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小莉

犀小莉

网易号

关注
0粉丝
0关注
75被推荐
IP属地:江苏

4枚勋章

一本正经,一门生意

  • 续航1000公里的纯电车演示,技术上里程碑的意义大于现阶段的实用意义。技术上的里程碑意义,主要是对比燃油车的“续航”。一般家用燃油车的极限,60-70L油加满,理想的巡航速度下也是1000公里左右。纯电车满电开600公里不稀奇,开1000公里,就是把这个一次性续航里程的指标追平了。另外还有一个关键指标,充电效率,也追到50%以上电量分钟级补满,那么关于纯电车补能的话题,就该结束了。
    那这个指标现阶段的实用意义并不大,因为大部分日常用车,通勤,周边游等等,撑死了都在100公里内,来回很轻松的。极少情况需要一路开出500公里。想来想去,就一种特殊情况,现阶段我国大部分老乡还都有“老家”的概念,过年开车回老家倒是真考验续航。 现阶段实用意义不大,未来的意义还是挺大的。至少说明纯电车的载电量还可以继续向上突破,100度,200度,500度?到这个级别的时候,反过来就是燃油车该有补能焦虑了是不是?因为纯电车还可以在固定大小的空间里持续压榨电荷密度,而燃油车还能轻易把邮箱大小增加一倍?这一天也不会太晚到来,基本上等电量储存密度达到航空要求,燃油车的里程苦短就要被拿出来调侃了。 所以,现阶段搞个续航1000公里的直播演示,可能并不意味着有多少1000公里的续航需求要被满足,很多车厂能做出这样的车。这个行为更像是一次对燃油车的技术示威,你看我还是个少年就跟你一样高大了……[思考]
  • 两院院士是怎么样一批人?刚才把这个问题丢给语言大模型,主要是刚才看到一段某院士说的话,就想到了这个话题。在我心里,两院院士就是国家重器,或者门派宗师,高校大佬这样的定位。这个定位的人,肯定是在解决国家发展路上各种拦路虎问题。
    某院士(夫妇)对着镜头批评我国高校教育不行,编不出这个好教材,编不出那个好教材,表情严肃,语气严重。我看了心里不是滋味,倒不是说我们高校的教材到底行不行,而是这到底是不是院士该说的? 有些话看着挺有道理,老乡们也愿意听,但从某些人嘴里出来就很不合适。为啥?你这个级别的人,给了这么高的待遇,是让您解决问题的,不是当一个副省部级的嘴炮吧。能到这个级别待遇的人物,哪个不得领了一麻袋头疼的任务,带着徒弟徒孙们在各自阵地往前赶?突然间看到这么一位,头疼骂头,脚疼骂脚,反正我一眼看就感觉画风不对……
  • 谷歌的人工智能,对美国载人登月是真是假的推断,用文字推导回答和用图像分析回答是不一样的。
    文字回答给出结论为假的那个Bard,是拿了巨量的搜索引擎的数据做大模型训练的,一直以来美国自己出于各种政经和商业目的在互联网上泡制了巨量的阴谋论和假消息内容,Bard如果有此类认知,只能说是昨天的老美搬起石头砸到了今天老美的脚。 不过加上图像分析给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了,那是照片被抽象成基本的光影元素后与本宇宙的物理定律发生了冲突。就不是一两句话能解释得清楚的了。NASA一直不解释,不管是真是假,这个策略都是最优的。因为假的无法解释,真的跟假的混在一起更难解释。有趣的是一部分国内专家,拼命的解释,这个现象倒是很难解释。
  • 强悍如《道德经》,才五千言。孙子兵法也才六七千个字,就是兵家之圣了。哪怕是那个爱天马行空举着🌰讲道理的老庄,《內篇》也就一万七千字。最接近终极的道理和手段,居然是免费的。
