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向读者发出一个问题:

民族是什么?

我看到很多人对于民族的了解都处于一个十分蒙昧的状态,有些人和近代人的思维模式类似,认为民族就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人群,有着血缘联系一般是家族,并非民族。家族最大的规模不过是以其血缘为纽带组织起来的宗族势力,民族却可以使得千千万万的人联系在一起,这显然无法用血缘关系解释。在了解民族主义之前,我们要了解一个概念:“民族”。

民族实际上是想象的共同体,关于想象的共同体有一本书写的比较好,那就是《人类简史》。民族其实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弄出来的概念,到现在为止都属于难以定义的概念。我查到的论文里也没有公认的定义。按照目前公开的定义,民族是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也就是民族这个概念并不是以血缘为重要的因素,反而是三个要点:文化、语言、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西方,对于民族即nationality定义比较权威的著作有《美利坚百科全书》,此书对于民族的定义是:

作为一个文化术语,nationality指个人或集团的文化、种族、语言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状况。这样,一个人可以被称为日耳曼人、波兰人、意大利人或希腊人,而不用考虑他的公民身份、户籍和法律国籍。

西方突出了民族的特征,即文化、种族、语言和意识形态,解释一下,意识形态的意思是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类似于我们平常所说的观念。

我们通过上述的说法可以看到,民族最为重要的是拥有相同的文化和语言,这才是一个民族的特性。除此之外,民族思想诞生的也比较晚,早期人类只有比较朴素的民族观念,比如中国古代的“华夷之辩”。直到近代法国由于大革命形成了民族思想,然后通过拿破仑战争散布到其他欧洲国家,最后到19世纪时期才成为民族形成的浪潮,欧洲人殖民全球时民族思想被带到了全世界。

我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意大利。自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意大利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而且各个地区的族群差异性很大,意大利北部长期遭到欧洲大陆的侵袭,南方又分裂为数个小国。甚至还有比萨、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城邦国家。在意大利统一战争之前,就没有意大利人这一概念。主要区分有西西里人、卡拉布里亚人、那不勒斯人等等,各集团之间往往语言不通。只是在统一战争之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由于存在统一的政府,逐渐形成了意大利人的概念。此后近代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定义民族,更多也是以文化和语言作为民族的特征,比如德意志统一运动前期的思想中,哲学家赫尔德尔就是以语言和独特的传统强调德意志的民族性。而德意志境内的文学家也更加强调德意志人的文化认同。

所以民族实际上一种文化和语言概念,之后逐步用于政治,作为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民族可以用来团结和组织共同文化的人群,以此壮大力量,它也是人类不断塑造的一个概念之一。对于一个地域的人民而言,在国家独立和对抗列强入侵时,民族概念是具有一定进步的意义的,但是民族因为无法解释一个问题:按照民族概念,民族之中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在实际生活里一个民族的各个成员实际上还是有上下级之分,这属于严重的分裂,这种分裂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在封建以及近代社会里没有人认同民族概念,在古代社会阶级中,大部分人只有地主和农奴两个概念,假如地主和农奴同属于一个民族,那么地主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同胞变成“贱民”?为什么地主要对于农奴肆意压迫呢?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一些成员于1939年完成了一份研究报告——《民族主义》。报告第96页有这样一段话,表明了这种分裂的程度:“在19世纪,克罗地亚的地主宁愿把他的马视为克罗地亚民族成员,也不愿把他的农民这样看。同一时期,波兰和马扎尔的地主们也是如此。”

所以在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情况下,民族概念根本无从谈起,虽然一个农民和地主说着同样的语言,有着共同的习俗,相同的信仰,但是农民不会认为地主和自己平等,而地主也不会认为农民和自己的平等,两者是阶级对立,并非民族不同,这使得两者之间的对抗性是十分猛烈,历史各个地区都发生过农民起义,这使得统治阶级借助宗教和信仰来麻醉大众,以此减少冲突。在西方世界天主教的精神世界宽慰着饥寒交迫的农民;印度教更是塑造了更为广阔的死后世界,使得贱民和底层百姓心甘情愿得在压迫中生活一辈子。而在东方则是儒家思想来麻醉世人,儒家理教固守三纲五常,强调每个人安守自己的秩序,发展出了君权、族权、父权、神权,以至于产生“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变态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进入近代社会之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文思想的崛起,促使资产阶级不断壮大,随后的工业化代替了大规模的体力劳动,社会结构的转型和资产阶级的崛起使得宗教和信仰开始丧失了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工业化的一大成就就是把农民驱赶到了工厂之中成为工人,工人不同于农民,所以从农业社会转换到工业社会时,社会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其中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阶级被资本家的压榨程度,比地主对于农民的压榨程度更为严重,这使得宗教和信仰作为统治阶级的旧式麻醉剂,已经不被底层百姓所接受。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早期的工人的悲惨生活遭遇。比如棉花行业有大量的儿童被资本家强行送入工厂。这些童工的遭遇十分可怜,在1833年6月英国的一名10岁童工被保存进入历史记录,这名童工名叫埃伦·胡顿,当时在国王工厂调查委员会作证,出庭时埃伦已经进入工厂打工2年。她7岁进入工厂时,她先是做了长达5个月的无薪学徒,工作时间是早上5点半到晚上八点半,她在做事时旁边有一个监工叫做威廉·斯旺顿,一旦埃伦没有做好事情,斯旺顿便会疯狂殴打埃伦,一周基本打两次。斯旺顿有一次在埃伦迟到时,还在埃伦的脖子上挂了16磅或者20磅重的铁圈作为惩罚。

