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白看国际

白白看国际

网易号

关注
274粉丝
0关注
8.4万被推荐
IP属地:北京

社区达人

12枚勋章

2次获得编辑精选

发布各种各样的新闻

  • 随着乌军越来越多的使用滑翔制导炸弹,俄军失去进攻的矛头。滑翔制导炸弹的威力远大于155炮弹,乌克兰曾经哭求炮弹而不得,如今滑翔制导炸弹管够。西方的制导炸弹精度远远高于俄罗斯的同类产品,四枚炸弹准确击中同一栋大楼,相当不错。乌克兰还在研制国产的制导炸弹,最后实现炸弹自由。F16和幻影2000进入乌克兰之后,除了参与制空权的争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投掷滑翔制导炸弹,阻断俄军的进攻势头。俄乌战争的争夺重点从地面转移到空中,从炮弹竞赛转移到航弹竞赛。
  • 草菅人命!又死了1250人,再次破1200+。
    6月14日,乌方发布过去24小时战果,俄方阵亡人数为1250人,自开战以来,已经有524060人去军事化。 在这次战情信息中,乌军催毁的武器装备比较多的是火炮系统48门,以及60辆汽车设备和油罐车。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阵亡,哪个地方的战况激烈呢? 根据战地记者卢宇光的报道,这几天俄乌双方在哈尔科夫地区的沃尔昌斯克集结的总兵力达到11万。 双方都在争夺这座边陲小城。 目前,俄军控制沃尔昌斯克西北部,占整个市区约60%的地盘,乌军则控制沃尔昌斯克市东南区及纵深。 双方在沃尔昌斯克的战斗异常激烈,乌方为了加强对沃尔昌斯克防御,从基辅调来了两个陆战旅。 所以,从各种战场信息看,阵亡的大多数士兵,应该来自沃尔昌斯克的比较多。
  • 泽连斯基峰会上的表现不是个好兆头!
    让泽连斯基心心念念的“乌克兰和平峰会”终于开幕了。但是,泽连斯基先生首日在峰会上的表现并不多好,有记者特别把镜头对准泽连斯基,你看他抓耳挠腮、流眼泪,淌鼻涕,抽鼻子,摇头晃脑,不知所以。 究竟是毒.瘾.发.作了呢,还是对峰会组织的不满意呢?也可能都有。 说他发作了也有可能,毕竟传说他是个“瘾君子”。 也可能是对峰会不抱什么期望。因为参加的国家和组织已经从当初的120和锐减到不到80个。讨论的议题也从他当初提出的十条改为只涉及核安全、粮食安全和人道主义等三条内容。也就是说,这场峰会乌克兰最终只会获得个同情和口头上的支持而已。 看来,尽管瑞士“峰会”舞台很大,但是泽连斯基先生的日子并不大好过啊! 那么,你认为他是磕药了呢还是没有信心了呢?欢迎评论一下。
  • 沃夫昌斯克的俄军已连续两日突围无果,如今正濒临投降的绝境。据俄罗斯籍记者Nevzorov推测,被困于此的俄军人数高达四百之众,他们的命运悬于一线,形势极为严峻。
  • 德国媒体图片报表示:俄罗斯人还有7公里就可以切断乌军顿巴斯地区主要补给路线。
    拿下新奥列山德里夫卡后,俄军距离波克罗夫斯克-康斯坦丁诺夫卡的T0504高速公路不到7公里,通往公路沿线只有一个村庄。如果俄军切断这条公路,恰索夫亚尔和康斯坦丁诺夫卡的乌军不得不启用其他路线,这样他们的机动和补给将变得复杂化。
  • 俄宣在电视中说到:“我们的卢布将变得比美元还贵,美国人连买面包的钱都快没有了。”
    可怜的美国小约翰,已经流浪几十年了,可以考虑把家产都换成卢布,等到卢布比美元贵了,价值翻几倍……
  • 俄乌战争最终结局几种可能?
    瑞士和平峰会正在召开,与其说是和平大会,不如说是屠熊大会,炖鹅大会,群殴大会。当下情势,连当时吹奉丁丁大帝的司马头,金sir 胡sir们都开始见风转舵:要不回避话题,要不含糊其辞。没办法呀,事实胜于雄辩呗。 俄乌战争,原以为只是局部战争,没想到影响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那北极熊可恶之极。 至于最终结果如何,权且猜测一下: 1:大毛全胜合并二毛。概率:0 2:大毛维持当下局面:占领4州和克里米亚。概率:1% 3:大毛维持战前局面:退出四州,占据克里米亚。概率10% 4:大毛回到2014年状况:退出四州和克里米亚。概率:20% 5:大毛退出四州和克里米亚,并战争赔款。概率:50% 6:大毛政权垮台。概率:15% 7:其他意外:4%
  • 美国就要宣布西藏不属于我国合法领土了。美国参众两院高票通过了。只有共和党部分人反对,目前就等拜登签字。
