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期一项新研究或许将动摇我们对地球和太阳系其他行星如何形成的认知。尽管科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行星来源于岩石小行星,但有研究者发现,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行星可能来源于“巨大的流体泥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项研究称,早期太阳系中的含冰宇宙尘埃可能在受到辐射加热之后融化,形成由水和尘埃组成的泥团,进而变成更大的类行星天体的前体。

碳质球粒小行星被认为是类地行星(又称地球型行星或岩石行星)形成的基础材料。研究者指出,这些物体的孔洞中可能充满了冰,并且积累了很多颗粒较细的尘埃,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冰融化之后出现了石化的过程。因此,“这很可能是一团泥巴,而不是岩石,”研究者在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的论文中写道。

地球表面附近具有较高的贵金属含量,这一点很令人意外,因为贵金属通常应该在行星核心附近含量较高。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外来天体的撞击是造成这些金属散布在地球表面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近期东京工业大学的研究者整合了地球、月球和火星的金属含量数据,然后通过计算机模拟显示,很可能是一场大型撞击将所有这些贵金属一次性带到了地球。研究者认为,这一过程很可能出现在地壳形成之前——大约44.5亿年前。该研究表明,地球的历史可能没有原先估计的那么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