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易博览

佳易博览

网易号

关注
1201粉丝
0关注
4980被推荐
IP属地:黑龙江

会计师

6枚勋章

文字,具有温暖心灵的力量

  • 【贝聿铭与陆书华:情深义重,心心相印】
    1939年,贝聿铭以优异成绩从麻省理工毕业。1942年6月,陆书华从韦尔斯利毕业后的第5天,两人在纽约举行婚礼。 . 婚后,陆书华收到哈佛大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就此进入哈佛攻读景观建筑学。不久,贝聿铭也进入哈佛学习建筑。于是,夫妻两人,成为哈佛校友。 . 陆书华在生下长子定中后,决定回归家庭;她放弃了学业,成为一个专职母亲。1946年,次子建中出世;之后,三子定名“礼中”。三个儿子的名字,连在一起,寓意就是安定中国、建设中国、明礼中国。而最小的女儿,取名为“莲”,莲花出泥而不染,更是为了纪念祖母庄莲君。  . 三子礼中,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很多家庭,女性角色都被丈夫所覆盖。在我们的家庭中,父亲成功的前提就是我母亲的介入。我父亲老是在外劳碌,那时候我们上寄宿宿舍,母亲与我们很亲,但另一方面,又让孩子们与父亲有一点距离,让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 . 母亲也经常将我们聚在一起,夏天,我们会在郊外一起度假。我的母亲是异常优雅、异常知性的一位女性。她不害怕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种直率对我父亲的工作很有帮助的。她有极好的品位,也总能将自身的好恶传达给父亲。她给了父亲极大的信念和支撑。我父亲异常信赖我母亲的眼光。他们互相尊敬,十分恩爱,同时也都很有幽默感。我敢说,他们可以说是天作之合。 . 女儿贝莲,这样评价父母—— 爸爸特别精明。他有着迷人的魅力,使他比我母亲更令人费解。母亲的思维方式比较西方化,她对觉得顺眼的人是非常直截了当的。而爸爸很会看人——他的思想总是领先于谈话内容,他从不显山露水,他总是不露声色地思考……美国给了爸爸发挥才能的条件,使他有机会成名,而他考虑个人和家庭方面问题时仍然非常中国化……我的爸爸妈妈认为我们几个孩子已经彻底美国化,可他们没有看到,我们仍然保留着一定的中国特性。 . 老大定中,长大后形容母亲,是“父亲的秘密武器”。确实,看一个男人的最高品味,就是看他的妻子。 . 1989年,《名利场》介绍贝聿铭时,陆书华拒绝为文章拍照,她觉得—— 煽情炒作,张扬出名毫无好处,一些逢场作戏的恭维与虚名会弄得你心浮气躁,对个人的事业极为不利。 . 回望贝聿铭与陆书华的一生,彼此携手相伴72年,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情深义重、心心相印”这八个字。 . 好的爱情到最后,都是智慧和情怀,深以为然。
  • 【张兆和:最艰难的时候,是她支撑了这个家】
    沈从文说过,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就是张家四姐妹中的张兆和,后来成为沈从文的妻子。 . 大姐张元和是家中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奶奶的眼珠子,自幼受宠。奶奶想:儿媳妇既然能生闺女,也就能生儿子。二姐张允和是七个月的早产儿,自幼体弱,受到爸妈宠爱。张兆和是家中第三个女孩,命中注定是不受欢迎的。刚一落地,妈妈就哭了。奶奶不高兴,因为她想要个孙子。 . 张兆和回忆,我在姐妹行中无足轻重,倒也有它的好处,就是比较自由。没有人疼你,没有人关心你,你自由自在。我的脸黑黑的,全身胖乎乎,不愁会生病。没有人同我玩,我就一个人闷皮。 . 恋爱时节的张兆和和二姐张允和无话不讲,日记也拿给二姐看。允和说,兆和聪明健美,追求者不少,其中不乏相当优秀的人。这个淘气的丫头不为所动,居然在日记本上排出frog No.1、frog No.2……(青蛙一号、青蛙二号……)允和逗她“沈从文该排到癞蛤蟆十三号了吧?” . 1937年,带着两个儿子留在沦陷北平的张兆和,给在昆明的丈夫的信中写道—— 不许你再逼着我穿高跟鞋烫头发了,不许你因怕我把一双手弄粗糙为理由而不叫我洗东西做事了,吃的东西无所谓好坏,穿的用的无所谓讲究不讲究,能够活下去已是造化,我们应该怎样来使用生命而不使它归于无用才好。“ . 大儿子龙朱回忆,我有一件毛背心是用深红和浅咖啡色四块拼成,非常好看,却是妈妈用旧毛衣毛裤的断线一段段搓捻接打而成。 . 现在人们都说妈妈是名门闺秀,可是我似乎从来没有见过她的纤纤素手,我记忆中印象最多的却是冬天贴满橡皮膏的手指,比手指粗大得多的指关节。 . 解放后,被郭沫若称作粉红色文人的沈从文,背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曾经自杀。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邀请沈从文来到他们清华的家休养。 . 不久,张兆和收到丈夫的信后,回复—— 我读了信,心里软弱得很。难得人间还有这样的友情……可是人家对我们好,无所取偿地对我们好,感动得我心里好难过!听说徽因自己也犯气喘,很希望你能够振作起精神,别把自己的忧虑再去增加朋友的忧虑,你的身体和神经能在他们家里恢复健康,欢喜的当不止她一人。 . 在丈夫最困惑艰难的时候,是兆和支撑了这个家。在《水》的一刊《兆和纪念专集》中,五弟寰和在封面上标注—— 三姐是山,沈二哥是水,这青山,默默无言地涵养着绿水,永远,永远,永远……
  • 【周小燕与张骏祥:缘分天注定】
