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道的越多,恐惧的越少

大家好,我是晨晨爸爸

想必这两年大家已经

美国制裁华为的新闻连番轰炸的头晕目眩了

2020年9月10日 东莞松山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为发布了鸿蒙2.0系统

在各种纷纷扰扰的争论中

时隔一年,华为拿出了代码给开发者

在聊鸿蒙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腾讯帝国这么多年

你们觉得哪一年是腾讯最危险的一年?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是什么

如果我来说

腾讯最危险的一年是

2010年

为什么?

2009年,3G网络在中国正式大规模商用

2010年,360和QQ大战,腾讯的口碑大跌

这场“3Q”大战也让腾讯帝国开始反思自己的危机

而中国正在从PC互联网走向移动互联网

同样是2010年底,米聊发布

5个多月后,真正可用的微信2.0发布

凭借微信的巨大成功

张小龙一举成为中国最牛逼的产品经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微信也再次续写了腾讯帝国的辉煌

很多人认为微信的成功是因为QQ的资源导入

那,只是,表象

如果腾讯导入资源就能成功

那么现在应该没有新浪微博

而只有腾讯微博

结局恰恰相反

实际上在当时

国外已经有软件实践了

基于手机号的社交关系的导入

可以完全颠覆PC互联网的社交霸主软件

腾讯的资源只能是让微信拥有快速冷启动的能力

但这不是决定性的

为什么微信能成功?

真正让微信成功的功能可以举出不少

比如微信语音,附近的人等等

但是我认为真正奠定微信成功的基础

是基于熟人社交的朋友圈功能

张小龙的克制

对,是克制

让微信找到了一条跟之前社交软件完全不同的形态

朋友圈让熟人之间形成了一个小圈子的交互

而微信公众号的上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把人们从论坛和微博撕逼的疲惫中拉出来

作者可以安心输出自己的文章

不客气的留言可以不放出来

而读者可以沉淀下来阅读自己喜欢的作者

喜欢的话可以写一写共鸣的留言

把作者和读者的从情感上链接起来

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

让很多人找到了一片相对安静的输出环境

至此以后

已经在社交领域没有真正的敌手了

其后就是和阿里系的各种缠斗

而腾讯最近的一次危机在什么时候?

不远,就是3年前

2018年,可能是腾讯最烦躁的一年

抖音的异军突起

让腾讯突然感受到了寒意

那一年

腾讯一口气推出了几十款视频APP

但是没有一款是能打的

投入重注的微视

砸了几十亿

还是半死不活

而腾讯占有的用户时间

在不停的被各个视频娱乐平台挖走

为什么?

其实这是商业里的一个重要逻辑

微信的成功

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常态

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案例

在业态没有改变时

头部大公司很难被撼动

而一旦业态发生了重大变革时

大公司也来不及跟进

因为内部会有重重阻力

微软错过了手机操作系统

英特尔错过了手机cpu

诺基亚被智能手机彻底颠覆

不是大公司做不了新业态

而是新业态会对老的利益团体产生颠覆

他们不会愿意把资源投入到能颠覆自己的事业中

一直以来

很多人都以为鸿蒙是为了颠覆安卓而生

成为手机操作系统方面新的一极

那我们就完全误解了华为想要做什么了

前面的例子里我们说过

在老业态

想颠覆行业头部企业几乎不可能

因为围绕了老业态展开的是整个行业

华为要颠覆整个手机操作系统

替代安卓系统现在的地位

我可以直接下结论

不可能!

华为的机会在下个时代

想一想我们正处在什么变革中?

5G开启的时代

很多人对5G时代的理解就是快了一点

这是对通讯技术的最大误解

当年3G到4G的时候

很多人也是一样的言论

根本用不着那么快的速度

因为那会我们也就是传个图片

发个朋友圈发个微博

上网看个小说

我清晰地记得

3G时代我看小说都是先下载再看

而4G大规模袭来的时候

我们不但看小说不用先下载

就连高清视频都是点开就来

不再担心卡顿

而5G的未来会是一个什么业态

我不能完全预测

但是可以肯定

一定有一个业态属于“万物互联”

如果有什么机会能够颠覆安卓和IOS

一定是在新的业态诞生之际

所以鸿蒙的真正定位是“万物互联”时代

而不是一个应对谷歌安卓系统封禁的措施

真正应对谷歌封禁的是HMS

注意:

HMS和鸿蒙不是一个东西

有关HMS的动作在这次开发者大会上有专门的介绍

华为期望通过HMS极力摆脱海外用户不能用GMS的影响

但是说实话

很难

因为生态在旧业态已经固定了

想要改变人们的习惯很难

HMS现在也只是华为应对封禁的防御之举

而鸿蒙

却是真正面向5G时代的未来

几年前华为就已经在布局所有能和手机连接的设备

从手环,手表,音箱到车载

能够连接的设备华为都涉足了

所以实际上

万物互联是做到这个地步之后自然而然的想法

其他的厂家也想到了这事情

只不过鸿蒙由于制裁的问题

显得更为迫切

于是,我们在开发者大会上会听到了

“分布式”和全场景这两个词被数次提起

这个听上去如此高大上的词汇

到底是什么意思?