  • 二战后的欧洲已经是一片废墟,又是铁幕对峙前线,随时面对红色钢铁洪流的地方,投啥产业过去都是不安全的。但彼时苏联既能输出滚滚钢铁洪流,也能输出滚滚思想洪流,给整个欧洲来个改天换地。
    为了抵住赤潮思想在欧洲蔓延,守住资本主义的自由世界,不得不启动了马歇尔计划重新建设并武装西欧。为西欧老乡创造比铁幕对面更加美好的生活,既可以稳住欧洲的基本盘,也可以瓦解对面的对抗意志。 以上,是一个废墟欧洲能重新恢复成一个富裕欧洲的现实条件基础。特别是中欧以德国为首的那一批战败国。所谓德国第三次崛起,只是西方阵营为了向东方阵营展示优越性的产物。 眼下,赤色洪流的威胁早已消退,铁幕防线向东跃进千里。而在一个互相比烂的年代,欧洲老乡的日子相比俄国人来说,过得太舒服了。舒服减半,依然比大鹅舒服得多,不至于为了更美好的生活投鹅。那么,是时候让欧洲适应二战后应有地位了。
  • 俄罗斯对我国出口的天然气总量,已经与历史上对西欧的出口量匹配。这意味着,对于俄罗斯来说,已经从主要商品的西循环完成了东循环。
    而对于中欧来说,意义几完全相反了。中欧都是天然气进口大户,但是中国可以直接就近从中亚、西伯利亚等邻居直接多管入气,而西欧则需要大量LNG跨大西洋从北美补气。 不仅如此,我们的管道气是自然而然的“天然气”,而欧洲进口的有相当部分是开采成本更高的页岩气。不管是开采还是运输,很明显欧洲用上了更贵的气。 能源是工业的源头,源头一旦充满贵气,整条工业链的运行代价就高得离谱。欧洲的去工业化,从源头贵气开始。 而欧洲的去工业化进程,对中美俄来说,几乎是利益一致至少是没有冲突了的。大鹅已经完成西向东能源出口转换,老钟乘机攻占欧洲中高端制造业市场并接收一部分欧洲产能转移,老梅掠走欧洲高端产业并横铲老欧的银行。 这一波持续的全球经济困难周期,没有什么高科技的突破带来巨大飞升而整体过关,只能存量博弈互杀自保。最后的解决方案居然是拆了欧员外的四合院子,列强也有今天……
  • 制造业产品出口大国,其货币到底是贬值好还是升值好?这个问题被自由贸易纯净水洗脑的专家整得太教条了:口径一律为贬值刺激出口。其实稍微转个弯,就可以理解得更全面得多:1.如果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自然是本币贬值会带来价格竞争的优势,刺激出口;2.如果产品供不应求,甚至独一无二,那么本币越贵,赚得就越多。反过来,产品不行,又要保证自己利润,就只能喊贬值刺激出口,甚至干脆呼吁国家继续补贴。产品上档次的,就不在乎币值日常波动,直接把各种波动风险加到价格里了。
  • 米莱的行为看似疯狂,说到底大概也算是一种清账的操作。阿根廷之前历任上台的,为了选票,一轮又一轮的大举“贿赂”选民,吸收一批又一批人进入公务员队伍,由国家供养。而国家缺钱供养的时候,就卖点国企或者其他国有资产给老外。几十年下来,公务员队伍人数占到国家总人口的25%,把背后涉及的家庭成员算上,就是超过60%人口了。一个国家,60%以上的人需要吃财政饭,就供不起了的。从这个角度看,新总统直接取消大部分部门,就是一次性清账,把负担直接抛给社会。当然,阿根廷社会肯定会受到巨大冲击。说到这里肯定好多人担心没有正府兜底,阿根廷人怎么活。其实给阿根廷人兜底的,一直是阿根廷的土地,风水宝地。那块地方太好了,怎么折腾,都从工业国折腾成农业国了,还是饿不着肚子,还是能吃到牛肉,上好的牛肉。那片土地有多肥沃?当年欧洲人进入潘帕斯高原,发现当地人宰牛后只割下牛舌吃掉,余下整头牛就扔在那里“回归自然”。后来欧洲人引入杂交牛品种,牛肉产量简直起飞。阿根廷全国人口4000多万,牛却有5000多万头。那里的农村养牛,就像我们好多农村养鸡养猪那样普遍,还是走地牛。此外就更不用说随便一扔就疯长丰收的马铃薯。反正,上帝对阿根廷人太好了,怎么折腾都饿不着,还让他们随随便便就可以获得优质蛋白质,优质碳水,难道就为了看他们踢足球的样子吗?
