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雉

水雉

网易号

关注
23粉丝
1关注
1439被推荐
IP属地:陕西

14枚勋章

6次获得编辑精选

音乐升华灵魂,书籍淬炼思想

  • 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
    在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了一场西式婚礼。这个婚礼的地点和形式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有人认为是在大华饭店举行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是理查饭店。这场婚礼也很有趣,那么多人考据历史,就连先秦那时候的事情都能考据出来,但是不到一百年前的事情,这个婚礼到底是在哪个饭店举行的也没考据出来,反正这两个饭店都说是在自己那儿举行的。 据说,当时婚礼留下的影像资料显示的是完全西式的婚礼。蒋介石穿着西装,宋美龄则穿着白色婚纱,这使白色婚纱在中国流行起来。据说其实后半段还有中式婚礼,但是中式婚礼并没有被拍下来。现在,我们看到的蒋介石留下来的绝大多数照片中,他通常都穿着长袍马褂或者是中式服装,很少见到他穿西装的照片。而宋美龄则几乎就是一个美国人,她中文说得没有英文好,她们姐几个写信时也总是用英文书写,因为全是美国名校毕业的。 蒋介石跟这位信基督教的洋范儿大小姐结婚,就完全采取了西式婚礼。当时宋美龄的父亲已经去世了,宋美龄身着白色婚纱,由她的大哥宋子文挽着走出来,蒋介石身着西装,双方交换戒指等,举行了一系列的仪式。 关于这场婚礼的具体细节也有很多说法。当时蒋介石为了和宋美龄在一起,还把他的前妻陈洁如给抛弃了,他对外宣称自己和陈洁如并没结婚,事实并非如此。据桂系的一位大佬李宗仁回忆,当年他和蒋介石互相拜把子的时候,有一个仪式叫金兰换帖,换帖的时候一定要把夫妻两人的名字都写上去,蒋介石换给李宗仁的帖子上就写着“妻陈洁如”。在这个仪式上,蒋介石宣称自己和陈洁如并没有结婚。然而,那个年代很多人在农村都有妻子,根据历史记载,蒋介石实际在农村还有另一房妻室——蒋经国的母亲毛氏。这也引发了人们对这场婚姻真实情况的猜测。但那个时候蒋介石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新时代来了,不管是谁,知识分子也好,军人也罢,大家纷纷都要跟上时代,所以蒋介石就又娶了一个洋大小姐,举办了西式婚礼。 如今的中国婚礼已经逐渐中西合璧。新人们在穿上婚纱的同时,也会遵循传统的习俗。例如,新人会交换戒指、咬苹果等仪式。此外,还有一些中式婚礼的游戏和闹洞房的传统习俗,彻底中西合璧。不过,不同地区的婚礼习俗可能会有所不同。上海的婚礼一般在黄昏时分进行,这与“婚”字同音有关,意思就是阳去阴来,所以才有黄昏时候新郎迎新娘的仪式,因为新郎是“阳”,新娘是“阴”,黄昏的时候正好是阳去阴来。而在北方则是早晨迎娶新娘,可能是因为北方人太能喝酒的原故,这要是在晚上举行婚礼,弄不好得喝到第二天早晨去,所以北方现在都是早晨迎新娘,中午喝点儿酒。北方的婚礼全都是中午举办婚礼,这已经不太符合中国过去“婚”这个字的意义了。 总的来说,这场在西式婚礼基础上融入了中国传统元素的婚礼充满了趣味和历史意义。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对西方文化的接纳过程。 #民国趣事儿# #历史事件 分享# #近代历史揭秘#
  • 充满传奇色彩的老总元帅 在缔造我军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众多英勇无畏的大帅,被称为“老总”的人很少,彭老总是其中之一,堪称翘楚。1955年授衔仪式,彭老总在十大元帅稳居第二,仅次于朱德,足以彰显崇高地位。而他早在国共联合抗日时期,便已被国民政府授予中将军衔,抗战胜利后更是荣获抗战胜利勋章,同时收获新中国的荣誉勋章,足见其功勋卓著。
    彭德怀不仅是红军最早的主力部队缔造者之一,更在多次战役中展现出大将之风。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率领余部与陈毅协作,最终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组成“红四军”。彭德怀于1928年发动了平江起义,创建“红五军”。逐渐发展为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始终是中央红军的坚实支柱。 毛主席曾亲自赋诗赞誉:“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 “彭大将军”的叫法就从这儿开始的。遵义会议上,彭德怀坚定支持毛主席,对共产国际派来的德国顾问李德进行了严厉批评。 彭德怀在抗战中发动了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动用了105个团,20多万人,震惊中外。然而,由于过早暴露我军实力,导致日本对华北根据地大扫荡,牺牲了很多人民,主力也被迫转移。这也成为彭德怀后来受到批判的原因之一。尽管如此,他依然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决策正确。 “文化大革命”期间,“勾结国民党抗日”成为给彭德怀定的罪状之一。但彭德怀元帅坚信自己道路正确。关家垴战斗中,由于他强硬的指挥风格,导致我军伤亡很大。彭德怀不是刘伯承、林彪或粟裕那种战术家,他就是个将领,坚定要求大家打!当时刘伯、陈赓劝他他不听,还差点儿把刘伯承、陈赓都撤职,最后导致我军非常被动,尽管如此,他始终坚定要求坚决战斗。这是我军抗日战争中少有的一次败仗,当然彭德怀因此被批判很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德怀元帅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率领英勇的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最前线。标志着我们国家自鸦片战争以来,首次独立打败强敌。从此,帝国主义仅凭几门大炮在中国海滩上便能轻易征服的历史,彻底画上句号。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终于挺直了腰板,扬眉吐气。 这场战争的胜负,中美双方各执一词。美国宣称,他们取得了胜利,因为战争初期,南朝鲜仅剩釜山一个城市,而最终在“三八线”附近停战。而我们这一方则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时,北朝鲜已经岌岌可危,大部分军队在美军仁川登陆后被截断、歼灭。我们参战时,联合国军已逼近鸭绿江,因此我们同样可以说取得了胜利。这场战争在中、美双方都宣称胜利的情况下,最终以平局告终。签字仪式上,美国总司令克拉克将军无奈地感叹:“我是第一个在没有战胜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美国将军。”而彭德怀元帅则以毛笔庄重地签了署停战协议。 然而,停战协议中最有意思的是,南朝鲜(现在的韩国)并未在上面签字。至今,韩国仍未在这份停战协议上签字。从法理上讲,韩国至今仍处于战争状态,只是没有对手,因为其他三方都已签署停战协定。 彭德怀是个非常耿直的人。1962年,他给毛主席上了一封长达8万字的信,对“大跃进”和“放卫星”提出质疑,认为一亩地产十万斤粮食不可能。他还对全国大炼钢铁的做法表示疑虑,并对党的政策提出批评。然而那时,党中央却错误批判了彭德怀,将他打成“彭、黄、张、周反党集团”的首要分子。 有一段涉及到彭德怀元帅和粟裕大将之间的纠葛。1958年,军内一批人以彭德怀为代表,对粟裕大将进行了错误的批判。实际彭德怀和粟裕并不熟悉,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多交集。粟裕大将没参加过长征,他曾任红十军团参谋长,后来在战败后自己打游击,一直坚持到组建新四军。在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代司令、代政委的职务上,他并没有与彭德怀有太多合作。但彭德怀对粟裕始终有些情绪,这种情绪并非妒忌,而是一种难以言明的不满。 一次粟裕给毛主席写报告,彭德怀对此非常不满。粟裕大将很有策略,每个报告都写上“彭副主席转主席阅”。但彭德怀却将报告扔地上,不满地说:“我是通信员吗?你凭什么让我转。”这种情况,粟裕直接写上“毛主席收”,这让彭德怀更不满,认为粟裕越级汇报,直接写“毛主席收”,完全忽视了他的军委副主席身份。 在这样的背景下,彭德怀主持了对粟裕的批判,并给他捏造了“里通外国”的罪名。这个冤案让粟裕背负了极大压力,直到去世十年后才平反。令人唏嘘的是,在彭德怀将粟裕打成“里通外国”第二年,他自己也被扣上同样的罪名。 “文化大革命”时,彭德怀元帅遭遇更悲惨。他被红卫兵摁地上跪着,挂着大牌子殴打。一次批斗会上,多次被打倒在地,1974年悲惨地死去。他临死前想见被迫跟他离婚的夫人一面,但没能如愿。最后浑身生着褥疮,疼痛难忍,也没人管,没药治疗。 然而,历史总会给予公正评价。1978年,彭德怀元帅得到平反,还补办了一场盛大的追悼会。这就是彭老总一生,充满曲折和传奇的故事。 #开国八大元帅# #抗日战争史实# #历史人物#
    煮酒论史
  • 著名的德黑兰会议,几家欢喜几家愁 1943年,德黑兰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是二战期间美、英、苏三国首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重要会晤。此前,斯大林和罗斯福之间从未谋面。
