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第七十七届美国金球奖(Golden Globe Awards)首次推出全素食晚宴。金球奖是美国影视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作为每年第一个举办的影视晚宴,金球奖的全素晚宴为好莱坞开启了素食新纪元,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议题在公众视野重申。

提及这一举措背后的考虑,主办方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HFPA)总裁Lorenzo Soria表示:“我们所吃的食物,其生长、处置和加工的方式都导致了气候危机。气候危机笼罩着我们,我们正在思考新的一年和未来的十年如何应对这场危机。”Lorenzo认为一顿饭不会改变世界,但这一微小的决定能够逐步影响公众对气候危机的认知。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朱塞佩·阿尔钦博托(Giuseppe Arcimboldo)1573年作品《夏季》,阿尔钦博托常用水果和蔬菜组成人物肖像,该做法在当时颇为先锋。

素食主义在欧美文化中的风靡早已不是新鲜事,美国前总统Clinton在经历两次心脏重大疾病后选择成为了一名素食主义者,Madonna、Beyoncé、Anne Hathaway、Miley Cyrus、Brad Pitt都是素食主义的忠实拥护者。

Twitter的联合创始人Biz Stone坚持了十多年纯素食习惯,Facebook的Zuckerberg在女儿的诞生之际决定成为一名素食主义者以示对生命的感恩,Apple的Steve Jobs也是有名的素食主义者,似乎素食主义已经成为硅谷成功人士的生活方式图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总统本杰明·富兰克林油画像,

富兰克林总统生前为素食主义者。

从最早那些耳熟能详的“素食主义者”中能发现,素食因被看作一种更健康、更环保的生活方式而率先在社会精英族群中流行起来,那么素食主义是否因此被贴上身份标识而存在着某种阶级壁垒的嫌疑?

素食主义在欧美文化中早有渊源

十九世纪以前的素食主义运动主要与宗教有关。十七世纪开始,素食主义开始表现出人们对动物权利的关注。拒绝肉食的宗教团体越来越多,当时著名的素食倡导者Thomas Tryon以拒绝将“动物同伴的肉体”作为食物为由推动素食主义在英国萌芽。

英国动物保护者、Vegan Society创始人Donald Watson。

英国《金融时报》曾有一篇文章《素食主义的谎言与真相》,提及素食主义正式称呼的起源,指出价值基础是动物权益得到进一步关注的前提。“Vegan”的命名来自英国动物权利活动家Donald Watson,这是他与几名早期素食者在“不应为得到食物或其他任何目的压榨动物”的生活信条上达成的共识,当时他们还成立了“纯素食协会”(Vegan Society)。“纯素主义者不食用肉、家禽、鱼、贝类、乳制品、鸡蛋或蜂蜜。许多人选择避免使用皮革、毛料等动物制品。”

和传统的素食者不一样,现代素食者并不为单一的宗教信仰而食素,他们更多地开始关注自身健康、动物权利与环境影响。发端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素食主义,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纯素食主义,素食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呈现出大众化和平民化的趋势。

根据犹太教的说法,在亚当和夏娃诞生后的最初1500年左右,地球上的人类是素食主义者。如今以色列的素食人口比例也居于世界前列。

在英国,201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英国纯素食者的数量在过去的十年中上涨了360%。而在美国,Harris Interactive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5年间美国素食主义者的人数亦剧增。根据美国素食主义协会的统计数据,如果将半素食者纳入其中,那么在美国素食者和半素食者就占总人口近40%了,大量的素食餐厅和菜品选择让吃素成为一件触手可及的事,即便在非素食餐厅里也会有“V”字样的素食菜品可供选择。

素食主义的现代化流行与社会属性

在今天,市场的数据又向我们有力地说明了素食主义的大众化趋势。全球仿肉市场在2005到2010年间增长了18%,并且2012到2015年间在美国增长了8%;英国的多家超市都推出了自有品牌的素食产品,主打人造肉的Beyond Meat和生产纯素汉堡的Impossible Foods等创新品牌也不断丰富着素食市场的选择;在英国,植物乳制品市场在两年内增长了15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Impossible Foods生产的纯素汉堡。