    1951年9月,新中国派出了第一个大型文化代表团,访问印度和缅甸。张骏祥和周小燕,均列其中。 . 此前一个月,代表团在北京培训。张骏祥第一次约周小燕出去,无功而返。由于法国电影界的人,给周小燕的印象不好,觉得乱七八糟。而张骏祥是电影界的,周小燕认为,我可不要卷到他们里头。 . 代表团由广州乘船出国。到了广州,张骏祥告诉周小燕,他要到岭南大学去看朋友。周小燕倒也直率,那个大学我倒是蛮喜欢的。两人一起去了。 . 校园内,大树下,张骏祥提议周小燕坐在树根上,留张影。之后,张骏祥让周小燕给他照一张,透过镜头,咦,这个人长得还不错,周小燕开始注意张骏祥。 . 张骏祥是海归,1939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戏剧研究院。回到国内,担任导演,还编写话剧与电影。那时,中国导演中“北黄南张”(北方黄佐临,电视剧《围城》的导演黄蜀芹之父,南方张骏祥),无人不知。 . 终于,泰姬陵下,皎洁月光,张骏祥向周小燕倾吐了爱慕之情。印度多象,代表吉祥和神圣。张骏祥买下一尊小象,红木雕刻并镶嵌着象牙,两人情定永恒的象征。 . 1952年5月5日,两人结为秦晋之好。同为代表团成员的吴作人,送一幅《双象图》作为贺礼。 . 一天,周小燕对丈夫说,这个吴作人真是大师哦,你注意了没有,这两只象,公象就像你,拉着个鼻子,很严肃;母象开开心心的,鼻子翘到上头,脚也提在上头。 . 张骏祥一看,也说,是啊,母象一开心就翘尾巴。小燕一看,真是那个尾巴在翘着,两人对视而笑。 . 张骏祥曾对周小燕说过,早认识你几年,就好了。张骏祥曾与白杨有过婚姻,后来分手。 . 可周小燕的回答却是:早几年,你不见得看上我,我也不见得看上你。也许小燕认为,几年前的她,胖乎乎的,而张骏祥,当时是俊秀的,都不是彼此喜欢的类型。 . 张骏祥与周小燕的婚后日子,甜蜜而平淡。有人对周小燕说起,张骏祥脾气很大的。因为他具有非凡的艺术禀赋和才华,工作中精雕细琢、一丝不苟,常常让演员吃不消。周小燕倒是实话实说,张骏祥作为导演,出外景,几个月不在家,我们聚少离多,彼此珍惜在一起的日子。 . 女儿张文,儿子张本的相继出生,更为这个家庭增添了欢笑。四十多岁当了爸爸的张骏祥,显露了他温和柔情的一面,周小燕总说“他比我更宝贝孩子”。女儿像妈妈,性格活泼;儿子内向文静,像爸爸。 . 女儿大了,交男朋友,周小燕提建议:一定要找人品好的,再好看的男人、女人,等到老了,都变成老头、老太太了。话虽如此,周小燕加上转折:我还要找容貌好的……
  • 【红薇:只演过女配角的她,一生刚强】
    秦沛、姜大卫、尔冬升三兄弟,在香港演艺界如此优秀,这一切都归功于他们的母亲红薇。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是母亲给了他们无限勇气与榜样的力量。 . 1918年,红薇出生在北京,是满族镶黄旗人,十足的一位格格。可是在她出生时,家道就已中落,日子艰难。 . 为生活所逼,12岁的红薇,就开始跟着哥哥跑江湖,在歌舞团表演,补贴家用。后来,红薇转战上海,表演抗战话剧。在此,她认识了她生命中的白马王子严化。 . 红薇与严化,陷入爱河。两人结婚后,生下四子一女。后因国内局势紧张,红薇夫妇带着家人们来到香港,两人仍从事电影工作。 . 人算不如天算,1951年,家中的顶梁柱严化,得了肝癌,去世时,只有33岁,可谓英年早逝。雪中加霜的是,在他去世的前三天,红薇刚刚送走了生病的次子。生离死别,一个接一个,先小的,再老的,那一年,是红薇最悲痛的时节。 . 家中还有老婆婆、四个孩子,秦沛(原名姜昌年)6岁,姜大卫(原名姜伟年)4岁。老的老,小的小,一个个都张着嘴,都在等着红薇养家糊口。从此,红薇不辞辛劳,是戏就接,只有获取薪酬,才能赡养老人,养育儿女。 . 屋漏偏逢连阴雨,第二年,红薇的二弟也去世了。姐弟情深,红薇将二弟家六口人的生活,也扛了起来。自家六口人,加上二弟家六口人,十二个人的重担,都压在红薇的肩上。 . 1952年,红薇演了十五部戏。此外,一口京片子的她,还担任新闻主播和幕后配音工作。一切的辛劳,无它,只为生活所逼。 . 李翰祥在《三十年从头细说》中,特意提及这段往事,那时的红薇,犹如是一艘在江心抛了锚的船,风高浪急,她的生活随时可能被掀翻。 . 1956年,38岁的红薇,嫁给了制片人尔光。尔光所在的家族,经济实力雄厚。家族人脉,很多都在影视圈。尔光,对红薇的四个孩子,也视同己出。婚后的红薇,生下一个公子,就是尔冬升,上面的哥姐,都称他“小宝”。 . 虽说红薇一生,没有出演过女一号,但她用心对待每一个角色的信念,却深深地扎根在公子们的内心。在他们这里,母亲永远是他们心中的女一号。 . 2011年,红薇93岁辞世。在她生前,每天一早醒来,总会感叹又赚了一天,又有一天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 人生有高峰也有低谷,有好运也有孬运,但别忘了自己的心态,永远都是自己最好的战友。你哭,世界就哭;你笑,世界就笑……
  • 【方盈:永远高贵雅致、纯真秀美的七仙女】
    方盈,1948年出生在香港,原籍贵州。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她,那一口嘎巴溜丢脆的京片子,足令胡金铨导演陶醉,于是给她起了个外号“小北京”。 . 1963年,李翰祥导演放下正在执导的电影《七仙女》,出走邵氏,前往台湾自创“国联影业”。李导仍准备另拍《七仙女》,作为公司的成立之作。这样,同名电影、同编剧、同作曲的双包案,顿时在港台两地成为热门新闻。由此,七仙女之争也上了热搜,也使得方盈(邵氏七仙女)与江青(国联七仙女)未演先红,名气大涨。 . 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方盈因七仙女的角色,飞速进入邵氏红星的行列,星光灿烂。但方盈却有自知之明,只觉自己像个灰姑娘,幸运多过努力。 . 方盈对自己的影艺事业,并未表现出满腔的欲望与期待。在1968年,如日中天的她,转身就嫁给了“奇华饼家”的少东家黄锡祥,那一年,她20岁。 . 息影怀孕生小孩,三部曲下来,方盈开启豪门阔太生涯。只是相爱容易相处难,孩子生下后,夫妻两人的感情却从浓到淡。十年后,两人分手。从此,方盈开始上演亦舒作品《我的前半生》的戏码。 . 1986年,在亦舒师太的鼓励下,方盈重出江湖,并更改赛道,开始室内设计、美术指导与服装设计。 . 导演杨凡拍摄亦舒作品《玫瑰的故事》,方盈就担任了美术指导。电影《川岛芳子》,又是方盈在幕后掌控。林青霞与巩俐合作的电影《新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方盈就是其中的服装设计师。《海上花》一片,更是让方盈一举拿下金马奖最佳服装设计奖。 . 方盈在电影圈中,台前幕后,浸润多年,但在与朋友的相处中,从她嘴里从未听到过一丁点儿是非,她总是洁身自好,高贵雅致,与她在一起,总会感到轻松舒适,通身自在。 . 尤其,方盈在与前夫离异后,两人依旧以好友身份彼此关心照顾。 2009年,方盈患上胰脏癌。前夫黄锡祥,有情有义,不但在病榻前细语安慰,而且还不辞劳苦,悉心照顾。最感人的,还是前夫还在方盈故去后,照料她的双亲。以心暖心,才是永远。 . 2010年1月13日,方盈逝去,享年62岁,朋友们为她举办了一个追思会。墙上是方盈各个时期的照片,耳畔是愉快的音乐。 曾经方盈潇洒地表明:不愿意给在世的任何人添麻烦,死后骨灰可以撒,器官可以捐,如果偶然惦念起她的话,就在家里插上一大束白色的花。 . 想来,方盈的众多好友,一定常常记得为她插上一大束雪白、纯净、清香的鲜花,永远记得那个纯真秀美的七仙女……
