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猫

科学探索猫

网易号

关注
1.6万粉丝
0关注
304被推荐
IP属地:安徽

网易号优质内容创作者

2枚勋章

专注探索科学

  • 动物发情六亲不认,雄性遇上自己母亲怎么办?马不欺母是真的吗?

    19小时前
    3跟贴
    图片
    05:14
  • 国家保护了20年,现在整个青海湖都是,为啥湟鱼还是牢底坐穿鱼?

    2023-09-21
    8跟贴
    图片
    04:17
  • 中国有多少间谍?著名央视主播竟也是间谍,美日是如何安插的?

    2023-09-19
    5跟贴
    图片
    05:16
  • 夜间高铁即将开通,以后高铁站晚上也能买票。相比于高铁,火车为什么能24小时通行?
    自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以来,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就在不断增加,截至2022年底已达到42000公里。 中国高铁在技术研发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速列车,最高运营速度可达350公里/小时,成为了全球最快的高速列车之一。 形势虽然一片大好,不过我国的高铁公司依旧没有盈利,总负债有6万多亿,每公里高铁建设费用在1.5亿元左右。随着国内经济的放缓,高铁新增里程数也在逐步减少。在有限的高铁里程下,我们要探索如何增加使用效率。 好消息来了,从今年5月份以后,我国高铁部分路段开始尝试夜间通行,这会让高铁的日客运量增长60%! 为什么以前的高铁晚上不能运行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高铁虽然是机器,但是它也和人一样需要休息,一天24小时运行它肯定受不了。到了晚上后,维修人员要检修铁路和动车,没有砂子要加砂,刹车系统有磨损要更换零部件,动车内乘客留下的垃圾和污渍要打扫和清理等等。 动车的维护和保养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夜间是进行维修保养的理想时间,可以避开白天繁忙的运输时段,保障列车的安全和运行质量。 除了车辆需要维修外,铁路也要进行维护,任何一点都不能出差错。高铁的速度太快了,要是线路有问题造成了列车脱轨,那后果就非常严重。1998年6月3日,德国高铁ICE884次列车在行驶到巴登-符腾堡州时突然出轨,时速高达200公里/小时,最终导致101人死亡。我国的高铁速度很多都在300公里/小时以上,速度越快出事故就越严重,检查和维护不能有一点马虎。 高铁晚上不通行还有另一个原因,很现实,以前晚上没有乘客,高铁发车卖不了多少票,这样就挣不到钱。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人的生活节奏在变快,很多城市已经是不夜城,24小时灯火通明。还有很多小年轻都是夜猫子,太阳没下山他们不出来,这种生活节奏的改变使人们对于夜间交通的需求增大。 高铁不能晚上走,以前的老式绿皮火车为什么可以? 老式绿皮火车使用的是内燃机,没有复杂的外部供电系统和受电弓。老式的铁路也很简单,枕木上放上两条钢轨就可以跑。现在的高铁使用的都无砟轨道,比老铁路要精贵得多。 老式的火车通常由火车头拉着跑,动车就不一样了,它每一节都有动力装置。动车要比火车复杂得多,结构越简单可靠性就越好,结构越复杂就要花时间保养维护,所以老式火车可以连续24小时不间断跑上几天。 老式火车就有一点不好,它们跑的太慢了,最快只能跑150公里/小时,有的时候只能跑到100公里/小时。那个时候的火车,一个白天可能还出不了一个青海省,从北京到广州坐特快要20多个小时,坐普通火车要2天左右,火车司机不想晚上上班都不行,必须要跨夜。 高铁就不一样了,现在坐高铁从北京到广州只要7~8个小时。早上7点发车的话,到广州能喝下午茶,不跨夜也是可以的。 夜间的高铁坐着安全吗?速度这么快,动车的大灯要照多远才行? 高铁不像汽车,在晚上时要依赖远光灯试探前面的路。高铁路线是固定的,也没有其它动车超车,司机早就把路线熟记于心了。另外,高铁前面有主动探测雷达,利用红外线探测可以感知路线是否正常,前面有没有障碍物什么的。动车感应到了前面异常的话,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会自动刹车,这个系统也没有多么先进,现在十几万的私家车上都有,以我国的技术实力完全可以做到。 夜间高铁是一定要搞的,夜间高铁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方便旅客出行。