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经做过一篇《墓碣文》,其中有句话,在电影《八佰》的片头,被管虎导演用红字排开了一行,停留了片刻:待我成尘时,你将见到我的微笑。

将军一去,裹尸不还。他们誓死捍卫的眷恋、不甘与信念,最终被历史证明,值得。

民族英雄们流过的血、吃过的苦、受过的辱,都得到了中国军队“对日寇最后一战”的清算。

从1894年到1931年,从1931年到1945年的两段深重灾难,最终的了断时间,被国民政府定在了初秋。

所有人都记得,十四年持续的抗战,也是从初秋打响。而八年全民族浴血奋战、一致对外,才换来了七十五年前9月3号的中华民族光复。

当然,那年的8月15号很重要,日本军国主义向全人类跪下。但是9月3号,则是让3500万在天有灵的中国人看清:什么东西,黄泉路上,自有印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谢晋元将军基本同龄,且为国捐躯的抗日名将,我们的历史教科书都介绍过。

他们的牺牲过程和临终事迹,有人会很不耐烦,反正是战狼们和小粉红的唱高调,究竟和我有什么关系。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洗脑、说教、干预独立判断,要不是历史考试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那点分儿还有些用,我管他谁是谁呢。

可是年纪越大,经历越盛,心境越复杂,对不怕死或者怕死开始在意了,再跟你说抗战英烈们为什么不要命也要保全身份认同;为什么放弃一切也不抛弃家园;为什么像打了鸡血一样负重前行、护同胞周全时,真是个人,就会良心发现,这个世界本没有永远的热血男儿,却总有正在路上的拳拳赤子。

他们的剧本选择,他们的行为动机,乃至他们走进片场,就像一个少年,因心流而忘我,带着勇敢的灵魂,故意甩下任性的那面自己,还有杂念。

戴安澜是这样,左权是这样,杨靖宇亦是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图为赵尚志描摹图片

戴安澜将军比谢晋元将军大一岁,黄埔三期毕业,谢晋元四期。行伍起步,都在蒋校长的嫡系部队历练。淞沪会战,70万国军轮战前线,戴安澜已升任中央军的旅长,此时的谢晋元是中央军德械师的团副,因为后者部队性质的特殊,两个人级别上,没有差出多少,绝不是一级半的梯次。不过,戴将军的成长速度是超快,不到而立之年,在全面抗战之前,已参加著名的古北口长城抗战。

从1938年春天开始,直到壮烈殉国,五年时间里,戴安澜一直在火线上与敌周旋,除了随中国远征军开拔前,重伤调养一年。1938-1939年,几乎是日常作战,偶尔休整。战事吃紧下,个人能量消耗之大,整军治军的工作饱和度,实属突破极限。戴安澜的敬业背后,其身心极度疲劳。

台儿庄战役的惨胜也好,徐州及武汉会战的稀碎也罢,戴安澜负责的防区和任务,日寇占不到一点便宜,这在国军整体战力掉链子的情况下,实在算个稀有的亮点。

因为这些,35岁的戴安澜成为了中央军最年轻的师长,师属番号二零零。他接替的前任,则是未来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岳丈、蒋介石最倚重的帅才之一杜聿明;他掌握的部队其机械化程度,属于国军最好;战场资源的充沛性、丰富性上,也拔国军头筹。

然而戴安澜生命的最后三年倒计时,也开启了,从这时算起,他负过三次重伤,第三次终至不治。

带兵入缅作战之前,随枣会战、长沙保卫战、昆仑关战役,在战局被动,很不理想的危急之下,戴安澜有策应、有防守、有反攻。戴安澜的部队,经常干最脏的活儿,比如,昆仑关最后的难啃骨头,要靠他们收尾攻坚。

肃清残敌、干死日寇“钢军”的旅团长,不会让戴安澜兴奋什么,只会让委员长激动。昆仑关绞肉机里,这位不怎么坐镇师部后方的“师座”,亲眼见到下面的团长、连长、黄埔师弟,成堆阵亡,干部损失之惨重,使基层指挥趋于瘫痪。

蒋介石盛赞的“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真没把承载着苦难的战功当回事儿。在后来的缅甸战场,蒋介石也单独召见过戴安澜,留着吃饭留着住,这种勉慰,清楚的说明,纯粹的职业军人,尤为难觅。