  • 【宋丹丹:聊聊做女人的智慧】
    当年宋丹丹与英达离婚了,事情很严重。两个人均为公众人物,大量的新闻报道避免不了。而最令宋丹丹难过的是,昔日共同的朋友,均站队英达。只因英达是导演,靠近导演,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 一天天,宋丹丹以泪洗面。宋爸爸心疼女儿,拿着丹丹的电话号码本,给她的朋友打电话,要求他们来家,开导丹丹。这个版本,不知是真是假。儿女是身上掉下的肉,总之,儿女的痛,在父母那里是双倍的痛。 . 一次,主持人倪萍打电话给宋丹丹。丹丹直言,她想死。倪萍倒是开门见山,你死什么呀,快来我家帮我擦地吧。到了倪家,朋友的开导,倒让宋丹丹解开了不少心结。她毅然要回了儿子的抚养权,从此,母子两人相依为命。 . 这里,看起来有点惨。宋丹丹说她,既没钱又没房,还要租亚运村的公寓。搬走是对滴,天天用自己的苦恼,去折磨上岁数的老人,于心不忍。自己的路,还得自己走。自立自强,才是正途。 . 经好友张暴默与苏小明的牵线,宋丹丹认识了赵玉吉。相处之下,情投意合,28天后,闪婚。从此,巴图有了父爱,丹丹有了丈夫的关爱。 . 而英达自从离婚后,与丹丹母子再也没了联系。当2011年,英达带着娇妻生的爱子上节目,大秀父爱。这下,宋丹丹撑不住了,大骂英达不是人,十余年来,对儿子巴图不闻不问。 . 好在,巴图长大了,他懂得安慰妈妈,一切都过去了……那一刻,能够体会到宋丹丹的心,肯定在滴血,前夫肆无忌惮地大秀父爱,何曾在乎过自己所生的儿子巴图呢? . 往事如风,在屏幕上,宋丹丹也能做到公开感谢前夫英达,感谢他把情景喜剧这种艺术形式带到国内…… . 宋丹丹曾出过一本《幸福深处》,她说:我所以为的做女人的智慧—— 当一个女孩子到了初恋的年龄,也许会觉得男人的个子最重要,其次才是相貌、才能;到了二十六七岁,当她需要一个结婚对象,就会觉得个子无所谓了,最重要的是男人的才华;而当他到了三十几岁,男人的才华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的性格和心灵;再过几十年当她老了,没有工作了,甚至生病了,需要的则是一个生活的伴侣,照顾她,陪伴她,和她聊聊过去的点滴快乐。 . 幸福就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和自己和解,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可能背叛你,只有你自己会站在自己身边,也只有你自己会爱你自己,保护你自己。在感悟中的自信和洒脱,才是最高级的放下。
  • 【新凤霞:我为吴祖光保存了一个完整的家】
    说起评剧,我们立刻会想到评剧的代表人物新凤霞。1949年,她来到北京唱戏。之后,在天安门广场,扭着秧歌迎接解放。为配合、宣传《新婚姻法》,推出评剧《刘巧儿》,三天不喝茶,不能不看新凤霞。从此,她家喻户晓,成为“共和国第一美女”。 .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家有女百家求。许多进城干部,因为事业,没有成家。新凤霞见了好几个,都不中意。她心中的目标,是找一个有骨气,心好的,能帮助她的读书人。 . 缘份天定,1951年,新凤霞嫁给了书香门第的吴祖光。从小闯荡江湖,目不识丁,受尽苦难迫害的新凤霞,终于有了一个温馨的家。 . 婚后的她,在吴祖光的指导下,读书,看报,写日记……三个天使(长子吴钢、次子吴欢、女儿吴霜)的相继到来,家中欢声笑语萦绕。新凤霞出身清贫,遇上吴祖光,无疑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 . 回首往事,女儿吴霜说—— 我爸爸是她遇到过的男人中最体贴的,最把她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的。像她过去交往过的高官贵人是俯视她的,但我爸爸更多是平视甚至是仰视她,因为她是伟大的演员,爸爸是真正的文化人。 . 好景不长,1957年,吴祖光被打成”右派“。文化部有一刘姓副部长,召见新凤霞。他直言—— 吴祖光坚决与人民为敌,是戴上右派帽子的反革命,一切都完了;你新凤霞年纪轻轻,跟着他只有倒霉,再也翻不了身,没有好日子了。 . 紧接着,让新凤霞跟吴祖光划清界限、离婚。 . 此时的新凤霞,正当而立之年,大好青春。如若听从领导指示,和吴祖光离婚,也许会顺水行舟,如沐春风。 . 俗话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新凤霞是唱戏的人,但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我不干,我不能听人家骂我水性杨花,以后怎么做人?!当初,我主动愿意嫁给祖光;现在,他在政治上受到严重打击,要是我再离婚,他怎么受得了?!王宝钏等薛平贵十八年,我等祖光二十八年! . 新凤霞铁了心,跟定了吴祖光—— 保护我们家,这是我的权力,再高的政治重压,我也不怕! . 最终,因新凤霞没有与吴祖光离婚,也被戴上右派帽子。监督劳动,不上报,照常工作。 . 别人对你说的话、做的事,从来不能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对别人说的话、做的事,才能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 . 次子吴欢感慨:非常时期,多少右派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而母亲对父亲的最大贡献,就是为他保存了一个完整的家。
