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朗朗育儿课堂(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安全感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当中所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所支撑起来的最核心的心理健康。——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表哥家的女儿今年五岁了,但一点也没有五岁孩子的活泼样子,整个人看起来特别老成,懂事的让人心疼。

以前家庭聚会时,当别人要玩玩具,她总是毫无反抗的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还乐呵呵的说,没事,我可以玩其他的,你先玩吧!然后在一旁站着委屈巴巴的看着别人玩她的玩具。

和其他小朋友出现争执,无论是不是她的错,反正第一个道歉的绝对是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理学家HarrietBraiker在《讨好是一种病》一书中就提到:“关于讨好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很多人会觉得它是一种良性的心理状态,毕竟看起来,被当做好人总是不错的。但实际情况是,很多讨好者,已经不是简单的取悦他人,而是无法控制地讨好他人,下意识地牺牲自己,甚至对来自他人的赞赏和认可上瘾。”

所以家长要避免孩子形成伤害自己迎合别人的“讨好型人格”,让孩子健康成长。

一、家长的这3种教育方式,正把孩子逼成“讨好型人格”

1、控制型父母

控制性的父母对孩子管的很严,看不见孩子的真实诉求,不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管得多了,孩子就渐渐放弃表达自己的看法了。

比如生活中你问一些人午餐想吃什么,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会说“无所谓,我都可以,看你!”这种孩子就是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习惯性遵从别人提出的建议。

2、完美型父母

完美型的父母不容许孩子犯错,一定孩子犯错就训斥。只有孩子表现好才表扬,但因为苛求孩子完美,所以多数情况是在否定孩子。

完美型的父母会让孩子觉得很受伤,无论孩子怎么努力,都达不到家长设置的及格线,久而久之就容易自卑,同时因为不受父母的喜欢,为了留住父母,变得讨好迎合家长。

3、讨好型父母

家长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如果家长是讨好型人格,那么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下,孩子长大后成为“讨好型人格”的可能性非常高。

孩子的为人处事之道都是从家长身上学来,如果家长对待他人时经常委曲求全、毫无主见,那么孩子面临欺负时也会选择不顾自己讨好别人,就像是我表哥家的女儿那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讨好型人格的倾向,应该这么引导孩子呢?

二、家长如何引导孩子?

1、给孩子情感支持

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就曾经在她的著作《我们内心的冲突》当中写到:

“讨好型人格对于温情和赞赏有着极度需求。他们太在意他人的评价,过于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关爱,所以常常会毫无底线的去进行相应的付出,来追寻自己想要的。”

安全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安全感不够,所以迫使孩子做出一系列事情来寻得他人的认可。

只有给孩子情感支持,孩子内心强大起来,才敢向外探索,不再活在别人的评价中。

2、适当“宠”着孩子

家长不要对孩子太严厉,适当“宠”着孩子,允许孩子撒娇,多肯定孩子的成果。当孩子完成一件事情时,做得好时家长也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做的不好也不要一来就训斥,多鼓励孩子,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

很多家长可能担心惯坏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好?的确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过度溺爱的家长。但这并不是孩子不能宠着,适当的“宠”着孩子反而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3、家长要有主见

既然孩子的很多为人处事都是孩子从家长身上学会的,那么家长就需要在孩子面前树立正面榜样。无论自己心里有多虚,但在孩子面前最好还是要表现自己有主见的样子,让孩子明白随便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迎合别人。

总结:

不顾自己讨好别人,只有“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才知道自己活得有多累,每次面对他人都要小心翼翼怕冒犯别人,每次出现冲突都要自己忍让,总担心给别人添麻烦。作为父母,你舍得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