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是指采取残酷或野蛮的手段统治国家的无道君主,语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而且孟圣人还给大家列举了暴君的种种恶行,比如毁房屋为池沼,使得百姓不得安居;比如废农田为园林,使得百姓不得果腹;再比如歪理邪说和暴力行为盛行、飞禽走兽侵占人类的领地,总之会搞得天下大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孟圣人见识过的那些暴君,跟他们的无数后辈相比根本就不算啥

儒家一向崇古非今,孟圣人也不例外,所以他将暴君迭出归咎于“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不过按照儒家的标准,三代之后哪还有过什么“圣君”?而且按照孟圣人的观点,连秦皇汉武都得被列入暴君的行列,事实上这两位皇帝无论在古在今的口碑都不错,起码是褒大于贬。

老孟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人物,可以说是没见过啥“世面”。如果让他见识一下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历任皇帝的德性,肯定会刷新他对于暴君的认知。

像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六国这样的乱世,都是盛产暴君的“沃土”

南汉存国55年、历刘、刘玢、刘晟、刘鋹这祖孙4帝,不但个个以荒淫残暴闻名于世,而且一代更比一代“强”,堪称中国历代王朝中的一朵奇葩。

天南僻陋,得以苟活——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南汉。

南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疆域包括今天的两广、海南三省,面积大约在50万平方公里左右。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时任广州牙将的刘谦因“击群盗,屡有功”(《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九·唐纪第七十五》)官晋封州(今广东封开)刺史,在唐末那个有兵就是草头王的混乱时代,带兵上任的刘谦很快就成为了一方霸主。唐昭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刘谦病逝,长子刘隐随即子承父业——这就是晚唐地方藩镇化的典型特征了,早已诏令不出京师的唐朝政府对此毫无办法,只好追认李隐为清海节度使以欲盖弥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汉的地盘在今天都是好地方,可在当时却只有胸无大志者才看得上

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朱温篡唐代梁,为了安抚地方实力派便大肆封官加爵,刘隐也因此被晋为大彭郡王,后又改封南海王。

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刘隐病逝,其弟刘继任清源军节度使。7年后,刘趁着朱温跟李存勖在中原混战、无暇他顾之际,便在番禺(今广州)称帝,并将其改称兴王府,建国号大越、次年改为汉,史称南汉。

因南汉远在天南,当时的开发程度又不足,便成了中原强国眼中的烟瘴、荒蛮之地,故而能在乱世中长保太平。因此,刘才能够在位26年并得以善终,时年54岁,庙号高祖。

刘还算有点枭雄之姿

不过外部环境再好,也架不住自己瞎折腾——刘死后其子刘玢即位不足两年,就被弟弟刘晟发动兵变杀掉。此后刘晟自立为帝,在位16年,于乾和十六年(公元958年)去世,时年39岁,庙号中宗。

刘晟之子刘鋹继位以后,学着他父祖的样子继续倒行逆施、沉湎酒色,可惜他的运气不好——就在刘鋹当上皇帝两年以后,五代十国的终结者赵匡胤就在陈桥兵变、篡周代宋,随即发起了统一天下的一系列战争。

大宝十三年(公元970年),赵匡胤派悍将潘美攻打南汉。南汉军队从来就没有经受过任何大战的考验,加上在刘鋹及其父祖的几十年祸祸之下,稍微有点本事的将领都被铲除掉了,于是在将领无能、兵无士气的情况下,潘美大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得南汉丧师失土。

北宋灭南方诸国太过轻松,可能是其北伐契丹屡屡轻敌冒进的主因

谁知刘鋹闻讯后却大喜过望,认为这下南汉可算有救了——也不知道他的脑回路是怎么长的:

“鋹喜曰:‘昭、桂、连、贺,本属湖南,今北师取之,足矣,其不复南也。’其愚如此。”(《新五代史·卷六十五·南汉世家第五》)

潘美显然不可能像刘鋹想象的那样感到满足,赵匡胤也不可能允许他满足。所以北宋大军很快就杀到了兴王府城下,大感失望的刘鋹赶紧把财宝和美人装到船上准备开溜。谁知众叛亲离之下,还没等刘鋹登船,船就被他的手下给偷跑了,走投无路的刘鋹只好向潘美投降,南汉至此亡国。

这里要插一句——在北宋为一统天下而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中,那些被其俘获的亡国之君们大多下场不好,比如南唐的李煜、吴越的钱俶以及后蜀的孟昶都死于非命。而刘鋹能在投降后被赵匡胤大度的免除罪行,不但能继续安享富贵,最后还得以自然死亡,就在于他早已丧尽人心而且愚蠢无能,对赵宋毫无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煜是被赵宋皇帝弄死的亡国之君中最有名的一位,相比之下刘鋹就幸运多了

原来,荒淫无能才是暴君的自保之道啊!