  • 吴健雄说过,在一生中影响她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她父亲,另一个则是胡适先生。
    . 1929年,吴健雄以优异成绩从苏州女师毕业,保送中央大学。她念的是师范,按规定要先教书服务一年,才能继续升学,但由于当时规定并没有那么严格,因此吴健雄在这一年当中,并没有去教书,而是进了中国公学读书,因而有机会成为胡适的得意门生。 . 胡适教授中国思想史。一次试后,胡适阅卷,他对同事说,从来没有看到一个学生对清朝三百年思想史懂得那么透彻,于是给了她一百分。在场的杨鸿烈、马君武二人也说,班上有一个女生总是考一百分。于是,三人各自把此学生名字写下来,,结果均是“吴健雄”。 . 1936年,胡适赴美参加哈佛大学300周年纪念会,后又到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与在此就读的吴健雄等人长谈。 . 第二天,吴健雄又收到胡适的来信,授以她治学的秘籍—— 凡治学问,功力之外,还需要天才。龟兔之喻,是勉励中人以下之语,也是警惕天才之语。有兔子的天才,加上乌龟的功力,定可无敌于一世。仅有功力,可无大过,而未必有大成功。 . 你是很聪明的人,千万珍重自爱,将来成就未可限量。这还不是我要对你说的话,我要对你说的是希望你能利用你的海外住留期间,多留意此邦文物,多读文史的书,多读其他科学,使胸襟阔大,使见解高明……做一个博学的人。凡第一流的科学家,都是极渊博的人,取精而用弘,由博而反的,故能有大成功。 . 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胡适对吴健雄的期许甚高。信发出十多天后,胡适忽然想到信中的一个字母“M”系“A”之误,又去函更正。胡适这一字不苟的精神使吴健雄受了“很大的启示”。 . 1962年2月22日,吴健雄夫妇回台参加“中研院”院士会。此时的吴健雄,正是国际物理界成就斐然的风云人物。吴健雄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总不忘恩师的嘉惠。她说她的研究成果“不过是根据胡先生平日提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方法”。 . 1962年2月24日,下午五时,胡适参加宴请院士酒会。在致辞中方完,尚站着送客人,心脏病发逝世。…… . 健雄亲眼目睹这一惨剧,“悲痛万分,泣不成声”。两天前,师徒其乐融融;而今,已是阴阳两隔……翌日,吴健雄到殡仪馆瞻仰胡适遗容,“全身发抖,悲伤尤甚”。 . 1965年7月,吴健雄夫妇抵台,到胡适墓园行礼献花,神情黯然。在胡适纪念馆,吴健雄又见到了那封珍藏多年、胡适先生传授她治学秘籍的书信。此次回台之前,吴健雄特地找出,寄给师母,师母随即交给纪念馆,赶在健雄回来时展出……
  • 【蔡元培:北大最杰出的校长】
    说起北大,绕不开的一个人,就是蔡元培先生。有人说,没有蔡元培,就没有现在的北大。为何?在蔡元培出任校长之前,大部分北大学子,就是为了混张文凭。有名的八大胡同,最受欢迎的是两院一堂,即参众两院与京师大学堂,后者就是当时的北大。 . 蔡元培来到北大,提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十六字方针。同时,作为高等学府,教书育人之地,当务之急是请到优秀的师资。 . 第一个进入蔡老先生法眼的,即是陈独秀。陈独秀,安徽怀宁人,在他老家,有座独秀山。现今,多认为独秀山是因陈独秀而得名。其实不然,相反,是陈独秀以独秀山而名。 . 一九一五年九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高举科学与民主的的大旗,在年轻人心目中就是当之无愧的“喜马拉雅”。谁的文章要是刊登在《新青年》上,用现在的话来说,当即上了热搜,电闪雷鸣。 . 这时,陈独秀因上海亚东图书馆的业务,来到北京,住在前门外的一家宾馆。蔡元培得知消息,立即前往,再三邀请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 . 一次,蔡元培又来到宾馆,正赶上陈独秀高枕安卧。为不打扰这位酣睡者,蔡氏搬了一张小凳子,坐在门外苦等。 . 如此三顾茅庐,如此礼贤勇士,陈独秀心生感动,但他还是不忍放弃自己的《新青年》。对此,蔡元培很是爽快,善解人意地表示:“没有关系的,把杂志带到学校来办好了。” . 由此,就在蔡元培蔡校长的风轻云淡中,《新青年》杂志从上海来到北京,站在北大的舞台上,最终影响了一个时代。 . 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走茶凉”。但发生在蔡元培生病时的这件事,令人更多地感受到一种久违的真情。 . 一次,蔡元培在上海大病,门生弟子因在医治上,意见不一,与蔡太太发生争执。 . 好在,时任北大校长的蒋梦麟,从北平带来协和医院的医生来了。(蒋梦麟先后主政北大17年,是北大历届校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蒋梦麟对着蔡太太及众人表示,我对蔡先生和儿子一样,我可负全责。 . 大家都知道,蔡元培与蒋梦麟两人几十年的交情,和蒋氏做事的果断,全无异议。好在,蔡元培吉人天相,躲过一劫。 . 曾子言: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欤,君子人也。 . 冯友兰先生说过,蔡元培是近代的确符合君子标准一个人。他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表现。
  • 【顾媚:顾嘉辉胞姐,在邵氏八年郁郁寡欢】
