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微情感

入微情感

网易号

关注
935粉丝
0关注
2102被推荐
IP属地:山东

13枚勋章

十年情感博主

  • 你越不让他干什么,他越干什么
    比如病人,越不让他抽烟喝酒,甚至下跪求他 他,依旧我行我素,实在悲哀! 对此,尤其被外界认为的孝子贤孙,尤为悲愤! 所谓病人,自己都不拿自己当回事,还期望着子孙孝顺?! 孝是算了,顺才是其期望的 正因为如此,才有今时今日的境遇 也罢,也罢~
  • 越是亲近的人,你的忍耐底线越低,越容易发火。 譬如,妻子不能容忍丈夫对自己的话没有反馈,哪怕回复迟了;而她却能容忍外人对自己爱答不理,或者遵循忍一时风平浪静。
    这个比喻会遭到一些人的反驳,会说:「那是因为在乎!不在乎,我才懒得理呢?」 然而,这便是很多人的误区,对亲近的人苛刻,对外人宽容,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生活态度。 正常来说,对亲人宽容些,你的家庭生活才会更加和谐;而对外人宽容,只能让你在外事上得利,对你的婚姻家庭并无太多积极影响。当然,其中令人诟病的点是前者,是对对亲近的人苛刻、刻薄。 人们之所以会对亲人如此,不是他们真的想这样,而是希望博得对方的关注,借用这种方式满足个人的真实需求。然而,这种需求的表达出了问题,她们往往喜欢用“暴力沟通”来表达。 比如《非暴力沟通icon》中提到的例子:「如果一个人说“你从来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那反映了她看重亲密关系。」 这种表达的背后是因为“批评中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的未满足。” 我们甚至可以简单说:「我的每一次发火,你都需要仔细琢磨琢磨,我究竟想要什么?」 不能好好说话,不会直接表达,这便是人们“暴力沟通”的外显。然而,要想他人理解你的意思,必然要世故圆滑一些,耗尽心力地去揣摩你的真实意思。对于亲近的人来说,累不累?你累,他更累。 因此,为了不那么累,非暴力沟通便需要好好了解。其中一个关键就是:你需要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同时转变自己的谈话和聆听的方式。 一言以蔽之,先听再说,多听少说,好好说话。
    中年危机互助会
  • 男子将女友推向行驶中的公交车 恋爱也有底线: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苏州icon的这位#男子将女友推向行驶中的公交车# 很说明问题,无论如何,试图伤害女友的生命,这便违背了底线。建议女孩维护个人权益的时候,同时考虑远离这样的危险伴侣。 有人会替男子辩解“不经他入苦,莫劝他人善”,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是需要一个前提,不要去试图用过激的方式,更不要越过该有的做人底线,这是最起码的原则。有了这个原则之后,你该如何,又要如何?他人都不会去说什么,也不能说什么,因为你有底线,有理智。 该事件的情侣完全违背了“三不伤害”原则。 1、伤害了他人:这一对情侣的行为,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伤害,也是对公交车里无辜的群众造成了安全隐患,让无辜的路人担起了风险,如此岂不是害人害己。 男子的一推,不仅仅会让双方的矛盾激化,更会让自己承受接下来的后果。而这样的后果,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去负责的。他负责不起,因为那是女友的生命,一车人的生命。 2、伤害了自己:情感纠纷容易让人失去理智,尤其是情殇,该事件中的情侣闹到如今这一步,并非短时间产生的愤怒。 也就是说,男女有着长期矛盾,而这样的矛盾需要转嫁到伤害的地步,却侧面反映出男子的毁灭倾向,也可以理解为放弃个人前途,以自己的未来为代价,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方式来宣泄矛盾,既伤害了自己,又伤害了他人。 3、被他人伤害:女方被男友推出的那一刻,就输了。她的感情给她带来了伤害,无论这样的结果是自己造成的,还是仅仅怪男方,结果就是被伤害。 虽然这个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是我们在交友的过程中,需要让自己尽量的不落人话柄,并且时刻学会自保。 总之,也许别人无意中伤害了你,你也会无意间伤害别人, 这是个矛盾体icon,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不去伤害他人。
    社会话题讨论圈
  • 为什么结婚数十年的夫妻会离婚?要求“过”了,沟通“少”了