夜间高铁为需要在夜间出行的旅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特别是对于需要在夜间到达目的地或转车的旅客,夜间高铁能够提供更为方便的出行方式。 提高出行安全性。与白天的列车相比,夜间高铁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避免人为因素对安全的影响,例如减少行人、动物等进入铁路线的可能性。 能够充分利用铁路线路的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增加铁路部门的收益。开通夜间高铁后,中国铁路集团还债的速度更快了,债务还的快一些不知道利息会不会少一点。
  • 古人夏天也能吃到冰棒?古代的冰块是怎么制造的,看完后不得不佩服服老祖宗的智慧。
    你敢相信吗?我们现在夏天吃的冰棒,喝的冰红茶古人也会做,而且古人在夏季也会卖冰棒的。 问题来了,没有制冰机古代的冰是从哪里来的?主要有两个来源,分别是采冰和制冰。 采冰东北的小伙伴应该不陌生,古人采冰和现在差不多,区别就是他们用骡马拉,而现代人用拖拉机和卡车。 古代采冰的过程是一项古老而复杂的技术,主要用于冬季储存冰块,以备夏季消暑之用。在古代,人们没有现代的科技手段,但他们通过智慧和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采冰方法。 首先,古代人们会在河流或湖泊中选择适当的采冰地点,这些地点通常水流较缓、水深适中,因为这样的地方冰层较厚,适合采冰。然后,人们会在选定的区域清理出一块长约10米、宽约5米的采冰场,并在冰场的两端和两侧设置标志,以确定合适的采冰尺寸。 接下来,人们会用特制的工具将冰层切割成约1.5米见方的冰块。切割时,需要将冰块底部和四周的附着物清除干净,以确保冰块的完整性和质量。切割完成后,人们会用绳索和滑轮系统将冰块拉到采冰场的一侧并堆放整齐。 在采冰过程中,人们还需要注意安全问题。由于采冰场所处的环境通常较为恶劣,如寒冷的气温、滑溜的冰面等,因此采冰工人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采出来的冰在夏季到来前会存储在地窖中,地窖里会铺上稻草。这个存储冰块的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古人采的冰很少。现在东北采出来的冰都不用放冰窖里,露天存放就可以,因为储冰量非常大,一个夏季也融化不了。 古人采出的冰块普通人是不会用的,因为价格十分昂贵,只有到高档的饭馆才会接触到这些冰,冰镇鸭梨在以前可是一道非常奢侈的菜。最奢侈的要数皇宫了,皇宫里有专门的冰窖,夏季时妃子和皇帝可以使用冰块来给室内降温。战国时期的诸侯王也能在夏季用冰,楚国贵族墓葬里就出土过青铜冰鉴,到现在还没有人仿制出来。 普通人用冰要到宋朝以后,唐朝人喜欢嗑丹药,道士们也痴迷于炼丹。在炼丹过程中古人发现硝石加水会降温,于是硝石制冰技术就诞生了,这项技术到宋朝时期得以普及。 古人是怎么用硝石制冰的呢? 首先,古人将硝石研磨成粉末,并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然后,他们将混合物倒入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并盖上盖子。接着,他们将容器放入一个更大的容器中,并加入足够的水,以淹没容器的一半高度。最后,他们将大容器的口封住,并放置在阴凉处。 在室温下,容器内的混合物会逐渐吸收周围的热量,使水温降低。几个小时后,容器内的水开始结冰,制冰完成。 使用硝石制冰的过程相对简单,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此外,古人还发现了一些其他的方法来制冰,如使用石灰石、石膏等材料。这些方法不仅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也为现代制冷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硝石制冰比采冰技术要好很多,在制冰时硝石与水混合是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的,产出的冰不会受到硝石水的污染,用井水制作出来的冰晶莹剔透。而且在制冰过程中工匠可以混入一些佐料,比如红糖和蜂蜜,如果再插上小木棍,那么一个简易的冰棒就制作完成了。 在古代也有小商贩挑着担子沿街卖冰棒。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依然在沿用这种古法制冰的工艺,当时全中国只有上海有现代化的制冰厂。 