在缅甸,全是恶仗。戴安澜这个本土军校生,所经历的重重炼狱,与他那活下来的杰出安徽老乡、美国军校生孙立人一样,九死一生。

但孙立人活下来了,戴安澜不能。

盟军内,美国人和英国人之所以喜欢戴安澜、孙立人的军事素质,乃是因为两个人都救过英军猪队友的命。

戴安澜的字典里,每落危局,从没有让兄弟们为其“断后”分忧,而作为师一级主官,最终因为掩护其他部队,陷入日寇的围追堵截和强力伏击,敌方一梭子机关枪子弹,无情地穿透他胸腹,千疮百孔的身体,再也回天无力。他没有立即牺牲,而是煎熬了半个月,搏尽意志,与重伤缠斗,同时整理好衣冠,方便撒手人寰。

为盟军、为远征军大部队数次“断后”、“逆行”的戴安澜,写出的“与妻书”,和谢晋元的家书,大体相似,寥寥数语表其志。每次血战前,他总要告诉200师全体:戴某遗嘱在先,师长战死,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认为,戴安澜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敌人的武士道精神,虽败犹荣。美国国会也授权总统罗斯福和美国政府,以一枚功勋章,表彰戴安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反法西斯阵营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是美国人对中国军人的第一回礼遇。

戴安澜比谢晋元晚辞世一年,他们的人生时长和焦灼内心,却有着相当的重合度,被软禁在英租界的后者,朝朝暮暮、心心念念盼望的“丈夫许国”与“黄沙百战穿金甲”,正是前者在平行时空的戎马半生。

和谢晋元同年出生的,还有另一政治阵营的左权、杨靖宇。前者是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后者是东北抗联的最大话事人。他们两位,在我党我军精挑细选的36个“无产阶级军事家”中,都有席位。

观察左权、杨靖宇和戴安澜、谢晋元大致相等的生命长度,还会细微发觉,杨靖宇、谢晋元分别活满了35岁和36岁;左权和戴安澜几乎同年同月同日死,1942年的5月25日和5月26日,国共两党的一线指挥员体系,各自遭遇重大打击。

黄埔一期毕业的左权,后来到苏联伏龙芝军校继续深造,他的洋墨水,毛泽东是服气的,毛泽东从来不在军事才能方面,主动夸耀八路军将领,却认为左权把从苏联学的东西,在游击战、伏击战、持久战的真刀真枪上,吃透了、弄懂了、做通了、消化了。

左权军事著作产量大,走智囊路线,专注军事理论,用以指导实践,在八路军总部的地位举足轻重,成为彭德怀总指挥最得力的伙伴和助手,并协助其策划、执行了“百团大战”。

正是因为“百团大战”的紧张节奏,让华北日军极度惊悚,消灭八路军前方总部,遂成为继“无人区”“烧杀抢三光政策”后,又一个重要议程,日军一路扮演中国村民,试图接近八路军,而八路军侦察员也从辎重驮运的“蒙古马”上看出了破绽,但遗憾的是,侦察连长不重视相关情报,导致严重后果:一万日军特种兵换上平民服装,在1942年5月25日拂晓时分,突然从两翼包抄上来,直抵坐落在太行山区十字岭的八路军总部。

彭德怀、左权非常被动,即刻决定分路突围、各自为战。行动方针都来不及确定,匆匆分手。

日军的包围水泄不通,继续增加兵力,实施堵截,并发动空中力量侦察、袭击。

彭德怀这一路的突围,过了三道封锁线,警卫部队专程返回接应左权。此时的左权为掩护首长安全,在吸引敌人兵力,在给首长的撤离争取时间,处于“殿后”、“断后”的位置,果断回绝救援,严令部队迅速再返回,保护好彭德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权艰难的带领总部机要科等文职人员实施突围,队伍中的女同志被飞机扫射、炮弹轰炸吓的腿软,左权就要在爬坡时,一个个的把女同志往上拽。

忙碌的左权,亲自照顾最后一批人员冲刺十字岭顶峰处,只差几十米到达安全角落,然而,敌方立体的交叉火力密集到窒息,就在左权指挥大家躲避飞机,不停喊着趴下的空当儿,弹片爆头。

左权为了抗战大业,和谢晋元、戴安澜一样,执拗的堵住了人生所有的可能性,堵住了苟且的后路,赌上了无我,赌上了全部切身利益。不过他和两位国民党将军不同的是,“与妻书”里,不书情怀,不谈战事,不明死志,只有别时容易见时难的“念念,念念”等感思之情。在杨靖宇将军和张自忠将军牺牲的1940年,左权留下了和妻女唯一的全家福,露出了平日严肃里少有的笑容,即奔赴战场。