    由于德国在“二战”中的猪队友意大利拖了后腿,盟军逐渐占据了上风。为了打败法西斯,各国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在这背景下,美国总统罗斯福提议,由中、美、英、苏四大国领导商量下后面的作战策略。 罗斯福之所以提出让中国也参与进来,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虽然日军的精锐都已调到太平洋前线去了,但至少还有百万大军在中国,中国拖住了日本最多的部队。因此,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尊重。 苏联却对中国的实力和地位表示怀疑和轻视。他们认为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只是支杂牌军,无法与强大的日军相抗衡。因此,苏联拒绝与中国合作,坚持将主要精力放在与德国交战。 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国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于是,罗斯福决定亲自前往莫斯科与斯大林会谈。但斯大林坚决不肯接见蒋介石,而要求先与罗斯福会面。 尽管面临种种困难和分歧,但中美两国代表团仍然在德黑兰会议上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双方就反法西斯战争的进展、各自的战略计划以及国际合作的重点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通过这次会议,中美两国进一步加强了相互了解和信任。同时,也为未来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尽管存在分歧和挑战,但中美两国都在为共同的目标努力,体现了人类团结和正义。 开罗会议后,美苏两国元首先后到德黑兰。在正式开会前,斯大林竟然主动拜访罗斯福的住所,这可是在国际外交礼仪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这无疑表明了斯大林更需要罗斯福的重视和合作。斯大林穿上元帅服,别好勋章,自己走到罗斯福住的地方,这可是亲自登门拜访! 而罗斯福总统,年轻时得过小儿麻痹,行动要靠轮椅。但即使如此,他依然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领导力和智慧。他坐在轮椅上,用智慧和力量驾驭着整个会议进程。 美苏首脑会晤的第一天就谈到了有关波兰的问题。然后才把英国首相丘吉尔叫来一起开会。从这也可看出当时大英帝国已经日落西山,实际就是美苏两国在谈。 “二战”爆发时,苏联和德国瓜分了波兰,但这次会议上,斯大林要求在战后重新划分波兰的边界。然而,罗斯福坚决不同意这个要求,他认为这将损害美国的利益并引发国际争端。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终达成妥协,决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个问题。 接下来是关于如何处置德国的问题。美国坚持要将德国拆分成五个国家,而丘吉尔则主张将德国一分为二。双方都提出了自己的理由和观点,但最终未能达成一致。直到雅尔塔会议期间才最终确定了对德国的处理方式。 丘吉尔老谋深算表现出他的阴险一面。他建议从德国弄一大块地补偿波兰,相当于波兰整个国家向西移了,这块给了苏联,德国补一块。斯大林很满意这个提议,而罗斯福则担心如果公布此事会引起选民的不满。因此,被暂时搁置了。丘吉尔极端反共、极端仇视共产主义。他跟斯大林在会场上争得非常厉害,互相不肯退让。 罗斯福在回忆录提到: “整个会议室里每个人都知道首相(指丘吉尔)要干嘛,每次首相争辩,要从巴尔干打到中欧。”如果英美军队从西欧法国打过来,而苏军从东边打过去,当双方在德国会师时,位于东欧与东南欧的各个国家都会被苏军占领。后来,这些国家确实成了华约组织成员,都变成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共产领导的国家,跟北约对抗。丘吉尔预见到这点,所以坚决要求从巴尔干,也就是从欧洲东南部往北打。因为这样距离近,就能快速抢占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匈牙利,甚至抢占奥地利、捷克,不让这些国家落到苏联手里。但斯大林坚决不同意,坚持要英美军队在西欧法国开辟第二战场。其实斯大林当时也在打这个主意,你们都别跟我抢这个地盘,苏联牺牲这么多人,这些都是我的势力范围。 而罗斯福想法简单,就是尽量少死美国人,打败德国就行。丘吉尔和斯大林都是非常傲慢的人。丘吉尔是傲慢的英国贵族,斯大林是极傲慢的苏联商人。只有民主党的罗斯福属于自由派,最招人喜欢。最后罗斯福充当了调停者,他坚决说: “我们还是从西欧进攻,那样最快,而且我们都准备好了。”在罗斯福调停下,最终决定从西欧进攻。那些海军、空军的百万大军全是美国的,英国自己要能干早干了,英国也登陆过一回但被全歼。最后决定从西欧进攻,不晚于1944年的5月在诺曼底登陆。斯大林很满意。实际登陆时间是6月6日。 最后讨论苏联是否加入对日作战的问题。斯大林同意对日宣战,但提出大连、旅顺港必须归他所有。罗斯福为尽快结束战争,同意了要求。英美两国此前刚跟蒋介石谈过这些事,没想到这么快就背着他出卖中国利益。对此,中国政府表示强烈不满和反对,但也无可奈何。 #二战史实探究# #探讨二战历史# #二战历史洞察#
    环球视角
  • 历史观,观历史 人类历史的画卷在科学与艺术的时间轴线交织中,如同两条平行线,时而交错,时而分离,共同谱写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科学和艺术以平行线的方式交替解释人与自然,交替给我们提供美感。
    遥望历史深处,当艺术繁荣昌盛时,科学往往在沉睡中停滞不前。远古的图腾、神话和原始宗教,都是艺术对世界最直接的诠释。太阳是阿波罗,月亮是嫦娥,这不仅是艺术想象,更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解读。东西方最开始都用艺术解释世界。 然而,科学不会永远沉睡。当它醒来,便开始以惊人速度追赶。地球是圆的,季风有规律……科学用精确的公式和定理解释了世界大部分。此时,艺术暂时退居幕后,静静等待下次的绽放。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如春水般涌流,涤荡着每个角落。而工业革命的来临,让艺术暂时隐身,转而为科技的进步欢呼。但当科学开始过度发展,撞到南墙,如到了“一战”,发现科学如此发达,可以高效率、短时间、大规模杀人如草芥,上千万人就这样零落成泥、碾作尘,人们开始思考:科技真是万能的灵丹妙药吗?科学惊呆在那里,科学自己不能解释为什么。 “一战”的惨烈,让科学惊愕,也让艺术得以重新焕发生机。那是艺术家纷纷涌现的时代,从巴黎流放归来的人中出现了大批大师:海明威、聂鲁达、菲茨杰拉德,出现了毕加索;哲学方面,萨特、福柯接踵而来,开始解释人类出现了什么问题。深入思考人类的困境和未来。 科学再发展,艺术再解释。每当科学飞速发展时,人们精神会停滞,因为科学发展时,生活会有很大改善,每当生活改善时,知识分子觉得很孤单。比如今天的时代,不光中国,全世界知识分子都觉得很孤单,很迷茫,包括英美知识分子,这些年开始严重向“左”,写了大量有关马克思主义、有关左派的书,因为他们也找不到出路。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如今,我们身处科学最繁荣的时代。互联网和高科技飞速改变着世界,生活日新月异。然而,在这片繁华背后,艺术似乎成了陪衬。等科学再次撞到南墙,又一轮高科技束缚出现时,科学又发现自己无能为力,艺术又会超越科学,再去解释人类的新问题。每一次科学的飞跃都伴随着艺术的觉醒。当科技再次遇到瓶颈,人们的精神世界再次受到束缚,艺术将再次挺身而出,为我们揭示新的真理。那时会出现崭新的文学、哲学,崭新的电影、崭新的绘画流派和音乐。很期待那一天,最好在有生之年,因为现在的发展速度比以前快了百倍,两者的交替频率也应该比以前快很多。有趣的是,它们从不同时,而是交替绽放,但它们每一次交替都带来很多美感和思考。 历史总这样交替前进,科学与艺术互为补充。它们不是敌人,而是永恒的朋友。期待那一天的到来,期待着科学与艺术再次交相辉映。 屁股决定脑袋,每个人都因自己的身份、成长,而有不同的看历史眼光。大家只是争辩观念,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好,有它的不足,只由于每个人身份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看法。比如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当然喜欢文化昌明、知识分子自由的时代,当然不喜欢被太监打屁股、被太监侮辱的时代,所以肯定不喜欢明朝。 最喜欢的几个昌明时代,先是春秋战国时期,尤其齐国,不光因为齐国有管仲和青楼,也不光因为齐国有海鲜,那时候饭做得不太好。只有脍、炙两种手段。春秋是知识分子最美好的黄金年代,有上、中、下几条路可选,上也许能成诸子百家,那就太高兴了,也许很容易在大师辈出的年代被激发,不像今天,大家比着秀智商下限;中可以布衣立谈成卿相,也许站在君主的门口聊几句,献个策,就进了“中央政治局”,苏秦甚至创造了同时挂六国相印的世界纪录,挂在身上都背不动;下,也可去孟尝君、信陵君、春申君家里当门客,跟公子聊聊天,喝喝酒,替公子看看书。 那是个美好的知识分子的时代,甚至比同时代希腊还好。那是个轴心时代,这边有诸子百家,那边有希腊璀璨的大师们出现,南边还有释迦牟尼顿悟了。那是个伟大的思想飞跃的时代。能生活在那个时代,就算吃得差点儿,也觉得幸福。 或前往唐朝,最好不要经历安史之乱。最好在安史之乱前就已经死了,从唐初一直待到盛唐的玄宗时期,经历开元盛世的黄金时代。和大诗人们结交、云游、写诗。说不定还有机会上殿面圣,脱了鞋,醉草吓蛮书。那个时代,是个属于伟大诗人们的黄金时代! 再不济去宋朝,最好仁宗时代,避开后面的改革和党争。和苏家兄弟游览赤壁,杯盘狼藉间,畅谈天下事,不知东方之既白。或许还能写篇文章痛痛快快地骂骂皇帝!最多被发配流放也没啥大不了的,到处看看风景,也算不枉此行。 西方文艺复兴时代也很美好。不过大航海时代就算了,在船上异常艰辛。 以这样的观点看待古今中外世间万物:既不偏左也不极右,保持中立又崇尚自由。要说中庸也好,或叫自由派也好。每当午夜梦回,作为一个读书人,扪心自问无愧于天地间。 #人类历史的反思# #发现历史的奥秘# #中国历史#
    煮酒论史
  • “越战”很受伤,尼克松下令停止轰炸越南
