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这是一个影响一两代人的全球危机。

疫情注定会影响未来20年、30年,我们注定生活在后疫情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文

从武汉封城的1月23日,到今天已经快200天了。

这些天来,我们的生命、人生、生活、事业、学习,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动,甚至劫难。

很多人都以为,这次疫情几个月就会过去,或者,顶多一两年后就会消失殆尽。

实际上,由疫情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等的变化,堪称翻天覆地。

但是,生活还是会继续下去——可以预见的未来,至少这几年注定还是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很可能在今后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都要受到波及。

这是一个影响一两代人的全球危机。

那么,我们在后疫情时代,该如何面对?

不要等疫情结束,我们要学会和疫情共处。

当一个重大的时间节点来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活顺延一下——这个事情啊,等奥运会结束再谈吧,那个事情啊,等春节过了再做吧。

这次疫情,尤其是刚开始的那段时间,也让我们有了类似的心态,“等一等,看一看,再说吧”——可是,马上,我们就发现,疫情的破坏力不允许我们等待。

很多业务,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耗下去,就没有了;很多公司,没有及时应对,对长期性考虑不足,也就结业了。

所以,现在,我们要调整心态:

其一,我们预设,疫情会在中国的不同地方,持续偶发,就像北京、乌鲁木齐、大连、香港……;我们还要预设,根据专家的预测,今天冬季,疫情很有可能,会有第二波的反复;我们还要预设,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家的疫情会更加严重,国际疫情不会受到良好的控制。

其二,我们要在以上预设的前提下,重新梳理自己的生活、事业、学习等等,做出新的规划。能够在这些情况下,在保证自己安全、健康的同时,也要有新的成长,新的创造,新的收获。

其三,要在心理上,学会和疫情,以及疫情所带来的变化共处。

我们要接受,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要戴口罩,要注意消毒。我们要接受,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旅行、出差、出国,都要受到限制。我们要接受,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很多西方国家会对中国人有偏见,有误解,有不友好的态度。我们要接受,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教育、工作、交流,都在线上进行……

老实说,这并不容易。

但是,我们不能指望再次回到疫情之前,我们肯定是回不去了。

所以,我们必须得接受。

怎样面对移民、留学?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际社会公认会在未来10年左右,也就是2030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体。

美国肯定会不甘心,肯定会打压中国——就像当初的老大英国对待崛起的美国一样。

这是美中关系注定会出现冲突的大背景,哪个党派、谁来当美国总统,都是一样。

而这次疫情,又给美国找到了一个借口,加速加重了对中国的制约、钳制、打击。

我们根据已经发生的政治(疫情、香港、总领馆)、经济(华为、TikTok、微信)、教育(留学生签证)的事件,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已经开始全面地重新制定对待中国的政策,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未来20年,这些政策不仅不会因为此次疫情最终得到控制而消弱,反而会越来越严厉。

而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主体的表现来看,他们肯定是紧跟美国的屁股,执行同样的政策的。

中美之间,已经走入了类似的新冷战时代。这个时期,很可能是20年,甚至是30年。

也就是说,我们的下一代,注定是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之下,甚至,他们的下一代,也会在这个时代之中。

那么,我们作为普通的中国人,该如何面对自己生活的选择呢?

其一,如果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定居,可能事业上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仅仅是生活而言,我的理解,应该不会走到美苏冷战时期的那种极端状态的。毕竟,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的情况,其实对所有人都没有什么好处。

其二,如果是留学,现在的趋势已经很明显,西方国家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从入学名额,到核心专业,到工作机会,都有严格的限制。

