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9年间,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美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沦为乞丐、流氓、无业流民。

当时的胡佛总统,也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差的总统”之一

在大萧条期间,曾经出现过“倒牛奶”的现象。

美国的一些农场主资本家,宁愿将牛奶倒进河里,也不分给穷人。

这一问题让很多人好奇,明明资本家可以做善事,却宁愿选择浪费也不分给穷人。

其实原因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产资料过剩,维护牛奶产业

当牛奶过剩,价格自然被严重压榨,可即便如此,在当时近乎啃树皮、翻垃圾桶的经济状况中,牛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奢侈品”。

再加上牛奶本身的保存有限时期,以及运输、人工等成本,不可能无底线压缩价格。

为了迎合市场,而无底线压价,自然会造成整个行业的恶性竞争,无异于“杀鸡取卵”,彻底破坏行业规则。即便牛奶行业回到正轨,可是牛奶的价格以及市场定位,已经被强制架在一个位置上,无法动弹。

除此之外,类似捐献给慈善机构的做法,也只是缓解一时之难,而不是长久的分配机制。

人心不足蛇吞象,欲望总是无法餍足

俗话说“升米恩,斗米仇”,在牛奶行业依然如此。

假设一个农场主每天生产1000瓶牛奶,市场流通售卖只有500瓶,剩下的500瓶滞销。

每天卖完牛奶后,农场主都会将剩下的500瓶牛奶免费分给穷人。这样一来,农场主的客户以后都不会大于500人了,而且凡事开了头,后续就不好说了。

被免费赠送的人,会不会盯住农场主,只要看到剩下的牛奶,就会厚着脸皮去要。

在他们心中会想着,反正卖不出了,与其就那样放着,还不如交给自己。

更有甚者,还会要求农场主为自己送牛奶到家门口等等。

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瞧人心的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维护自己利益,趋利避害的必然结果

也许会有很多人质疑农场主的做法:自私、利欲熏心、不道德、不善良等等。

可是没有人有权利说农场主做的不对,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经营的内容,是亏损是浪费是做慈善,完全都是个人的选择。

对于农场主来说,市场交易的必要性一定是有交易的必要,自身能获得的收益要大于付出的成本。在大萧条时期,很明显经济达不到农场主的需求。

在2020年4月份,美国曾经再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倒牛奶”现象,数十万加仑牛奶被无情地倒掉。

其实“倒牛奶”简单理解就是农场主资本金及时止损的做法,不能及时消耗、不能有效存储,更不能及时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