    1972年,新年即将来临,尼克松总统下令停止对越南北方的轰炸。这一刻,标志着美国对越南战争的终结。仅仅过了一个月,和平协议签订,美军撤离越南,越南归还了所有美军战俘。尽管美国政府和军方到今天都认为迅速签订停战协议不太体面,但对于美国来说,至少结束了噩梦般的越战。美军赶紧撤回美国,剩下的事儿就由你们越南人自己干吧。最后北越把南越彻底打败,占领了西贡,改名胡志明市。 美国政府一直认为最后对越南这几次大轰炸,给越南北方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对越战的结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竞相发展军备,大量新武器层出不穷,包括进攻武器、防御武器等,这次轰炸也算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武器的大展示,越南战争成为这些武器的试验场。之前美国跟苏联只在古巴照了个面,但并没有正式开火,在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上两边才真正开干。在朝鲜战场上苏联的米格15和美军的F-86战斗机对决,基本不相上下。到了越南战场双方又开始比划,美国大规模的战斗机在轰炸,而越南装备了大批苏联的防空导弹防御。 1972年,北越用上百个防空导弹营装备了萨姆-2防空导弹系统,这种导弹能够打击高空飞行的目标,正是针对美军B-52轰炸机的。萨姆-2还不是当时苏联最先进的防空导弹,最先进的萨姆-6防空导弹在埃及。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时,埃及已经全部装备了萨姆-6,这种防空导弹系统不但能打低空飞机,而且萨姆-6是装在履带装甲车上,能移动,相比之下,萨姆-2的阵地要大得多,还不能移动,可见苏联当时更加重视埃及,给越南装备的并非最先进的。当然,萨姆-2和萨姆-6还有点儿区别,萨姆-2是高空防空导弹,专打上万米高空,而萨姆-6是机动的中低空防空导弹,打战斗机用的,美国当时主要采用B-52轰炸机,通常在一万多米的高空飞,轰炸时稍微降低一点儿,用萨姆-2来打命中率更高。 苏联还为越南提供了150架米格-21战斗机,这种战斗机当时中国都没有,在美越双方打到最激烈时,由于机场全被摧毁,越南空军的米格-21没地方降落,后来都落到了广西境内。苏联人警告越南人不许让中国人看这些先进的飞机,结果越南人就不让我们看。可越南人完全忘了,当时为支援越南,我国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出了价值两百多亿美元的物资,把我们的武器、大米都给他们送去,还出动了数十万人替他们防空。20世纪50年代初的抗法战争,我们还派陈赓将军做他们总顾问。正是在中国的援助下,越南才打赢了奠边府战役,取得了抗法战争的胜利。 越战期间,美国在越南投下了700万吨炸弹,超过“二战”整个投弹量的40%。 “二战”中德国、日本等一块儿承受了500万吨炸弹。 “越战”中越南一个小国就承受了美国700万吨炸弹,这些炸弹中还包括了脱叶剂橙剂,到今天为止依然对越南的生态和人民健康造成了长期破坏。可见越南人民在“越战”中承受了多大灾难。 当时北越通过胡志明小道向越南南方运送了大量作战部队与武器弹药。越南、老挝与柬埔寨的植被很丰富,这些道路都被各种树木覆盖,美军要轰炸穿过越南与老挝、柬埔寨的胡志明小道,为了能够从空中看清这些袭击目标,美国就向丛林地带投了大量的脫叶剂橙剂,使整个山上森林的叶子全都脱掉。 美军这样做已经有反人类罪的嫌疑,虽然美军投下的不是毒气,但这种脱叶剂橙剂对生态造成了长期破坏,对当地居民的健康也造成很大的危害。美军声称自己是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却做出了这种不人道的事情,美国人应该深刻检讨反思。 越南人民在战争中承受了巨大灾难,但正是由于中国的援助,他们才最终赢得了胜利。然而,在今天的越南,人们仍能感受到那段历史的伤痕。 #美国发动的战争# #美国发动的战争# #战后启示#
    战争纪实
  • 神秘的极端组织何以在美国立足 1865年,美国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南北战争结束。南北战争总共死亡七十五万士兵,一直到今天一百多年,美国之后参加的很多战争的死亡的人数加在一起都没有那次内战多。在那场战争中,北军与南军结下了深深的仇恨。战后,一些不服气的极端分子成立了三K党。三K党是希腊语和英语的混合,意为种族聚会。要想加入三K党,必须是WASP(白种的盎格鲁-撒克逊的新教徒),要求非常严格。实际上,三K党应该被定义成一个种族灭绝恐怖主义组织。
    成立之初,老三K党到处搞恐怖活动,杀黑人、杀犹太人,把美国南方搞得一塌糊涂。为了拉拢选票,格兰特总统给予黑人选举权,但在南方对三K党进行了残酷的镇压。现在的三K党起源于1915年的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从电影的角度来讲,它奠定了蒙太奇、奠定了各种电影语言的基础。该电影由大导演格里菲斯执导,宣扬三K党的观点。这部电影的上演和总统的表态导致全国掀起了种族主义的浪潮,白人极端主义者不断抗议、集会,甚至在看电影的时候,都纷纷拔出枪来,冲着荧幕上的那些有色人种开枪。这也导致全国一下子掀起了一个新的三K党浪潮,美国的各个地方都成立了新的三 K党。 新三K党虽然比老三K党稍微好一些,没有老三 K 党那么残酷。但仍然有一些极端分子对黑人施以私刑,还私刑处死过犹太老板,因为犹太老板强奸白人女工。新三K党的会员人数后来也达到了一个高峰,甚至连后来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当选总统之前,在密苏里州都缴了三K党会费,申请加入三K党。不过后来三K党把他的会费给退了,他要是一直在三K党,后来其政治生涯肯定会受影响。三 K党当年在加州、得州等相当一部分州是合法的,但在北方很多州是绝对不合法的,一律予以取缔。 然而,随着“二战”的爆发和国家利益的考量,各民族开始团结起来,这使得三K党受到沉重打击。此外,三K党内部也出现了问题,例如几个州的总头领发生强奸、虐杀白人女子的事情,导致民众愤怒、舆论大哗,三K党内部也开始人心涣散。“二战”后三K党慢慢地就变成了弱势群体,到后来三K党已经没有全国性组织了,如今的三K党已经没有全国性组织了,独立组织都是小党,加起来也就有可能几千成员,平均每个小组织也就几个人、十几个人的样子,所以已经很式微了。 在19世纪,三K党在美国底层白人间兴起,他们觉得自己遭受了黑人和犹太人的侵害,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他们坚信,黑人抢走了他们的工作,而犹太人则剥削他们。于是,这些三K党成员决定站出来,向公众宣扬他们的种族歧视观点。 然而,当他们试图在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却遭到了所有媒体的拒绝。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挫败,于是他们决定采取法律行动。他们起诉了那些拒绝他们观点的媒体,一直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 令人惊讶的是,代表黑人民权联盟的律师竟然是当年被三K党迫害的黑人们。这些黑人律师不仅没有站在三K党的对立面,反而为他们辩护,这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在法庭上,黑人律师们提出了有力的论据:“我们提出《民权法案》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宪法赋予我们的所有平等和自由的权利。如果媒体拒绝让三K党发声,那就违反了宪法第一修正案,因为宪法第一修正案就是让人们拥有言论自由。” 最终,大法官判三K党胜诉。媒体必须发表他们的诉求,这个案件成为了美国最高法院的一个经典判例。尽管有些媒体不愿意发表三K党的言论,但最高法院强调:“虽然股权是你的,但是媒体属于公众,你必须发表。” 在大法院的判词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允许错误言论才叫言论自由。”一个国家如果只允许发表正确言论,那就不能称之为言论自由。 尽管这个决定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最终美国人民并没有因此发生暴乱。黑人、白人都保持了冷静,没有采取过激的行动。这就是历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 如今,白人在美国已经逐渐成为了弱势群体,而三K党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言论自由是重要的,但同时也需要我们理智地对待不同的观点和声音。 #战争史上那些事# #历史的微妙# #更懂历史#
    环球视角
  • 电影伟大在哪里? 1895年,神奇的新生儿在艺术世界呱呱坠地。这位艺术界的“新生儿”就是电影。别看它在七大艺术中历史最短,但在这一年,它破壳而出,宣告了自己的存在。那时候的电影,天真无邪,内容简单,无非是园丁浇水、火车进站的画面,却足以让观众欢欣鼓舞。
    人们对电影的初次接触充满了疑惑与好奇。银幕上的特写镜头,让观众误以为演员脑袋被砍了,纷纷逃离现场。可见,一种艺术的被接受和熟悉需要时间的沉淀。然而,电影的成长速度让人惊叹。它仅用了一百年,就从一个不被理解的“新生儿”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文化或娱乐产业之一。 电影早期都有哪些趣事?在非洲,当电影初次亮相时,观众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热烈地讨论着。然而,放映结束后,全村人都在谈论一只鸡。这让导演感到困惑,因为他并没有拍摄关于鸡的镜头。后来,导演仔细地重温了自己的作品,发现在一秒钟的十六格中,有两只格画面角落里出现了一只鸡。非洲观众们观察到了这只鸡与他们当地的鸡有所不同,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这不仅让导演意识到电影中的1/8秒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也说明观众们会特别关注与他们生活有关的内容。 在短暂的时间内,电影先驱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和创新。他们不仅深入了解了电影的特点,还发明了许多拍摄技巧,如蒙太奇手法和库里肖夫效应等。仅仅20年的时间,从1895年卢米埃尔在法国发明电影开始,到1915年,《一个国家的诞生》这部成熟的长篇故事片诞生。这部影片不仅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票房收入,还对全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K党因这部电影重新崛起,可见其影响之大。 从来没有一项艺术或文化现象能像电影这样迅速地风靡全球。100多年的时间里,电影已经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文化或娱乐产业之一。它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和想象力。因此,可以自豪地说:电影是伟大的! #探寻历史电影# #电影🎦发展史# #最早电影#
