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很多人都会因为一个人独处而不自在,认为一个人的状态会被外界诟病,这意味着你不合群或不被群体所接纳,所以被迫独处。

大众对独来独往的人也有着自己的刻板印象,普遍认为:只有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才会落单。

共情能力差

现实里,那些独来独往的人真的不通世故吗?其实“独”也有分层,一部分人是因为人际交往上存在问题,没有良好的共情能力,总会说错话、做错事,为他们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部分人很有可能是在缺乏爱的环境中长大,从小的感受就容易遭到周围人的忽视,想表达的情绪也无法得到合理宣泄,于是他们将所有的情感埋藏在心里,不对外人诉说。

由于得不到爱,也逐渐失去了爱的能力,没有人在成长路途告诉他们如何去传播爱,于是,在与人相处中,如果不能待在一个令自己感到安全的场合,大多会显得冷漠或处处争锋相对。

因为,他们需要将自己的外在武装成最强大的模样,才能阻止他人对自己的随意践踏。

与其在人际中让自己受伤,倒不如将自己封锁起来。即使勉强融入人群,也不会得到该有的重视与尊重,比起等着被群体抛弃的命运,不如先主动脱离群体,独自骄傲。

热爱独处

还有一种人,是发自内心喜欢独处的状态。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需要融入群体是以牺牲自己的个性为代价的。

虽然群体可以满足个体的归属感。但群体毕竟是以共同的目标为基石,一旦有人鹤立鸡群,便会遭受群体的攻击与排斥。

群体虽然可以让大家的效率提高,提升做决策的速度,但也都会朝着更冒险的方向去做试探性决策。因为一个人做决策的风险永远比群体共同决策要大得多,这便是群体的责任分散原则。

在群体的影响下,即使性格再懦弱谨慎的人都会跟从群体的决定,一起朝着群体的方向前进。

很多时候,群体的思维是单一的,而世界又是纷繁复杂的,这也注定了不是每一次的群体决策都正确,也会出现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的现象。

即个体处于群体中时,个人决策因为受到群体的影响,容易做出比独自决策时更极端的决定。

正如网络暴力,最开始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事情的真相,但为了能融入群体不被抛弃,都纷纷加入对他人的言语攻击中,直到事件发酵得越来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员又会将自己的责任撇得一干二净,但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群体的讨论会让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意见得到加强,从而更加坚定自己思维的正确性。

真正喜欢独处的人,并不是不懂得人情世故而被排斥出来的另类,相反,正因为太懂得人情世故了,他们深刻认识到群体对自己个性的毁灭性打击。

他们享受不被打扰的状态,看透了群体思维的弊端,虽然知道群体的合群会违背内心,但却没有能力去改变。于是,只有独处才能达到内心与现实的平衡。

这样的人,热爱“独”所带来的美好,这种独并不会伤害到他人,损害他人的利益,但又可以实现内心的平和。

人与人之间并不是距离越近越能证明亲密,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个体的自我意识更加独立,都懂得独立空间有多重要。

与其强迫自己走进被世人追捧的群体之中,倒不如抽离出来,这也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

有的人合群只是因为内心按捺不住孤独感,无法排解罢了,他们根本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只好跟从群体,缓解不安的内心。

不论是喜欢群体生活还是做独行侠,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内心,都是值得尊重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