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童书妈妈三川玲】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导语

首先刷新一下你的认知:高考填志愿,专业不太重要,学校也太不重要,那什么重要?城市最重要!

你走在北京街上遇到的人,跟在沈阳街上遇到的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能在中国最牛逼城市连续生活过几年的人,在年轻人中,绝对是少数派,可以列入预备精英行列了。

下文包括了一个有排名顺序的高考志愿城市排行榜,而且深圳和珠海惨遭作者黑化,一定要看完!

最后特别说明一下,本文的观点并不代表童书妈妈,但我们非常支持持有各种观点的作者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文

虽然在高校工作了三十多年,但对于高考招生录取这些事情,却完全不在行,毕竟只是个教书匠而已。

但每年一到这个时候,还是会有不少朋友来我这里打听录取和填报志愿方面的事情,弄得我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指教”才好。

当然,对此也不是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下面挑几点重要的说说,同意不同意,姑妄听之吧!

首选城市,次选学校,最后专业

我的看法很简单,选志愿,一定是城市优先论,具体说就是,填报志愿时,在专业、学校以及学校所在城市这三个选项里,首选城市,次选学校,最后选专业。

刚恢复高考那十来年,情况正好相反,专业是首选,但后来专业之于就业找工作越来越不具有唯一性和限定性,学医的出来做传媒、学历史的跑去做投行之类的情况比比皆是,已成常态。

再加上这些年,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迅速拉开距离,社会的流动性且日益加大,所以,近二十年来我就一直主张高考填报志愿的城市优先论,但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认同,现在我身边的朋友里,至少六成以上的家长都是城市优先论者。

城市优先论的精髓,一是选大城市或区域中心城市,这是一个绝对标准,二是选好城市或喜欢的城市,这是一个相对标准,因人而异。

北京上海当然是首选,理由不用多说了,中国的首善之区,帝都和魔都,汇聚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优质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仅是教育层面的,更多的还是社会文化与生活层面的。

一个年轻人在人生成长的最重要阶段,在这两座城市里生活了四年,绝对是赢在了起跑钱上,别的不说,至少你走在北京街上遇到的人,跟在沈阳街上遇到的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对于一个二十来岁的大学生来说,见世面跟读书一样重要。

接下来优选的城市,我认为是:杭州、南京、成都、厦门、武汉、广州,排名应该分先后,就这些了,最后尚可以考虑一下的城市还有:苏州、青岛、大连、重庆、长沙和西安。

这些城市,目前算得上是中国发展最有活力也是最健康的城市,关键是形成了各自非常有特色、有魅力的城市文化,小孩子在这样的城市里读书成长,能受到比较好的文化熏陶,再怎么死读书也不会读傻掉。

其他也有不少有特色的城市,比如东北、华北的一些城市。有些城市里虽然有不错的学校,但因城市发展活力不够,思想文化氛围也颇为沉闷,同样级别的名校,比如天津大学和东南大学,或略微差一点点的学校,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与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如果成绩够了有得选,还是首选上面这些被我点名推荐的城市吧。

我有一大学同学,他是一个学校优先论者,他的观点是:“以高考录取分数线选学校,哪个学校高就去哪个学校。不管学校在哪里。其次选性价比高的学校。比如中科大、哈工大、西工大、兰大、电子科大。再次是选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的专业。我说的是各省一千名前的理工科考生。”

我不同意这个观点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貌似很专业的观点错就错在“不管学校在哪里”,其实城市优先论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解决了相同选择条件下,相同档次名校如何选的问题。

以中科大为例,拿差不多同一个档次的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名校相比,我觉得中科大只能排在最后,也不是中科大不如其他学校,而是合肥真不行,也有个例外,到合肥安安静静读四年书,然后留学直接去MIT或加州理工读研,这我就没话说了。