硝石制冰有个好处,做完冰后吸了水的硝石可以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或者用灶台烧火把硝石里的水蒸掉。整个过程考验制冰人对火候的掌控,因为硝石在高温下会分解,去水后的硝石粉末就可以二次进行使用了。 古人的硝石来源也非常广,厕所、土墙根、有蝙蝠的山洞都能找到硝石。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硝石制冰很有效,但是受限于当时的生产力,古人想随时随地喝一口冰水还是不可能的。 人类实现冰块自由还要等到1851年,这一年詹姆斯·哈里森发明了制冰机,这使得人们可以大规模地制冰。对制冰机的改进推动了现代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制冷技术又存生出了空调的诞生!
  • 陆军番号军改以后为什么是从71集团军开始?原来的老番号为什么不用了?
    2016年军改以后,陆军只有13个集团军,从71集团军开始到83集团军结束。对于很多退伍老兵来说,这是最残酷的事情,没有当过兵的人可能不知道部队番号的意义。 让许多人们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新组建的集团军番号要从“71”这个数字开始?以前解放军很多王牌部队的番号难道不能用吗? 在军改前我国有七大军区,陆军总共有18个集团军。这18个集团军不是有悠久的历史,那也是在战场上立下过赫赫战功的。 比如第38集团军,老底子是1946年改编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这支部队在解放战争时期从南打到北,“三下江南”、“四战四平”名扬天下。 在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第38军表现极为出色,在松骨峰阻击战中,军长梁兴初带着部队14小时翻山越岭走了140多华里,最后拦住了美国第8集团军,激战两天的时间共歼灭了1.1万美军,缴获了火炮200多门,汽车300多辆。后来彭老总在嘉奖电文上亲自写下了“38军万岁”的评语。因此38军被称为“万岁军”,是我军的王牌部队。 可惜“万岁军”的番号在2016年军改后就不再使用了,它成为了历史。从央视军事采访中我们可以得知,原来第38集团军的一部分被分到了现在的82集团军,归中部战区管辖。 82集团军的番号哪有38军响亮?为什么中央不用原来的番号? 别忘了82集团军里还有其他编进来的部队,随意挑一个也不比38军差。比如说原来的第54集团军,这支集团军是我党最悠久的一支部队,下属的127师原先是大名鼎鼎的叶挺独立团,后来部队进行扩编,变成了44军和45军。这两支部队在朝鲜战争中进行了整编,成了54军。朝鲜战争时期,54军没有取得什么丰厚的战果,零零散散的战斗,总共也就击毙了16676人。 54军在后来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功赫赫,1962年全歼印度主力第四军,这支部队有100多年的历史,也随英国入侵过中国。 实际上,第54集团军也是解放军陆军的三大王牌部队之一,与38军名气不相上下。两支部队编到一块成立新的集团军,那是用38好还是54好? 这就好比微博和微信合并,马化腾说成立的社交平台名字该这样取;用微博的微字,加上微信的信字,合到一起就叫微信。微博老板不乐意了:“我这里有两个微字,你告诉我它们哪个是腾讯的,哪个是新浪的?” 公司合并取个名字都有这么大的争端,部队整编后取番号就更加难了。 朝鲜战争时期45军和44军为这件事闹的不可开交,45军士兵坚持两军合并后番号用45,44军的士兵也针锋相对“都是一个娘养的,凭什么要让着你们?”用45军番号那不就是相当于44军被吞并了吗? 最后还是周总理出马,把45倒过来,部队使用新的番号就叫54军。这下双方没有人吵了,又变成了相亲相爱一家人。 2016年军改时就采取了这个措施,老的部队番号全部取消,使用新的番号。从71开始一直到83结束,刚好13个集团军,把过去的历史都放掉。 这样做有利有弊。 不好的地方是部队的传承断了,解放军每个部队都有优秀的传承,比如士兵突击里的钢七连,“不抛弃、不放弃”是该部队独有的口号。钢七连被拆分,原来的老兵心里肯定难受。如果哪天你姥爷把姓改了,家也搬了,没有通知你母亲,想像一下你妈的感受,这娘家都回不去了。 好的地方有很多,搞军改是为了适应信息化作战,部队管理更加方便,打仗时指挥系统更加扁平化。从整个军队来看,解放军陆军的作战能力提高了,同时也消除了几十年来军队里的“山头主义”。有些部队躺在功劳簿上吃饭,部队番号就是先烈们留给他们的最大遗产,荣誉感的确非常强,不过这种荣誉感会带来骄傲和自满,打大仗时骄傲自满是要吃亏的。朝鲜战争时,美国军队就是这样,他们的部队有的传承了一百多年,一百多年的荣耀,一个月不到就被志愿军粉碎了,连军旗都被缴获了。 对于番号其实我们不用过多纠结,不管是38军还是54军都是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最大的番号,只要这个没有变,战士们就能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
