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就变得一蹶不振,一直在走下坡路。皇帝再也不是那个号令天下的九五之尊,那些封疆大吏,藩镇节度使们蠢蠢欲动,都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称王称霸。

一直到了唐代末年,内忧外患,无数的节度使趁机割据自立,再也不听从唐王朝的命令。很快,中国再次走向了大分裂时期。这也就是乱悠悠的五代十国。直到赵匡胤的出现,中国再度走向了统一。

(一)、同为南方政权,结局大不相同

后周大将赵匡胤趁着主少国疑之际,于陈桥黄袍加身,发动兵变。自那以后,北宋正式成立。他不想当一个割据政权的土皇帝,而是想要建立一个犹如大唐般的大一统王朝

于是他开始马不停蹄的进行统一工作,南平位于荆襄之地是首当其冲被灭掉的国家,紧接着又进军天府之国灭掉了后蜀。

1. 制霸全国,唯独放过大理

宋太祖挥师岭南,一举消灭了南汉。最后,又俘虏了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的南唐后主李煜。但是,在云南的政权大理国,北宋却始终不曾对其用兵。它和南汉一样,同处于南方边境之地。

前者的主要辖区是广西和广东,而后者的疆域主要包括今天云南的全境,还有缅甸、越南以及老挝的北方部分地区和贵州,四川两省与云南搭界之地。

一提到大理,很多人都会想到风花雪月的自在,而它的名字就是来源于古时候的大理国。当然,它也曾经是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的"常客"

而南汉,对其有印象之人少之又少。因为它只是远离中原的一个小割据政权。同时,因为不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没有那么多的战争可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它的名气自然不如大理。这两个政权,都在南方边陲之地前者在北宋刚刚兴起之时,就很快灭国了;而后者,一直到蒙古铁骑南下,才正式灭亡。

当年的赵匡胤若是入滇有两个选择,他既可以从南汉向西,也可以从后蜀南下。但是他却选择与大理国交好,两个未起兵戈,那么这其中究竟有何缘由?

2. 历史因素,以及民族认同

南汉所辖的地区,自从秦始皇年间赵佗南下就一直归属于中原政权统治。一直到唐朝,亦是如此。

北宋一直想要恢复大唐的盛况,也想要拥有当时的国土面积,因此百越岭南,这块自古就属于中原政权的地盘,赵匡胤不可能不要

同时,南汉的辖区属于岭南五府经略使的地盘,而它的开创者刘谦父子,那也是唐朝正式任命的节度使。

如此来看,南汉和中原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不能得到它,赵匡胤又有何颜面去说自己继承了大唐的法统。

反观大理国,自秦汉以来,它就一直处于独立或者半独立的状态。它本就不是大一统王朝的传统辖区,加之当地各族百姓混居,也没有彻底被汉人统治过,汉化程度也很低,所以统治起来的成本会很大。

所以,保留大理而灭掉南汉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前者不为中原王朝的传统辖区,而后者为之。为了自己的面子,也要打下南汉,否则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大一统王朝。

(二)、即使有心,也无足够实力

郭德纲曾说"以德服人,那是因为打不过"。这对于北宋而言,是一个很实际的境况。如果真的能够打败大理国,想必赵匡胤早就出兵了。

归根结底,就是北宋没有足够的底气去对抗。而且,每个王朝都有自己的统治极限。就像宋朝也曾统治过安南,不过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明朝是直接派兵占领了,后来不也是灰溜溜的走了。

所以,对于赵匡胤而言,完全没有必要主动出击大理,两国友好往来,才是最好的局面。

1.灭亡南汉,"老太太捏柿子"

北宋敢对南汉用兵,首先就是其政权内部已经出现了混乱。如若还是铁板一块,想必北宋也会学当初汉朝对待南越那样,先行招抚,而后等到其出现暴虐的君主。

对于宋朝而言,当它刚刚建立的时候,南汉就已经出现了重大的危机。每个封建王朝都有自己的寿命,等到出现暴虐君主之时,就是它亡国之日。

南汉当然也不例外,刘玢的上位,就等于吹响了灭国的号角。"玢立,洪熙日益进声妓诱玢为荒恣。玢亦颇疑诸弟图己,敕宦官守宫门,入者皆露索"。

当时的他每日只知道寻欢作乐,从来不理政务,而且脾气很是暴躁。除了吃喝玩乐,其余的一概不会。

后来他被杀死,刘晟顺利继位。可是此人甚至都不如刘玢,刘玢不理朝政但是总好过刘晟乱理政务。他本身得位不正,因此猜忌心里很强。

那些与其政见相悖的大臣,全部被他杀死。而后,又启用身边的宦官,一昧的听信这些人的 谗言。一时之间,朝堂上竟无可用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后汉主刘鋹上任国家已经被搞得乌烟瘴气,此人也不是什么开拓君王,只是一昧的守成,甚至还有些懦弱。

