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骆驼说故事

沙漠骆驼说故事

网易号

关注
475粉丝
1关注
9091被推荐
IP属地:江苏

网易社区达人

15枚勋章

80后互联网码农,分享历史故事

  • 满城都是丹桂飘香,放假第三天,闲来无事,便四处寻觅可逛之地,先来到了护城河边上觅渡桥附近逛逛,然后过马路到对面逛逛。这里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开辟的日租界,有关税务司署,附近还有苏州第一丝厂,且具有典型的民国风格。
    第一丝厂已有百年的历史,厂区内散落着各种风格的建筑,甚至还保留着一家日本领事馆遗址,位于整个厂区的最东南角。 令人惊喜的是,整个丝厂并不收取门票费用,而且非常安静,确实值得一游,逛完去附近吃个饭。 #发动态点亮国庆佳节# #下班吧!去生活# #《乘风计划》十月动态激励活动# #萌芽计划创作有礼#
  • 这是一张极具历史价值的老照片,展示了一张1988年4月14日颁发的参照人员通知书。这张照片让人回想起1988年那段激动人心的老山轮战时期。这张通知书见证了那段历史,是研究当时战争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文史新知竞赛# #动态创作打榜赛# #发动态直通萌芽计划#
  • 这是一张于1903年拍摄的老照片,经过人工智能(AI)上色处理后,在照片的中间位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清朝末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慈禧太后。
    在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时候,她选择扮演观音菩萨的形象,似乎都很喜欢cosplay,这些照片都是宫廷专属摄影师裕勋龄拍摄。裕勋龄曾在西方学习摄影,是大清皇宫的首位御用摄影师,现存的慈禧太后照片基本都是他拍摄。 然而此时此刻,大清帝国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国内外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日益激烈,百姓的生活状况也十分困苦。尽管慈禧太后在照片中展现出她的优雅和权力,但这些背后的景象却暗示着清朝政权的衰落和社会的动荡。 通过观察和研究这些历史照片,同时也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这些照片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视觉资料,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探索现实。 #发动态直通萌芽计划# #动态创作打榜赛#
  • 到吃食,这人间最有趣的莫过于“不时不食”,每当假期来临之际,葑门横街总是络绎不绝,熙熙攘攘,都为时令食材而来。葑门横街,一条极富人间烟火气生活气息的小巷。
    今年的中秋佳节,大闸蟹也如约而至,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秋天品尝螃蟹是一件隆重的事情,蟹膏醇厚,蟹黄绵密,只需轻轻一抿,瞬间便化作一道舌尖上的美味,满足我们对秋天的无尽期待。 食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就有“蟹出唯亭”之说。据《元和唯亭志》记载:“蟹诸湖俱有,出阳澄湖者最大,壳青脚红,名金爪蟹,重斤许,味最腴。”古人食用螃蟹,更像是一种风雅之事,有专业的工具“蟹八件”,以隆重其事 #发动态点亮国庆佳节# #《乘风计划》十月动态激励活动# #那些本地人才知道的地道美食# #发动态直通萌芽计划# #动态创作打榜赛#
  • 这是一张拍摄于1995年的老照片,彼时许家印陪着他的老板在珠岛进行视察。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来是哪位是许老板呢 #发动态直通萌芽计划# #动态创作打榜赛#
  • 许多老苏州人的早晨,都是由一碗地道的苏式汤面唤醒的。所谓的头汤面,即指面馆在清晨开门后,用初始的清水汤底下的第一碗面。