埃伦只是童工到达一个缩影,在19世纪普通工人也没有法律地位,并没有任何法律保障工人的地位,1823年的英国颁布《仆役法》明确规定:

“英国雇主可以将违反劳动协议的工人送到矫正所去从事苦力,最多可长达三个月”

这使得资本家可以任意盘剥工人。而且在资本家的控制下,工人的健康状况也非常差:

在德意志地区的棉花行业,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4到16个小时都算是常态。1841年在普埃布拉,每天平均工作时间达14.8小时,包括1个小时的午餐时间。在第二帝国时期的法国,平均工作时间为12小时,不过雇主可以随意延长工人工作时间,直到1873年,巴塞罗那纺织工厂的工作时间仍然这么长。

这种工作状态在现代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当时的世界时候工人生活的常态。在沉重的剥削下,很少有工人处于健康状态,从招募士兵我们也可以看出端倪,19世纪50年代,萨克森政府试图招募士兵时,只有16%的纺纱工和18%的达到健康标准。

织工

所以工人的反抗运动在资本主义社会此起彼伏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更是使得资产阶级十分恐慌,这个时候就需要新的麻醉剂来麻醉底层百姓,而民族主义则是被资产阶级用来操纵底层民众思想的一个典型概念。

其实斯大林曾经批评过格鲁吉亚的民族主义运动,指出了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无耻,这些人最擅长拿着民族主义当幌子欺骗和愚弄百姓。

在封建时代,格鲁吉亚归并于俄国之后,格鲁吉亚的封建贵族们丧失了所有的特权和势力,他们对此十分不满,毕竟让曾经的封建贵族和格鲁吉亚“庶民”一起生活太没“面子”,于是格鲁吉亚贵族高呼要“解放格鲁吉亚”,大声高呼“民族主义”,至于民族主义的领袖那自然只能格鲁吉亚贵族充当,当然在失败后,格鲁吉亚贵族分裂为两派:一派充当格奸投降俄国,做带路党获取俄国的高官厚禄和相应的特权;另一派则是大修教堂,搞精神建设,希望未来能有一个“天降大任”的君主来带着封建贵族重新回到封建时代的格鲁吉亚。

这就是封建贵族搞出来的民族主义,不过贵族的软弱性可想而知,他们深知自己是民众的死敌,所以不敢发动带着群众闹革命,因为一旦发动群众,封建贵族的命运基本就完结了,这种民族主义自然不会有结果。所以封建贵族最后当了“带路党”和俄国的帮凶,或者大修教堂迷醉自己。至于平民的生死存亡,没有贵族会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格鲁吉亚发展出来了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商品生产的发展、农奴制度的废除、贵族银行的创立、城市。这使得格鲁吉亚的资产阶级开始发展壮大,但是格鲁吉亚的资产阶级很难和外国的资产阶级进行自由竞争,于是格鲁吉亚的资产阶级就要求建立关税壁垒以此保护自己的利益,于是格鲁吉亚资产阶级要求格鲁吉亚“独立”的口号立刻响起。但是从本质上讲,这不过是维护资本家的特权和利益。资产阶级大肆宣扬民族主义,要求民族独立和维护民族利益,就其本质而言,让本民族的资产阶级获得最大利益,即要求把“本民族”(民族中的资产阶级)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对于资产阶级来说,所谓的民族主义,依旧是由资产阶级领导工人的民族主义,与封建贵族相比,并无太大区别。而且民族也有另一种作用,那就是精神麻醉剂,借用民族的名义,所谓“民族资本家”可以动员更多的工人投入劳动,以所谓“同胞”的身份淡化自己的剥削者的色彩,以此减少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和冲突,这也是所谓的精神麻药。而且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了资本必须扩大再生产,一个民族的资本家在本民族索取足够的利益之后,必然会侵入其他民族索取更多的利益,这势必会有反抗,但是这种后果却是由全民族买单。

资本家借由民族之名义,绑架一个民族的所有人为民族资本家服务,这就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本质。

其实对于当代社会来说,民族主义到底坏不坏,好不好,就要看这个民族主义是谁的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