    顾媚,原名顾嘉弥,1929年生于中国广州。在她下面,还有两个弟弟,顾嘉辉与顾嘉铿。 . 从出生时的1929年,直到1945年,作为顾家长公主的顾媚,应该说过得顺风顺水。家境鼎盛时,同时雇有九个仆人。 . 1948年,一家人移居香港,住在九龙的木屋区。顾媚不顾母亲大人反对,就去歌厅唱歌,赚钱养家。毕竟天生丽质难自弃,舞台上的顾媚,总是气质超群,分外打眼。 . 1951年,顾媚正式投身歌坛。在新加坡,她收获了一个重量级闺蜜方逸华。后来的方逸华,成为邵氏老板邵逸夫的红颜知己。 .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磁场加持滴。而顾媚就与方逸华,就合了眼缘。 . 闺蜜二人,在一起的演出岁月中,感情甚笃。顾媚,家中唯一的公主;方逸华,更是独女,可能连亲生父亲的名字,母亲都不见得告诉过她。但不要紧,两人成了好姐妹,夫复何求? . 方逸华怕黑,连晚间起夜都要顾媚陪着。可以想象,顾媚揉着惺忪的双眼,打着哈欠,只为小姐妹如厕保驾护航。这情分,没谁了。 . 1961年,顾嘉辉赴美学习音乐,邵逸夫买单,还是得益于姐姐闺蜜方小姐的美言。 . 1961年,不知是否受闺蜜方逸华影响,反正顾媚加盟邵氏,接拍首部喜剧片《妙人妙事》。这样,顾媚就成了影歌两栖艺人。当然,她的主要任务还是幕后代唱。 . 大明星林黛,就非常欣赏顾媚的风格,于是顾媚就成了林黛的“代言人”。1962年,在电影《不了情》中,顾媚为女主角林黛,配唱了三首插曲,即《不了情》、《梦》(其弟顾嘉辉作)与《山歌》,大获好评。 . 可在唱片的外包装上,写的却是林黛亲唱。明明是自己的原唱,却成了为他人做嫁衣裳,这让顾媚如鲠在喉,分外郁闷。 . 直到1965年,顾媚出演电影《小云雀》,获得成功,奠定了她歌演双栖的地位。同时,她也收获了“小云雀”的名号,可见嗓子清亮得很。 . 有人会问,顾媚的亲闺蜜不是方逸华吗?要知道,当时的方逸华,只是邵氏集团的基层人物,还在邵逸夫的授意下,在外围部门摸爬滚打呢。 . 这样,在邵氏八年,顾媚郁郁寡欢,心有千千结,以致于多年后,顾媚出书,大骂何冠昌。 . 何冠昌何人?邵氏老臣,后与邹文怀一起成立了嘉禾影业,与老东家分庭抗礼。 . 为林黛代唱,不露顾媚真名的事件。在顾媚眼中,就是刻意打压,刻意刁难。总之,何冠昌这个家伙,坏透了,真真让顾媚耿耿于怀,记他一辈子。
  • 【施文心:她永远都是丈夫葛存壮手心里的宝】
    施文心,是葛优的老妈,1928年11月出生,重庆江津人,就读于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在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室担任编辑,1956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任编辑。 . 在施文心手中,编发了若干剧本,代表作如《红旗谱》、《李四光》、《相思女子客店》、《如意》等等。 . 施文心与葛存壮相识于1954年,首次会面,葛存壮就一见钟情,“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其实,葛存壮出生于1929年,要比施文心小一岁。 . 当时的施文心并不认同葛存壮,看看你都演的什么角色啊,《赵一曼》里的伪警察乙、《辽远的乡村》里的狗腿子、《六号门》里的坏把头,尽是些坏蛋。如果选一个尽演坏蛋的人嫁了,以后的生活何其难堪?不行! . 但葛存壮并不在意什么姐弟恋,他知道自己没有任何优势,就是采取“紧逼围”策略。总之,我可劲儿地追,你施文心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 . 一次,施文心去到京郊农村开展调查工作。那时公共交通并不发达,葛存壮忙完后,就长途步行去见自己心爱的姑娘。施文心一看,这人倒很实诚儿。 . 又有一天,葛存壮邀约施文心一同游北海公园。两人都未吃早饭,按施文心的意思,买几个面包边吃边聊,倒也方便。 . 但葛存壮可不想这么随便,他一定要找一家象样的馆子,点上若干个菜,正儿八经地吃上一顿。在施文心看来,此人大手大脚不会过日子。而葛存壮的心里话却是:关键时刻,一定要表明我重视你的态度。唯诚可以感人,1955年8月,葛存壮终于为心爱的姑娘施文心披上了嫁衣。 . 1957年,葛优出生。孩子出生前,医生找到葛存壮告知:产妇情况不妙,关键时刻你是保大人,还是保孩子? . 一听这话,葛存壮都惊呆了:“大人、孩子我都要!”医生再次提醒,二选一,只能保一个!葛存壮毫不犹豫地选择妻子,施文心嫁给一无所有的我,我要一辈子对她负责! . 1962年,女儿葛佳出生,又是个未足月的早产儿。2400克的小不点儿千金,与儿子凑成一个“好”字。 . 后来,儿子葛优因《活着》一片,成为戛纳影帝,内地第一人。而千金葛佳考入北大哲学系,是名副其实的才女。儿女俱佳,真不枉施文心为子女取名时的寄望之情。 . 施文心总结:“别看老葛老演坏蛋,生活中可是个大好人。跟他在一起心里特别踏实,给我的感觉他就像是一座雄伟的大山,值得依赖,可以依托。” . 2022年12月25日,施文心去世,享年94岁,与丈夫在另一世界相会,那个“永远当她是手心里的宝”的知心爱人……
    时光放映厅
  • 【林语堂长女林如斯:竟与父母开了个黑色玩笑】
    林如斯,是幽默大师林语堂的长女。1943年,她在美国陶尔顿学校毕业后,便来到昆明,参加战时医务工作,了却她想参加抗战的心愿。 . 国民政府军医署署长林可胜,与林语堂同为福建老乡。他的老爸林文庆,曾是厦门大学校长。林可胜本人,造诣非凡,他是协和医院第一位华人教授。 . 林如斯,先在林可胜手下的一所战地医院当护士。后来,在昆明筹建中国第一所血库,精通英语的如斯,又调至中国红十字总会工作,担任林可胜的秘书,并授予国民革命军中尉军衔。 . 三年的工作中,如斯任劳任怨,翻译了大量的技术文件,为中国第一座血库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建设,贡献了力量。 . 1943年冬,林大师回到国内考察,特地飞昆明看望女儿。在他眼中,林如斯越发的成熟自信,对国家对民族,永远呈现一颗赤诚的心。 . 汪凯熙,协和毕业生,抗战爆发,第一时间随着林可胜从事抗战救治,也是有着爱国情怀的年轻人。 . 就这样,林如斯与汪凯熙相识了,交谈之下,彼此很是投缘。林大师对这个才华横溢的小伙子,很是满意。只待抗战结束,就为他们完婚。 . 没想到,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就在订婚的前一天,林如斯竟与狄克,一位美国同学的哥哥,私奔了。林氏夫妇闻知,简直如雷轰顶。 . 