    影视谈趣
  • 莎士比亚的影响有多深远 1606年,《李尔王》首次登上舞台。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李尔王》的首演,当然也没准儿莎士比亚在这之前已经把这部剧在哪儿演了一下,但没有记载下来。一开始,《哈姆雷特》被视为莎士比亚的杰作,但随着时间的流转,人们就越来越觉得这《哈姆雷特》有点儿太商业化,反而对《李尔王》的评价越来越高,,现在它已经被文艺评论家和媒体公认为莎士比亚最优秀的作品。
    莎士比亚在世时,《李尔王》曾被认为是他最失败的作品,从未公演过。观众觉得这部剧太过悲惨,好人纷纷死去,包括李尔王和他最好的三女儿。观众觉得花钱看戏结果却心情沉重,无法接受。于是,一个名叫泰特的人出手修改了结尾,让考狄利娅从法国率军回来,消灭了姐姐和姐夫这些坏人,帮助李尔王复位,皆大欢喜。这个版本演了很多年,直到人们的戏剧观念逐渐开放,才看到了莎士比亚的原版《李尔王》。 这个版本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其中最成功的是黑泽明大师的《乱》。莎士比亚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戏剧可以跨越时代演绎。他讲述的是最基本的人性和家庭关系。《哈姆雷特》是典型的父子关系,《李尔王》则是父女关系。许多关于父女关系的电影都是在《李尔王》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我国也曾改编过《李尔王》,把背景放在了春秋战国的赵国,并改名为《李广王》。虽然有些人说《夜宴》是改编自《雷雨》,但其实《雷雨》也是改编自莎士比亚的戏剧。这足以证明莎士比亚的作品影响深远,因为它们讲述的家庭关系是永恒的。 #名著荐读# #文学精品赏读# #文学#
    网易读书
  • “鲁荣渔2682号”惨案 “鲁荣渔2682”号,一艘载着33名船员的小船,如同一片孤帆在波涛中摇摆。这艘船,排水量仅233吨,却承载着22名船员的鲜血与生命,跨越了太平洋,最终抵达南美洲的秘鲁。我们国家GDP已稳居世界第二,而且是拥有最多美国国债的国家,同时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我们也是全世界自有住房拥有比例最高的国家,富饶而强大,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鲁荣渔2682”竟然发生了如此悲剧,让人深感震惊。
    2010年12月,“鲁荣渔 2682”号,这艘小船在太平洋上颠簸,船上33名船员拥挤不堪。豪华游轮为了让大家能舒舒服服地旅行,最少也得有8万、10万吨的吨位,现在最大的豪华游轮有20万吨,这样才能保证在海上稳定地航行。即使坐着万吨轮跨越太平洋,一路上都吐得昏天黑地,“鲁荣渔2682”这么小吨位的船要跨越太平洋,颠簸会非常厉害。他们为何甘愿在这艰苦的环境中,冒着生命的危险出海捕鱼?而且一次出海就是两年。仅仅是为了那微薄的工资,一年4万多块钱,两年加起来还不到9万。这些船员们出身贫苦,有来自内蒙古的牧民、大连失业的工人,还有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他们被劳务中介公司引荐给船长,而这位船长,是个冷酷无情的周扒皮。 这条船一旦离开了中国领海,船上所有船员的生杀予夺全都是船长说了算。这条船上,除了船长和他的亲信有海员证外,其他人都没有。他们本不应该出海,但命运却将他们推向了这片无尽的海洋。一个年轻的船员在给母亲的信中描述了船上的生活:虽然艰苦,两年才挣9万块钱,但因为工作和生活在船上,都不用自己花钱,船上也没有可以花钱的地方,没有百货商场,没有网吧,他将来的梦想是拿着这点儿钱做点儿小生意,重新开始。 然而,梦想与现实之间却有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当他们真正出海捕鱼时,船上只有少数人有海员证,大多是第一次出海,连大海都没见过,就跟着这样一艘200多吨的小船,去到遥远的秘鲁。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钓鱿鱼,这种工作只能每天夜里干,因为夜里靠大灯的光把鱿鱼吸引过来。刚钓了几天,船长就通知大家说:之前说的9万块钱叫“保底工资”,如果一条鱿鱼都没有捞到,白出海两年你们就能拿到这些钱。却发现原本承诺的“保底工资”变成了“绩效工资”,而这绩效工资只能按一吨鱿鱼区区几百块钱来算,整个算下来钱非常非常少,大家出海前全都忽视了合同当中这种特别骇人的条款。 他们当中第一个杀人的人,就是最能钓鱿鱼的一个,这哥们儿一天就睡三四个小时,其他时候除了在钓鱿鱼,就是在收拾鱿鱼,因为钓上鱿鱼还要自己处理、剖开,然后冷冻,等等。按绩效工资来算,钓鱿鱼最多的一个人一个月也就能挣两千块,而那9万元保底工资就没有了,所以这份合约完全等于一份欺骗大家的霸王合约。这个时候船员们都不干了,等于大家完全被骗了。结果船长还狡辩说:“我没有骗你们,你们可以钓鱼啊,天天钓,钓到了鱼不就有钱了吗?” 原本充满希望的年轻人们愤怒了,他们开始罢工,但船长的回应却是殴打和禁闭。结果导致船上的人分了两帮,一帮是大连来的,一帮是内蒙古来的,当然都是北方人,都比较勇武,最后他们就想办法劫持了船长,要求回国。结果船长的亲信们当然要救船长,就此爆发了冲突,于是劫持船长的这帮人被杀了。这帮人被杀后,接下来的事件几乎变成了一部情节离奇的电影,船上人人自危,大家互相怀疑。杀了人的人要求所有人都杀人,不然这些人就没法儿回国。因为回国以后肯定会被揭发,所以必须人人手上有人命才可以,最后逼着大家互相仇杀。船上有个大学生,最后他坚决不杀人,他说我出来不是为了来杀人的,最后他投海自尽了。结果回到中国的时候,这条船上只剩11人,其余22人死亡,当中有16人是明确被杀的,有6人是投海或被扔到海里的。 矛盾激化,最终爆发了血腥的冲突。劫持、反抗、死亡……一个接一个悲剧在小船上演。16人被杀害,6人被扔进大海。当这艘满载着苦难与血泪的船只回到中国时,只剩下11人。 这个事件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奈。在这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在底层默默付出的人们。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忍受着艰苦的生活条件,只为那一点微薄的收入。 我们已经达如此繁荣,富强,一个县、一个镇的政府大楼都可以盖成那么富丽堂皇,居然在社会的底层还会出现如此事件。如果不是这件事,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在遥远的海上,还有那么多贫苦的人冒着生命危险,在做这些事情。 这一点值得所有人反思社会。如何保障底层劳动者权益,如何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社会发展的红利。这不仅是国家的责任,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我们应该关注那些被遗忘在社会角落的人们,让他们也能拥有追求幸福和尊严的权利。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繁荣昌盛,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强大富饶。 #历史事件 分享# #社会# #引人思考的生活故事#
    社会万象
  • 丁汝昌赴英接受军舰 1880年,丁汝昌,这位北洋水师的精锐之师,率领着两百多名英勇的官兵,踏上了前往英国的征程。他们的任务是接收中国最早订购的两艘巡洋舰——“扬威”号和“超勇”号。这两艘不到两千吨的小舰,在当时的中国乃至整个亚洲,都是最先进的军舰。它们是中国向英国订购的,代表着中国海军的起步。
    正当中国处于崛起之时,政府的年度预算中,有四百万两拨给了水师。不仅如此,中国还向德国订购了两艘当时亚洲最大的军舰——“定远”号和“镇远”号。这两艘七千吨的巨舰在欧洲也是大舰级别,使日本仅有的一千多吨的军舰相形见绌。 丁汝昌,这位出身贫苦的英雄,在太平军攻陷庐江之时,选择投身行伍,成为程学启的手下。在湘军围攻安庆之时,他与程学启率领的几百名部下一起投降了清军,从此开始了他的传奇生涯。他们投降的是威名赫赫的曾国荃,丁汝昌也因此成为曾国荃的得力部下。 这支太平军的投降部队在曾国荃的带领下,每次战斗都是冲锋陷阵。丁汝昌在这九死一生的战场上,凭借出色的战功一路升迁,最终成为水师提督,相当于海军统帅。他从一个太平军小兵成长为海军统帅,这一路走来可谓波澜壮阔。 然而,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北洋水师在与日军的最后一战中,形势岌岌可危。日军炮火凶猛,北洋水师的陆上炮台已经失守,敌人掉转炮口向港内的舰队开炮。在这生死关头,丁汝昌坚决拒绝投降,毅然服毒自尽,展现了对大清的忠诚。 在北洋水师大败的局面下,丁汝昌的举动为这支舰队留下了最后的光荣印记。尽管北洋水师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但丁汝昌坚守的忠诚和气节仍令人肃然起敬。他以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荣誉,也为后人树立了楷模。 #历史轶闻分享# #历史小故事分享# #更懂历史#
    中国历史
  • 平庸草根出身缘何掌舵大半个世界 20世纪初,杜鲁门不仅仅是美国的总统,更是大半个世界的掌舵人。他的时代充满了奇迹,是那种让人惊叹的神奇时代。