抗战胜利后,彭德怀司令追思左权说,壮志未成,遗恨太行,露冷风凄;朱德总司令要求所有南下的解放军部队,凡经入湖南,必须绕道醴陵,看望左权将军的老母亲,从左权牺牲的那一刻起,他的母亲并不知道相关信息,直到几年后,各路部队前去探望,老母亲探知儿子下落,也只能得到这样的回答: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左权的家乡湖南醴陵,在《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剧里得到了影射;左权制定作战计划、制图绘图的参谋技能,被孙红雷饰演的“杨立青”做了深度的艺术化加工。但这部剧里,还有一句动人的台词,适合概括左权、戴安澜、谢晋元的交集,那就是:

主义可以不同,黄埔只有一所。

什么是真正的黄埔精神,两个字,本分。尽职业的本分,就是在国破山河碎,在国难当头时,不抛弃,不放弃。

左权将军在牺牲时,身上还因为一些没用的事情,带着组织上对他的处分决定,后来的调查、平反证明,那既错误,又荒谬。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东北抗联的重要领导人赵尚志将军身上,因为对内部错误军事意见、非专业意见的不同看法,甚至连抵制都不算,赵将军的组织生活被完全停止,甚至开除出组织,但将军忍辱负重,依然在领导抗联的大小军事行动上,发挥出全部的爱国热忱,最后,因叛徒而中计,被日寇诱捕过程中,还在以“断后”的姿态,掩护随从人员,终至就义。

左权将军还有一张全家福,赵尚志将军却连一张成年人的照片都没留下。

赵尚志的同事杨靖宇,是一个河南人,来到林海雪原,拉起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武装力量,冰天雪地中,他要死磕的困难,比智取什么什么山,麻烦多了,要把土匪拉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阻止他们做汉奸,可不是影视里那么轻松。杨靖宇打日本鬼子的难度模式,是另一种硬核。

硬就硬在,跋山涉水,移动范围大,作战半径广,靠双腿,靠马腿。九一八事变后,26岁打到35岁的杨靖宇,在领导抗日联军的工作中,身先士卒,靠的是超人的毅力和实打实的身体素质、体力。杨靖宇身上,有杨子荣+203的一切战斗值、回血槽、能量条。

弹尽粮绝,打到光杆司令,孤身一人。杨靖宇的单兵作战能力是天赋,本来一个做政工的革命家,因形势所迫,生生被逼成了特种兵。最后关头,靠本事,明明有多次抽身脱险的机会,却宁死不退。他并不想让身边紧随的小战士、小警卫员为其策应,部队化整为零的战术,是杨靖宇的拿手好戏,可一旦涉及到谁为谁断后,他这个老大哥,自然要给小孩们断后。

他生命的最后五天五夜,陷入了天罗地网。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连续半个月里,将军吃到肚子里什么,日本人解剖将军尸体发现了什么,日本人被吓成什么B样,不再赘述。

断后和逆行的英雄们,很多时候,输给了自己人这边的败类。没有叛徒的泯灭人性、认贼作父、猪狗不如,谢晋元将军不会死,杨靖宇将军不会死,赵尚志将军不会死,他们中有高材生,有战神,可静如处子,可动如脱兔,且身手矫捷。不搞群殴欺负人的一套阴谋,就对等单挑,日本鬼子能放倒、拿下他们?不存在的。

杨靖宇将军牺牲不到三个月,国军中位列集团军司令,李宗仁第五战区最倚重的猛将张自忠,在襄阳殉难,这是后世大作家金庸笔下,郭靖、黄蓉舍生取义的归宿之地。国无分南北,人不分长幼,齐哀之,齐叹之。

顶着“汉奸”“卖国贼”不实污名的张自忠将军,用了三年的时间,向山东的父老乡亲,向举国同胞证明,他不怕死,他的名叫“自忠”,他的字叫“荩忱”。

张学良没有勇气像张自忠那样,不在乎生的机会,但也以自由做兑换,证明自己并非“不抵抗少帅”。

陈诚、白崇禧都说过,“荩忱,荩忱,尽其忠热其忱”。李宗仁更是张自忠的终级理解者和铁杆支持者,他通过神交,就知道将军的苦衷,更愿意在台儿庄血战中,让将军获得翻身的机会。

