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执笔:邵菲

编辑:刘一之

定稿:苏子后

家有孩子,父母都希望他们能聪慧过人,将来能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但其实,宝宝是否聪明,不用等他们长大,在一岁之前就有迹可循。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岁内孩子正常智力发育表

在孩子出生之后,父母对于孩子的身体发育尤为关注,生怕营养不良发育不达标,但与此同时,智力方面的发育却有所忽视。其实,不同月龄的宝宝,也有着不同的智力发育标准,具体如下:

1-2月龄:这个月龄的宝宝听到外界的声音能做出反应,眼睛也会随着人的移动而变化,甚至在高兴或者生气的时候能发出细小的声音。

2-3月龄:在俯卧时可适当抬头,抓握能力进一步增强,可短暂抓握物体。

4-5月龄:此时宝宝可以安稳地抓住玩具,借助外物可坐起,见到食物会非常兴奋。

6-7月龄:能坐立自如的自主玩玩具,具备分辨人的能力,甚至还能发出类似叫“爸爸、妈妈”的声音。

8-9月龄:此时宝宝爬行自如,拉着妈妈的手可以踉跄走,会做出招手等手势动作。

9-10月龄:这个月龄的宝宝用手扶着栏杆就可以行走,能模仿常见的动物发声。

11-12月龄:此时宝宝不借助外物能独立站立,能清楚的叫出爸爸、妈妈,甚至能听懂大人发号指令,并做出回应。

因此,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可以依照上述发育表,看宝宝的智力发育是否达标,如果存在异常,需及时咨询医生,寻求解决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岁内有三个表现,往往暗示你家孩子多半是小学霸

1、喜欢往嘴里塞东西

这是0-3个月宝宝共同的喜好,抓住什么都喜欢往嘴里放,像小手、脚丫、玩具等,经常都在嘴里。

不过,有些家长害怕细菌感染,会粗暴地制止这一行为,但是专家却建议不要管,这是孩子大脑发育好的表现,父母做好卫生保障即可。

其实,这是宝宝处于口欲期的表现,以此来获得满足感,同时也是探索周围事物、环境的一个独有方式,是其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不断发展的标志。

专家建议,如果宝宝到3个月还不会往嘴里塞东西,且不会主动抓握、反应迟钝,那么需要提高警惕,可能是大脑神经发育出现了问题,需及时就诊。

但如果超过2岁还保有这一习惯,且有加重迹象,那么可能是其内心安全感不足,存在抑郁等心理情况。

2、手部精细动作发育成熟

精细动作的成熟,是孩子大脑、协调能力发育良好的标志。

大多数孩子到了6-8个月的时候,喜欢用手做出一系列抓、撕、拍打的动作,如扣桌面、撕纸、打或者掐父母等,这类行为虽然看似调皮捣蛋,但是孩子进入手部敏感期的表现。

孩子在做这一系列动作的过程中,能锻炼到手眼协调的能力,有效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开发,将来多半是个小学霸,因此,父母在保障安全的环境下,可以引导、鼓励孩子这样做。

3、开始认生

通常,宝宝长大8个月的时候,会进入“认生期”,具体表现为看到陌生人时,会表现出胆怯、恐惧的情绪。

研究表明,约有50%-80%的宝宝都会出现认生的情况。

宝宝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他们大脑神经发育迅速,具备了初步记忆储存功能,加之认知能力的提升,能逐渐区分开亲人和陌生人,从而对亲人亲近,对陌生人恐惧排斥。

但是“认生”这一反应是自我保护的本能,这种现象只有在满18个月之后才会慢慢消逝,因此在这之前,父母应当给足孩子安全,不要强迫他们向陌生人打招呼,顺其自然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宝两岁内有这些异常,智力发育可能受损

1、异常乖巧

如果宝宝日常一个人也能安静乖巧,对很多事物没有兴趣,甚至是对父母的互动和很少回应,那么不知性格出现问题,就是智力发育出现了异常,需及时就医检查。

2、反应迟钝

有些孩子看似正常,但是对于外界的动静反应不太灵敏,动作也有些迟钝,那么可能是智力发育迟缓导致的。

3、迟迟不会说话

通常,宝宝在1岁左右就能喊出爸爸妈妈,一岁半能说出3-5个字,2岁时能理解“好不好”、“要不要”等问话,并准备做出回应。

但如果等到了两岁的时候,还不会叫爸爸妈妈,甚至不愿、不会开口说话,那么很可能是智力发育出现了问题。

通常,宝宝智力发育出现问题,只要发现得早,经过早期的系统干预及康复训练,绝大多数孩子的智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尤其是2岁之前,是大脑可塑性和代偿性最佳干预时间,而即便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也大多能保证基本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