    在罗斯福总统的时代,他作为副总统,仅仅在位82天。而在这短短的时间里,罗斯福总统就去世了。1945年4月,当战争的阴霾逐渐散去,美国和全世界都站在了胜利的边缘,这时候美国所有的艰难、困苦都已经过去了,留给了杜鲁门一个大好的局面。杜鲁门无疑是幸运的。 1929年开始,美国出现了经济大崩溃,加上当时整个世界法西斯危机四伏,美国被卷入了战争,从开始被动挨打,一直咬牙坚持下来,最后几乎完全打败了敌人。到罗斯福去世时这个世界已经充满了光明,几乎一丝阴霾都没有。 杜鲁门只当了82天副总统,一共也没跟罗斯福总统坐一起聊几回,罗斯福总统就死了。杜鲁门刚进白宫,就遇到了一位特别遗孀——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她对杜鲁门说:“现在大敌当前,你赶紧坐到总统位子上,领导这个国家。”而杜鲁门,这个来自密苏里农民出身的总统,就这样走到了历史的中心。 刚上任不久,他得知一个震惊的消息:美国已经研制出原子弹。这是他从未听过的事,但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武器。 之后,杜鲁门代表美国参加了波茨坦会议。会议上,原本应该是三巨头——美国、苏联和英国的首脑坐在一起讨论战后事宜,但斯大林却发现,坐在他旁边的只有两个“草根”:瘦小的英国首相艾德礼和来自密苏里的杜鲁门总统。 杜鲁门出身并不显赫,甚至没读过大学。他曾在“一战”时参加了美国志愿军,并自己招募了一个炮兵连。虽然他的炮兵连并没有参加过什么大战,但他的兄弟们都在战争中平安归来。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从政的决心。 回到家乡后,他开始投身于政治。他农民出身,中学毕业就开始种地、开小店什么的。最后斯大林一看,说怎么回事儿,战争胜利了应该是老哥仨碰杯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本来是三大高富帅(丘吉尔和罗斯福),结果突然变成俩草根来跟斯大林开会。密苏里州虽然人才稀少,但杜鲁门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机遇,一路顺风顺水地成为了参议员。当他成为副总统时,他并没有想到历史会给他如此重大的任务。但罗斯福总统去世后,他勇敢地承担起了这个重任。 在他任期,世界经历了巨大变革。墨索里尼死亡、希特勒自杀、日本投降……这些历史事件仿佛都在他的任期集中爆发。罗斯福打了多年都没有看到墨索里尼去世,杜鲁门刚上任墨索里尼就死了,紧接着希特勒自杀,德国投降,然后日本又失败,而他也经历了各种战争。但无论面对多大压力和挑战,他始终坚守在白宫,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应对。 几年后朝鲜战争爆发。在杜鲁门任内,世界爆发了各种战争,从冷战开始,东西方落下一道铁幕,但杜鲁门一个草根就在白宫里坐着,他经历了20世纪各种大事。杜鲁门胆子非常小,但赶上了这么多大事,他只能战战兢兢地去应对。 在他任期内,有两个重要人物:参议员麦卡锡和麦克阿瑟将军。麦克阿瑟认为自己身为西点军校校长,而杜鲁门只是个密苏里的农民,不配成为他的上级。而麦卡锡则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推行了麦卡锡主义,对许多美国人进行了迫害。许多艺术家、作家和知识分子都受到不公正对待,甚至被迫流亡国外。 尽管如此,杜鲁门仍然尽力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做出积极改变。他签署命令,结束美国军队中的种族隔离政策。这是个历史性的决定,也是他任期内一项重要贡献。 尽管杜鲁门曾加入过三K党,表现出一些种族歧视思想,但并不影响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他是个充满矛盾和争议的人物,但这些矛盾和争议让他更真实、更接近普通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无论出身如何、地位如何,只要有勇气、有决心去追求梦想和目标,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当杜鲁门将权力传递给艾森豪威尔时,历史的画卷已经在他手中翻开崭新的一页。冷战的序幕缓缓拉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屹立于世界舞台,军事集团的构建也已完成,朝鲜战场的硝烟也逐渐散去……最终,杜鲁门将沉甸甸的权力交到艾森豪威尔手中。 回首杜鲁门执政生涯,仿佛是段传奇。他在罗斯福总统逝世后接任,开始了他第一届任期。随后,他又在民众的呼声中赢得了第二届任期。虽然他出身并不显赫,但他的领导才能却在关键时刻得到了充分展现。 在杜鲁门领导下,美国度过了八年风雨历程。他不仅成功引领美国走出战争阴霾,更在冷战的背景下,为美国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决策和行动不仅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格局,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杜鲁门把20世纪后半世纪甚至世界的格局全都搞定了,成为时代的引领者。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平庸的人,也有可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崭露头角,他的经历充满了戏剧性和转折,让人感叹命运的神奇和历史的不可预测性。 杜鲁门的一生充满了波澜和传奇色彩。他的执政时期不仅见证了世界的巨变,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如何在历史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影响甚至改变世界的走向。 #每日分享历史# #历史启示与觉醒# #历史故事#
    世界历史
  • 世界十大病毒之首是如何灭亡的?
    1979年10月25日,人类终于取得了与天花病毒的斗争胜利,宣告了天花病毒的彻底消灭。然而,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与病毒的斗争从未停止过。每当我们消灭了一种病毒,就会有新的病毒出现,似乎人类永远无法摆脱疾病的困扰。消灭了天花,消灭了肺结核,结果来了艾滋病,如果把艾滋病消灭了,估计还会有什么其他的疾病再冒出来。所以在人类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有疾病伴随着。 天花,这种古老而可怕的疾病,曾让所有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而且一直也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这种病是特别平等的一种病,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帝贵族,都无法逃脱天花的魔爪。康熙皇帝,虽然画像中英明神武,但其实他曾患上天花,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大麻子。而这还只是天花症状较轻的情况,严重的天花甚至会夺走人的生命。 当年美洲的印第安人 90%都死于欧洲传到美洲的天花跟霍乱,而不是像很多历史书中写的被欧洲殖民者屠杀了,实际当年的欧洲殖民者加一块儿也没有印第安人多,根本屠杀不了那么多印第安人。 欧洲的天花大流行曾让无数人丧命,欧洲宫廷中的公主们也深受其害。一旦感染天花,她们的脸上大麻脸就会被盖上布,因为她们已经无法再嫁人。而这些可怜的公主们,有的只能在修道院里度过余生。 北京城的天花病患众多,康熙皇帝也深受其害。为了躲避天花,清政府甚至下令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然而,这并不能阻止天花的传播。康熙如果去了承德,一样会成为天花病患,把病毒带到那里。 有趣的是,在宋朝时,有一个道士发现了预防天花的方法——种人痘。虽然这和人痘疫苗的原理相同,但这种方法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直到18世纪末,欧洲人发现牛身上也携带天花病毒,而挤奶女工接触牛后却很少感染天花。于是他们开始尝试从牛身上提取天花病毒,接种到人身上,从而让人体产生抗体。这就是最早的牛痘疫苗。 到了19世纪初,中国也开始接种牛痘疫苗。人们将牛痘接种到胳膊上,然而奇怪的是,接种后的痘疤特别大。而其他国家的牛痘疫苗则大多接种在大腿上,且痘疤很小。这或许是因为中国人体质特殊,或者是因为当时的接种技术还不够成熟。 #永久的流行病# #病毒#
  • 今天是平安夜,华人们过得轻松愉快,因为春节和中秋节早已让他们与家人团聚过了。然而,在西方国家,圣诞节却是一个与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在这时,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人们都必须回家与家人共度佳节。美国圣诞节前后经常下大雪,气温低至零下二三十摄氏度,但人们仍然坚持回家。有趣的是,这时候经常会出现搭车爱情,男女青年在搭车过程中相识相恋,甚至直接带回家过节。
    而在俄罗斯和其他信奉东正教的国家,平安夜并不在12月24日。因为这些国家使用的俄历与公历相差半个月。俄罗斯等东正教国家一直遵循古罗马皇帝建立的旧历,其一年为365天又1/4天。到了1582年,这一历法与实际天象的误差已近十三天。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进行了改革,纠正了这一误差。而东正教国家则未遵循这次改革后的新历。东正教和天主教都信仰上帝,东正教信奉圣父、圣子和圣灵,因此在祈祷时使用三个手指头。尽管两者有差异,但他们都庆祝圣诞节。 此外,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爷。例如,唱戏的人拜李隆基,青楼拜管仲。现在,快递公司也有祖师爷,那就是圣诞老人!圣诞老人在美国的圣诞节期间为无数家庭送去了欢乐和祝福。 然而,少数华人在美国的行为却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在美国的大部分州,有一个“三十天无条件退货”的规定。买东西特别容易退货,甚至连包装和发票丢了也没问题。但是,在圣诞节后,从来没人退回圣诞树,因为圣诞树都是在圣诞节前买的。但近年来,一些华人购买圣诞树后过完节就退货,这给商家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商家不得不声明:除了圣诞树以外的东西都可以在三十天内无条件退货,唯独圣诞树在节日后只能退三折左右的钱。这种行为确实给华人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作为华人,应当入乡随俗,融入美国社会,并遵循其社会道德准则。每个人的行为不仅关乎个人形象,更关系到整个华人群体的声誉。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自律和尊重他人,不可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而给华人抹黑。让我们共同努力,展现出华人的优秀品质和良好形象! #你会过洋节吗?# #圣诞的真正意义# #平安夜#