    面汤分为“红汤”和“白汤”。苏州的红汤,其红色并非来自红辣油,而是由酱油和高汤原料巧妙调配出的汤底色泽。红汤在寒冬季节更受欢迎,其味浓郁鲜美,温暖人心。白汤则以高汤为基底,不添加酱油。它的味道清爽可口,让人心旷神怡。 在陆文夫的《美食家》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朱自冶总是起得很早,睡懒觉与他无缘。因为他的肠胃仿佛自带生物钟,到点便开始蠕动,宛如闹钟一般准确无误。每当眼睛睁开,他的头脑中便会出现一个强烈的念头:快去吃头汤面!头汤面洁净清澈,没有面汤气。若是吃下一碗带着面汤气的面,他会一整天都精神不振,总觉得像是错过了什么美事一样
  • 开场两句便惊艳了岁月,这是明朝才子杨慎的《临江仙》。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杨慎殿试位列第一,考中状元。然而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因“大礼仪事件”触怒世宗朱厚熜,被贬至云南充军。
    在军士押解他前往湖北江陵的路上,他戴着枷锁,恰巧遇见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炖鱼、饮酒,笑谈人生。此情此景令杨慎心生感慨,他请军士找来纸笔,一挥而就,写下了传世之作《临江仙》 ​。 杨慎是明代三才子(杨慎、解缙及徐渭三人通称)之首,一生著作四百余种,合辑为《升庵全集》。 #文史新知竞赛# #发动态直通萌芽计划# #动态创作打榜赛#
  • 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如同古老的梵音,悠然传来,荡涤着每一位游子的内心。这熟悉的钟声,伴随着客船飘摇,恍若穿越时空,将人们带入了诗意的梦境。
    寒山寺,因这钟声而倍显庄严,闻名遐迩。钟敲108下,一百零八下,每一下都是一个烦恼的象征,每一下都是心灵深处的洗涤。在这钟声中,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古人那份“一扫而光”的洒脱与豁达。 传说中,唐代诗人张继在科举失利后,曾于枫桥之夜泊舟寒山寺,聆听这美妙的钟声。也许,这钟声曾为他抚平了心中的伤痛,为他指引了前行的方向。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在这寒山寺的钟声中,共同洗涤心灵,将烦恼抛诸脑后。愿每个人都能在这古老的声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与安宁。夜泊枫桥,心无旁骛。钟声悠扬,愿各位朋友烦恼一扫而光。
  • 被咸丰帝赞誉为“国之柱石”的僧格林沁,他一生的对清王朝主要有四项贡献:
    第一项,在咸丰五年(1855年),他成功歼灭了太平天国的北伐军,并俘虏了太平天国大将林凤祥、李开芳,这一行动极大地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第二项,咸丰九年至十年(1859—1860年)期间,他与英法联军进行了两次对峙。首次对决,他成功击败对手,并给予英国海军司令重创,尽管第二次对战以失败告终。 第三项,咸丰十一年(1861年),他积极拥立两宫太后,并促成了清王朝的政治格局的重大变革——“垂帘听政”。这一行动对于清王朝的政治稳定和权力过渡起到了关键作用。 最后一项,同治初年,他成功重创了北方捻军,展示了他在军事上的雄才大略和高超才能。 身为亲王的僧格林沁,他的生活并未沉湎于奢华的王府中,他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无休止的征战中。 僧格林沁勇敢而善战,为清王朝的兴盛不遗余力,他去世后,被追谥为“忠”。 #文史新知竞赛# #发动态直通萌芽计划# #动态创作打榜赛#
  • 《伪装者》中,阿城能够上桌吃饭,但没有进族谱,明楼和明镜是亲姐弟,而明台则是由于他的母亲曾救下差点被车撞的明家姐弟而身亡,因此明家才收养了明台并让他入族谱的。
    阿诚是明家的家庭成员,但却并非血亲。在民国时期,宗族观念非常浓厚。虽然明台并非明家亲生,但他却是经过正式仪式被接纳为明家族谱的成员。因此,明家的其他成员,如明镜的大哥,都认同明台作为家族的一部分。 在原著中,当明台订婚时,堂哥明堂和小妹明轩都有出场。而明轩直接用“七哥”称呼明台,显示了他们在明家这一代兄弟姐妹中的排行。 明楼作为长子,地位自然最为尊贵。而阿诚在家中的地位则与明台不同,虽然剧中提高了阿诚的地位,但在原著中,他仅仅是明家的家臣。因此,尽管阿诚与明台都是明家的一员,但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是有区别的。只有明楼更看重阿诚一些。 #发动态直通萌芽计划# #动态创作打榜赛#