只是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又能好到哪里呢?都说门当户对,其实真正决定婚姻走向的,还是两人相近的三观。 . 但生活在象牙塔里的林如斯,真就是一个傻白甜,她不知人间疾苦,更不知人心险恶,因为从小到大,她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虽说回国参加抗战,但还是在老爸朋友的托管下,依旧顶着名作家之女的光环,她的世界依旧是理想主义。 . 但现实的巴掌,打得林如斯苦不堪言。她认为可以相拥一生的夫君,其实只是她的想当然,人家一个花花公子,始乱终弃的主儿,不会有半点真心,余下的只是屈辱、不甘与悔恨。1955年,与狄克十年的婚姻,到底走到了尽头,但林如斯走出了围城,却一直未能走出她的心魔。 . 为了狄克,林如斯令家门蒙羞,如今惨淡的收尾,令她再也不能原谅自己。如斯抑郁了,一天天在消沉。此后十余年,她都在痛苦中徘徊,几进几出精神病院,这令父母日日担忧。 . 1971年1月19日,林如斯给父母留下了最后的字句—— 对不起,我实在活不下去了,我的心力耗尽了,我非常爱你们。 . 1976年3月26日,林大师在香港走完一生,在另一世界,与长女如斯相聚。
  • 【萧芳芳:与著名翻译家傅雷的不解之缘】
    1995年萧芳芳凭借《女人四十》一片,成为柏林电影节的影后。 1947年3月3日,她出生在上海,双鱼星座。父亲萧乃震,留德的化学博士,与章士钊交好。据说,芳芳要称章行老一声“干爹”,那么洪晃见了芳芳,可要叫声“小姨妈”了。只是父女缘分太浅,在芳芳三岁时,父亲病逝。 . 萧芳芳的母亲成家和,曾就读于上海美专,与著名影星赵丹校友,刘海粟当时为校长。已婚的刘校长爱上了女学生,漂亮的女学生倾慕自己的刘老师,一场激情的师生恋爆发,于是在成家和19岁时,成为校长夫人,即刘海粟的第二任妻子。 . 抗战爆发,刘海粟去南洋筹款,一去几年无音信,成家和带着孩子困守上海。待再见时的1943年,两人离婚。毕竟,刘海粟与成家和16岁的年龄差,也不容小觑。 . 后来的成家和,嫁与芳芳的生父萧乃震。1949年,三口之家移居香港。 . 长大后的萧芳芳,接受采访,提及她最敬重的人是傅雷,而《傅雷家书》是她最爱读的书。看看,就这品位,不当影后都难! . 成家和就读于上海美专时,傅雷担任教员。这样说来,两人是师生关系。而刘海粟与傅雷同在法国留学,傅雷是刘的小兄弟。而成家和嫁与刘海粟后,傅雷总要称成家和一声”嫂夫人“。 . 更令人讶异的是,成家和有个妹妹,也就是萧芳芳的小姨,名叫成家榴,女高音歌唱家,与当年上海滩最红的女作家张爱玲同学,那可是傅雷的梦中情人。 . 刘海粟抱得美人归,娶了姐姐;可傅雷身有贤妻,爱而不得。 当时的傅家与成家,都住在上海的安定坊。傅雷,与成家的三兄妹皆为好友。 . 据傅雷次子傅敏回忆:只要成家榴不要身边,父亲就几乎没法工作。每到这时,母亲就打电话跟她说,你快来吧,老傅不行了,没有他没法工作。时间一长,母亲的善良伟大和宽宏大量感动了成,成后来主动离开,去了香港。 . 长子傅聪,对这位成阿姨也印象颇深:成家榴确实是一个非常美丽迷人的女子,和我爸爸一样,有火一般的热情,两个人在一起热到爱到死去活来。……虽然如此,但是或者因为他们太相似,所以命运又将他们分开。 . 尽管成家榴未能牵手傅雷,但不耽搁傅雷对成家的后代,萧芳芳的关心。据闻,1961年,傅雷曾写信给成家和,甚为关切萧芳芳的学业问题。 . 唯诚可以感人,至此萧芳芳永远不能忘记大师傅雷的慈爱与深情……
  • 【林翠:被誉为学生情人,两段婚姻一地鸡毛2】
    一天,林翠正在化妆,忽然窗台外出现人影,再一看,原来是王羽。要知道,这可是位于高层的化妆间,王羽你不要命了? . 从此,林翠处处躲着王羽。你这么好的条件,找什么样的美女不成,对不起,我们不合适!但王羽可不管什么合适不合适,这辈子就是你了,休想跑出我的掌心! . 试想一下,一个如日中天的武打巨星,不顾自己的前途、名誉,毅然追求自己心爱的女人,搁谁都会产生波澜吧?林翠也不例外,为了帮秦剑还债,她曾终日紧锁眉头。如今与秦剑处于分居状态的林翠,有一个痴情的小鲜肉追求自己,用她后来的话“陷入了非理智状态”,开始与王羽同居。 . 秦剑走上绝路的第二天,林翠就召开新闻发布会,告知在座各位,她与秦剑的婚姻已经破裂,肚子里的孩子是王羽的。林翠还亮出为秦剑还赌债的30万元收据,证明她对秦剑做到了仁之义尽,以澄清她与秦剑的自杀没任何关系。 . 1969年12月,两人结婚。林翠为王羽生下三个千金:王馨平、王加露、王美怡。王馨平,就是那位以《别问我是谁》一举成名的台湾歌手。 . 相爱容易相处难,历尽千辛万苦走到一起的林翠与王羽,并未能将这段爱情进行到底,两人于1975年离婚。一个版本是王羽婚后很花心,总是彻夜不归;另一个版本是王羽,以演员出道的他,上报纸并不是娱乐版的明星,而总是社会版的竹联帮骨干。 . 离婚后的林翠前往美国旧金山,与儿子陈山河生活在一起,三个女儿留给王羽。朋友眼中的林翠,做人特别好,为人通达。经年已过,林翠再次回忆自己的两段婚姻,她表示自己很幸运,两次坠入爱河,人生中收获了那么多的爱。1995年2月22日,林翠在台北家中因哮喘身亡,享年59岁……
  • 【林翠:被誉为学生情人,两段婚姻一地鸡毛1】
    林翠,原名曾懿贞,1936年出生在上海,是曾江的胞妹。1949年,全家移居香港。1952年,家道中落的曾懿贞想当空中小姐,但航空公司认为她年纪小,劝她两年后再来。 . 时不我待,出名要趁早,曾懿贞转身报考电影公司。在自荐信中,曾懿贞明确地写道:你们所提的条件我皆具备,请录用。 . 面试时,台下坐着鼎鼎大名的秦剑导演,就是他颇具慧眼录取了曾懿贞。那时的影坛,林黛正以一部《翠翠》的电影大放异彩。而公司力捧新人曾懿贞,希望她能超越林黛大红特红,于是取了艺名“林翠”。 . 林翠的第一部影片《女儿心》,正是秦剑执导。可以说,秦剑既是林翠的伯乐,又是她的恩师。因戏生情,林翠与大她十岁的秦剑相恋了。 . 秦剑,原名陈健,1926年出生。在李翰祥的笔下,他中等身材,青靓白净、骨骼清秀,像个文弱书生的样子。 . 借助秦剑的影响力,林翠的戏约不断。《长腿姐姐》、《夜来香》、《终身大事》等影片的上映,林翠也成为一线红星。 . 七年之后,林翠披上了嫁衣,成为秦剑的新娘。那是1959年,林翠23岁,正是事业突飞猛进的加速期。许多人不解,认为林翠是在报恩,但林翠坦言“那不是学生对老师的仰望,而是真爱,坠入爱河”。 . 当时的秦剑,是香港片酬最高的导演,而林翠也是前途无限的大明星。才子佳人,比翼齐飞。婚后,林翠育有一子陈山河。 . 按理说爱情、事业双丰收的秦剑,应该更进一步大展宏图。谁知,他爱上了赌马,这正应了老子那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林翠从小在上海长大,家境殷实,也是千般宠爱的大小姐。来到香港,虽说家道中落,但进入影坛之后,顺风顺水,名利双收。如今,夫君秦剑染上了豪赌的坏毛病,林翠大发雷霆,控制不住情绪,话赶话,自然火光四射。两人决定分居,并签署三年协议,三年之后办理离婚手续。事业上不振,感情也不顺,双向夹击之下,1969年6月15日,秦剑在邵氏宿舍上吊身亡。 . 王羽,1944年出生在上海。当时的他,正以一代武打巨星的人设,星光灿烂。拍片时,王羽与林翠相识。在等待布景的过程中,王羽总爱耍宝,讲些笑话,逗得林翠前仰后合。,王羽迷上了林翠的丽影,他决定向林翠发起进攻,“这辈子除了你,我谁也不要。” . 要知道,那时的林翠,已是孩子妈妈了。她超理智,毅然拒绝了王羽的爱意:“你比我小8岁,这是不可能的事,我是绝对不会嫁给你的。”
  • 【溥儒:旧时王孙,逸笔儒风】
    北京景色宜人的恭王府,早已成为流连忘返的皇城一景。而恭亲王奕訢的一位王孙,正是与张大千一起被称为“北溥南张”的溥儒。 . 溥儒天资聪慧,四岁启蒙读《三字经》,七岁学五言诗,十岁会七律,同时学篆书、隶书,十二岁能写成行的草书;此外习满文、外语和数学,还兼习祖传的马上骑射功夫。 . 十岁时,溥儒与慈禧太后同游昆明湖,太后命他赋诗万寿山。 当即,出口成章“彩云生凤阙,佳气满龙池”。太后简直大为惊异,直称他为“本朝神童”。 . 溥儒学业有成。1914年,毕业于法政大学;次年考入柏林大学,主修生物学;1922年,获得生物学、天文学双博士学位。 . 1927年,溥儒赴日本帝国大学执教。后因觉出日本对华的野心,遂辞职回国。他受聘国立北平艺专,与齐白石等名家同享教席。 . 1933年,张大千来溥儒家中做客。略事寒暄,两人各坐书案一边,旁边放着许多张单幅的册页纸。只见二位各取一张,随手画去,好似不假思索地运笔如飞。一张纸上或画上一树一石,或画一花一鸟,互相把这种半成品掷向对方,对方有时立即补全,有时又再画一部分又掷回给对方。大约不到三个多小时,就画了几十张那些已完成或半完成的画页,二位分手时各分一半,随后补完或题款。 . 这让当时在侧的启功,惊得目瞪口呆。原来,高手过招,你来我往,惺惺相惜,是这个样子的,实在敬佩不已,堪称莫逆。 . 1949年8月27日,溥儒由上海偷渡到舟山,转抵台湾。后来,任教于台湾师大。 . 溥儒的内心深处,始终不认为自己是书家或画家,他认为他的经史为上,诗词在后,画在字下,字又以小字为上。 . 曾有人问他,他的画与当代画家如何?他答”吾与古人,不敢不勉;吾与今人,不敢不让“。同时,他自比于杜甫,将张大千喻为李白。 . 在师大,溥儒曾向学生传授画画的秘诀——书画奠基于诗文,诗文源于立品。 . 他建议学生,要先学好四书五经,练好字写好诗才学画,方水到渠成。由此可见,九九归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同样的道理。 . 1963年11月18日,溥儒离世。有人称”他的离去,是中国文人画最后的一笔“。 . 1964年6月18日,张大千自迁居海外后回到台北,难忘一事便是到溥儒的墓前祭奠、凭吊,此间种种沧桑慨叹,已无需多言。 . 雕梁燕语怨东风,小径堕残红,万点飞花,半帘香雨,飘去无踪。 这是溥儒的词《秋波媚 乙丑春日》,高雅,清苍,顿挫,一切尽在不言中……
    时光放映厅
  • 【狄龙:不做大哥很多年,也无风雨也无晴】
    从1971到1984,狄龙一直处在邵氏影业明星中的第一梯队。都说红气养人,有工作商谈时,老板邵逸夫的红颜知己方逸华,都亲自来找狄龙。哪怕方氏讲话时,狄龙都敢丝毫不留情面,打断她的话。 . 当听说同行兄弟有了意外,狄龙也会第一时间伸手相助,在内心中,他既是影片中的大侠,又是生活中的大哥。 . 那时的狄龙,自信心爆棚,他从未想过自己也会过气,也会没戏拍。 . 八十年代中期,邵氏电影辉煌不再,于是转型电视剧行业。 . 因姜大卫老妈红薇从影多年,他深知起起落落,乃人生常态,能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顺应潮流,方为最佳。潜移默化间,姜大卫早已从如日中天的武侠,蜕变为电视剧中的金牌老戏骨,游刃有余。 . 而狄龙依然热爱电影,俯下身去接拍电视剧,在他看来,就是一种妥协,不能接受。 . 但狄龙从未想到,人到中年的他,容颜已不再如初,随时随地都会被后浪拍在沙滩上。 . 1985年,当狄龙与邵氏的合约到期,而并未有人找他续约。相反,来自邵氏的一封信,彻底结束了他的美好期望,“谢谢你多年来为公司做出的成绩”。 . 话说得再好再妙,也更改不了狄龙被邵氏抛弃的命运,那是一种致命的感觉。 . 身处低谷中的狄龙,很焦虑,也很不自信,甚至他开始怀疑自我存在的价值。 . 男人的事业,就是他的生命。而没了事业的男人,依然在寻找生命的底气。 . 人到低谷,人间冷暖皆自知。彷徨之中的狄龙,找到已经当红的午马。对方说:“你记着,永远不要求人!你帮人,跟你求人,大不相同。” . 午马劝狄龙一定要淡定,等一等,不要什么戏都接,坏了自己的招牌。于是,狄龙一直在等,终于等来了吴宇森的《英雄本色》。 . 一句“我不做大哥很多年了”,让饰演宋子豪的狄龙再次翻红,并斩获第23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 因《英雄本色》一片,狄龙与张国荣,这对荧幕上的兄弟情延续到线下。2003年,张国荣去世时,狄龙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世上江无数,水无数,而张国荣就是那个唯一的月亮。 . 2018年,《英雄本色》被翻拍,狄龙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不想炒冷饭。他还表示,物是人非,你上哪里再去找一个张国荣给我?说自己想把这些当个思念,留个追忆。 . 经年之后,狄龙回忆,吴宇森就是看中他的落魄,他的英雄迟暮,才找他演龙哥。反过来,他也认为,龙哥其实就是处于低谷时期的吴宇森,影片是其夫子自道,而张国荣的角色宋子杰,其实就是徐克……