  • 天津不止有相声 在过去,北京人、天津人和保定人各自有着有趣的俗称, “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的...”。这并非贬低,只是形象地描绘这三个地方的人的独特性格。特别“卫嘴子”,正是对天津人能说会道的生动描述。
    相声,这门天津独有的艺术形式,很大程度得益于天津方言。那些逗人发笑的段子,很多都是用天津话演绎的。相声讲究说、学、逗、唱,而天津出了不少相声大师,比如熟知的侯宝林、马三立、郭德纲,都是天津孕育出的艺术天才。走在天津街头,仿佛置身于流动的相声表演中,每个人都是段子手,一言一行都能引人发笑。 天津有个古老的名字叫“直沽”,直到1404年才正式命名为“天津”。如今,天津仍有以“沽”命名的地方,比如大沽口和塘沽。说起天津的由来,得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当年明成祖朱棣从北京出发,在“直沽”渡河,直取沧州,最后成功篡位。篡权后,朱棣觉得再在南京待下去非常难受,觉得那儿到处都是建文帝的灵魂。他认为天津是个风水宝地,于是决定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同时,他觉得“直沽”这个地方非常特别,于是将其命名为“天津”,“天”意为“天子”,“津”意为“渡口”,合起来是“天子渡河之处”。 明成祖朱棣虽为武士出身,文化程度较低,他爸一个字不识,他比他爸稍强点儿,也认不了多少字。但他在防御上可下足了功夫。他不仅到了北京这一边关之地,还下令修建了著名的明长城。此外,为巩固海防,他在海上设立了一些卫所,其中包括天津卫。天津因其靠近北京的特殊地理位置而变得尤为重要。 天津最早是个漕运之地,随着隋朝运河的开通而逐渐兴起。这里南运河与北运河交汇,再加上海河这个三岔口,吸引了南来北往的人。后来,这里变成了军民混杂的地方,与北京的井然有序完全不同。北京是皇城,建筑都坐南朝北,呈井字形分布,而天津则是个沿着运河和海河建起来的城市,道路斜斜弯弯,让人时常搞不清方向。 到了清末,天津突然迎来了飞速发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它成了通商口岸,还出现了大量租界区。外国军队每次打到北京,都会从天津的大沽口登陆。也正因为如此,天津成为帝国主义眼中的重要之地。 天津离北京近,且洋人又重视,所以在清末迅速发展起来。在那个时代,天津引领了中国的潮流。许多新事物、新思潮都在这里萌芽。比如,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北洋大学,就坐落在天津。此外,中国最早的电报局、警察局等机构也都诞生于此。当时天津是租界地,不让中国军队驻军,袁世凯想个办法,说我们让军队脱掉军装变成警察,所以当时天津有三千警察,就是袁世凯的军队进驻到天津,中国从那时才开始向全国推广警察制度。当时各种新政、新思潮等都是先在天津出现,一度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北方最重要的口岸城市。 那个年代,天津和上海都有租界,但天津租界的氛围更复杂。租界内住着许多北洋退休的高官,如段祺瑞、孙传芳等,他们选择在天津租界安享晚年。也正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天津租界的建筑风格、街道布局都保留着浓郁的欧洲风情,与现代都市截然不同。直到今天,还能在天津的街头巷尾感受到那份独特的异国情调。 相比下,上海发展速度飞快,曾经的租界早已融入现代化的都市风貌。而天津,却保留了大量老租界的原貌。这也为影视剧制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每当剧组想要重现老上海的风情时,只要不是冬季拍摄,他们往往会选择天津作为取景地。因为这里的建筑风格、街景和上海老租界极为相似,就连树木形态也相得益彰。 在天津人性格中,有种独特的“狠劲儿”。这源于天津长期处于无人管制的状态,黑社会和地痞横行。为争夺地盘、码头,他们常常用极端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义气”。上了岁数的天津人曾目睹过惊心动魄的比拼:双方大哥端着火炉,脱光屁股,谁先坚持不住谁就认输。还有个场景是油锅里都是油炸的钎子,两边大哥过来,拿钎子往自己胳膊上穿,你穿一个,我穿一个,而且不能叫,谁叫唤谁就输。天津话管“大哥”叫“棱子”,桌子、椅子都有棱,天津人就管这些人叫“棱子”,天津人打架就叫“我锉锉你棱子”,意思是把你这棱子给锉平了。 清朝时期,天津卫码头经常上演“杠皇粮”的戏码。一个光棍挑战皇家大粮库,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气和决心,他躺在大粮库前,守卫军官问要多少粮食,他张口就要一万斤。于是,一车重重的粮食从他的腿上碾过,血肉模糊。但只要他忍住不吭声,这车粮食就归他所有。但稍有动摇,就会被扔到臭水沟里。这就是北方人所说的“讲义气”,谁狠谁就赢,也是他们独特的生活哲学。这就是天津的传统和民风。 如今,随时代变迁,血腥和暴力的场面已不复存在。时代不同了,北方的民风也和以前不同了,现在天津也没有什么流氓、地痞了,大家都忙着挣钱去了。天津人不再沉溺于过去的恩怨情仇,而投身于现代都市的繁忙生活中。但那份独特的天津精神,那份不屈不挠、敢爱敢恨的豪情,依然深深地烙印在这片土地上。 #天津人天津事儿# #哏都那些事# #天津#
    市井生活vlog百态人生
  • 天津不止有相声 在过去,北京人、天津人和保定人各自有着有趣的俗称, “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这并非贬低,只是形象地描绘这三个地方的人的独特性格。特别“卫嘴子”,正是对天津人能说会道的生动描述。
    相声,这门天津独有的艺术形式,很大程度得益于天津方言。那些逗人发笑的段子,很多都是用天津话演绎的。相声讲究说、学、逗、唱,而天津出了不少相声大师,比如熟知的侯宝林、马三立、郭德纲,都是天津孕育出的艺术天才。走在天津街头,仿佛置身于流动的相声表演中,每个人都是段子手,一言一行都能引人发笑。 天津有个古老的名字叫“直沽”,直到1404年才正式命名为“天津”。如今,天津仍有以“沽”命名的地方,比如大沽口和塘沽。说起天津的由来,得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当年明成祖朱棣从北京出发,在“直沽”渡河,直取沧州,最后成功篡位。篡权后,朱棣觉得再在南京待下去非常难受,觉得那儿到处都是建文帝的灵魂。他认为天津是个风水宝地,于是决定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同时,他觉得“直沽”这个地方非常特别,于是将其命名为“天津”,“天”意为“天子”,“津”意为“渡口”,合起来是“天子渡河之处”。 明成祖朱棣虽为武士出身,文化程度较低,他爸一个字不识,他比他爸稍强点儿,也认不了多少字。但他在防御上可下足了功夫。他不仅到了北京这一边关之地,还下令修建了著名的明长城。此外,为巩固海防,他在海上设立了一些卫所,其中包括天津卫。天津因其靠近北京的特殊地理位置而变得尤为重要。 天津最早是个漕运之地,随着隋朝运河的开通而逐渐兴起。这里南运河与北运河交汇,再加上海河这个三岔口,吸引了南来北往的人。后来,这里变成了军民混杂的地方,与北京的井然有序完全不同。北京是皇城,建筑都坐南朝北,呈井字形分布,而天津则是个沿着运河和海河建起来的城市,道路斜斜弯弯,让人时常搞不清方向。 到了清末,天津突然迎来了飞速发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它成了通商口岸,还出现了大量租界区。外国军队每次打到北京,都会从天津的大沽口登陆。也正因为如此,天津成为帝国主义眼中的重要之地。 天津离北京近,且洋人又重视,所以在清末迅速发展起来。在那个时代,天津引领了中国的潮流。许多新事物、新思潮都在这里萌芽。比如,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北洋大学,就坐落在天津。此外,中国最早的电报局、警察局等机构也都诞生于此。当时天津是租界地,不让中国军队驻军,袁世凯想个办法,说我们让军队脱掉军装变成警察,所以当时天津有三千警察,就是袁世凯的军队进驻到天津,中国从那时才开始向全国推广警察制度。当时各种新政、新思潮等都是先在天津出现,一度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北方最重要的口岸城市。 那个年代,天津和上海都有租界,但天津租界的氛围更复杂。租界内住着许多北洋退休的高官,如段祺瑞、孙传芳等,他们选择在天津租界安享晚年。也正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天津租界的建筑风格、街道布局都保留着浓郁的欧洲风情,与现代都市截然不同。直到今天,还能在天津的街头巷尾感受到那份独特的异国情调。 相比下,上海发展速度飞快,曾经的租界早已融入现代化的都市风貌。而天津,却保留了大量老租界的原貌。这也为影视剧制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每当剧组想要重现老上海的风情时,只要不是冬季拍摄,他们往往会选择天津作为取景地。因为这里的建筑风格、街景和上海老租界极为相似,就连树木形态也相得益彰。 在天津人性格中,有种独特的“狠劲儿”。这源于天津长期处于无人管制的状态,黑社会和地痞横行。为争夺地盘、码头,他们常常用极端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义气”。上了岁数的天津人曾目睹过惊心动魄的比拼:双方大哥端着火炉,脱光屁股,谁先坚持不住谁就认输。还有个场景是油锅里都是油炸的钎子,两边大哥过来,拿钎子往自己胳膊上穿,你穿一个,我穿一个,而且不能叫,谁叫唤谁就输。天津话管“大哥”叫“棱子”,桌子、椅子都有棱,天津人就管这些人叫“棱子”,天津人打架就叫“我锉锉你棱子”,意思是把你这棱子给锉平了。 清朝时期,天津卫码头经常上演“杠皇粮”的戏码。一个光棍挑战皇家大粮库,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气和决心,他躺在大粮库前,守卫军官问要多少粮食,他张口就要一万斤。于是,一车重重的粮食从他的腿上碾过,血肉模糊。但只要他忍住不吭声,这车粮食就归他所有。但稍有动摇,就会被扔到臭水沟里。这就是北方人所说的“讲义气”,谁狠谁就赢,也是他们独特的生活哲学。这就是天津的传统和民风。 如今,随时代变迁,血腥和暴力的场面已不复存在。时代不同了,北方的民风也和以前不同了,现在天津也没有什么流氓、地痞了,大家都忙着挣钱去了。天津人不再沉溺于过去的恩怨情仇,而投身于现代都市的繁忙生活中。但那份独特的天津精神,那份不屈不挠、敢爱敢恨的豪情,依然深深地烙印在这片土地上。 #天津人天津事儿# #哏都那些事# #天津#
