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壹陌

完颜壹陌

网易号

关注
431粉丝
3关注
4418被推荐
IP属地:广东

历史领域创作者

13枚勋章

历史上突出的偶然

  • 毛主席在林彪出逃后,一年内病倒两次,他开始积极承认和改正错误

    2小时前
    图片
  • 盛世才后人托人求见毛远新,引发毛远新疑惑:他们意图何在?

    2024-04-30
    图片
  • 他逝世全国下半旗,然5年后骨灰移除八宝山,其子下半生隐居

    2024-04-29
    1跟贴
    图片
  • 他昔日活埋千余红军,后携巨财叛逃海外,今故居竟成歌颂之地

    2024-04-26
    图片
  • 北大才子黄立众,试图为农民争取权益,被村民举报判处死刑

    2024-04-15
    2.8万跟贴
    图片
    01:12
  • 那是1956年一个秋天,黄立众站在故乡的土路上,眼里满是迷茫。他曾是北大哲学系的才子,如今却带着开除学籍的屈辱返回这片土地。四年的青春,换来的是一纸无情的遣返令。
    黄立众愤怒地将户口本扔进了滚滚长江,那一刻,他仿佛要与过去的一切决断。然而,没有户口本的他在城市中漂泊,找不到工作,最终不得不重回农门。 但黄立众没有屈服。他目睹了农民生活的艰难,听到了他们的呼声。他决心要为他们做些什么,于是他调查民情,组织上访,甚至成立团体,试图为农民争取权益。 然而,命运并没有眷顾他。他的举动被村民举报,他被捕、被审判、最终被判处死刑。当黄立众被枪决时,群众们却争相拥挤着看热闹,纷纷拍手叫好,表示大快人心。 黄立众面对群众的愤怒批判和同乡的农民,感到迷茫,他试图争取他们的利益。那张处死他的旧照上,他双腿跪地,抿着嘴,抬头向前,额上皱纹深深刻画着他的不屈与无奈。
    近代中国
  • 他曾是政坛风云人物,晚年生活朴素,对腐败深恶痛绝

    2024-04-14
    图片
    01:13
  • 在1980年之后的岁月里,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突然消失于公众视野,他就是吴德。没有退休仪式,没有告别会,他主动辞去了所有职务,悄然搬进了一个偏僻的胡同小院。
    这个小院成了吴德晚年的世界,他深居简出,鲜少与人来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生活乏味。书房成了他的天地,那里堆满了书籍和字帖。他常常一整天都沉浸在书海中,尤其钟爱临摹瘦金体,字迹隽永。 每当傍晚时分,吴德会走出书房,在院子里悠闲地散步,为花草浇水。他的生活简朴至极,穿着补丁旧衣,吃着粗茶淡饭,从不追求物质享受。甚至有一次,听说女儿因大雨坐公车上班,他严肃地批评并要求女儿上交车费。 尽管隐居胡同,但吴德对社会的关注从未减少。每当报纸上报道腐败现象,他总是愤怒不已,拍案而起,怒斥那些贪官败类。 1995年,吴德病重离世,他留下遗嘱,要求后事从简,不举行任何悼念活动。他的子女也如他一般,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自食其力,从不搞特殊。
    易友杂谈
  • 九一三事件后,黄永胜被撤职审查,贴身保镖费四金成关键证人

    2024-04-13
    图片
    01:10
  • 九.一三事件震动了全国,黄永胜被撤职审查,他的贴身保镖费四金,被专案组反复追问:9月12日,黄永胜是否真的在京西宾馆接见了林立果?
    费四金,这位黄永胜的如影随形的保卫者,面对专案组的追问,他眉头紧锁,努力回忆着那天的每一个细节。他知道,这个问题关乎黄永胜的命运,也关乎他自己的忠诚与良心。 “黄永胜那天并未去京西宾馆,林立果我也没看见,两人并未见面。”费四金的声音坚定而清晰。 然而,专案组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多次审问费四金,甚至将他带到京西宾馆对质。面对宾馆干部和服务员的“一致口径”,费四金却毫不退缩,他凭借专业的眼光,一眼看出值班记录的破绽。 “这不是当时的记录,是事后补记的。”费四金毫不留情地指出。他的坚持,让专案组感到无奈。 最终,由于费四金的坚持。在黄永胜的起诉书上,没有参与密谋叛逃计划这一条。费四金坚守原则,即使面对强大的压力,他也要保存真相和良心。"
    近代中国
  • 张志新子女命运多舛,姐弟俩逆境中崛起,怀念母亲情深意长