  • 民族性格相差巨大,我们无法理解阿根廷人的行事方式,也看不懂人家的价值观。中国人做事,讲究要谋定而后动。即便如此,还有一条要三思而后行。没有较大把握,不到逼不得已,尽量不搞大开大合。大国嘛,小鲜。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说明常常哭泣。为什么不要哭泣?搞错了,再来!也许就是一方水土一方人,那片土地太好太养人,以至于躺平也能生活(不是生存)。这样的民族特别不爱动脑筋,什么思危思退思变,一律抛脑后,情绪来了,梭哈再说。 从前看柏林墙的故事,划线的早期还没有层层高墙铁丝网,经常是一个类似停车场的“抬杠机”把路一栏,就算分开了。一部分东德人为了逃到西柏林,用过各种神奇的方法。其中有一个比较简单:把敞篷车的挡风玻璃去了,车胎的气也放掉,装作办事,慢慢开到栏杆附近,然后突然一个油门加速,一低头,就来到了西柏林。 此法被两个在东德的阿根廷裔看在眼里,就依样画葫芦来了一遍。结果车子高了几厘米,正好被栏杆挡住。原来是这俩以为看懂了别人的操作,拆了挡风玻璃,但是忘了给车胎放气……生死攸关的事情,amigo也是一脚油门的事,选个奇葩总统上台,才多大事呀!
  • #加拿大间谍内讧# 之前在网上流传一个什么号称是KGB的手册里提到的,大致意思,最好的间谍是从思想上自发和你站一条战线的同志,最坏的就是拿钱收买。前者不仅工作努力,还坚决保守秘密。后者拿钱办事,钱停手停。没想到加国这个行业僧多粥少的时候还能互相挤兑一番。
  • 媒体理论以内容为中心这条定律,不以媒体形式的改变而改变,所以理论上所有博主都应该是一个内容输出节点。而不管是声音视频图片等等所有内容形式的源头都是文字,再往上是思想,思想无法落地,所以只能是文字。
    练不好文字,后面所有的功夫都是奇技淫巧。花是挺花哨的,没了源头脚本,就没了故事。见过好几个势头挺好的知性大姐姐的短视频博主,上游的文字输出合作断源之后,下面就没有了。 而练好了文字,压根不用愁后面的表现形式。文字之后的东西,在AI的辅助下越来越简单的。最简单的,好多AI软件自动给文字转成个性化声音稿件个性化配背景视频这一条,就满足95%的需求了。不方便出镜,AI数字人越来越像真人而且越来越个性化了。甚至未来一部电影都可以让AI边读脚本边生成画面…… 最后可能有人会说AI也有文字能力也能写小说。其实这里有个误区,AI能完成的是比80%甚至99%的人更快更好更大量的(文字)输出。在真正的遣词造句高手面前,AI只能是一个秘书。只是这个秘书的水平比较高,反过来高手对秘书的要求本来就高嘛。AI可以输出吞噬大半个互联网的文字内容,但以那些内容的水准,国内外任何一个文学奖都拿不到的,再喂养多少数据都拿不到。
    网易读书
  • 花几十万买一房车,打算做旅行博主。结果到手机存储都满了,旅行也结束了,总共才发了两个视频,收入为零,旅行博主生涯也到此结束。
    我印象中的旅行博主,都是花半年一年时间好好玩好好拍,然后再花几个月时间慢慢整理素材慢慢出片。其中个人挺喜欢的一位叫慕有枝旅行博主,没有视频,连图都很少见,全凭口述旅行经历和观念,听者也能接受到很多有趣的人和事。 此事再次证明了,要想做旅行博主,关键是如何描述内容,而不是装备。别人一部手机一根耳机线,花几千块钱,不用出镜也能说得天花乱坠。装备党都用上房车了,火力输出值还是接近于零。最后好歹是输出为零这件事总算让大家知道了……