需要特别提一下的是深圳,现在是报志愿的一个非常热门的城市,但我真不觉得这是个好选择。

一来深圳有不少学校都是一本招生,但其实没啥好学校,二来一个年轻人在深圳读四年书,我觉得不仅学不到什么东西,反而会沾染上一些坏毛病。

反正我有一个偏见,很多深圳大学生太功利太实用主义,四年读下来跟一些技校毕业生也没本质区别。

很多人觉得在深圳读了书以后就能留在深圳找工作,算是得了地利之便,但其实,深圳这个城市的特点是特开放的,早来晚来都一样,全看自己的本事,千万不要有占着坑位得便宜的想法,你在北京读完书再南下到深圳,未必比那些在深圳提前扎了四年的人要差,多半会更强。

名校的差别,还在城市

选学校当然也重要,但要服从城市优选原则,毕竟,选学校这件事情其实由不得自己,因为只有各省排名在2000名之内的,或许你才有资格在一本里面的那些名校中去作选择。

而名校之间的真正差别,说到底还是名校所在城市之间的差别,比如中大、武大、浙大、南大、川大等名校的排名和美誉度都差不多(至少在一个档位上),而广州、武汉、杭州、南京和成都这几座城市,差别还是蛮大的。

一般来讲,好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各自的气质、特点,但这种气质和特点其实适合于任何考生,但城市与人的关系,却要复杂得多,你看广州多好啊,但很多人就是讨厌,过不惯,而广州的考生,一过长江就崩溃。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人的影响太大了。

一本尚且如此,一般的二本学校,就更是没区别了,我觉得都一样,如果考生分数只能读二本的话,更要选个有意思的城市或者你喜欢的城市去读,四年下来,肯定会收获比学业更多的东西。

需要特别强调一下的是,京沪籍以外的考生,如果能去北京上海读一个二本,我觉得比去珠海或威海读一个一本分校更可行,能在中国最牛逼城市连续生活过几年的人,在年轻人中,绝对是少数派,可以列入预备精英行列了。

选专业,跟以后找工作没啥关系

至于选什么专业的问题,那就更不重要了,因为跟找工作没啥关系,所以,选专业的问题最好留给考生自己去选,选一个自己喜欢学的专业就好,现在喜欢,但一进学校就后悔了怎么办?没办法,自己选的,怨不了谁哈。

也有一种情况是考生没任何感觉,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那父母帮忙选一个轻松好读的专业就好,别老纠结找工作的事儿,四年后的事情谁知道啊,千万别自以为是,现在热门火爆,四年后滞销的专业,还少吗?

最后有一个补充,那就是城市优选论中的“避家原则”,不管怎样,都别在家庭所在的城市读大学,你要是在上海,那么按照对等原则,就去北京读书,实在不行,南京杭州也不错。在家庭所在地读大学的最大弊端,就是延长了你的高中体验,读大学就跟读高四高五一样。

现在,北京上海甚至广州等城市的很多考生不愿意外出读大学,其实这真的很可惜,可惜在于他们失去了一次极好的人生拓展的机会,现在毕竟不是八十年代那样一种毕业分配的时代,出去了没准儿就回不来了,现在的世界大得很呢,就算回不来,不是正好可以出国去更好的地方留学吗?

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完全到了可以离开父母放单飞的时候了,独自成长真的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当然,离开父母,也给你的父母一点自由……

高考填志愿城市排行榜

首选城市:北京、上海

中国的首善之区,帝都和魔都,汇聚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优质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仅是教育层面的,更多的还是社会文化与生活层面的。

优选城市:杭州、南京、成都、厦门、武汉、广州

排名分先后,感受一下广州的心理阴影面积。

尚可考虑:苏州、青岛、大连、重庆、长沙、西安

不要选深圳:很多深圳的大学生太功利太实用主义,四年读下来跟一些技校的毕业生也没本质区别。

基本原则:宁愿读北京上海的二本不读珠海威海的一本分校。

避家原则:不管怎样,都请别在家庭所在的城市读大学。

END

作者:周可,生于南昌,在江西工学院(现并入南昌大学)长大。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后在江西大学(现并入南昌大学)中文系任教。1992年回厦门大学读研,后赴汕头大学文学院任教。1997年开始,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现为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长期在《新周刊》杂志社兼职,曾任该刊执行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