    2024-04-12
    图片
    01:06
  • 曾真和两个孩子突然接到通知,要求进入学习班学习。他们心中忐忑,不知何事。来人冷冰冰地告知,张志新在狱中坚持反对立场,要加刑。曾真面色一白,他知道,这加刑,意味着死刑。
    那时女儿林林正值芳华,十八岁的她聪明伶俐;儿子彤彤还是个十岁的孩子,天真无邪。姐弟俩自小成绩优异,彤彤曾以全县第一的成绩报考沈阳音乐学院少年班,却未被录取。但命运并未放弃他们,1979年,林林被中国人民大学破格录取在哲学系学习,而1983年,彤彤也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化学专业。 如今,这对姐弟已步入晚年,定居在美国明尼苏达州。2005年2月,林林特地回国,前往沈阳为母亲扫墓。她站在母亲塑像前,心中五味杂陈,拍下了留念的照片。彤彤也曾回来探亲,他们相聚时欢声笑语,但谈及母亲,却都选择沉默。或许,那是他们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
    易友杂谈
  • 李敏李讷的低调人生,从红墙到平民,如何活出父辈期望的模样?

    2024-04-11
    图片
    01:07
  • 时光回溯到1963年,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李敏,那位出身不凡的女子,竟然把所有的家当装在一辆平板车上,和丈夫、儿子悄然搬出了中南海。
    这一别,便是永恒的告别,她再未踏足那片曾经熟悉的土地。兵马司胡同的一间普通民房,成了她此后数十年的家。和老百姓一样,她过上了低调而平静的生活,仿佛那些曾经的辉煌与荣耀,都已成为过眼云烟。 1973年,李讷,这位同样不凡的女子,在一次会议上最后一次见到了父亲。那时的她,已离婚,独自抚养着年幼的孩子,住在北京郊区的一间简陋平房里。 她和普通市民一样,排队买副食品、买冬储大白菜和煤球,这些生活琐事成了她日常的一部分。手推车上的这些重物,见证了她数十年的艰辛与坚持。 如今,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已经过去,李敏和李讷都已步入垂暮之年。但岁月的沧桑并未改变她们身上那种质朴无华、淡泊从容的气质。 她们终于活成了父辈期望的模样,——做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人。她们的故事,是那样真实而感人,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红二代”,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易友杂谈
  • 李井泉妻子肖里,美女学霸沦为阶级敌人,狱中惨遭迫害致死

    2024-04-10
    图片
    01:21
  • 在河南商水县,曾有一个显赫的大家族,家中的千金肖里不仅出身富贵,更是个全能学霸。然而,她的命运却在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跌宕起伏。
    肖里出生于河南商水县,家境殷实。全面抗战初期,她家拥有1200余亩土地,可谓大地主之家。受过良好教育,她曾就读河南省立开封女子师范学院,无论成绩、体育还是文艺活动,均展现出全能学霸风采。 开明的父亲支持革命抗日,肖里也从中受到影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她前往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女子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陕甘宁边区政府社会部工作。 1941年,肖里结识了从前线返延的李井泉,两人喜结良缘。虽是战时婚礼,但他们用心经营着这段姻缘。1950年,肖里随丈夫奔赴西南,筹建成都纺织厂并出任厂长,后又担任四川省轻工业厅副厅长。 谁曾想,1966年"文革"开启,丈夫李井泉遭冲击,肖里也牵连其中。1967年,江青一声令下,肖里被关押,并于1969年4月在狱中惨遭迫害,含冤离世,年仅52岁。直至1978年,她才得到昭雪伸冤。
    近代中国
  • 王洪文被捕后,家中只搜出65元,一堆散装茅台成贪腐铁证!

    2024-04-09
    图片
    01:03
  • 张春桥之女张维维:不为名利所动,坚守爱国底线

    2024-04-08
    图片
    01:03
  • 张维维,張春桥之女,曾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毕业后步入事业单位,却选择了与一名普通工人牵手共度人生。她的选择,如同她的人生,始终坚守着那份清贫与气节。
    然而,命运却给她带来了不小的考验。1976年,张维维与丈夫一同被单位开除,被迫下放农场劳作。那段日子,他们饱尝艰辛,却未曾向命运低头。直到九十年代,他们才重返上海,但生活依然拮据,靠着低保度日,儿子的婚事也成了他们心头的难题。 即便在这样的困境中,张维维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国外出版商高价求购她父亲的手稿,她不为所动;有人邀请她到国外定居,她更是断然拒绝。在她看来,爱国是做人最起码的底线,坚守气节和尊严是她从小就铭记在心的信念。 张维维的坚守和选择,让那些口口声声喊着爱国却为名利所动的“公知精英”们自惭形秽。她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流,在喧嚣的尘世中,静静地流淌,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不应忘记做人的底线和尊严。
    易友杂谈
  • 两位白发老人传承红色基因,昔日风云人物,南街村低调现身

    2024-04-07
    图片
    01:08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