  • 《曹刿论战》是公元前684年发生的齐鲁之间的战争,鲁国军队能战胜更强大的齐国军队,一般的说法是曹刿根据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获得了对齐国的士气差加成。
    其实从根本上的原因还是春秋时期“礼”对于各国的束缚。真实的战斗场面是:双方列阵,齐军擂鼓发起冲击,鲁国也应该擂鼓出车。但是鲁军不动,所以齐军冲到一半,按“礼”就先退回去“重整旗鼓”。再冲,还不动,再退回。等第三次再来,齐军不仅士气不振,人马体力也耗差不多了。这是鲁军再冲,就占了大便宜。 而当公元前515年左右的时候,大概160年后,孙武就系统化的提出了“兵者,诡道也”,各种阴谋诡计不按规矩出牌成了用兵的常势。短短一百多年,华夏大地的战争风格大变。动刀兵这件事情,从过去一种仪式化的国力PK,进化到不择手段消灭对手保存自己的一整套方法论。兵者是国之大事,兵事直接改变了国势。那一百多年,也可谓是天下百年未遇之大变局。
    史海钩沉
  • 我发现身边搞互联网和搞金融的朋友身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互联网人但凡搞资深了,书房里总会放几本投资学、巴菲特的信之类的。而金融人的书桌上,慢慢的也会放一本类似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或者7天学会爆款之类的。
    这算是互相学习?互联网的根本还是那几个核心平台,以及核心平台背后的核心技术。产品和运营算是开出来的花和结出来的果,很好看也很甜,但是功夫不在这。 而金融人更直白,劳资的核心竞争力是我父亲是谁,或者我有啥啥资源,这个行业最不缺的就是能把巴菲特语录倒背如流的傻子……[并不简单]
  • 刚才叫了个网约车出门,到楼下一看,门口排了一模一样的5个车。好不容易找到自己那辆,跟司机大哥说差点以为自己叫了个车队。司机大哥说现在车多人少,他自己以前干金融的,是卖方,属于叫车的,现在也跑来开车了。一增一减,效果明显。
  • 俄罗斯对乌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快两年了。尽管乌克兰得到整个西方的援助,自身体量也不小,但是打到现在,乌克兰的兵源都成问题了,俄罗斯还是马照跑舞照跳。
    而刚刚爆发冲突的巴以,以色列动员了几十万人,不到一个月,一只脚还没踩进去,经济活动就要伤筋动骨了。 经济是大海还是小池塘很重要,对应的幅员大,人口多,产业链全,加上内循环托底……假设真到了2030年,可能就几座沿海城市拉几天防空警报的事。
  • 带英跟老梅都引进不少移民,吃殖民地的头脑红利和金融红利。不过哥俩消化“副作用”的能力是有很大差别的,老梅国土广大,连五大湖底特律都可以让给黑蜀黍去折腾。带英没法这么搞,伦敦的有色族裔都三分之二了,天佑吾王他不能把伦敦让出来自己跑苏格兰去啃羊脂土豆泥吧?
  • 如果以色列的人口结构可以说是令人羡慕(锐角顶点的等腰三角形),那么加沙地带巴勒斯坦的人口结构得用令人震惊来形容了!那是一个少年儿童很难长大的地方。 ​​​
  • 弩和无人机

    2023-11-13
    图片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