从刘到刘鋹,南汉不但实现了暴君的“全满贯”,而且“质量”还非常高。

夏桀、周厉是帝制时代之前最著名的暴君,在此后又有三国东吴的孙皓、五胡十六国的汉赵刘聪、后赵石虎、前秦符生等帝王的暴戾残虐程度丝毫不亚于“先贤”。相较于这些“单打独斗”的暴君,帝王组团不干人事的王朝其实也不少。比如南北朝时的南齐皇帝萧昭业、萧鸾和萧宝卷都是如假包换的暴君;而被南齐篡国的刘宋则更是以盛产变态著称,刘劭、刘子业、刘彧、刘昱都是臭名昭著的暴君,其中刘劭首创弑父自立的悖逆之举,被称为“元凶”,刘昱则是史上年纪最小的暴君(被杀时仅14岁,在位6年);而刘宋、南齐后来的北方邻居北齐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禽兽王朝”,高澄、高洋、高湛、高纬等人的所作所为简直用灭绝人性都不足以形容。

北齐高洋被后人称为“暴君之最”

不过南齐一共有7个皇帝,就出了3个暴君而已。而刘宋和北齐的相应对比数字分别是10:4和8:4,顶多也就一半皇帝是暴君——这跟南汉比起来就差远了。

在刘这个南汉开国之主的身上,还能看到些许明君的样子。比如说在他执政的中前期比较重视贤才,也能听得进去不同的意见,在经济上鼓励发展贸易,在文化上采取了办学校、开科举等措施,确实促进了南汉国力的发展。

不过潜伏在刘血脉中的变态基因总有一天是要爆发出来的。在南汉的国势稳定下来、确定了再无威胁他统治的隐患之后,刘就再也不掩饰他暴戾嗜血的本性。他制定了各种惨无人道的刑罚手段——比如灌鼻、割舌、肢解、刳剔、炮炙、烹蒸酷刑;又在水池中饲养毒蛇,将犯罪的人投入其中,谓之为“水狱”;或将活人投入油锅加以“爆炒”,其人“肌体腐糜尚能行立”(《十国春秋·卷五十八·南汉纪第一》),场面惨不忍睹。

一提到古代酷刑,人们总会想起炮烙,其实比这残酷的手段不知凡几

刘有一个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怪癖,那就是每当对犯人施以肉刑,“锤锯互作,血肉交飞,冤痛之声充沸庭庑”时,他必“垂帘便殿视之”(引用皆同上),而且还是一副垂涎欲滴、享受至极的德性:

“性聪悟而苛酷,为刀锯、支解、刳剔之刑,每视杀人,则不胜其喜,不觉朵颐,垂涎呀呷,人以为真蛟蜃也。”(《新五代史·卷六十五·南汉世家第五》)

只有心里极度变态,或者是纯粹的疯子才能干出这样的事来吧?

刘死后,他的儿子刘玢虽然就当了不到两年皇帝,但他除了继承了刘的残暴以外,还要加上“荒淫”二字——哪怕在给他老子服丧期间,刘玢居然都敢“作乐酣饮,夜与倡妇微行,倮男女而观之”(《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三·后晋纪第四》),平常更是为所欲为,看谁不顺眼就杀人全家。

荒淫一般是暴君的附带属性

而早有异心的刘晟,便趁机替他搜刮美女、寻找新鲜的游戏,然后把所有的恶名都栽赃到刘玢的身上。等到时机成熟,刘晟便杀死刘玢,自立为帝。

刘晟的帝位是通过弑兄得来的,既名不正又言不顺,所以为了堵住世人悠悠之口,他便决定用杀人的办法来树立自己的正统地位。

可是杀谁比较“多快好省”呢?刘晟最后决定拿自己的亲兄弟下手。

南汉高祖刘共有19个儿子,其中除了两个早夭、第九子刘弘操是战死的以外,其余的15个儿子统统被刘晟以各种名义和各种残酷的手段杀死,他的一大堆侄子们也没活下来几个。尤其是在乾和五年(公元947年),他在一日之内就杀死了8个兄弟:

“五年,晟弟洪弼、洪道、洪益、洪济、洪简、洪建、洪暐、洪昭,同日皆见杀。”(《新五代史·卷六十五·南汉世家第五》)

在历史上因为争皇权、息后患而父子反目、兄弟成仇的事件数不胜数,手足相残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像刘晟这样18个兄弟亲手干掉15个的,绝对是空前绝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晟堪称亲兄弟杀手,没有哪个皇帝比他杀得多

连亲兄弟都杀得如此顺手,其他人就更不在话下了。在他统治南汉期间,老爹刘制造的那些刑具简直就没有闲着的时候,人们哪怕犯下芝麻绿豆大的罪行都得到此处“体验生活”,被称之为“生地狱”。而且刘晟的荒淫丝毫不逊于他的死鬼哥哥刘玢,甚至连自己的亲侄女都不放过,简直就是个牲口。