张自忠将军是旧军人代表,仁义宽厚的秉性,深得西北军阀、军头们的喜欢、信任,被冯玉祥调教的张自忠,并没有学到前者政治风格上的狡黠、钻营、反复无常,而是吸收了冯玉祥最宝贵的品质,爱国、爱兵、爱民。

我党隐蔽战线打入西北军29军张自忠阵营,做到参谋长的张克侠将军回忆,张自忠在新旧军阀混战的中原大战中,“决心坚强,临危振奋,每当情况紧迫之时,辄镇静自持,神色夷然”。

“九一八事变”一年半之后,张自忠带领的29军主力部队,已经在今天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即通州、三河,包括天津蓟县一带,同日寇交手。

紧接着,因承德失守,张自忠部又赴喜峰口参加“长城抗战”,此时,古北口抗战的年轻人戴安澜正在穿越火线

最早抗战的张自忠,能在卢沟桥事变中,以天津市长、北平市长的身份,充当“主和派”,与日寇谈判周旋,争取和平,其事出反常,必有隐情,然而北平的媒体不问青红皂白,三七二十一,就冠之以将军污名,实在欠妥。

八一电影制片厂1995年拍摄的《七七事变》中,表现了这一段。张自忠个人不计名节,却并没有失守大义,他没有答应日本人任何出卖民族利益的条件,与日寇坐下谈,看似妥协,却是在帮29军军长宋哲元尽快将部队平稳撤离北平,落脚保定创造有利环境。

29军高层将领,素来精诚团结,是旧式军队之典范,七七事变首先牺牲的佟麟阁、赵登禹与张自忠同级,以兄弟相称,私人感情稳固,给大哥宋哲元的名誉背个锅,有情有义的张自忠,重新选择一百次,还是会这么做。

但是媒体反噬的压力,让他终究不能承受,他害怕民众的责怨,也理解社会上的怒火,躲到东交民巷的洋人医院,是因为他犯了肠炎;辞去所有职务,欲采取的是冷处理态度,待舆情消散,再做打算。可事与愿违,失控的反弹之势,如星火燎原,如迅雷不及掩耳。

九月三号这一天,张自忠选择离开。八年后的这一天,七七事变拉开序幕的全民族抗战,彻底胜利。

张自忠错过了淞沪会战,却从台儿庄,洗心革面。

台儿庄大捷,是多路杂牌部队,在国民党桂系领导下,接力而战,四处补位的胜利果实。

张自忠负责其中临沂保卫战的部分,他的主动请缨迎敌,打爆了日寇增援前线的战略企图。含垢饮恨半年的将军,终于扬眉吐气了第一口憋屈。这场战斗,他面临的合作者,是曾经摆过他一道,在军阀内战时期差点害死自己的庞炳勋,此人极不靠谱,没有信用,临阵倒戈多次,张自忠与其结怨、缔仇,梁子很深。李宗仁分派任务时,听到这一传说,召见张自忠问清原委,也打算收回成命,张自忠却表示大敌当前,私仇不及国恨,愿与庞炳勋共筑大义,布控联防。李宗仁当即深受触动。

这样一个难缠、邋遢、不定性的搭档,被张自忠的大人不记小人过所震撼。也就是张自忠,没有人愿与他站在一个战壕里,皆因为其糟糕的军界声誉,保存实力、争地盘是庞炳勋的固化标签。张自忠把后背露给了仇人、小人,却也感化、成全了对方在临沂保卫战的优秀表现。

张自忠对阵的是板垣征四郎的师团,老对手、老相识,该师团和中国两党军队中的七十多个师单挑过,胜多负少,所辖人马,一部分参加过南京大屠杀。这些,并没有影响张自忠排兵布阵的超常发挥,临沂鏖战七昼夜,保证了台儿庄之战的走势。

随后的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年届五十的张自忠,拼了,拼到最后一口气。在最后一场会战中,面对日寇30万众的天大压力,张自忠亲笔昭告所属各部队:

“国家如此地步,除非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无半点改变。”

他自己率领2000余人四处督战,强渡襄河,拦腰阻截敌人的一个师,终于被日寇盯上,飞机大炮从头到晚招呼,对方的九次强冲锋,使张自忠的移动指挥所损失惨重,尽管这样,面对一倍半于己的强敌,张自忠仍率队冲锋十多次。