实际上根本不需要理解的多复杂

想想华为的1+8+N的计划

1就是手机作为主入口

8就是4个大屏的入口:

PC、平板、智慧大屏、车机

加4个非大屏入口:耳机、音箱、手表,眼镜

N则是泛IoT硬件构成的华为HiLink生态

通过Huaweishare 让手机和8的设备互通互联

这1+8是华为自己做

而N就是不同合作伙伴自己做的产品

最终形成一个更为开放的形态

而这一切

需要一个互联互通的系统

鸿蒙的目的就是做成这套系统

让这些设备可以做到极简

顺化的互联互通体验

为什么需要这么做呢?

一方面是减少工作

开发一套程序就可以在所有终端布置

也就是华为宣传的一次开发,多端部署

而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

是真正有这个需求

我们拿起手中的手机看一看

你对他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音响不如专业音响

屏幕不如电视大

工作不如电脑方便

拍照?额,也就这个还行!

如果你在一个环境里

可以把电视当你手机屏幕

拿起电脑在键盘上飞舞工作

用专业的音响放音乐

这个场景显得如此美妙

我老婆就是天天通过手机投屏追剧的

但是有一个问题

连接的时候还是很麻烦

可能需要不停的设置

对于数码小白来说可能就是灾难性的用户体验

想象一下,现在有一个系统

让你根本不需要有太多操作

甚至只是开口说句话就能连上

那会是一种什么体验?

为啥苹果的AirPods体验那么好?

因为不需要繁琐的连接设置

只要碰到了手机就能自动连接

何同学测评Airpods的视频中

说过一段话很有代表性:

当一款无线耳机成功时

你就不应该有任何感觉

你什么时候会意识到

自己戴着的是一个无线耳机而不是有线耳机

绝对不是它的无线方便你生活的时候

而是他配对时

断联时

是它延迟高到不能看视频时

如果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那恰好说明他在完美的工作着

万物互联需要达到的就是这个效果

鸿蒙正是冲着这个目标而来的

跨设备

急速直达

可视可说

这一切的目标就是为了

让你可以忽略掉你正在享受不同的设备

感觉它们就是同一款设备

我不能断言华为一定会成功

毕竟现在鸿蒙2.0还只是一个雏形

但是华为可能是最合适的公司

因为他们不但搞软件,还搞硬件

而且还是全球第一的通讯公司

这么多年的发展

华为在通讯行业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

而通讯

正是实现极速流畅连接的重要基础

那么问题来了

只有华为在做么?

当然不是

谷歌早在4年前开始了Fuchsia系统的研发

目标和华为一样

都是为了下一代万物互联时代所准备的

当很多人在嘲笑万物互联玩概念的同时

而科技巨头们已经早早在琢磨怎么实现了

但是Fuchsia到现在还是在缓慢进展中

很多技术大牛会说

连谷歌这种超级技术公司都搞不定的事情

华为凭什么能搞定

实际上

如视频最开始所说

谷歌的Fuchsia搞不出来

最大的可能性不是技术问题

而恰恰因为是谷歌这个公司

Fuchsia OS

这是一个要革安卓命的项目

而安卓给谷歌带来了太多

庞大的利益集团会在内部资源上

制约谷歌投入到这个方向

当年诺基亚并不是不能做媲美苹果的智能手机

但是功能机时代的部门太庞大

诺基亚的每一次积极探索

都被内部复杂的利益关系制约着

当然,我不是说谷歌一定不成功

但是可能需要微信的那点运气

马化腾的全力支持和张小龙顶住的巨大压力

才一起造就了微信的成功

我不是一个IT行业工作者

所以技术方面我不会谈太多

很多技术大牛从技术上认证了这个方向的艰难

认为华为一定不会成功

其实理性的思考一下

如果不难,早就有人做了!

一件事情成与不成

除了技术上面的攻关

还需要商业上面的支持

而华为处在这个被封杀的阶段

恰恰让他有了这么一丝机会

因为以前有的选

比如之前华为也在参与谷歌的Fuchsia开发

因为一个公司毕竟不可能全能全神

那会的华为可以只做一个硬件公司

但是现在没得选

只能往前走

就像任正非所说:

孟晚舟事件没发生的时候

我们公司是最危险的,主要是懈怠

现在我们公司全体振奋,战斗力蒸蒸日上

应该是最佳状态了

就如同当年做芯片

在无数人的口水中

一步步从K3V2的不堪用

走到麒麟系列开始奋起直追

到可以领先半年高通制程的地步

这一切其实只是华为这个公司的一个缩影

华为这个公司

真的太像中国这么多年的艰难崛起了

早在2006年的时候

我就在网上看到无数外资通讯公司的人在骂华为

就像中国崩溃论被喊了这么多年

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

华为也是在各种骂声中一步步的走过来

很多人说华为在吹牛

如果换个公司真的有可能

但是这个公司即使真的吹了牛

也会用超强的执行力

一步一步的把它实现

现在这种时候,除了鼓励的话语

还需要中国无数实干者们给他们支援

我相信

在中国

正是有无数这样的只做不说的人

才让中国一步一步的从农业国

走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一个真正的技术专家

不会只是冷嘲热讽

而是会去提真正的意见

因为这件事情

如果数年后真的成功了

也许会变成你能吹一辈子的牛

比如:

“劳资当年给鸿蒙提了个建议

至今还在他们的代码里跑着。“

如华为开发者大会那个结束语所说:

“没有人能够熄灭满天星光”

每一位开发者

都是华为要汇聚的星星之火

正如伟人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希望这一丝星光

能够形成燎原之势!

知道的越多,恐惧的越少!

我们是三个老爸实验室

你的每一次素质三连都决定了未来内容市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