刘晟死后,就轮到刘鋹这个“萌萌哒”的暴君出场了。

之所以说刘鋹“萌萌哒”,是因为这货有点缺心眼、智商感人,但一点也不耽误他成为史上最著名的大暴君之一。

比如说刘鋹本身就体态痴肥、状若肥猪,偏偏还青睐一个体重能达到“横岗级”的波斯宫婢,还给她取了个昵称叫“媚猪”,专宠于后宫。至于政事,他既不懂又无暇理会,便统统交给宦官龚澄枢、陈延寿以及神棍卢琼仙等人——偏偏这几人没一只好鸟,更使得南汉上下一片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变态的口味果然与众不同……

刘、刘晟等人身上的变态基因自然也毫无保留的遗传给了刘鋹,比如他就喜欢用毒酒杀人。后来刘鋹降宋后曾被宋太祖赵匡胤赐酒——这一幕曾是如此的熟悉,只是曾经的杀人者如今似乎处在了被杀的位置上……于是本来就缺心眼的刘鋹被吓得当场嚎啕大哭,而赵匡胤则笑而取酒饮之,让刘鋹一时间成了东京城里最大的笑话。

而刘鋹的暴君之名之所以能经常凌驾于父祖之上,主要在于他逼迫南汉全国官员统统自宫成了“公公”这一“成名大作”。不过考虑到这货的智商,这一极不人道的暴政很可能是他的“无意之举”:

“帝性愚,以群臣自有家室,顾子孙不能尽忠,惟宦者亲近可任。至群臣欲进用者,俱自阉,然后用……中官至七千余(一云近二万人),加三公三师者不一而足。” (《十国春秋·卷六十·南汉纪第三》)

话说人家刘鋹又没把官员抓起来“强阉”,甚至官员们不肯自阉其实也没啥惩罚措施,只不过是没了加官进爵的机会而已。南汉之所以一下子冒出来几千甚至上万的“公公”,还不是因为这帮无耻之徒为了贪心利欲而心甘情愿的将自己与子孙根一刀两断的吗?

想象一下,满朝大员都是“公公”,那场景得有多壮观……

从这个角度看,刘鋹的这个暴君之名得来的属实有些冤枉。

扯个闲篇——改名成癖的南汉皇帝,可能对自己的暴虐之举心知肚明。

刘最开始叫刘陟,后来改成了刘纻,建汉称帝后再改成刘岩,没几天再再改成刘龚,最后才打定主意叫刘。

刘玢和刘晟兄弟最开始都是“弘”或“洪”字辈(《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称“洪”,《资治通鉴》曰“弘”),分别叫刘弘(洪)度和刘弘(洪)熙,都是在称帝后改了名字。

刘鋹在继位后也改过名字,之前叫刘继兴。

皇帝改名这种事是汉宣帝刘询首创,但跟南汉诸帝改名的动因肯定不同

当上皇帝改名字这种事并不新鲜,最早始于汉宣帝刘询,其后多有仿效者,在宋朝达到了高峰——两宋19帝大多有过登基改名的经历,而且都是改成单名、生僻字。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传统,其实是一种皇帝爱民的表现,即减少因为避讳制度给臣民造成的不便。比如首创登基改名的刘询(原名刘病已)就曾坦言:

“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也。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其更讳询。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

不过这么干的都是些仁慈的君主,可南汉那帮姓刘的皇帝却无论如何也不曾跟“仁慈”二字有过半毛钱的关系吧?

那他们为啥要改名?

尤其是南汉四帝中脑子最好使的刘,还一口气改过4次。尤其是在当上皇帝、大权独揽开始胡作非为之后更是连续改了3次,这就有些意味深长了。

徐福出海替始皇帝寻找不死药,是古代帝王迷信的代表作

从向来惜字如金的史书中找不到答案,那就只能靠猜了。

在尚不知科学为何物的古代,人们普遍迷信鬼神这些虚无之事。而其中最为迷信的就非皇帝莫属了,无论是期盼长生的始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汉文帝刘恒、怕黑会见到鬼的汉武帝刘彻,还是因为做了个梦就死活非要北伐的梁武帝萧衍、闲着没事就给大臣算命的雍正皇帝胤禛等等,这些堪称雄主明君的皇帝都不能免俗,更何况格局和智商能被甩出几百里地的南汉诸帝?

所以我猜就是刘自知作恶多端、民愤极大,所以生怕臣民们扎上无数个小纸人,再在上边写上他的名字,然后成天画圈圈诅咒他……

所以他才绞尽脑汁的不断改名,让一批批扎好的小纸人成了废品。而且一定要把名字改得生僻无比,最好谁都不认识、不会写,弄不好还能搞废一大批小纸人……

扎个小人诅咒皇帝——这种事一旦发生,就意味着成千上万人的死亡

恐怕他还把这个“妙招”当成祖训传给了子孙,所以我们才会见到像(音同“眼”)、玢(音同“宾”)、鋹(音同“厂”)这种怪名字——连我这种受过十几年正规教育的现代人不查字典都不认识,更别提文盲遍地的古代了。

看来当暴君,其实也挺操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