正处于国力上升期的北宋很快就占领了整个广西。后汉主竟然以为会就此罢兵,因此开始松懈起来。

不日潘美就攻占了后汉全境,而刘鋹惨遭俘虏。所以,北宋敢打南汉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南方的内部出现了重大危机。

2.望大理兴叹,不敢越雷池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虽然南汉和大理境内都有众多山地作为天然屏障,但是大理占据着人和这个关键的优势。

首先,它从未被汉化过,就像安南一样,进入攻打,很有可能全民皆兵;其次,大理政权的统治内部尚未出现危机,而且,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意识和家国意识。

这就是大理和南汉最大的不同。虽然两国都属于南方边陲,距离中原遥远,而且境内民族众多.

可是南汉自从赵佗建立南越国以来,就一直受到汉人政权的统治,汉化程度很高;大理则不然,人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王朝,有自己独特的运行体制。

北宋进军,当地的居民会认为这是殖民者的侵略,会奋起反击。就像后来的北宋虽然尽失民心,但是金国人统治中原,百姓们还是会奋起反击。

即使不为了宋朝,也是为了不想生活在异族的统治之下。

(三)、边患不断,又怎敢再生是非

北宋一直提倡文官政治,所以不怎么崇尚武德。对于它而言,能够收回传统的中国地,已经很不容易了,又怎敢再继续扩张领土。

可是,它连中原的北大门燕云十六州都没有拿到手,又怎么会图谋开疆拓土,去攻占大理国。

1. 大宋的基本盘在北方

北宋的都城在今天的河南开封,此乃中原腹地,奈何周边并无险峻可守。而北方的劲敌辽国,随时都可以长驱直入的从河北南下,直取河南。

这就让北宋十分难堪,所以它想的是尽快结束战争,而后休养生息,最重要的是防范来自北方的契丹人。

如果对大理国用兵,那么辽国很有可能会趁虚而入。北宋一时之间,无法从南方的战场中抽出身来,到时候很有可能大理国没拿到,还丢了整个大宋。后来,党项人兴起叛乱,又建立了西夏国,那么北宋更抽不开身想着去攻打大理。

而且,这个王朝本身开疆拓土的意愿就没有那么强烈。地方多大才是大,能守得住那才是王道。

唐朝的天宝年间,曾经与大理国交过战,当时的大唐还算是盛世,到头来,也没占到一点便宜。所以,北宋的君王不敢轻易冒犯大理。

当时也有人劝过宋太祖一鼓作气,攻占大理,而他驳回的理由就是"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划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2. 攻灭南汉,势在必得

当时的执掌南汉的刘家,气数已尽,再也无法涌现出治国之能君。而当地的百姓又"苦南汉久矣"。

同时军纪废弛,那些什么也不懂的宦官们,指挥作战。这些无根之人,除了能行些谄媚之事,哪里又有什么真本事。

所以,北宋打下南汉,那是有着十足把握的。反观大理,当年盛唐都没能攻下,自己这个刚刚建立的政权,又能有几分胜算。

所以,倒不如两国交好。同时,当时的大理并非什么富庶之地,虽然岭南也不是,但是两者相较还是岭南地区的价值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怎么说,南汉国好歹还有海域可用。而大理国又没有得到开发,城池全部都是建在山里的。即使真的打了下来,对于北宋而言也是得不偿失。

还有,大理国的地势,要比拥有九万大山的南汉更为险峻。所以,赵匡胤不想轻易涉险。

结语:

归根结底,北宋灭南汉是因为其统治荒废,朝政落寞,即使有建造在山上的关隘,也形同虚设。

反观大理,他们的内部并未出现矛盾,也没有那么多的昏君乱政。它可以有效的利用山地展开作战,就像当年打败唐军那样,打败北宋。

参考文献:

《旧五代史》

《宋史》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