    市井生活vlog百态人生
  • 冬至为何是最大的节日 冬至,这个被现代人看作是美食节日的日子,对于广东人、福建人来说,更是一个讲究时令饮食的时刻。他们知道在什么时候进补,什么时候应该喝什么汤,这都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但对于北方人来说,冬至主要是吃饺子。
    然而,你知道吗?在中国古代,冬至可是一个盛大的节日,甚至可以说是全国最大的节日。民间可能最重视的是元宵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就是元宵节。但在冬至这一天,连皇帝都会特别重视。 元宵节是民间老百姓最欢乐的时候,为什么皇帝也这么看重冬至呢?因为夏至那天日照最长,黑夜最短,而冬至那天黑夜最长,白天最短。在皇帝看来,冬至是阴最盛阳最衰的一天。这时候皇帝就很不高兴,因为皇帝觉得“我就是太阳,我就是日,我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那就是阴越来 越长,阳越来越短”。过了冬至,白天开始变长,阳开始盛,阴开始衰。所以皇帝觉得从这一天开始,他又开始兴盛起来了。 每年的冬至这天,皇帝都会大宴群臣,这个宴会从天不亮就开始了。所有人为皇帝歌功颂德,这一天也是最宽松的日子,大家喝点儿酒,评价评价皇帝的这个那个都行。冬至前后通常是古代最长的假期,古代也有黄金周。从汉唐开始,官员四天一休,相当于周末。 中国古代的时候只有“旬”的概念,一旬是十天,一个月有上旬、中旬、下旬,没有星期的概念,星期是从西方传来的。其实“星期”跟日期本来没什么关系,西方人要做礼拜,他们每个星期做一次礼拜,后来慢慢用“星期”来记日子。汉朝的时候五天放一天假,后来唐、宋、元三朝是一旬放一天假,但是一到冬至,通常会放一到七天的假,全国人民狂欢,官员跟皇帝吃完、喝完以后也放假了,就是为了庆祝冬至的大节日。 明朝时期朱元璋痛恨知识分子,不给知识分子放假,但冬至这天能放三天假,可见冬至在中国古代是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节日。那么在这个冬至来临之际,祝大家节日快乐! #你们冬至怎么过# #冬至习俗分享# #冬至#
    历史照进现实
  • 梦想、追求、失落和爱情,美国梦的虚幻和破灭 2013年,一部由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改编的电影在全球上映,让菲茨杰拉德再次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这部电影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虽然在中国也上映了,但票房并不理想,因为它并不是动作片或童话,而是一部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作品。对于那个时代的美国,中国人的了解并不深入,因此很多人对菲茨杰拉德为什么要写一个像盖茨比这样的人物感到困惑。
    其实,盖茨比的原型就是菲茨杰拉德本人。 “一战”之前的工业文明一路向前走,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使得工业文明的前进步伐突然中断。在这场战争中,数千万人被人类自己发明的大炮、机枪、毒气等武器杀害。人类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反思的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像菲茨杰拉德一样的大师。菲茨杰拉德是那一代大师的重要代表,他的好朋友海明威也是其中的一员,他们都在巴黎生活过。 有一本书叫《流放者的归来》,讲述的是全世界的大师都聚集在巴黎的情景。伍迪·艾伦后来拍了一部电影叫《午夜巴黎》,讲述的是一个知识分子穿越回1920年代的巴黎,他在一个酒馆里见到了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和其他大师们。 菲茨杰拉德所描写的那个时代是一个颓废的年代,许多人追求享乐和颓废的生活方式,被称为“迷茫的一代”。盖茨比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完全被自己的才华和金钱淹没了。虽然菲茨杰拉德的作品非常出色,但他在美国的地位却始终不如海明威和马克·吐温高。这可能与美国不是由知识分子建立的国家有关,而是由移民和军人建立的国家。 美国不是知识分子立国的国家,而是军人立国的民族,美国四十三个总统当中有很多个是军人,美国人不爱选知识分子当总统。美国人更喜欢硬汉型的作家,如海明威和马克·吐温。而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则更像是中国鸳鸯蝴蝶派的作品,描绘的都是纸醉金迷的生活。他本人也是一个享受奢华生活的人,据说当时他的稿费非常高,但他却挥霍无度,最终一贫如洗。菲茨杰拉德给报纸写短篇小说,稿酬高到一篇四千美元,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元跟今天的价值可不一样,那时候几百美元就能买一辆汽车,他的稿酬金居然四千美元一篇,非常高。所以菲茨杰拉德当时过着那种极为奢华的生活,而且每当人家问到他的短篇小说,他就会说那些东西都是狗屎、垃圾,我就是为钱写的。 菲茨杰拉德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是五部长篇小说,其中最有名的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之一。如果读者能够理解那个时代的颓废和从巴黎回到美国的作家的生活和经历,那么他们会对这部作品产生更深刻的理解。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梦想、追求、失落和爱情的故事,同时也揭示了美国梦的虚幻和破灭。 总的来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也是一部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的电影。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或阅读过这部小说,那么强烈建议尝试一下。 #电影评论赏析# #世界名著电影# #电影中的哲学#
    网易读书
  • 玛雅预言与城市文明 2012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世界末日,成了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不仅仅咱们中国,全世界的小伙伴们都开始思考:末日来临,我们该如何度过?是不是要把钱都花光,赶紧结婚或者离婚?各种想法层出不穷。
    不过说实话,有多少人真心相信世界末日呢?但这件事儿确实让大家都反省了一下自己的人生和我们的生活。那天晚上,很多人都没睡觉,过了那个晚上还赶紧发微博说:“太好了,我们活下来了!”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各种预言,欧洲有,亚洲也有。但大家为什么偏偏相信玛雅预言?首先,玛雅文明特别神秘而古老,而且它的预言成功了好几次。比如它预言1519年会有白皮肤的神来到玛雅,而1519年正好西班牙人来玛雅当总督,这个预言的准确让人非常震惊。 玛雅人还曾精确预测过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玛雅文明差不多在西班牙登陆以后几乎灭亡了,但四百多年以后的日食玛雅都预言准了,所以觉得玛雅预言很神奇。 玛雅文明是个特别畸形的文明,天文、数学、艺术、宗教这些方面都高度发达,所以它会准确地预言日食等。后来欧洲人发现这个地方,西班牙人在玛雅登陆,这些西班牙人其实是一群草根与无赖,还把欧洲的传染病也带来,90%的玛雅人因为传染欧洲来的天花、霍乱而死亡,玛雅民族和其他印第安民族一样就因为这些可怕的传染病而几乎灭绝了。 西班牙人到了玛雅以后一直在推行残酷的殖民统治,也没把玛雅文明的灭绝当回事儿。玛雅文明是在西班牙入侵之后的几百年才被欧洲人在荒无人烟的丛林中发现的。被发现后所有人都震惊,玛雅的天文、数学、艺术等居然到了这么高度发达的程度。可这玛雅文明的畸形也表现出来了,很多大家觉得人类文明中特别基本的东西,几乎在所有的大河文明中都有的一些共同点,在玛雅文化中却不存在。最早的文明都是从有河流的平原起源的,像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中东地区的两河流域、古印度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等。在这些地方的古代文明都有一些共同点,比如最基本的,人类最早使用的是石头,后来金属、青铜器、铁器等这些东西开始发展起来。再比如圆的东西能滚,圈的轮子推起来省劲儿,人们据此发明了车辆。但这些最基本的东西玛雅文明当中都没有。而且玛雅文明并不是农耕文明,而是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世界上大部分的民族都是从石器时代开始农耕,然后慢慢地才有城市,而玛雅文明不是,它是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玛雅城市的人口密度曾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玛雅文明中没有金属的工具,连青铜器都没有,更别说铁器了,所以他们没办法砍树,但玛雅文明中有“火”,玛雅人采取的办法就是用火去“烧”。玛雅人的这个“烧”特别有意思,是把树烧完以后作为肥料,然后等老天爷下雨,下完雨以后才能耕种。玛雅人种这一块地,短的时候是三年种一次,长的时候要六年种一次,因为种完庄稼以后就收了,收完以后就没有肥料了,玛雅人就只能在那儿等树长出来,然后再烧,烧完以后又等雨,等雨下来以后这才有肥料,然后再种。当年西班牙人发现玛雅人种的玉米特别好,于是就把玉米传到欧洲,后来也传到中国,玉米曾经养活了全世界十亿以上的人。 玛雅文明中也没有畜牧业,猪、牛、羊、马都没有,这在其他的文明当中不可想象,农耕水平也非常落后,玛雅文明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城市文明。大家在城里干什么呢?就是每天算算数,算算历法,然后就是冥想神的事情。 玛雅人的文字是东西方文字的结合体,那是他们自己发明的,玛雅文字是方块字,既能象形表意,同时也能表音节,这在全世界极少见,这种文字后来居然被德国人认出来了。 玛雅人留下大量极为精美的壁画、雕塑等,这些都是玛雅人重要的文化遗产。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讹传的东西,在世界很多著名博物馆里都曾经有过叫“玛雅人水晶头骨”的东西,还曾经拍过电影,讲人们怎么去抢一个玛雅人水晶头骨的故事。可近些年,随着科学发展,人们仔细地研究保存在大英博物馆、德国博物馆、法国博物馆里的“玛雅人水晶头骨”,发现这些所谓的头骨,其实都出自德国一个小镇。 人类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有意思的事儿。老天爷是公平的,给了你这个,可能就会缺了那个,没有一个民族是全能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人类巨大的悲剧# #人类灾难的降临# #人类会毁灭吗?#
