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属于湛江市代管的省辖县,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鉴江平原上。东接茂名市茂南区,北接化州,西接湛江市坡头区,南濒南海。在网络上的官方介绍上,吴川市自称是“湛江地区思想文化最开放的县城,在语言、风俗、观念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与湛江其它县区有很大的不同”。
在我接触的吴川人(含坡头)中,说起地域确实有一种少少的优越感,包括我老婆,也总是有一种“谜之自信”,其实她祖上是“我从化州来到己”,属于新吴川人。当时的化州,对于广州湾(湛江的前身)的人来说,就是“乡下佬”。但迁移到吴川后,他们全家也自然而然有了一定的优越感。
某些心胸狭隘的老一辈吴川人几乎只在自己圈子活动,宁肯与茂名人称老乡,与省内讲白话的人打交道,与黎话人群极少来往,背后还总是“黎佬”、“黎鬼”地说。当然,现在这种情况好多了,年轻一代吴川人不但与“黎鬼”们交朋友,做生意,还通婚,方言和地域已经不是交往的障碍。
然而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吴川人的“谜之自信”到底有什么历史渊源呢?
要说经济发达程度,清朝至民国,除了吴川梅菉,廉江安铺、徐闻海安都是商业繁荣的港口。遂溪、海康、徐闻的糖业、盐业更是全省有名,聚集了来自省内外的大商人。法殖民地的广州湾的商业更是后来居上,在抗战时期达到巅峰。
到了现在,从GDP来说,吴川排湛江9县市区倒数第二,城市建设的现代化程度也比较落后。那么,吴川人的自信到底源于哪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川市城区

吴川人自述是因为自己是广东省辖县,只是由湛江代管而已,但这样的县级市还有两个,廉江和雷州。省辖县这个说法比较勉强。
吴川人又说自己属于广府语系,讲的是“白话”。可这白话,在珠三角人眼中就是搞笑的“土白话”,还不够廉江白话好听。而且,吴川人的祖上跟讲黎话人群的一样,大多来自福建闽南地区(可查族谱),至于他们怎样把方言从闽南语改成白话系,就不得而知了,或许是语言学习能力强。
很多人都想到了一个原因——吴川市改革开放后涌现了数百名亿万富豪,是全国富豪数量最多的县级市。特别是京基集团的老板陈华,“两把瓦刀闯天下”,现在身家达270亿,成为了吴川人的骄傲。这也算一个原因吧,但我认为不是最重要的。
我认为,吴川人的优越感,应该源自民国时期的一位名人。在近现代历史上,吴川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如粤西唯一状元林召棠、我国驻美国第一任公使陈兰彬、福建水师提督窦振彪、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庞雄、安南王陈上川、爱国将领张炎、香港船王许爱周、外交部副部长刘华秋等,其中最有名和最有影响力的还是李汉魂将军。

李汉魂将军

李汉魂(1895~1987年),字伯豪,号杰华,又号南华,吴川县黄坡镇岭头村人。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曾任国民政府广东省主席、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主任委员、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上将参军长、内政部长等职,可谓出将入相,显赫一时。
1938年10月21日,广州失守。 11月李汉魂受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2月率师回粤。1938年3月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改组,李汉魂当选为主任委员。
1939年12月中旬,日军向粤北进攻,李汉魂受任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指挥暂编的第二军、六十二军、六十四军及中央军增援部队,在北江西岸追剿敌军,取得胜利。
1940年1月,李汉魂辞去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职,全力从事广东政务,他在广东任省政府主席6年8个月,直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
也就是说在这六年多的时间里,广东省的一哥就是由吴川人担任,吴川人在高雷地区的优越感油然而生。听老一辈人说,李汉魂当政那几年,曾发生过某些吴川人在广州湾欺负讲黎话人的事件,说是“见到讲黎话的就打”。
加上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他跟李汉魂一样,也是吴川岭头村人,是李汉魂的同族侄辈,名叫李月恒。说起来,“湛江”这个名字,都是李月恒起的。
李月恒虽比李汉魂年长四岁,是老侄少叔,但两人非常交好亲密,日常上学返家,读则同案,出则同行。他稍大后,目睹当时清廷政治腐败,列强侵凌,国势衰弱,民生凋敝,且其家境将濒破落,便激发了他自力更生、奋发上进的大志。
李月恒曾任吴川县县长,1945年抗战胜利,广州湾回归,广东省政府决定将广州湾规划为市,并委派李月恒为该市的最高行政长官——市政筹备处主任(职同市长)。李月恒就任伊始,第一件大事,就是把这块将达半个世纪,被帝国主义强夺玷污了的圣洁领土,更新换名,改称湛江。"湛江"这个名称,便是由李月恒改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湾改名为“湛江市”

就这样,吴川的两位名人,一位曾管整个广东省,一位曾管湛江市,还为湛江市起了名,这个时期的吴川人,优越感能不强吗?优越感一旦产生,就难以消除,于是代代相传到了今天。
关于吴川人的优越感,你有没有感受到?你认为原因来自哪里?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