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魏晋,总会想起竹林七贤,会想起清谈畅饮,托杯玄胜,远咏庄老,名士风流。却很少会谈起一个人-----谢安。这个有着魏晋风骨,也有着政治野心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魏晋众多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名士里,谢安的至情至性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谢安出身于名门世家谢家。四岁时,名士桓彝见到他,大为赞赏,说:“: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王承)”意思是说,这孩子风采神态清秀明达,将来不会比王东海(即东晋初年的名士王承)差。可见四岁时便被称赞风姿俊朗,长大之后容貌未必输于掷果盈车的潘安。

他少年时得到王濛的教导,颇负盛名,跟着王羲之学习行书,后世的米芾曾称赞他的书法是 “山林妙寄,岩廊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

《宣和书谱》称其“初慕羲之作草正字,而羲之有解书者。后之评其字者,亦谓纵任自在,若螭盘虎踞之势,要当人能品也。然其妙处,独隶与行草耳。此所有惟行书为多。”

谢安和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是忘年之交,王献之一生都非常爱戴谢安,在谢安病逝后,有关他的封赠礼仪在朝中存着异议,只有王献之等几人认同谢安对朝廷的忠心,和建立的功勋。当然,这是后话。

这样的谢安在当时是倍受人追捧的,盛名之下的谢安却是想要过隐士的生活,效仿伯牙子期。不想出仕的他隐,居到会稽郡的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频繁交游,并不居于俗礼。

他曾听人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深受感动,上奏请求表其墓为“义妇冢”。娶妻刘氏,刘惔之妹,相处时屡屡戏弄谢安,在谢安看来这是真性情。有一次,他的嫂嫂王夫人曾经不顾礼节亲自出面从席上带走其子,谢安不以为忤,反而赞叹王夫人情辞慷慨,可惜不能让朝中大臣们一见。侄女谢道蕴,曾当全家人的面鄙薄自己的丈夫,这些不合“礼法”的行为在谢安看来却是出自真性情,非常值得欣赏。

谢家素来和琅琊王氏相交,但因谢安鄙视王珣的为人,不惜与琅琊王氏嫡系一支交恶,当时,王导的嫡孙王珣娶谢万的女儿为妻,王珉娶谢安的女儿为妻,均夫妻不和,谢安径自让侄女和女儿离婚改嫁。双方因此不通往来许多年。

谢安虽至情至性想要隐居生活,但也避免不了出仕。

时人语:大才槃槃谢家安,江东独步王文度(王坦之),盛德日新郗嘉宾(郗超)。

谢安的才子名声很久就在当地传播开了,最初时朝廷便征召谢安入司徒府,授任他佐著作郎之职,不过被他拒绝了。他在隐居时,谢安的妻子刘氏看见谢家各门(谢尚、谢奕、谢万)都家门富裕而地位显赫,只有谢安隐居山林,便对谢安说:“大丈夫不想富贵吗?”谢安遮掩口鼻低声说:“恐怕不可避免。”

后来果然如谢安所料 。升平三年(359年),谢安的弟弟谢万与北中郎将郗昙兵分两路,北伐前燕。谢万在北伐时不能抚慰将士,又误认为敌军抵达,导致手下士卒惊扰奔溃,谢万也单骑狼狈逃还。

不久后,谢万被免为庶人,此事使谢氏的权势受到了很大威胁。正当此时会稽王司马昱说:“安石(谢安字)既然能与人同乐,也必定能与人同忧,再征召他,他肯定会应召。”至此,谢安开始出仕。四十多岁的谢安,撑起了大晋的脊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朱大渭所说,谢安对东晋来说,实为中流砥柱。无论是宁康元年(373年),恒温进京想令立王室时,拖住桓温,让桓温不久就退回了姑孰,还是淝水之战以少胜多,仅以七万晋军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都体现了谢安的将才。郑观应称他为儒将,确实是有儒将之风。

谢安未出仕时,世人长叹: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谢安出仕后,却是安了天下的心。

说起魏晋风流,安石可领风骚;说起股肱之将,安石当得起一句江左风流。

半生隐士半英雄,魏晋风流数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