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一、立法背景

民事法律制度有多重要?很多人可能不曾想到,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的第一部法律,不是宪法、刑法,而是民事领域的婚姻法。社会秩序的建立,人民权利的保障,都有赖于对基本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和规范。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和2014年国家先后5次启动过民法典制定工作。直到2017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完成了民法典编纂工作的第一步;2018年8月,民法典编纂迈出第二步,各分编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2019年12月,“完整版”中国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二、法典内容

《民法典》并非全新的立法,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依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编订、纂修,其中,全新条款不超过3%,主要是将已有的民法总则、婚姻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等法律及司法解释进行重新编排,同时,针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更有针对性的法律回应。

《民法典》共七编1260条,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和附则,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三、亮点内容

一是见义勇为免责。现实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多次发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扰公众。对此,民法典明确规定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明确了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有助于杜绝“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

二是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物业。小区电梯广告、外墙广告收入归谁?物权法的规定并不明确,引发了一些矛盾纠纷。民法典草案明确“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 这将发挥定分止争的作用,维护业主合法权益。

三是禁止高利放贷。近年来,“校园贷”“套路贷”等频发,高利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民法典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代表着在国家层面对高利贷进行坚决禁止和严厉打击的态度,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因高利放贷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四是保护个人信息。当今社会处于数字化时代,面对人肉搜索、垃圾短信、电信诈骗等挑战,民法典确认和保障与个人信息有关的人格权益,并规定个人信息利用的基本规则,让个人信息使用有法可依,将有效遏制过度搜集个人信息的乱象。

五是界定夫妻共同债务。对于离婚时夫妻双方的债务认定及偿还问题,民法典吸收了现行司法解释的有效做法,规定夫妻共同债务需要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或者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否则不予认定。

六是增加遗嘱形式。针对打印遗嘱引发的纠纷问题,民法典对其效力作出界定,明确了打印遗嘱必须具备的形式,即“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填补了立法空白。

七是守护“头顶上的安全”。高空抛物附物问题频发,对此,民法典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这一规定意味着高空抛物坠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如果不能明确责任人,那该楼业主都有可能要被追偿责任。这为受害人提供了“兜底”保障,也为补偿人进一步追偿提供了法律依据。

四、民法典的贯彻实施

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强调,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

行政机关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不得违背法律法规随意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效率和司法公信力。

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引导群众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各级党和国家机关要带头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加强检查和监督,确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执行。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

什邡市司法局

2020年6月15日

◆编辑: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