  • 在职场上拼搏,就像在江湖中修行一样,需要留心观察并学习。以下是你需要关注的15种表现,这些可能是真正的大智若愚的人。
    1.他们选择隐藏实力,专注于自我提升。 2.他们会表现得软弱无能,时常赞美他人的成就。 3.对于自己有所了解的事物,他们会假装无知,观察他人的反应。 4.在参加酒局时,他们始终保持清醒,懂得巧妙地装醉。 5.在与他人交谈时,只要不涉及自身利益,他们总是尽力避免产生争执。 6.他们始终保持低调,从不轻易展现自己的才能。 7.为了更大的目标,他们愿意在表面上吃一些小亏。 8.他们不畏惧他人的评价和议论,坦然面对别人的目光。 9.他们有自己的主张和坚持,不会被他人的言论所左右。 10.在与他人交流时,他们更注重倾听,而不是一味地说。 11.他们从不与他人争执或抬杠,避免无谓的争吵。 12.即使在外出时,他们也不会轻易展露自己的实力。 13.他们不会对他人进行点评或批评。 14.对于自己没有亲身投入的事情,他们总是保持沉默。 15.他们从不谈论他人的私事或流言蜚语。 #发动态直通萌芽计划# #动态创作打榜赛#
  • 在风景如画的山塘河畔,藏着一处历经三百多年风霜的古朴遗址,这里便是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的前身——普济堂。
    “普济堂”由郡人陈明智、顾如龙等募集资金所建,专门收养生活无助的病民。他们不仅提供衣食,还备有药物,与京城的善堂制度相似。 普济堂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至今已有313年的历史。其原址位于姑苏区虎丘小普济桥下塘的位置。 #文史新知竞赛# #发动态直通萌芽计划# #动态创作打榜赛#
  • 1956年,齐白石老人受邀在北京为一位老人大寿绘制寿桃,并且支付了80元作为报酬。在付款过程中,他要求齐白石老人写了一张收据,并签字加盖印章之类,落款时间。
    时光荏苒,半个世纪过去了,这张收据在拍卖会上竟然以惊人的180万港币成交,也见证了一段难忘的历史回忆。 #文史新知竞赛# #发动态直通萌芽计划# #动态创作打榜赛#
  • 这是一组记录了常德会战中中国军队缴获的日本军旗,以及俘虏日本士兵的历史照片。
    从这些照片中可以看出,被俘虏的日本士兵已经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威武和自信,显得垂头丧气。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常德会战的惨烈,也见证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和英勇抗战。 #文史新知竞赛# #发动态直通萌芽计划# #动态创作打榜赛#
  • 公司领导的司机背负着“背锅侠”这个别名,这是一种令人大开眼界的回答。
    #发动态直通萌芽计划# #动态创作打榜赛#
  • 这是一张极为罕见的老照片,拍摄于1907年,地点是北京。两名青年工匠站在47米高的鼓楼上,远眺着古老的北京城。他们站在高高的鼓楼上,皮肤黝黑,专注地眺望着远方。
    据说当时他们爬上高楼是为了完成“三年一度”的琼顶漏水检修工作。这张照片展示了他们勇敢和勤劳的精神,以及当年北京的最高楼。 但不确定是那条大街,有知道的网友们,可以分享一下 #文史新知竞赛# #发动态直通萌芽计划# #动态创作打榜赛#
  • #畅游人间天堂,乐享亚运盛会#
    今天,杭州亚运会的开幕式即将拉开帷幕。 在此之际,让我们回顾一下杭州城的历史。通过清末民初时期的老照片,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经历了多少的变迁。古今对比,沧海桑田,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荏苒和岁月的沉淀。 让我们一起期待着亚运会的圆满成功,并展望杭州城的未来发展。 #《乘风计划》十月动态激励活动# #萌芽计划创作有礼# #文史新知竞赛# #发动态直通萌芽计划# #动态创作打榜赛#
  • 连翻几个身,最后上树了

    2023-09-23
    39跟贴
    图片
    00:17
  • 在白云深处

    2023-09-23
    18跟贴
    图片
    00:14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