    2021-04-26
    图片
  • 孩子远行,留守家乡的「空巢父母」会遭遇哪些考验?该如何面对?
    2021-04-17
  • 为什么不建议子女「长期伺候」老人?身体的疲惫远不及心理的崩溃
    2021-04-11
    2317跟贴
  • 单身老年人选择「搭伙过日子」会遇到哪些问题?该怎么办?
    2021-04-09
  • 大龄单身剩女:35岁好找对象吗?
    2021-04-09
    135跟贴
  • 帮子女带孩子的父母们:子女不领情,还嫌这嫌那,究竟错在哪?
    2021-04-07
    101跟贴
  • “带孙焦虑症”成了老年人的社会病,1800万老漂族的“苦与闷”
    2021-04-06
  • 《我的姐姐》原型中的姐姐扬言谁愿意养谁就带走,不然就只能饿死 看了#电影我的姐姐# ,又看了网传原型,我更愿意说这是“人性的博弈”,显然原型输得彻底。
    即便这位原型姐姐至今都不觉得后悔,说自己怎么样的正义,抱歉,那叫做人性的黑暗面,很彻底! 有人说《我的姐姐》的开放式结局不好,甚至说是刻意升华,我想影片所要表达的就是一个留给我们的问题,或者那位原型姐姐的问题:该如何不辜负自己,同时也不放弃对亲人的责任? 张子枫饰演的姐姐给了我们一种人性的光,即便她最终没有选择弟弟,我们也不觉得她有什么问题,甚至会支持; 可是原型的姐姐给予弟弟的只有残忍的冷漠,甚至不如对待陌生人,你可以不闻不问,但是没有必要去扼杀这个孩子的未来,他有什么错? 有的时候,不得不感叹“现实往往比故事残忍得多”。原型中的姐姐任由一两岁弟弟饿得嚎啕大哭,无动于衷,扬言谁愿意养谁就带走,不然就只能饿死他。 两套房子,财产没给弟弟留下一分钱。最后弟弟被人抱养(抱养者家境不好),姐姐签字,最后的她都没有一丝怜惜和不舍,没有一丝后悔与愧疚。 自始至终,这位姐姐都没有觉得自己做得有什么不对。我想这并不是所谓的女性觉醒,而是人性里的黑暗面的爆发,更是对生命的不尊重,真的难以接受。 对哪怕是一个陌生人的人生毫不在意,毫不吝惜,只为换来自己的安稳。抱歉,这不是倡导你圣母,而是人最起码要保留一丝人性,给他人一个后路,而不是彻底断路。
    家里那些事儿
  • 送父母去养老院的子女们:孝顺的背后隐藏着“省事”和“没办法”
    2021-04-05
  • 为什么清明要去祭奠先人? 为什么清明要去祭奠先人?
    人活一生,留下的只有记忆,当没有人在记得你的时候,你便是彻底地逝去了。 作为生者,我们要保存好这份逝者的记忆,他们即便逝去,也依旧活在我们心中,最起码记得有过这个人,他与我们一起生活,存在过。 正如杜牧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在清明节这天触景生情的佳作,生动地描绘出人们对于逝者的思念,更点出了“断魂”的意境。 世人都在清明缅怀故去的逝者,却很少有人知道珍惜当下。正如杜牧的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是问酒处,准备借酒消愁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但却为我们道明了一种方式,消愁的方式。 可是“愁”从何而来?过去,当下,还是未来,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却又有着同样的失落与遗憾。无论是哪一种,只要你逝去了,一切也就烟消云散,留给世人的只有记忆。 所以,在缅怀逝者的时候,我们不妨回归过去的点滴,借此倾诉心中的苦闷,从而借此解忧。 我们也应该明白,逝者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与其忧愁,不如把握当下,珍惜时光,去做一些生者该去践行的事情。 切勿当你逝去的时候,留下的只有遗憾、凄凉、憎恨的记忆,而是要给其他人留下温暖的记忆。在清明节这一天,缅怀逝者的时候,不忘记告诉自己“不负韶华,不负当下,更不要辜负自己!” #清明踏青的正确打开方式#
  • 中老年女性乐单族:“追求爱情、自由和个性,只做自己!”
    2021-04-03
    88跟贴
  • 被误解的「单身族」:年轻人不愿意谈恋爱、谈婚姻的三点原因
    2021-04-01
    10跟贴
  • 一部《我的姐姐》,道尽了中国式姐弟关系的“矛与盾”
    2021-03-30
    12跟贴
  • 帮儿女带孩子的“老漂族”:尽量不要与儿女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
    2021-03-29
    10跟贴
  • 8旬母亲摔骨折儿女放弃治疗,4个儿子3个女儿怕花钱!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4个儿子3个女儿只坚持了2天,这是怎样的不孝子!】这位临沂费县的80岁老人24日在家摔倒造成骨折被送医,25日却被子女带回家,在家保守治疗。据了解,坚持将老人带回来的是老人最小的儿子,其他子女对此也无能为力
    无能为力?保守治疗?都不是,实际上只是怕花钱、怕麻烦罢了。人家医生已经表明术后愈合的好老人可以恢复自理能力,否则就是终生瘫痪。而在术前检查中,老人除了血糖高,是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的。 可是这7个子女却依旧选择了保守治疗,这是出于何种考量?相信明眼人都会明白,老人子女们的目的昭然若揭,既怕麻烦,又怕长期的医药费,谁都不想担负这个责任。 这也是为什么老人以前一直处于“独居”状态的根本原因,子女没有尽到赡养责任,更与传统孝道不沾边,希望相关部门可以介入,让老人获取该有的权益和治疗。(建议村委会和相关的亲戚,以及当地机构给予一定的调和与帮助,这也是“好面子”的人最不想看到的。) 老人一生操劳,养育了这些子女,临到晚年却看到子女们一个个对其避之不及,心中的心酸与苦楚,常人很难去感同身受。 但是,即便是作为外人,看了也会对老人子女的行径鄙夷,这也是我们骨子里的“孝道”与对亲情的珍视在发挥作用。 然而,现实中老人的子女却摈弃了这两点,不知道他们的子女对此作何感想,会不会也如他们一样对待自己的父母,这一点我们无从知晓,但“榜样”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这一点我始终坚信!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