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影视行业寒冬字眼的出现频率并不低,电影行业似乎在走下坡路了。但纵观不少影片的数据也可以发现,不少电影的成本呈现了逐渐走高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辛弃疾1162》总投资约1500万,累计分账票房1523.8万;

《倩女幽魂:人间情》总投资约4000万,累计分账票房4316.3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征途》总投资约3亿,上线后72小时片方收入已破4262万。

随着所谓的影视寒冬、资本退潮,电影行业的未来发展也一度被搬上桌子探讨。曾经的电影行业确实经历了一段“群魔乱舞”的迷乱时期,不少资本选择了退出这条赛道,但同时,这对资本和电影来说,都是行业出清、催化影视行业正向发展的表现。

资本退潮背景下 投资数量减少,数额反增

此前业内从事投融资业务的专家也曾表示,2018年-2019年来看,影视投资的数量在减少,但数额却在增加。这说明,有的人离开了,有的人在这时选择加码。一定程度上来说,留下的投资人和资本是更加冷静专业的。

资本的冷静,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工业化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把钱花在刀刃上”成为了优质影视作品制作的重要“指标”。无论是整治天价片酬乱象,还是互联网技术推动后期前置等工业化制作流程,都能将资本、片方与观众的风险有效降低。

文化软实力输出不可缺少 中国电影发展空间仍很大

宏观来说,影视产业本身的文化输出属性和附带价值观的特点决定了,电影行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行业的繁荣发展对我们意味的远不只是商业上的价值,也是精神上的财富与壮大。

在全球影视发展的市场上,国外有电影工厂好莱坞、动漫强国日本。我国上下历史几千年,浓郁的文化底蕴,是我们自身的优势,是不少类型影视作品的灵感来源,只要加以秩序化、专业化的运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文化相信会拥有一片更好的明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电影的资本化已经进行了四十年,在这期间,国家下达了数十个相关政策来推进中国电影的资本化之路,可见重视程度。

从电影产业发展的长远角度上看,资本的作用不仅仅是推动优质电影艺术作品的产生,也是电影工业化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的“重要催动器”。

当下所谓的“资本寒冬”,实则是资本重构、产业变革的一个必要阶段。经过这样一个阶段的洗礼后,电影产业就能迎来与资本长久互助共存的春天。

另外,随着影院的逐步开放,近几日一个新的论题被提上圆桌,那就是目前市场的影片储备问题。

据估计,国内目前的影片储备数量只够到明年的暑期档左右,加之今年电影行业的低谷已经基本过去,电影行业前路的发展空间巨大,接下来的,就是触底反弹了。这条路上,我们可以期待更多优质的作品,以及影视行业与资本之间更加健康、和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