  • 一天消耗12吨物资,辽宁舰上的水兵饭量怎么这么大?原来一天要吃7顿饭!
    我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下水,前身是苏联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这艘航母的排水量有6万多吨,舰船上最多有2500名船员。这些船员的任务各有不同,有舰载机飞行员,有舰船设备维护人员,还有随行的医疗团队、后勤人员。 辽宁舰上船员吃饭是有等级的,舰载机飞行员吃的是最好的四等灶,当然地勤人员和飞机维修人员吃的也和他们一样。他们吃的好是打赢战争最基本的先决条件之一,整个辽宁舰的火力全部掌握在它们手上。 四等灶鱼虾海鲜、蔬菜水果什么都有。要中餐有中餐,要西餐则有牛奶面包、牛排甜点。 四等灶以下是三等灶,虽然三等灶的锅比较大,不过食物也是非常的丰盛,就是不能挑,大家吃的都是一样的。 在辽宁舰上还会发放一些小零食,比如盒装的牛奶、面包、糕点饼干,还有水果盒什么的,这些零食船员可以带到宿舍里去吃。在辽宁舰上总共有3600多间房间,新兵上去后经常在里面迷路,找不到自己的宿舍。这么多的房屋不说一人一间,起码也是两人一间的豪华宿舍,与大学里研究生宿舍差不多。 这样的伙食标准,每天一个人12斤不算多,况且辽宁舰上的厨师一天要准备7顿正餐,每餐吃个1斤多食物不过分吧? 为什么要准备7顿饭呢? 辽宁舰上的官兵是一天24小时值班的,和一些工厂一样,官兵们也是轮班倒,上夜班的士兵也要吃饭,后台大厨要给上夜班的士兵做饭。白天上班的士兵晚上要是想吃也可以蹭饭。我军纪律很严明,但是对于吃饭管相对宽松一点,不像隔壁的日本,军官多打两碗饭都要被关小黑屋,吃饱饭才是战斗力的保证。 从央视曝光的训练画面来看,辽宁舰上没有一个胖子,士兵们日常训练体能消耗很大。海军不像陆军训练的科目很复杂,2000多人要让一艘6万吨的航母正常运行起来需要花很多功夫。 我国的辽宁舰人员编制是非常少的,美国的福特级,尼米兹级这一类的航母编制都在5000人左右。美军航母的物资消耗更大,5000人一天就要吃掉30多吨的物资,没办法,他们的士兵块头更大,吃东西也铺张浪费。每周还要搞些娱乐活动,比如在甲板上打篮球、烧烤、开party,或者往海里打高尔夫什么的。 实际上,辽宁舰上的水兵个头也不矮,舰船不像潜水艇,对士兵的身高没有什么限制,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正是吃饭的时候。视频前的小伙伴回想一下你二十岁时一顿能干多少碗米饭? 除了吃饭外,在辽宁舰上还有一件事很重要,那就是喝水。 当过海员的朋友都知道,在航海时会遇到淡水管制的情况。淡水在海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饭可以少吃水却不能少喝。 辽宁舰上很多任务都是体力活,还有的要在舰船上爬上爬下,在夏季时很容易出汗,对水的需求比较大。按照每人一天3公斤的水来计算,辽宁号上一天光淡水就要6吨多,这还只是喝的水,不包括洗澡水之类的清洁用水。 辽宁舰上船员洗澡也要用淡水吗? 当然是用淡水了,谁用海水洗澡啊!船上很多人都接触不到海水,只有冲洗航母甲板时会有海水被抽上来,用海水洗完后还要用淡水再冲一遍,否则航母的生锈速度会很快。 用海水洗澡,身上干了之后会很不舒服,那感觉就和用糖水洗澡一样,黏糊糊的。航母上的淡水比大货船上的还要珍贵,很多远洋货轮都有淡水仓,一次可以储备几十吨的淡水,高级一点的货轮上还有海水淡化装置。货轮上的海员数量很少,比航母少多了,通常只有20多人,航母是其100倍。 辽宁舰上的海水淡化装置要当然要比货轮上的先进,即便如此,淡水还是要省着用。网上还流传辽宁舰船员三天一洗澡,平时出汗回到宿舍洗脸时顺便把身上擦一擦,由此看来有洁癖的人还真当不了水兵。 相比而言美国海军的水兵就比较惬意了,淡水敞开用,因为他们的航母是核动力的,完全不需要考虑燃油消耗,海水淡化装置的电力供应等同于无限。 这也是我国坚决要搞核动力的原因,有了核动力后,船上的水兵生活条件都会改善很多。
  • 7亿元一台还要排队才能买,日本垄断的真空蒸镀机市场被中国打破!
