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我惊讶的是,医院员工几乎从不讨论这些孩子们可怕的日常生活体验,或者创伤是如何影响他们的感觉,思考和自我对调解的。相反,他们医疗记录里面充满了诊断标签,对那些愤怒的、反叛的小孩儿,就给他们贴上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或者是双向障碍的标签。ADHD几乎是所有孩子的通病,这些暴风雨一般的诊断遮蔽了底下隐藏的创伤吗?《身体从未忘记》

孩子出现问题,正确的面对方式就是不逃避。很多家长总是把孩子的问题推得一干二净,有一个家长来咨询。直接说我和妈妈都没有问题,我们婚姻幸福,工作顺利,我们原生家庭非常完美,那么,孩子有病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这种根本不是解决问题,完全是逃避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没有谁的工作会一帆风顺,也没有谁的婚姻里不出现冲突,越是不出现冲突的婚姻,很可能是病态的婚姻。真正的婚姻一定有真实的表达,只有虚假的婚姻没有冲突。每个人都伪装是高兴的,我从来不会生气。如果一个人从来不会生气,那么这个人本身就是有病的。隐藏才会让一个人变得麻木,变得没有感知,那么我们就能看到这个和谐下隐藏了多少不和谐。

对于一个青春期或者一个成人来说,我们很难记得五岁之前,更不要说更小的时候了。所以早期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孩子的好与坏,与早期如何被照顾,和父母和谐的互动,从父母那里获得舒适和力量有直接的关系。

从以下三点,来看不同的孩子对父母的不同的反应。

一、安全依恋,孩子是有选择的,他们可以做自己,即使自己受伤害,妈妈也很快的安慰。

在早期中小孩儿受到惊吓或者伤害,如果母亲能够很快来安慰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和妈妈的关系很快变得协调,会从破裂的关系互动关系中,马上高兴起来。当婴儿感到饥饿哭泣时,乳房和奶瓶应该马上就送到。当孩子感到恐惧时,家人应该马上去抱着并安慰她直到她安静下来。

有安全依恋的孩子能学会什么是可以让他们感觉良好,他们能够表达出真实的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喜欢什么我就敢表达,自己就敢去追求。从小在安全家庭长大的孩子,很早就能够走出家门。因为他认为世界是安全的,就和我的家一样。

所以这个类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和别人建立朋友关系。在工作中也是一样,他积极向上努力。自己得到爱的人,他就会把爱分享给别人。相反,自己得到伤害的人,对别人处处设防,总是掩盖自己的脆弱和恐惧。怕别人走到身边,怕别人发现真正的自己,是如此脆弱,如此自卑,如此不堪。

二、回避性依恋,如果母亲不能满足婴儿的冲动和需求,婴儿就学会如何成为母亲心中的婴儿。

大多数母亲都可以与他们的婴儿进行很好的情绪协调,我们不需要特别的天赋就能成为足够好的母亲。可是如果母亲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婴儿就会学会如何成为母亲心中的婴儿。孩子一定会优先满足妈妈的需要,这样就压抑了孩子自己真正的需要。孩子会认为自己的需要是错误的,所以很多真实和快乐就被掩盖了。

孩子们有与生俱来的依恋倾向,他们没有选择,无论他们的父母或者养育者是充满关爱的,还是疏离的迟钝的,拒绝的,孩子们为了满足基本需要,他们都会发展出对应的依恋关系。回避依恋在婴儿期,婴儿表现得好像无所谓。妈妈离开的时候不会哭闹。当妈妈回来的时候,他们也忽略他。这类母亲看起来好像不喜欢和他们的孩子接触,他们不会。抱紧婴儿,他们也不能用面部表情和声音来和孩子进行快乐的交流。

当这类孩子长大,他们也会回避和别人的关系。他们自己一个人才觉得安全,遇到问题,他们不愿意看到事物真相。因为他们害怕问题,看到真相就容易冲突,容易引起自己的愤怒。所以这类人处处表现出一种高冷,表面上是我不想交朋友,实际上是我不会交朋友。

三、焦虑性依恋,这类孩子总是通过大哭大闹大叫的方式来获得母亲的注意

焦虑性依赖的婴儿,他们总是通过大哭大闹尖叫来获得妈妈的注意。在他们的心里,除非我把事情闹大,否则父母是看不到的。他们不是为了问题而解决问题,有的时候完全是为了发泄。我想要一个冰淇淋,当自己真正哭闹的时候,妈妈即使把冰淇淋拿到自己手里,孩子也会扔掉。

我要什么你就马上满足我,如果晚了,给我,我也不要了。你早干什么去了?为什么要惹我生气?所以,焦虑的儿童会变成焦虑的成年人,回避儿童会变成回避的成年人。有些人虽然没有变成焦虑症,可是他们一着急就要啃指甲,有的会习惯性咬嘴唇,甚至把自己咬出血,都是焦虑的表现。

这类孩子长大了也是一样,既希望和母亲亲近,又害怕和母亲亲近。心理学家把这种依恋叫做混乱的依恋,他们也会把这种关系带到恋爱之中。我想要爱人亲近我,爱人亲近我的时候,我又烦,当他远离我的时候,我更生气。遇到问题不解决问题,总是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哭闹。他们总是制造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如果婴儿无法真正被他们的母亲理解和觉察,他们在成年就无法理解和觉察别人。

很多人总说孩子青春期出了问题,一个成年人有问题,实际上在婴幼儿时间就存在了。所以当一个好妈妈不容易,当一个快乐的妈妈更不容易。因为每个人都有工作,生活中各种挫折。每个人都传承上一代的痛苦,然后把这种痛苦传递给自己孩子。每一代都是如此,即使被害者也是加害者,所以学习绝不简单,是学生的事情,更是家长的事情,因为他关系到你给社会带来的是一个花朵还是一个杂草。

三清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催眠师,签约作者,老师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心中,没有谁是不正常的,没有谁是病的,心变世界就变。喜欢老师的文章,可以关注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