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讲到,大明王朝在处理西北边疆的政策上,采取以夷制夷、经济控制、分化孤立等一系列手段,虽然保守,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那么在东北方向的治理上,帝国又遭遇了什么?大明在奴儿干都司上花费的精力要远比西北边疆来的大,又为何在国力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下不断溃败呢?乃至于最后甚至被白山黑水中崛起清朝反噬亡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军攻破大都,元顺帝仓皇出逃,但此时元朝在北方草原上仍有拥有相当的武装力量和行政机构,前几篇曾经讲过,成吉思汗崛起时几乎扫平了所有的部落势力,东北也不例外,此时在东北盘踞的主要力量是蒙古人纳哈出。此人为成吉思汗时期木华黎的子孙,因此对元朝忠心耿耿。

朱元璋其实一开始并不打算采取强硬的军事行动,但由于地缘上东北与蒙古高原接壤,所以和西北的状况不同,当时的东北地区实际上是完全在北元朝廷的直接控制下的,数十万大军盘踞在金山(今吉林省双辽县)一带,完全不理会明朝的招降,与蒙古高原上的元朝大军联合调动,对中原造成巨大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消除这种威胁,朱元璋不断进行军事打击,并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然而和西北的情况不一样,东北的元军在遭受持续的失败后完全没有投降的意思,反而不断的与明朝大军进行战斗,其意志力之坚定,完全可以说是对元朝忠心耿耿。

战争延续了20年,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军包围纳哈出残部,元朝官吏等3000余人投降,然而直到此时,东北的元军剩余势力还不投降,汇聚于捕鱼儿海(今呼伦贝尔)继续顽抗,直到最后被蓝玉一举歼灭。

以上史料很容易就可以查阅到,没有什么隐秘的,但这直接说明一个问题,作为嫡系,东北的元军残部对元朝忠心耿耿,明军可以说打的非常不容易,而极其惨烈的战争带来的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

东北的开发与管理元朝做的相当不错,能够在失去中原的情况下养活几十万人马与明朝对抗数十年已经非常说明问题了,但无论元朝打下了什么基础,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在和明军的长期战斗中灰飞烟灭了。

在西域方向,明朝设立了关西七卫,事实上至用扶持七个地方势力就足够了,在西藏,明朝设立了乌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等机构,也只扶持了寥寥数个势力,但在东北,明朝设立了统一的奴儿干都司,直接管理下属的一百三十多个卫所,一开始由中央任命官员,后来由当地人世袭,这说明什么?说明整个东北在明军的持续打击下已经彻底崩溃,根本连扶持的对象都找不到了。

这样不好吗?至少在当时来看是很不好的,如果翻阅欧洲罗马帝国的扩张史就可以发现,原先文明的区域,例如希腊等地,只要取得军事胜利就可以迅速占领扩张,而那些还处于蒙昧阶段的原始人,罗马帝国反而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去征服占领,甚至还不一定成功。

这是为什么?道理都是一样的,任何一个势力只要存在,就说明其内部已经建立起了某种统治体系,这个时候如果摁着这个势力的核心利益打,很容易让其屈服并与外来者合作,明朝控制西藏、设立关西七卫,甚至于近代大英帝国全球殖民建立日不落帝国都是基于这种逻辑。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成本低,见效快,坏处是如果帝国衰落,这些区域会迅速分崩离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把一个地方势力从里到外全部打散会怎么样?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去重新建立一套统治体系,这个过程极其艰苦卓绝,你可能很强大,但你要面对的是无数行政难题乃至于随处可见的小规模袭击。欧洲人占领美洲就是这个逻辑,好处是稳定,可靠,一旦占领就彻底消化,坏处是成本高昂,时间漫长,还有一定的失败概率。

在古代的技术限制下,东北虽然土地肥沃,但气候实在是太过寒冷了,明朝建立的时期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小冰河时代,东北更加不适合农耕民族生存。在没有意愿或者无力彻底消化一片土地的时候,扶持本土势力才是最佳选择。

在洪武、永乐两朝,大明帝国对于东北的治理非常严格,在所有的卫所都设立中央派驻的官员,奴儿干都司的控制能力非常强,但这是无法持续的。此时的东北本土势力已经彻底溃散,维持这种控制需要付出高昂的财政支出,在内地移民无法在东北长期定居的情况下,帝国的统治不断溃败。

这里需要着重讲一下成化犁庭事件,公元1467年,明宪宗打击建州女真,战果是消灭俘虏了六百余人,俘虏二百余人,人多么?一点都不多,但这对建州女真来说已经是毁灭性打击了,这说明什么?在朱元璋去世后百余年,东北的本土势力才发展到有一千多人就是大部落的程度,可见当年的战争几乎是把元朝苦心经营的东北彻底打回原始社会。

这种情况下,要么大量移民,彻底消化这片土地,如果做不到,那么小规模的土著游牧民族就会不断的袭扰明军,大战役没有,治安战不断,你想用经济拉拢他们,你连一个说得上话的游牧民族头人都找不到,你用战争威慑他们,最多消灭几百人,其他小部落说不定还幸灾乐祸,事后继续发动袭击,根本于事无补。

明朝在东北统治的崩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是宣宗年间,明朝中央逐渐不再派人巡视奴儿干都司,然后是明朝在东北建立的标志性建筑永宁寺屡毁屡建,直至最后不再重建,再然后是当地卫所的官员开始有本地人世袭,后来干脆直接撤销了奴儿干都司,甚至到最后还要建立防御工事来防止当地本土力量向内地渗透。

明后期,帝国对东北的统治已经完全沦落为拉一派打一派的程度,在与明朝的接触中,当地的部分女真人逐渐学习到了先进的技术和制度,并慢慢重新组织了起来,直到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而此时的明朝已经风雨缥缈。如果当时纳哈出没那么忠诚,恐怕历史就是另一个走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