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喜欢英语课”——表姐说,新学期才开学小外甥就直接说出了这番话。

当问到表姐对孩子的这句话什么反应时,她说:“我没当回事,觉得就是他假期太长了,散漫了,没玩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动妈回想了一下自己读书的时候,好像很多同学都有偏科的习惯,“全能型”学习选手好像真的没几个。

那么,当孩子明确的表现出了偏科,不喜欢某门学科时,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先肯定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能量

“我女儿真不容易,这么不喜欢数学还在坚持”——爸爸的这句话,即使动妈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很温暖。

那时的动妈读初中,最不喜欢的科目是数学,即使它的成绩是整个年级组最好的。

一次家长会后,爸爸说很多家长都羡慕他说“你女儿学习多么多么好”。当时,我说“其实,我讨厌数学,因为要各种计算,特别费神儿。不像语文,可以让我学到故事和表达自己”

当时的爸爸愣了几秒就说出了那句话,也正是如此,我感受到了一点——“我不是一个人在焦虑,我的爸爸理解我,他是我的拉拉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当听到孩子说不喜欢某一学科的时候。动妈的建议就是,家长一定要有能量说出肯定孩子的话,而不是在一边焦虑的说着“这个不好好学,大学考不进去,考不进去你的前途就完了”。

因为,失败和挫折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告诉孩子的是,你不需要一个人去扛着焦虑和压力,其次才是应该教会孩子学会求助,尤其是在学校的这个环境,遇到问题,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都应该寻求专业的帮助,比如老师。

分析孩子不喜欢的真正原因

对弱势学科不感兴趣

首先,孩子对哪个科目感兴趣和他的先天智力发展是有关系的。比如有些孩子逻辑思维比较强,学习数学很轻松;有些孩子阅读能力比较弱,对语文就不太感兴趣了。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先天智力造成偏科的情况还是极个别的,而且只要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勤奋努力弥补的。
其次,有些孩子学习个别科目开始“掉队”时没有觉察,知识“脱节了,导致基础没有打好,学习跟不上。而有些孩子呢,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或学习方法不适合他,结果也不理想。这些孩子在考试中屡屡遭受失败,经常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批评,缺乏成就感,找不到学习该科目的乐趣,久而久之,就失去兴趣和信心了。

不喜欢授课老师

有些时候,孩子不喜欢某一科目,其实更多的是不喜欢这科目的授课老师。

孩子主观意识强,不喜欢某位老师时,就很容易出现上课走神、作业马虎拖拉等现象,进而容易被老师批评,成绩下降。

孩子受到批评次数多了,成绩不好就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更不喜欢这位老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缺乏均衡发展意识

很多中小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很多时候觉得只要有成绩优秀的科目就行了,有一两科科目不好也没关系,还没有意识到所学科目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具体原因,具体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激发孩子学习“弱科”的兴趣

及早发现,趁早纠正。当孩子出现个别科目作业拖拉,敷衍了事,错误率高的时候,父母要及时关注,多跟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课堂情况。

循序渐进,鼓励为主。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一科目上确实没有足够的才能,或者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恰当,那么,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多给孩子鼓励,不要对孩子冷嘲热讽。

同时,家长要积极跟老师沟通,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一定不要心急,要循序渐进,分解学习目标,定下阶段性的小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每取得一个小成果,父母都应及时的给予孩子鼓励表扬;而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则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
同时,要告诉孩子:“不要紧的,你已经很勇敢地尝试了,我们都看到了你的努力!你能学好一科,其他科也一定行!"这样正面强化,孩子才不会产生畏难心理。长期下去,孩子学有所得,兴趣才会增强。

引导孩子跟老师建立良好关系

首先,家长要好好跟孩子沟通,耐心倾听孩子的表达,了解到孩子不喜欢老师的真正原因。当然,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消极情绪。如这样表达:“发生了这些事情,你定很不开心,换成妈妈,妈妈也会很不开心。”
同时,引导孩子让其懂得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因为不喜欢老师而马虎对待某一学科的学习,是极其愚蠢的行为。最后,再引导孩子调整心态,换位思考,产生共情,理解和悦纳老师。

其次,家长也要主动和老师沟通,跟老师交换意见,请老师关注孩子的闪光点和努力点,并及时对孩子进行肯定和鼓励。平时在家发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如做作业很认真也可以主动联系老师反馈情况,以便老师第二天能更多地肯定、表扬、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增强孩子均衡发展的意识

这一点,家长可以给孩子多引用一些名人故事或亲朋好友作为榜样,如想当医生,除了有医学知识外,还要有临床经验;想当教师,除了要有所教科目的专业知识,还要会语言表达。

总之,如果一个人的“短板”更短,那就像一栋高楼大厦地基不稳,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让孩子领悟各学科互相促进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学知识就跟长身体一样,需要多种营养,每一门课程都是促进智慧增长的营养素,一样都不能少。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社会需要的都是复合型人才,这一点孩子们目前可能还不懂,但我们还是应该尽量引导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