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享受着“一只手机走天下”的便利生活时,我们十分容易忽视:是科技的充分发达带来了这些。而在那个没有卫星、没有网络、没有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年代,科技生活又是个什么模样?

今天猫哥带你们看看“上世纪你错过的最牛黑科技”~

1

可折叠自行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折叠自行车,如果没记错的话也是在2000年后因为“轻便出行”的概念才逐渐普及。这辆自行车连上世纪都不是,更早,1896年。

如果没有照片,猫哥跟你说到“士兵”和“自行车”这两关键词,你估计会想到八路军的敌后武工队~ 的确,这个影视作品里面经常出现的搭配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照片上是法国的侦察兵,他分步演示了自行车是如何折叠并携带的,看他站立射击的把式,好像还挺轻!

2

原始·谷歌地球

1908年,人们靠着测绘出来的地图,只能大概知道城市和主干道是什么样子。大部分人还没有开启过上帝视角,从高空俯视所居住的城市。

一位叫做 Julius Neubronner 的博士发明了鸽子摄影机。借着鸽子们的翅膀,他通过定时器拍摄了大量的城市上空的照片。哥没有查到他最后有没有拼凑出完整的城市地图,但是从他的一些照片里,能看到现在谷歌地球的影子,当然也能看到鸽子翅膀的影子(下面第一张两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车载导航

1920年就有了车载导航,牛不牛逼!??

这个叫做“Iter Avto”的设备,是一个纸质卷轴做成的单线路导航仪,使用者必须根据线路定制导航地图。卷动地图的轴与汽车轮毂同步转动,转速按照地图的比例尺进行调节。最尴尬的是不能走错道,一旦走岔了,等驾驶者发现的时候,地图因为多走的路程已经与实际路线不同步了... 如果要出远门,地图长度有限,就必须要带很多卷地图在车上了,下图是当时非常“时髦”的腕表式地图卷轴收藏夹,潮不潮?

4

不插电的电纸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款随身阅读器出现在1922年。书籍被制作成微缩纸条,阅读器上端那个喇叭一样的其实就是放大镜,看那一圈刻度,貌似还能调节放大比例。阅读的时候,放大镜可以左右挪动来看完一行字,换行的操作就比较 low 了——向下抽纸条~

5

电报纸

这个有点像传真机的东西出现在1938年,使用当时最先进的电报系统。它会实时接受服务端发送的最新资讯,然后客户端在长电报纸上打印出来。电报纸的概念非常厉害,仔细想的话,这 TM 就是现在的微博啊!就是不知道服务端那边排版设计的效率怎样,速度慢的话不会比报纸快多少吧?

6

新唱片发布会

现在歌手发布新歌都是网上首发试听,换以前可没这待遇。1955年,在音像店有这样的“窑洞式”试听间,每个试听间都互相隔音(看样子也只能做到简单消音),试听者坐在里面听着自己挑选的唱片,慎重地做着“买与不买”的决定。哥看着这位一脸放空表情的小伙儿,觉得耳机真的是个好东西...

7

电视眼镜

硬要挑理的话,其实是电视眼罩吧。把屏幕放到眼皮子底下并不是谷歌眼镜首创,这款电视眼罩1963年就有了。猫哥比较好奇的地方有两个:1,没有电源线,电路已经做得这么低功耗了吗?2,是两只眼睛看一个屏幕(斗鸡眼儿?)还是各看一个呢?

8

自助柜员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6年的夏天,巴克莱银行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自助柜员机,图上的是后来富国银行二次开发出的产品。最早期的柜员机并不能读取客户的银行卡,客户需要到柜面办理手续后拿到取现凭证,使用专门的凭证到柜员机上取走现金钞票,等于省略了人工清点钞票的步骤。当时这个机器很不被看好,很多人明知道它十分方便但都不愿意使用。不是因为有假钞,而是因为在那个年代,遮遮掩掩不愿意去柜面办理业务的人基本都是失足妇女和赌徒。用这机器岂不是会被别人误以为是跟他们一路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