    时光放映厅
  • 【姜大卫:牵手妻子50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1970年,姜大卫作为嘉宾参加朋友的婚礼。就是在这次婚礼上,姜大卫对叫作李琳琳的姑娘一见钟情。 . 其实,琳琳姑娘也是一位演员,早就与姜大卫有着交集。她刚出道时,与姜母红薇有过合作。在工作中,也曾得到这位老阿姨的诸多帮助。 . 姜大卫妹妹严慧,与琳琳是相识多年的好闺蜜,两人经常一同出玩。但阴差阳错间,姜大卫与琳琳之前竟未见过面,这下好了,知根又知底,两人相恋。 . 姜大卫,作为当时红极一时的男星,整个香港一半的年轻女性,都是他的忠粉。但姜大卫只心属琳琳姑娘,4年后的5月20日,两人正式走进婚姻的殿堂。 . 看看,年轻的姜大卫早就明白520的内涵了。其实那一天,正是两人初见的日子。 . 按常理,那时正是姜大卫的事业上升期,公布婚讯,意味着会掉粉。爱一个人,就是给她最大的安全感,姜大卫毫不犹豫与心爱的姑娘走进了围城。 . 结婚之后,姜大卫继续在事业上打拼,而琳琳将重心放在了家庭上。婚后,他们育有一儿二女。平常的日子里,姜大卫就是一宠妻狂魔,对妻子百般呵护。 本以为幸福的日子,一直会持续下去。但2011年,琳琳被查出患有大肠癌。姜大卫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停下手头的一切工作,陪伴妻子共渡难关。 . 病房里,姜大卫是妻子的最佳陪护。化疗后,琳琳成了纸片人,姜大卫就是她的卫士,带着她出门散心。两年后,在姜大卫的细心照顾下,琳琳奇迹般康复了。 . 人最舒服的状态,是接纳缺憾而不是掌控一切。从充满反叛的追风游侠,到如今满面春风的和蔼大叔,姜大卫回忆当年的邵氏时光,总是由衷地升起感恩之情,说自己书念得少,武功也不是特别好,身材又不高大(172cm),直到今天还在演戏,还有观众觉得他演得好,已经足够了。 . 万千浮华身边过,唯有真爱暖人心。如今,从1974到2024,姜大卫与琳琳已携手走过50年的风风雨雨。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大概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吧……
  • 【蒋佐梅:蒋英妈妈,钱学森的岳母大人】
    1914年秋,蒋百里与佐藤小姐举行结婚仪式,牵手一生。从此,佐藤小姐有了新的名字,蒋佐梅。因为梅花,是蒋百里的最爱。这一年,蒋百里32岁,佐梅24岁。 . 话说蒋百里娶了佐梅后,就在老家浙江硖石东山西麓种下二百株梅树,取名”梅园“。 . 婚后的两人,相亲相爱,育有五个千金,号称五仙女。其中老三,便是蒋英。 . 钱学森的老爸钱均夫,与蒋百里是留日的好友,两人相知多年,常相来往。这天,钱氏夫妇来到蒋家,看到五个如花似玉的小公主,禁不住央求送我们家一个,可好? . 蒋氏夫妇,倒不含糊,你们相中哪一个,就选哪一个好了。结果,蒋英成了钱学森的干妹妹,改名”钱学英“。可时间一长,蒋氏夫妇想孩子都成魔怔了,蒋英这边,也是哭着喊着要回自己热闹的家……缘分天定,长大的蒋英牵手钱学森,那是后话。 . 话说,九.一八事变后,蒋英姐妹都是中学生,多多少少也明事理了。一回家,看见老妈,想到她也是一名日本人,爱国气盛,就对老妈的态度,很是冷淡。 . 佐梅很受伤,本来就是孤身一人远嫁,说话聊天的的人都不易找到,这下五个千金,小荷刚露尖尖角,就对老妈态度不恭,真是情何以堪?好在,自己的媳妇自己疼,蒋百里对佐梅那是始终如一的好。平日里,一家人都用地道的北京话交谈,佐梅俨然已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主妇了。 . 抗战爆发,佐梅坦言:”中日交战,是日本军阀侵略的过错!“她支持夫君将轿车捐给国家,同时她还把自己的首饰变卖,买来布匹、纱布,与女儿们一道赶制军衣及绷带、纱布 ,送往前线,救护伤员。 . 1938年9月,蒋百里出任中央陆军大学校长。两个月后,因日夜操劳,蒋百里突发心脏病病逝,享年56岁。 . 当抗战胜利后,当欲将蒋百里移葬西湖时,众人却发现他的尸骨竟然未腐。 . 老友竺可桢抚棺大哭:”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国战胜矣!“ . 夫君病逝后,佐梅一直留在中国.她坚持认为,当时中国的战斗是正义的。后来的她,一直住在北京,女儿的家中。1978年,佐梅去世,享年88岁,也算高寿了。 . 1984年,蒋英护送母亲的的骨灰至杭州,与父亲合葬于凤凰山下南山墓。墓碑上,篆刻的名字为”蒋佐梅“,一个再传统不过的中国人的名字。 . 四十年”离别“,弹指一挥间,佐梅与她的夫君蒋百里,终于在另一个世界相逢,诉说着她今生的情缘……
    时光放映厅
  • 【戴西:那房子里有我一生中最好的日子】
    1909年,戴西出生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是八个孩子中的老七。父亲郭标,从广东中山县出洋,靠水果生意起家,成为华人富商。父亲最喜欢这个小女儿,把她的婴儿房放在自己卧室的边上,晚上亲自照顾她。 . 1918年,当戴西九岁时,应孙中山的邀请,父亲和兄弟郭杰一起举家回到上海,开办当时最新潮的百货公司——永安公司。永安公司,作为郭家的产业,给了戴西一份富有健康的生活。 . 平安夜全家团聚——那么多的圣诞礼物,那么多,从起居室一直堆到客厅里去了。晚餐是地道西式的,有火鸡、梅子布丁和所有餐桌装饰。那是爹爹一年里与全家一起庆祝的一天,孩子们为了圣诞节的礼物是那么高兴。看着他们得到礼物那惊喜的样子,大人们比什么都高兴。 . ——戴西也喜欢这张照片,这是她家现在能找得到的最好的一张家庭合影了。她曾点着照片告诉我(陈丹燕,《上海的金枝玉叶》的作者)当时她的卧室是哪一扇窗子,那时我知道,那个有白色百叶窗的大房子让她留恋,是因为她在那里度过了一生中最好的日子;她也一一向我介绍照片上她家的那些气度不凡的亲人,那是她所有的家庭成员,我也明白,那些人让她留恋,是因为他们是她最亲的骨肉。她从来就珍爱照片上的这一切,那是因为她是从那里来的。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