    以前有西方记者提问周总理,请问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吗?”对于这个问题,周总理的神情瞬间严肃了起来,回答道:“西藏当然是我国的领土,远的不说,从元朝开始西藏就已经是中国的领土了。”得到这个回答之后,这名记者又接着反驳:“可是元朝距离现在的时间也太短了。”对于这个反驳,周总理不假思索地迅速给出回应:“我国的元朝距离现在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在你看来这如果算是时间短的话,那么美国至今也不过100多年的历史,你的意思是美国连具备一个国家的资格都没有吗? 美高官称颠覆一个主导大国!不符合美国利益。世界秩序是打出来的,然后才是让出来的!中方反对美国对他国实施单边强制措施。
  • 克里米亚形势不妙,俄罗斯计划转移所有博物馆文物
    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占领者正准备将该半岛的所有博物馆藏品运往俄罗斯。克里米亚博物馆机构的负责人收到了所谓的“克里米亚共和国文化部”的一封信,管理人员被命令准备博物馆的贵重物品进行“疏散”,也就是说,偷走
  • 近期,俄军再度亮出创新利器。在乌东战场上,地雷密布,使得步兵直接冲锋变得极为危险。起初,俄军士兵依靠坦克与步兵战车驰骋战场;随后,随着这些装备损耗殆尽,士兵们转而乘坐全地形车冲锋陷阵;继而,摩托车也加入了冲锋的行列。
    然而,如今摩托车资源也变得紧张。对此,俄罗斯军工行业可谓是“周到备至”,为前线士兵量身打造了最新神器——独轮小车。士兵们推着这辆小车冲锋,一旦遭遇地雷,独轮车将首当其冲,从而大大降低了士兵踩雷的风险! 真是越战越富,俄军工的创造力也愈发旺盛,新产品层出不穷!期待这些独具匠心的产品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大放异彩,收获满满的订单![捂脸]
  • 昨天,乌军第46旅在马林卡以西击退了俄罗斯侵略者的机械化进攻。
    俄军的13辆装甲车被击毁, 20名士兵被消灭,38人受伤。 哈尔科夫方向,昨天突入沃夫昌斯克的俄军被全部歼灭,困守骨料厂的俄军仍处于牢牢被包围状态,彻底失去了被援军搭救的可能性。
  • 古巴硬汉仍然低估了美国皇帝。他原本打算和大毛的核潜艇一起去加勒比海三日游,吓唬美国。谁知道美国皇帝的老狐狸不是素食主义者。他已经安排了一个游戏,悄悄地把他的核潜艇溜到了大毛潜艇后面。出乎意料的是,这只手真的让人出汗!
    虽然这次小冒险让古巴硬汉颤抖,但你不得不承认,面对强敌的勇气值得称赞。面对权力,即使只是一场虚张声势的对抗,也能站出来,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 但这也让人感叹,国际舞台上的游戏从来都不是孩子们玩的。美国皇帝很清楚这一点。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你,如果你想玩大游戏,你必须首先权衡你的体重和对方的牌。这次未遂的“三日游”更像是给每个人一个教训: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你必须小心下棋。毕竟,对手可能比你想象的要狡猾得多。 话说回来,这种紧张的气氛真的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吗?或许,更多的沟通和理解,才是避免擦枪走火,维护和平的正道。毕竟,无论是古巴硬汉的勇敢尝试,还是美国皇帝的秘密布局,它都反映了对安全和尊重的深切渴望。除了权力与勇气的较量之外,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构建一个世界秩序,使所有国家都能安心发声,平等对话。毕竟和平共处才是长久之计。
  • 波兰总统安杰伊·杜达在瑞士乌克兰和平峰会上发言:
    俄罗斯仍然是一个殖民帝国,从未走过非殖民化道路,无法应对过去的恶魔。在我所代表的世界地区,俄罗斯经常被称为其它国家的监狱。
  • 乌克兰国民近卫军第 12 特种部队旅“亚速”和第 1 作战旅“布列维”在克雷明纳南部的谢列布良斯基森林中成功实施了进攻行动。联合行动的成果是,部队纵深推进了 1 公里,战线推进了 2 公里,完成了进攻行动的一个阶段。