    今年4月份,中国机械制造领域传来好消息,中国首台高端真空蒸镀机已经制造出来了,这宣告日本人在这个领域躺着赚钱的时代结束了。 一直以来真空蒸镀机的高端市场都被日本人把控,一台机器卖7亿元还没有现货,买家必须排队购买,中国的买家经常被日本人使绊子,现在终于不用受窝囊气了。 真空蒸镀机是用来干什么的?为什么它这么重要? 真空蒸镀机是一种用于制备薄膜的真空蒸发设备,它在高真空环境中,通过加热蒸发材料,使其原子或分子从表面脱离,并在基底上沉积形成薄膜。这种设备主要用于镀膜、涂层、太阳能电池、电子器件等领域。 真空蒸镀机的基本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真空系统:真空系统是真空蒸镀机的核心部分,它包括真空泵、真空腔室、真空测量和控制仪器等。真空泵用于将腔室内的气体抽出,使其达到高真空状态。真空测量和控制仪器用于监测和控制真空度。 加热系统:加热系统是用于加热蒸发材料的装置,它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加热器,以及温度控制和测量仪器,以确保材料在适当的温度下蒸发。 基底承载装置:基底承载装置是用于放置基底的设备,它通常是旋转的,以便在材料蒸发时使基底均匀地接受沉积。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操作和控制真空蒸镀机的各个部分,它通常包括各种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以实现自动化和精确控制。 真空蒸镀机主要使用的是气象沉淀技术,这个机器制造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加热系统上,最早的真空蒸镀机加热系统的热源是电阻,现在高端的真空蒸镀机使用的是激光加热,用传感器严格监控蒸镀时的温度。 曾经日本在这方面做的最好,主要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的汽车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截止至2022年日本依旧是世界上的汽车出口大国,汽车的一些金属零部件就需要用到真空蒸镀机。 近些年我国本土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逐渐走俏,汽车制造出口的数量年年攀升,对于真空蒸镀机的需求量很大。日本瞅准了这个机会坐地起价,从原来的2亿元每台,一直涨到现在的7亿元每台。日本人得意洋洋,对外宣称高端真空蒸镀机只有日本能制造。 这下打脸来的太快,中国1.5微米镀膜机问世,镀膜精细程度是日本的两倍,这下日本人傻眼了! 日本人被打脸的同时,韩国人要哭了,这个真空蒸镀机跟韩国人有什么关系呢? 先来看一组数据,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市场的总收入达到了430亿美元,同比增长7%。2020年第四季度,三星显示器仍然占据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市场的首位。 同时,随着全球主要的手机制造商扩大使用OLED,OLED面板的出货量得到增加。在2020年,三星显示以50%的收入份额在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市场中居于领先地位,其次是京东方占15%,LG Display则占8%。 现在手机屏幕市场韩国占比是33%,中国是41.5%,从这个数据来看他们的市场份额并没有被我们蚕食殆尽,关键就是这个真空蒸镀机数量不够,日本的产能只有那么多。这样就限制了我国手机屏幕的生产,世界上1/3的市场仍然被韩国把持。 韩国人手上捧着的最大蛋糕是车用OLED屏幕,数据显示在车用OLED显示屏上,韩国厂商LG显示和三星显示则占有绝大部分的份额,去年两者的份额分别达到50%和42.7%,世界92%的市场都在韩国人手上。 不过这块蛋糕在我国攻克高精度真空蒸镀机制造以后,会被夺过来。LG现在表示很慌,中国的京东方已经在摩拳擦掌了,采购个几十台国产真空蒸镀机,制造车用显示屏,把韩国三星和LG给卷死。 中国以前是世界低端工业产品加工基地,现在是高端技术“白菜化”研发中心,日韩和欧美等国最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中国在某某技术上突破了封锁。只要中国人突破封锁,在这个领域他们就赚不到钱了。 恨的牙痒痒,但是有没有办法,真空蒸镀机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对于我国的产业升级有很大帮助,这么重要的东西我们是一定要研发的,就和光刻机一样。
  • 日本曾垄断设备技术,7个亿都难求一台?中国霸气量产打破垄断!

