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广不是死都要将大运河修好,而是修大运河是导致杨广身死的一个原因。

杨广可能是因为登基前装了一二十年,压抑的太久,等他登基了,再也没人压制他了,他内心的欲望出现报复性膨胀。荒淫无道,残暴不仁的本性变本加厉的暴发。吃喝住行全部都追求最好的。多次出巡,走到哪,行宫修到哪,极尽奢华。造龙舟,游江都,所经州县,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上供不到位的,还要受到责罚,从此地方争相进贡最好的食物,皇帝吃不完,离开后也只能就地掩埋,挥霍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

贺若弼与高颎、宇文弼等人私下议论,认为隋炀帝太过奢侈,很是忧虑,结果被人上奏隋炀帝。杨广认为他们这是诽谤朝政,将他们三人全杀了。最后杨广身边全剩些佞臣,导致身死国灭。

隋炀帝的骄奢淫逸,亲小人,远贤臣,体现了他的昏,即使开创了科举制度,他也仅仅是弄了个制度,在他手上并没有起到选拔人才,维护统治的作用。

隋炀帝建造洛阳城,修大运河和长城,大兴土木,常年对外征战又体现了他的暴。他对于任何土木项目,都有严格的工期限制。榆林以东修长城,据说工期只有二十天。在紧张的工期之下,每次工程不得不征上百万民夫,没日没夜的干,干慢了督工的鞭子就来了。结果经常造成死伤过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隋炀帝是不折不扣的昏君,暴君。

隋炀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舍本逐末,不以民为本,反而毫无体恤百姓之心,置百姓于恐怖暴政之下。好高骛远,不考虑实际国力,去干不符合民意的事情,导致民愤四起,各地暴发起义。隋炀帝治国无能,面对起义无能为力,也无心改过,反而变本加厉,挑选江淮民间美女充实后宫,每日酒色取乐。

在如今国泰民安的年代,每看新闻中,因自然灾害死亡几十人,我们都感到无比的悲痛,可惜。而隋炀帝治下,因为人祸,动辄死亡几百万人。这都是活生生的人命,不是几百万只蚂蚁。死了的人也就死了,活着的人也处于身心痛苦之中,想想都令人不寒而栗。

真正的明君,就当像李世民一样,以民为本。君王是舟,百姓是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隋炀帝不修运河,后世几百年难道就不能繁荣了吗?在我眼中,杨广连刘禅都比不上。作为一个普通人,帝王行不行,就看他对百姓怎么样。我很庆幸没有生活在隋炀帝年代,否则我可能还没明白为什么而生就已经变成白骨了。

展开全部

这个题目,不严谨。

不是杨广打死也要修大运河,而是修大运河加速了杨广的死!

真实的杨广是不是昏君?

所谓昏君,是对无道的君主的贬称,他们昏聩不明、荒淫无道,对国家和民众犯下了许多罪行。

比如:秦二世胡亥、汉元帝刘奭,、北齐高湛、北宋宋徽宗等。

杨广虽然有很多荒淫的行为,不见得就是昏君。历史上好色又荒唐的皇帝,多的是。

比如:李世民、康熙。

杨广之所以被人说成是昏君,有两点很重要。

1:杨广是亡国之君。

2:时代的需要,修改史书。

在隋末农明战争中,李世民的父亲李渊造反成功,建立了大唐。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大改史书,修正父亲造反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因为,杨广只有越昏庸,李渊造反才越有理。

实际上,杨广在主政期间,做了很多大事。

比如:迁都洛阳、完成南北统一、开创科举、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四方征伐、修建大运河等等。

客观地讲:杨广应该是个毁誉参半的皇帝,虽无德,却有功。只是,他的功绩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指数统一起来。

人家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杨广是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才是隋炀帝最大的悲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广为什么要修大运河?

有人说,隋炀帝杨广修大运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游玩。

扬广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仅仅只是为了自己好玩,这个理由很白痴。究竟是什么理由,使得隋炀帝大费周折呢?

