,清人认为宋太宗时期的法理太过于讲究人情,有的人虽然犯了重罪,但是由于朝里有人当官,于是就被赦免了或者减轻刑罚,并且举出了例子。例如李继隆在掌控了刘廷让一万军队之后,当刘廷让被敌军围困之际,先前答应过解救刘廷让的李继隆却没有出兵营救,导致刘廷让的军队除了他自己之外,无一生还,事后李继隆竟然没有受到宋太宗的惩罚,因为李继隆是李皇后的哥哥。由此可见,法度的尊严在宋太宗身上被玷污了。

结语

相比古代的其他朝代,明清对宋太宗的评价更具有针对性。从明人对宋太宗的评价当中,可以看出明人的评价是更加犀利的,尤其是直接了当的争论宋太宗的继位是否合法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之间为止,备受争议的一个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理由上看,张溥和王夫之对宋太宗的评价都有不妥之处,一是燕京的百姓入京,这件事其实已经有史书对其进行了讲解,百姓其实是被官方组织进京的。二是宋太宗压制赵普虽然是事实,但是赵普究竟有没有当皇帝的心思是一个未解之谜。

清人对宋太宗的评价具有主观批判性,究其根源,批判的出现,其实就是下人们随着一把手的喜好。乾隆不喜欢宋太宗,那么下面的人自然也对宋太宗表示出批判,不论这种批判是真心的,还是违心的,都已经成为史料,也成为清人评价宋太宗的特点之一。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康斋集》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