    2023-09-18
    7跟贴
    图片
    05:16
  • 为什么辽宁舰士兵这么能吃?1人1天吃12斤食物,每天准备7顿饭

    2023-09-14
    5跟贴
    图片
    04:52
  • 军改后陆军13大集团军,番号为什么从71开始?有什么讲究?

    2023-09-12
    6跟贴
    图片
    04:40
  • 古代没电没冰箱,古人是如何制作冰块的?看完佩服古人智慧!

    2023-09-09
    6跟贴
    图片
    05:01
  • “夜间高铁”即将来临?为什么以前高铁禁止夜行,火车却可以?

    2023-09-07
    5跟贴
    图片
    05:02
  • 农村常见的洋辣子,许多人小时候的噩梦,为何现在越来越少了?

    2023-09-05
    6跟贴
    图片
    05:04
  • 中国医生在南极种菜,引俄罗斯人来蹭饭!种菜真是种族天赋

    2023-09-02
    5跟贴
    图片
    05:08
  • 解放军大校军衔属于什么级别,待遇如何?晋升到大校有多难?

    2023-08-31
    2跟贴
    图片
    05:15
  • 日本乱排核污水,我国有何解决方案?早有“神器”带来曙光!

    2023-08-29
    7跟贴
    图片
    05:04
  • 大王乌贼一辈子不死,能长到多大?80米长的乌贼真实存在吗?

    2023-08-26
    图片
    05:05
  • 鱼真的爱吃蚯蚓吗?科学家发现,原来鱼喜欢的并不是蚯蚓的味道

    2023-08-24
    6跟贴
    图片
    04:21
  • 建造故宫时使用木材来自哪里?木材历经600多年,为何不会腐烂?

    2023-08-22
    6跟贴
    图片
    04:54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