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从早晨打到中午,左胳膊废了,仍稳坐台面。下午,张自忠安排卫队数百名官兵悉数突围,寻找大部队,自己则带领两名忠烈随从,留下断后。傍晚未到,已全军覆没,将军至死不负天地,不负历史,不负国人。

张自忠是国民党军队乃至反法西斯盟军阵营里,最高级别的阵亡将领。两年后,共产党军队最高级别的阵亡将领左权,紧随其位。

张自忠牺牲后,蒋介石严命沿途各部队,不惜一切代价,从日寇手中,抢回将军尸体。当日夜间,国民党军38师师长黄维刚,亲提轻机枪,率领敢死队,奋勇抢回将军遗骸。日寇亦停止轰炸,允许中国军队夺人。

蒋介石对张自忠的感情,在三年的时间里,不了解到深厚,是将军远离政治,专注军人本分的纯粹,正直无私,一点一滴释放给最高统帅部的印象。

在后方,很多人都看到了将军的八处伤口,炮弹伤两处、刺刀伤一处、枪弹伤五处,从湖北宜昌到陪都重庆的这段路,十万军民送行灵柩,日寇出动飞机几次威胁,祭奠人群无一逃散、无一躲避,他们终于知道了谁是张自忠,张自忠是谁,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委屈,又是多么大的沉默隐忍,以及爆发。

蒋介石给张自忠的礼遇,不仅仅是亲自扶灵,还有他写字台上放置了很长时间的一张将军独照。蒋公不会知道,张自忠在决心以死报国之前,来到了领路人、没有一点兵权的冯玉祥面前,突然下跪,叩了三个响头后,涕零离去,冯玉祥望其项背,看着46岁张自忠离去的光影,老泪纵横。

张自忠将军感情甚笃的结发妻子李慧敏女士,得知噩耗,绝食一周,悲愤离世。夫妻之忠烈、仁义,无不使每个中国人动容。相比之下,汪精卫夫妇无论什么理由,在彼时的拙劣表演,永远也翻不了案。

当我们听到“断后”这个军事术语时,通常想到的还有几个词,“突围”、“掩护”、“大部队”。

但“断后”等于“慨然赴死”,我们提的少。就像电影《八佰》里,李晨和王千源的那种表演,不是眼睛里泛红,就是笑中带泪,这大概是“断后”决绝的样子。

在一寸山河一寸血、卷轶浩繁的抗战大图景中,没有哪个党哪个军的区别,380万国共双方的抗战烈士,一亿人次的国共双方抗战将士,只有一个名字,就是中国军人。在国家和人民的苦难面前,没有一个中国军人是无辜的。

2020年的9月3日,抗战胜利75五周年,最高领导人代表社会各界,给抗战英烈们鲜花,2020年8月14日,延期一年的四行孤军电影《八佰》获得上映机会,并在9月3日之前,票房突破21亿人民币。

时间再退回五年,2015年7月30日,最高领导层在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让历史说话,让事实发言。

时间再退回70多年,1949年,我党七届二中全会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通过决议,不使用领导人名字命名城市街道,但必须沿用、强化抗日民族英雄的名字命名道路:

北京、天津、上海、武汉都有张自忠路,北京西城区有佟麟阁路、赵登禹路,上海静安区有谢晋元路,武汉还有郝梦龄路,山西晋中有左权县,吉林白山有靖宇县。

正如电影《八佰》里,黄晓明饰演的特派员在片中说过的最后一句话“后人会记住他们去过的地方,国家会记住他们所做的一切,因为他们才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佟麟阁,赵登禹牺牲在宛平南苑,他们没有断后,但他们在防守,基督徒佟麟阁将军是全面抗战以来牺牲的第一个副军长,武术高手赵登禹将军则是牺牲的第一个师长,他们和宋哲元、张自忠的深厚关系,已相互渗入脊髓。宋哲元问讯佟、赵殉国后,捶胸顿足,凝噎喊话“倭寇断我手足,此等血海深仇,不共戴天”;郝梦龄将军也没有断后,他是在进攻中阵亡,将军酷爱读书,为抵制内战,下乡务农,抗战烽火起,急切请缨,奔赴忻口战役,并于此永眠。

但他们的心里,早已断了苟活的念想,与民族命运深度绑定而无怨无悔。

就像鲁迅先生在《墓碣文》中的另一句话

“我疾走,不反顾”

慢闪之间

微信 |filmagination

深度掌故,高度人物

宽度时评,温度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