  • 400俄军被困❗生死未卜
    据乌克兰国防频道最新报道,美国提供精确制导炸弹,击中沃夫昌斯克一家骨料加工厂建筑,情报显示该建筑内约有400名俄罗斯士兵。目前,这支俄罗斯军队处于被包围状态,伤亡情况不明,补给被切断。
  • 蒙古国近期上演了一幕戏剧性场面,由于通向俄罗斯的石油购买通道被阻,竟然向美国发出求援信号,诉说自己的困境。
    蒙古央行行长巴依德兰透露,受俄罗斯与欧美关系紧张的影响,石油交易陷入僵局,导致蒙古国难以从俄罗斯购得所需石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竟亲自前往美国大使馆,向美国驻蒙古大使倾诉苦衷表示蒙古国石油供应告急,甚至可能被迫回归骑马时代。 实际上,俄罗斯目前已经接受人民币作为石油交易的结算方式,但蒙古国似乎对自己的处境和定位有些尴尬和无奈。
  • 6月13日凌晨,基辅附近遭到俄军导弹打击到瓦西尔科夫机场大型石油仓库已经燃烧三天了,大火仍未被扑灭。
    目前,大约100件消防设备和4辆消防车以及数百名消防人员的灭火救援,仍在继续。 今天下午,乌克兰消防总局对新闻媒体表示,经过300多名乌克兰消防员不间断努力终于完全扑灭了俄军导弹6月13日凌晨轰炸基辅州“工业企业”引发的大火。
  • 乌克兰还有战机?乌克兰还能轰炸俄军?俄军被包围了?
    乌克兰战机使用美国GBU-39 SDB炸弹轰炸沃尔昌斯克被包围的俄军。
  • 瑞士和平会议上演的尴尬场面,无疑在国际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令人目瞪口呆!
    回顾历史的长河,比如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划时代的会议,都是少数强国在全球格局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缩影。这些里程碑式的会议和宣言,以少数国家高层的决策智慧,不仅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而且深刻地影响了战后世界的秩序和地图。他们证明,在特定的历史节点上,少数关键国家的联盟往往能够引领世界走向一个新的时代,其深远的影响力就像在漫长的世界历史河流中掀起一股波澜。 然而,瑞士和平会议暴露了国际合作的困境。虽然会议宣传声称约有90个国家参与,旨在搭建多边对话平台,但会议的效果和代表性受到质疑,因为缺乏关键势力。这一尴尬的现实无疑揭示了外交领域的一个悖论——面对复杂的问题,私人协调和沟通往往更需要,而不是肤浅的公开讨论。重要国家的不受邀或主动缺席无疑削弱了会议的权威,甚至使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促进和平进程中无能为力。 这反映出,在追求广泛参与的同时,我们可能会忽视有效战略的重要性。在筹备会议的过程中,大国之间的平衡和冲突方的声音可能没有得到充分考虑,这也引发了我们对现代外交能力的深刻反思。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们不仅要停留在理想的层面,还要找到平衡各国利益的现实路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走出更稳定、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 在全球的瞩目之下,以色列军队黯然撤离了加沙的拉法镇。然而,在他们即将离去的最后一刻,却发生了一幕让世界震惊的悲剧——那些本应在战火中得以保全的建筑物,在他们的冷酷摧毁下,瞬间化为凄凉的废墟,无数家园瞬间化为乌有。这样的残忍行径,简直令人发指,让人难以置信。
    然而,在这片荒芜的废墟上,一位以色列士兵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他拿起了相机,用镜头记录下这些令人心痛的瞬间,并勇敢地将这些照片公之于众,让种族清洗的残酷真相大白于天下。他的这一举动,不仅是对那些企图掩盖事实者的有力回击,更是对我们内心深处对和平的渴望的强烈呼唤。
正在载入...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