根据Twitter 2019年一月份的数据,无肉饮食位居趋势榜榜首。由Meatless Monday组织在2003年推出的“无肉星期一”活动被许多地方官方机构和学校采用,号召每逢周一食素,达到健康及保护环境的目的。越来越多的人正逐渐认同素食的生活方式,也出现了“弹性素食者”的概念。

弹性素食(flexitarian)由flexible和vegetarian组合而成,较多地被健身人群采纳,在这一新型的素食方式中有“弹性”地选择动物性饮食,被认为比纯素食对身体更有益。

素食主义运动在公众视野下展开,素食主义者的群众基础和大众化的市场选择皆意味着素食主义已然不是一个小众的选项,那么我们是否能够得出素食主义在今天已经不存在阶级壁垒的结论?

奥斯卡影帝Joaquin Phoenix出镜善待动物组织(PETA)的素食宣传广告。

这个问题能否得到解答,关键在于当我们讨论素食主义时,我们如何定义素食。在城市里,蔬菜沙拉高度活跃在写字楼的午餐餐桌上,金融街的白领下班后将牛油果取代牛排作为晚餐,蛋白棒是都市健身人群的重要能量补给;而在偏僻的小镇和农村里,一些老人家因为没有领养老金的资格喝着没有肉的菜汤,“纯素”的方便面是让一些小朋友喜笑颜开的丰盛晚餐。

同样是素食,这之间的区别是“选择”。主动选择和被动选择将素食主义的社会属性割裂出巨大的鸿沟,素食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生活方式的选择,无疑属于那些衣食无忧的社会形态和人群,素食主义的大众化趋势和群体间的差异也正在并行。

在社会属性之外,认清某种“主义”趋势的价值所在是它是否将我们的群体意识和处境带往更好的方向。当背后的动因和意义被忽略,而仅作为某种标签被选择,那么素食主义便不过是众多被消费主义定义的生活方式的一种,沦为都市人塑造自我消费人格的一种手段。

E.G. Fulton于1910年撰写的《素食食谱》一书

文化研究领域著名学者Mike Featherstone在观察社会消费群体现象时解释了生活方式所具有的严格社会学意义,“在当代的消费文化中,生活方式所指的是个性,自我表现,以及风格的自我意识。一个人的身体、衣服话语、休闲消遣、饮食偏好、住家、车子与假期去处等,都可以说表示了拥有者风格与品位的个体性。

如果“素食主义”仅局限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中,除了服务于消费主义,它的意义也很难再超脱于商品化。而在沦为消费主义的傀儡之外,素食主义应当具有更可持续的深远意义。

素食主义的启示:人类与环境

James Cameron曾要求《阿凡达2》剧组全面禁止肉食,在拍摄的两年期间全体演员和工作人员都跟着导演吃素。在电影中,阿凡达因人类的欲望诞生,又在潘多拉星球土著Navi族人的影响下驱逐了欲望,折射出James Cameron对人类原始精神回归的愿景。

James Cameron执导的《阿凡达》(Avatar)续集概念海报。

在这个属于未来2154年的故事里,James Cameron将他对人与环境的思考传递给了全世界的观众,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环境恶化的情况已经很糟糕了,作为一个讲故事的电影人,我现在要把我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草根阶层故事的创作中去,帮助更多人理解这些正在影响所有人的环境问题,采取及时的行动去做出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ameron与妻子Suzy Amis共同创办素食学校Muse School。

巨大的肉食消费对地球产生的负面影响需要逐渐进入公众视线,James Cameron也曾在CNN的节目中表达了畜牧业对环境产生的负担:“我们的农作物约60%制作成动物所食的饲料是非常没有效率的,吃素比吃肉更能减低约三分之一的碳足迹,并改变地球的温室效应。”为此他和妻子共同创办了全美第一个纯素学校Muse school,并获批在南加州推动素食计划,以推广素食与生态保护的理念。

James Cameron给素食主义者带来的启示意义在于素食主义不是作为标签本身,甚至不是选择和行为本身,而是一种作为人类个体对环境的主动关怀。

今年,第七十七届美国金球奖首次推出全素食晚宴。

素食主义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制造了人类在走向未来的进程中,在与外在环境的关联与互动中,观察、思考与调整自身行为的契机。

☉ ☉ ☉

撰文/Gigi Zhou 编辑/William Yeh

设计/Vivi.Z 新媒体设计/D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