第1:发展南方经济

由于长期的战乱,北方的经济遭受到严重的打击。而南方的经济却在快速的增长,国家的经济重心都倾向南方。这样,国家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就严重分离了。

如果统治者不能有效地控制好南方的经济,时间长了,就会出大问题。再说,北方需要依靠南方提供物资,恢复经济发展,并有着正常的经济往来。

要想富,先修路。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去修铁路。那么,大运河就是最佳的选择。

第2:为了军事战况做准备

从杨广在执政期间,多次四方亲征来看,他是一个比较喜欢打仗的皇帝,而且也屡立战功。

这个爱打仗的首领,绝对有着不一般的军事能力。那么,杨广就会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军事的忧患意识。

尤其在当时,北方有很多少数民族经常来惹事,这是隋朝的一大的隐患。如果真的打起仗的话,北方的军队就需要南方的物质补给。

运输物质的时间,路程,速度,都能影响到战争的胜负。所以开通运河,不仅路途短,而且船运也比陆运来的要快,而且经济。

第3:政治原因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是隋朝的第2位皇帝。隋朝建立之初,在政权上还有很多魏晋时期的贵族。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一般都是世家掌控权利。

这个世家的力量非常强大,在隋朝统一后,他们一直在不断地与中央权力抗衡。这就使得杨广的朝廷受到了威胁。

这些世家,一般都在富饶的南方地区。所以,杨广希望通过运河来控制这股势力。

隋唐大运河在历史上的意义

隋唐大运河,其实并不是完全有隋炀帝杨广开发的。关于大运河的重要性,并非也是杨广是最先领悟到的。

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在很早的时候,就有利用自然水源、修筑人工运河、灌溉农田和进行运输的历史。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开凿一条运河,叫做"邗沟",用来运兵运粮,攻打齐国。

秦始皇时期:秦始皇在湘桂之间开凿灵渠,以通漕运。还在四川开凿离队,关中开凿郑国渠,既可灌溉农田,又可供漕运。

汉朝:开凿槽渠等。

东汉末年:曹操开凿了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和槽渠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开凿了一些地方性运河,

这些,都是隋唐大运河的基础。

简单地说,在杨广之前,全国各地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运河,这些运河的规模小,比较分散。

于是,杨广在605年开始,在这些运河的基础上,将这些历史上的大小运河有效的加以利用,形成一个整体。

杨广开凿的隋唐大运河,全长2700公里,以洛阳为中心,北抵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

大运河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将黄河、海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连在一起,成为了当时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隋唐大运河,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宝贵遗产!

大运河对杨广的意义

开凿大运河,虽然对促进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其到了莫大的作用,给杨广却并没有带来太多的正面意义。

首先,在财政方面,杨广用光了他老爸隋文帝几十年所积攒下来的财富,可谓投入巨大。

其次,动用了大量人员,从中央到地方,尤其是老百姓。每次一召一百万人民,男的没了召女的,民心惶惶。

据《开河记》记载:

“诏发天下丁夫,男年十五以上者至,如有隐匿者斩三族。”

在开凿大运河的过程中,大量民工死在工地上,千百万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下寨之处,死尸满野”!

而且,过度的巡游也给杨广带多负面影响。

隋炀帝先后巡游了三次,为了巡游,又费了大量的民力,造大船。之后,隋炀帝率领着皇后妃嫔、文武百官、僧尼道士和大批兵士,乘着龙舟游江南,大张旗鼓,大讲排场。

劳民伤财过甚,民怨四起!

隋炀帝开运河,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灾难,也给自己带来了灾难。

当各种阶级矛盾加重,隋末农民战争爆发,618年,杨广被叛军缢杀。

三少说:

大规模地开凿大运河,对于当时的杨广来说,条件不成熟。

如此地劳命伤财,对百姓来说不是件好事。反而使天下人都痛恨之,巴不得杨广早死,隋早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开全部

这里首先表达一个观点。我认为杨广并不是宁死都要修好大运河,而是作为众多劳民伤财项目之一的大运河进一步消耗了民力,导致民怨更加沸腾,社会更加动荡,从而加速了他本人以及隋王朝的灭亡。

另外,杨广一开始并不是一个昏君,但他一直是个暴君。

一 心机Boy杨广

《隋书》卷三 帝纪第三:高祖密令善相者来和遍视诸子,和曰:"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既而高祖幸上所居第,见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妓,善之。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句当今俗语在杨广那儿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杨广是富二代,官二代。刚出生,还是北周的天下,就承袭了父亲杨坚的雁门郡公。隋朝建立后,封为晋王,年仅13岁。按理说,这条件,换一般人,高贵富足的咸鱼生活舒坦的很。但是他不想混日子,他有着各种雄心抱负,要不受顾忌的去实践,那就得接手皇位,所以他除了给爹妈大臣留好印象,还要干掉大哥杨勇!