    环球视角
  • 中国追求“术”日本追求“道”? 鉴真东渡的故事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和勇气的光芒。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次佛教的传播,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佛教分很多宗,律宗是持戒最严的一宗,鉴真,一位律宗大师,后来的弘一法师也属于律宗。他的东渡不仅仅给日本带去了佛教的教义,更带去了严谨的戒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日本很多佛经都是从朝鲜弄去的,经过翻译之后有很多错误,鉴真到了日本后,帮助校正了经书中大量翻译错误。 更让人惊叹的是,鉴真不仅是位佛教大师,还是位精通医术的医学大师,他为日本带去了医学知识,他的医术高超,治好了日本天皇跟皇后的病,为日本人民带来福音。他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医学知识,更带来人道关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鉴真还带去了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掀起了日本的书法热,到现在为止日本还保存着这些书法作品。后来日本在中国书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日本大和民族的书法。在建筑方面,鉴真和他的弟子们建造了许多精美的唐代风格寺庙群,这些建筑至今仍然屹立在日本,成为了中日文化融合的象征。 然而,日本在鉴真到来之前,对中国文化有着误解和偏见。他们认为中国总是改朝换代,非常不稳定。于是就想出去跟中国比划—下,看看他们能不能也让中国来个改朝换代。唐朝初期663年,我们正在朝鲜作战,日本派出水军进行对抗。中国和日本的舰队就在白江口进行决战,这是一场著名的水战。在这一战中三万日军被唐军全歼,四百余艘日舰被击沉与焚烧、烟火冲天,血流成河,鲜血染红了白江口。 白江口一战的失败让它明白中国不好惹,认识到中国的强大和稳定。虽然看古书上说中国改朝换代容易,但真跟中国比画起来,发现自己完全不是对手。日本这个民族是不打不服的民族,日本被打以后马上开始学习,现在日本对美国崇敬成那样,也是被打的。这一战让日本开始学习中国,派遣大量的遗唐使去中国学习,同时也邀请中国的大师去日本。 鉴真的到来受到整个日本朝野欢迎。他坐在日本皇宫中给天皇夫妇讲经,日本八十大臣一起受戒。他的影响力深远,至今日本仍觉得唐朝是中国最美好的时期,说到什么都是“唐”。唐朝的各种东西,日本都学,连长安城日本都照中国的原样建起来,唯独没建城墙。 日本学东西很聪明,它不全盘学,有选择性地学。日本不建城墙,跟它的地理位置有关。全世界20%左右的地震和海啸都发生在日本,城墙建了后一遇上灾难,不但容易倒塌,而且逃难时都没地儿跑,所以日本没建城墙。日本选择性学了中国大量东西,文化、艺术、制度等,但有两样东西没学,一个是科举制度,一个是太监制度,非常明智。科举制度虽有利于大帝国的统一和管理,但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制了民族的活力。而太监制度则是反人类的,不符合人性的尊严。这也导致这么多年传承下来,日本民族和中华民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民族性格。 日本在接受中国文化的过程中,也进行了改良和创新。他们将中国的琴棋书画等艺术形式进行了改良和升华,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文化形式,如棋道、茶道、花道等。同时,他们也发展出了独特的武士道精神,强调武士的修养和道德品质。日本的武士必须琴棋书画都得会,而且非常有修养,后来有了“武士道”。 鉴真东渡是一次中日文化交流的盛事。他的到来不仅促进了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更带来了医学、书法、建筑等各个方面的文化交流。而日本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也展现出了智慧和选择性的学习态度,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文化形式和价值观。这一历史事件不仅展示了中日文化的深厚渊源和交流融合的可能性,也为我们今天的中日友好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把中国的东西学去以后就慢慢地把这些都变成“道”,而中国追求的是“术”。 #历史的禅问# #追溯古代智者# #聊聊古人的经历#
    传统文化圈
  • 澳门往事 新千年即将来临之际,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中国,这标志着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然而,这两个地方的回归过程却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
    香港的回归是因为鸦片战争的失败,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将其割让给了英国。而澳门的回归则与香港有所不同。澳门最开始并没受到什么屈辱。西班牙人航海,环游世界,然后发现了美洲。实际葡萄牙的航海比西班牙开始得还早,葡萄牙人达·伽马最早绕过了好望角,发现这边还有个印度洋,可以通往印度与中国。 只不过葡萄牙不像西班牙那样有那么强的军事力量,所以葡萄牙到了各地以后也只跟大家做些贸易。最初,葡萄牙人来到中国进行贸易,但由于没有合适的落脚点。那时的船跟现在不一样,船上异常艰苦,货经常会被打湿,也需要找个地方晒晒。所以葡萄牙人到中国后,就跟广东地方政府,也就是当时的香山县政府来谈,那时候澳门是香山县的管辖地,后来香山县没有了,改名叫“中山”,就因为孙中山先生是香山人。葡萄牙人就跟香山县政府申请说:“让我们在这儿落个脚,晒点儿东西吧。”香山县政府说:“那就给你一块地,你就晒吧。”他们向广东地方政府申请了一块土地作为晒货的地方。这块土地的面积只有一张牛皮所能覆盖的大小,但葡萄牙人巧妙地将牛皮剪成细线,用这些细线划定了澳门的领土范围。 澳门是个狭长的半岛,葡萄牙人用这细线在那儿一拦,说我们这牛皮这么大。于是澳门这一小块地就由葡萄牙人出钱租下了,主权仍然属中国所有。葡萄牙人就开始在那儿搞起了长途海上转运贸易。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葡萄牙人定居在澳门,这里逐渐成为长途海上转运贸易的中心。这也使香山人成为中国最早接触外国人的人群之一。 早在明朝嘉靖三十三年,也就是1553年时,澳门就已经有葡萄牙人开始在那儿做买卖了。香山人那时候就开始不停地见外国人,跟外国人比画、学外语等,以至后来中国最早到美国、欧洲、南洋去的很多都是香山人。 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大规模开放,开始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急需会外语的买办人才。在这个过程中,香山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与外国人进行交流,还学习了外语和贸易知识。这也为他们在后来的商业活动中提供了优势。 进入民国时期后,上海开埠,上海著名的“四大买办”全是香山人,他们帮助兴办了许多重要的机构: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上海电报局与机器织布局。同时,上海沿着南京路建起了“四大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与大新)。这四大百货公司的老板也都是香山人。可见这澳门在当年中国闭关锁国时期确实起了很大作用。培养了一批懂外语、懂贸易的人。 尽管澳门从未成为葡萄牙的领土或殖民地,在鸦片战争之后世界列强入侵中国,这时葡萄牙其实已经很弱了,它是跟着英、法、俄、美、日等一起来瓜分中国的。但在1887年,葡萄牙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使得葡萄牙可以“永居管理”澳门。 在二战期间,香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就被日本人占领了,所以香港被搞得一塌糊涂,澳门相对比较幸运,由于葡萄牙是中立国,并且日本与巴西有着复杂的情感关系,(巴西原为葡萄牙人殖民地,又有大量移民在那里),所以澳门并没有受到日本的侵略,而是被间接控制,所以澳门在这动荡的岁月里就这么比较安全地生存下来。 总之,澳门的回归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尽管其过程与香港有所不同,但都代表着中国的强大和自信。如今,澳门已经成为一个繁荣的国际都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旅游、学习和工作。 #澳门#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故事#
    煮酒论史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