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2155字,阅读约5分钟。

小时候:"唉呀,腰疼!"

大人:"瞎说,小孩子哪有腰。"

不知道各位看官小时候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反正笔者小时候被家母这样教训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腰谐音为夭

为什么不能说小孩有腰呢?恐怕很多大人也不知道,世世代代口口相传就形成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小孩子还没有长出来腰,确实很多人真的认为小孩子需要等到长大成人才长出来的。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幼儿出生后身体里的器官都是完备的,和年龄大小无关。

如果从历史角度来分析,小孩子没有腰其实是"不能说小孩'腰'"。

看不懂?别着急,往下看。

此腰非彼腰,而是"夭",夭折的夭,真相已经显而易见。

夭折:未成年早逝。

在民间,有很多忌讳,每一项几乎都有很正当的来源。例如,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思旧"。有论证是因为清初时期的剃发政策影响。吃饭筷子不插碗中间,是因为这是祭奠亡者的礼仪。婴儿不进庙,因为没有形成意识,鉴别能力低的婴儿会被面部夸张,甚至达到狰狞程度的塑像吓到。除此之外还有一人不进庙,二人不观井。鞠躬二说再。灯灭不摸金等待(跑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散伙饭

言归正传,可以发现很多一听就令人心惊胆寒的忌讳其实背后都是前人善意的谎言。口语和行为的忌讳没有中西之分,也没有现代和古代之别,在西方忌讳13这个数字,同样他们不喜欢三个六在一起的组合,星期六一般不举行婚礼,举行婚礼时新娘早上不能见新郎。一根火柴不能点第三只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毛病

在这里有智慧:凡有聪明的,可以算计兽的数目,因为这是人的数目,它的数目是六百六十六。”——《圣经·启示录》

中国古代乃至如今,不说小孩有腰,并不是说了就会夭。而是抱着一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不去触犯。

古人的悲惨命运

其中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古代婴儿的夭折率高的惊人。

如今我国平均寿命是75岁,70岁的人就可以称为古稀老人。何为古稀?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直接理解,就是稀少。大诗圣杜甫先生在《曲江二首》里曾写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当然其中有些夸张成分,毕竟百岁老人在古代也没有被当成神仙对待。但无风不起浪,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不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甫恰鸡图

由此可见,在古代,一个人能活70岁已经是从古至今都稀少的事,而在我们现在看来,70岁似乎只是初级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你不想

《新唐书》中记载1800余人,其中有寿命记载者510人,能被详细考证并记载的足大部分为王公官宦,平均寿命较长,所以不能用来做绝对性的数据参考。

但有言论说贞观年间男子平均寿命为35岁未免有些偏激。毕竟贞观之治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属于一个百姓能基本解决温饱的时代,所以平均寿命不会太短。

根据古代医疗条件和战乱等不确定性因素,平均寿命为今日平均寿命的三分之二还是很可观的。

古代平均寿命除了受食物、医疗水平、天灾、战乱等因素的影响而降低外,极高的夭折率也是导致平均寿命短的一个重要原因。

民间没有很详细的数据作为参考,但可以根据正史中记载的皇家婴儿出生后的夭折率来对比,便知道在古代,平平安安的长大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史书中对于皇家的记载可能有其它原因会导致不客观,但在婴儿夭折上肯定是有很高的可信度的,而且可参考的文献还很详细。毕竟一本本史书就是一本本家谱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皇家夭折率

唐太宗一生有十四个儿子(曹王李明为李世民亲生,过继给巢王李元吉),其中能安安稳稳的过完自己一生的只有李治和李福,其中李治还是皇帝。其他因各种原因,不是英年早逝就是活的好好的被迫逝世。

二子楚王李宽,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国除。
十一子李嚣,贞观五年封江王,六年薨,谥曰殇。
十二子李简,贞观五年封代王,其年薨,无后,国除。
——《太宗诸子》

夭折的一共有三位,可以得出结论,在李世民家里的男丁,夭折率高达五分之一还有余。唐太宗女儿有21位,其中早逝世的有三位,常山公主生年卒不详,姑且不记。

可以看出,在唐朝贞观年间即使全天下人都达到皇家水平,五个出生的男子里面就要夭折一个。

每出生十名女婴就有1.5名夭折,请注意,这是皇家。

时间往后再推一千年,医术已经有所进步,食物更加丰富,很多唐朝没有的食物在当时已经出现,这时候是康熙年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

康熙帝,不仅在治国平天下方面为中国历史上帝王中的佼佼者,在传宗接代方面依然是榜上有名。

康熙在位61年间,共有35位皇子,20位女儿,其中只有20位皇子活到成年,8名女儿活到成年,未成人便夭折的皇子有11位。

如果当时清朝全国都达到皇家水平,那么每出生五个婴儿,其中会有近1.6个在十岁之前夭折,每出生五个男孩就会有2.1个未到成年便早逝。每出生五个女孩会有2个未成年便早逝。综合未成年早逝率约百分之五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雍正乾隆父子图,右边是老子

在古代即使生在皇家依然有如此高的早逝概率,更不用说平常百姓家的婴儿了。当然,可能有朋友会说,古代宫斗那么严重,概率肯定会更高。

但不要忘记,古代百姓家的各种水平和皇家天差地别,况且在战乱饥荒时期不提"易子而食"或"溺婴"等事件,能活下来的概率只会比皇家低。

其后楚攻宋,围其城,当此之时,易子而食,析骸而炊。——《淮南子·人间训》

现在医疗水平提升,从明天吃什么到明天吃什么的转变更不用没有食物而发愁。婴儿的夭折率已经急剧下降到百分之六点一(两年前),按照我们前文五个的比方,每出生五名婴儿约有0.3个婴儿夭折。

该犟还得犟

精髓也好糟粕也罢,像类似的民间忌讳并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后大人依然可以说小孩子没有腰,但小孩子可以掐着腰反击,就是没有就是没有,前提是要抗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