这不,文帝杨坚私底下让看相的给众位皇子看相,杨广伪装独到,被赞赏。于是文帝亲自到他府上,只见落满灰尘且断了弦的乐器,文帝心悦而去。

太子杨勇性情率真,也不会装。所以他的两个行为直接导致了父皇母后双双的不满。他给自己的铠甲修饰花纹,崇俭的文帝见了就认为此举会带来奢靡之风;他也宠幸很多小妾,导致母亲独孤皇后的不满,恰恰此时,太子妃又突然死了,独孤皇后就更认为是太子宠爱的小妾害死了太子妃,因而对他更加不满。

杨广听闻此事后,收紧尾巴求个好印象。小妾只按规格凑个数量,但即便如此,他也只跟萧妃生活在一起以示专一。杨广每次进朝,车架简约朴素,对朝臣毕恭毕敬,而后抓住杨勇的把柄就火上浇油,太子之位顺利到手。

二 昏君≠暴君

蒙曼:“隋炀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虽然无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所以才会有‘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的说法。……,在这第三时期,他已经不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也不想履行什么责任了,只是浑浑噩噩地混日子,所叫昏君。”

这一点我很认同蒙曼教授的观点。看看杨广为夺位做的那些虚假的掩饰,耗费的心机。从大角度看,他这个人为做成一件事不择手段,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是一个真真实实的有梦想的Boy,最多说他人品不咋地,但是办事能力挺强。

再看他继位之后做的事儿。

政治上,改革官制,颁布“大业律”,“营建东都”;经济上整修沟通大运河;文化上首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尊崇儒教,收藏书籍;军事上,攻灭吐谷【yù】浑,讨伐占城(今越南境内),征讨契丹,攻伐琉球,三征高句【gōu】丽【lí】。

看这样的履历表,可以说他穷兵黩武,但绝不能说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但为什么说他后来逐渐变的昏庸了呢?

我认为就是他刚上位的时候自觉意气风发,急功近利,滥用民力。在脱离实际的情况下实践众多抱负,导致民怨沸腾,朝政不稳,由此,不仅很多抱负没有实现,反而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的烂摊子。多重打击和压力使他开始变的浑浑噩噩无所谓。

三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贯通大运河

唐·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我在小标题上用的是“贯通”二字,原因在于,隋朝时期,已经有前人开凿的大大小小的运河基础,而隋炀帝将它扩大沟通了,不过仍然是一项大工程。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春秋是个战乱的时代,开凿大运河自然也是为了方便战争。但是到了隋朝,沟通南北运河的主要目的在于政治和经济方面,因为此时的大隋是大一统王朝,不需要如春秋那般的征战!

政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世族门阀势力相当的强横,比如魏晋时期的司马家族,王氏家族等等,都是强到可以对抗皇权的存在。这些门阀世族主要盘踞在江南,那么隋王朝为了巩固统治,沟通运河相当有必要。

经济上,中国古代历史很长一段时期,经济重心都处于北方,随着汉末东吴开发江南,到后来,北朝分裂战乱,南朝相对稳定统一,所带来的影响就是北方的资源生产力大多都来到了南方,极大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也随之难移。但是隋朝建都长安,无论是为了便于首都官员民众吃饭,还是促进全国资源的整合,都需要开凿沟通运河。

隋炀帝时期一共开凿沟通了4段,分别是:

永济渠: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

通济渠:从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长约1000公里,沟通黄河与淮河

扩张永济渠:连通隋文帝开皇三年开凿的广通渠,并疏通改造邗沟

江南运河: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

至此,洛阳与相距1700公里河道的杭州可以直接通行船舶。

这事儿的确利在千秋,可在当时连年征战穷兵黩武的环境下,人民已不堪其重,当时的人们理所应当的视其为暴君暴政。

(现今大运河杭州段)

结语

前朝的正史都是后朝修的,亡国之君肯定有他为人,行政的不当之处,但后继者为了彰显自己的正义,在黑料上添油加醋也是必不可少的。杨广有一颗雄心,而最终的失败只能说明他用错了方法,走错了路!

寻历史魅力,乐当下之人,我是“史海浮沉假行僧”,感谢阅读,感兴趣别忘了关注交流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