这样的话,如果你一定要进某所学校,学某种专业,想研究某个领域,进入某个公司,就要详细审核这些相关的政策。

如果你本来想学的专业、进的学校都不是在核心技术领域,且想学成回国发展的,应该空间还是有的。

另外,在政策上不那么紧跟美国的欧洲,可以是另一个选择,比如德国、法国等。

总之,我们一定不要有类似的思维,就是孩子在中国很优秀,就应该可以上美国最好的学校、读热门的专业。

美国是在按照他们对中国学生的要求,来挑选的。如果他们认为中国最优秀的学生,最终能够帮助到美国,他们自然会选这样的学生。如果他们认为这些学生,学成后会给美国带来威胁,自然就不会选这些学生了。

就像美国的官员说的,你们中国学生来美国,不要学高科技了,还是学些社会、文化的学科吧。

这就是政治最终影响教育的一个证明而已。

怎样规划人生和事业?

人才的流动,跟国家的GDP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在长期的高速增长之后,就会容纳更多的人才。之前,80、90年代,我们中国最好的人才,都往美国跑;到了奥运会之后,很多人才开始回流;如果中国的经济超过美国,那么,可能很多中国的人才,就出去的越来越少了。

同时,美国和西方国家对待中国什么样的方式,中国肯定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应回去。

前面说了,中国人在西方世界的人生规划,一定要考虑到外国政府对待中国的政策;那么,无论是留学后回国,还是在国内上学,考虑在国内的发展,也要考虑中国对待外国的政策。

在中国的外国企业,也会受到波及——尤其是和中国支柱行业有竞争的企业,之前有一批通信行业的外企要么撤出中国,要么在市场竞争中离去,以后会更多。

也就是说,前几十年“名校毕业进外企工作”的风光,会渐渐失色。

同样,和国外密切往来的行业,无论是贸易,还是文化,也都会受到影响。

这次疫情是一个集中体现,外贸行业,出境旅行,留学行业,奢侈品行业,境外购物行业,进口食品行业……就算疫情逐渐平息,也会因为世界格局的影响,发生巨大的变化。

中国企业,在西方主要国家的“走出去”之路,也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阻碍。

那么,未来内需将成为市场上比较稳固、长远的方向。

无论你报以什么样的愿望,现实是:中国人的人生、事业的主要发展地,是在中国。

也就是说,谁更懂中国,谁的发展好;谁服务中国得好,谁的发展好;从行业,到公司,到个人,都是如此。

我们的孩子,现在到底该学什么?

那么,根据后疫情时代的趋势,倒推过来,我们的孩子,现在到底该学什么?

从上学而言,可以预见,未来国际学校会遇到出路变窄的影响。我知道,很多国际学校,都增加了以后有可能参加高考的教学规划。

同时,过去几年,中国已经收紧了教育的权利,也就是行业里所说的“教育主权”。无论什么样的国际学校,都不能全盘使用国外的教材,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必须采用中国统一的教材——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所不同。

《庄子》《西游记》《苏东坡传》《万古江河》《江村经济》《乡土中国》《三体》……读懂这些书,比《格林童话》《哈利波特》《莎士比亚》《夏洛特的网》《汤姆叔叔的小屋》《银河护卫队》……更有在中国发展的实用价值。

请注意,我这里不是说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孰优孰劣,它们都是好的,都是优秀的——而是从在中国发展的角度——哪一种为先,哪一种为基石,哪一种为基因。

而且,不是说我们不学习西方的文化,而是基于中国来学习西方;先奠定中国文化的基础,再广泛深入地学习西方文化;我们学习西方文化,不是让孩子将来更像外国人,而是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

我们现有的教育现状,“公立学校缺乏国际化,国际学校缺乏本土化”的这种情况——都会在未来二十年里发生巨大的变化。

甚至,我们发现,这些变化已经开始发生了。

-END-

本文作者:白滔滔,童书妈妈联合创始人。学机械、转经济,自学写作进入媒体,历经新周刊、南方报业,后创业从事数字出版。著及编著有《我手机》《十三亿》等。喜欢钻研教育思想,开发写作课程,和家长孩子交流。同时,担任北京中致儿童关爱基金会副理事长,致力乡村幼师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