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光

霞光

网易号

关注
96粉丝
10关注
2416被推荐
IP属地:河北

12枚勋章

助力和谐文明社会建设

  • 这位开国将军因一奇功令毛泽东破格授予其中将军衔!(四)
    接上回:中原突围时,皮旅隐蔽在刘家冲那个小山沟里,就是父亲在白雀园驻地附近的一个地方,他早就看中了这个隐蔽之地,这片黑松林里最终隐藏了皮旅6000人马。”刘家冲是个小山村,只住有六户人家,小丘陵地带,树木茂密,位于敌军主力的接合部,在敌军运动的两条公路之间。这里没有大山,在敌人看来是不可能隐藏大部队的。别说敌人没想到,就是一旅的官兵也没有想到旅长会下这步险棋。皮定均正是利用敌人的这种麻痹心理,做出了这个大胆的决定。 狂风暴雨夜幕下的转移 6月26日一整天,一旅顽强阻击敌人,炮声隆隆,杀声震天。皮定均采取了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每个支撑点都是一个山包,每个山包都自成一体,但相互之间又火力交叉,阻击着敌人的推进。皮定均在指挥所里注视着敌人的行动。望远镜里,敌人进攻的队形像潮水一样,一浪退下去,一浪又涌上来,但一次又一次被一旅击退。 “敌人盯得这么紧,怎么才能把部队收回来呢?”皮定均在思索着。到了中午,突然出现了转机。原来忽紧忽慢的阵雨骤然变成了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一片混沌,几米之外不见人影。 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出击!把敌人赶得远一点,撤下来,前面留一个营。”皮定均果断地下了命令。随后,他又对作战科科长许德厚说:“你马上去一团,让他们完成掩护任务后,立即去刘家冲。记住,要在2点钟赶到。” 这是他第一次透露隐蔽点。不久,隐隐响起了冲锋号声、机枪声、步枪声。枪声减弱后,只有风雨在狂虐地呼啸。一个旅防守20多公里,只用了半个钟头,就收起来了。皮旅的几千人马悄然无声地撤下阵地,与风雨融成一体。 6月26日晚,皮旅冒着狂风暴雨出发了。除了几个旅、团领导,没有人知道将要去何方。被踩得稀烂的路面转眼间就被暴雨砸平,没有留下半点痕迹。将近黎明时,皮定均收住了脚。一夜强行军40多公里,终于到了刘家冲。 一轮朝阳,照着近在咫尺的东、南两条公路。国民党军十几万人,几百门大炮,上千辆汽车,向西紧追,藏在树林里的6000多名指战员都能感觉到地面在颤动。 倘若敌人的行军队伍有侧方搜索队,倘若敌人对沿途经过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林射击试探,倘若有几个战士溜出队伍去抓鸡,倘若有奸细去告密,情况又会怎样?那样一旅将插翅难飞,陷入四面受敌,被彻底围歼的境地。皮定均的胆量是超人的,他的这一招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未完待续)
  • 这位开国将军因一奇功令毛泽东破格授予其中将军衔!(三)接上回:一旅官兵都是他从抗战中出生入死拉出来的战士,这个“卒”可是6000多条生命,6000多名抗日精英啊,他不甘心也不忍心!于是,他和旅党委接受任务后,一面部署部队阻击敌人,一面思考在完成掩护主力任务后的生存问题,研究如何创造“保车不丢卒”的奇迹。完成阻击任务后呢?主力越过平汉铁路,一旅背后没有了依托,四面全是敌人,又将向哪个方向突围呢?
    “西进,去追主力!”有人在旅党委会上提议说。但这个建议被否决了,理由很简单,如果尾随主力西进,势必把敌人全部引向西,这对主力极为不利,而且把自身置于3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之中,有被前后夹击的危险。 向南,有长江天险,一支孤军要突破它是绝对不可能的。 向东北或向北?黄淮平原和纵横交错的河流,眼下正是黄梅雨季,要连续渡河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只有唯一的方向———东面,与主力背道而驰,把追兵引向东,减轻主力的压力,但东面有敌四个军,还有反共老手顾敬之的地方武装。面对十几万敌军,历时半年,打下的几十道铁箍,以区区数千人之旅、疲惫之孤军闯如此雄关,无疑是以卵击石。 然而,“敌人守备最坚固的地方,也有可能是最薄弱的地方”。皮定均思考,主力西进可以瞒住敌人一时,但无法长久隐瞒,敌人一旦得知主力西进,东部兵力会拥向西部,东部就会转变成为敌人守备的薄弱环节。 就这样,一旅突围的方案确定了,皮定均和徐子荣商量后决定向东突围。但是如何突围呢?这确实是个难题,向东突围,这时敌人主力还没有离开,现在向东突围是自投罗网。 旅党委有人提出:“集中火力,选择敌人两军的间隙强行突破,劈开一条血路,沿着大别山脊向东插。”这个方案一提出来,马上有人反对:“这样一来,就马上暴露了我们的企图,我们很难脱身。” 还有人说:“向东南,直奔大别山腹地,这样走还可以避开顾敬之的土顽势力。”这条路,皮定均也考虑过,还派人去实地侦察过,但是那里地形复杂,必须强占高地,而且很难做到避实击虚,只能硬突,敌人十几万人马,怎么也能把你堵住。“可以化整为零分散突围。”还能化零为整吗?这是逃命为主的无组织行动,是绝对不能采取的。皮定均态度严肃,会议有点僵。 一直没怎么发言的徐子荣说话了:“来个回马枪:完成掩护任务后,我们全线出击,然后一收,在哪儿藏起来,等敌人出击,他追过去,我们再往东插。问题是一个旅,防守20多公里宽的正面,怎么收?向前一个佯攻,这好办,可紧跟着收下来,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藏兵,谈何容易?”徐子荣的话提醒了皮定均。他立即想到了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方:刘家冲。 皮定均的儿子皮效农回忆说:“父亲对山川地形地貌的把握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抗战时他在一二九师刘伯承手下当团长,有一次骑马去师部见刘师长。一到师部,刘师长问他一路上经过几座山、几条河、几个村庄,叫什么名字,什么地形,把他问住了。他只顾骑马赶来,没有想到其他的。但从那以后,他就多了一个心眼。凡是走过的山川河貌,他都一一默记在心。部队一到宿营地,他就去看地形地貌。中原突围时,皮旅隐蔽在刘家冲那个小山沟里,就是父亲在白雀园驻地附近的一个地方,他早就看中了这个隐蔽之地,这片黑松林里最终隐藏了皮旅6000人马。” (未完待续)
  • 这位开国将军因一奇功令毛泽东破格授予其中将军衔!(二 )
    接上回:6月23日,毛泽东电复中原局:“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第一旅旅长皮定均,安徽省金寨县人,14岁参加红军,在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斗争和创建川陕根据地的斗争中,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后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抗日战争时期,皮定均率豫西抗日先遣支队跨过黄河天险,在日、伪、顽的层层包围下,创建了豫西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率部南下桐柏山,后编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 一旅下辖3个团,6000余人,驻扎在光山县泼陂河地区的白雀园,位于中原部队驻区的最东面,守卫着中原解放区的东大门。 国民党判断中原部队主力会向东突围,故将主力布置在东、南、北三个方向,仅在一旅正面商城潢川一线,就猬集了4个正规军和3个保安团、3个民团,并在一旅阵地的东南面构筑工事,构筑了纵深二三十里的封锁区,又在东北面的潢川平原留一缺口,妄图当解放军突围时诱我进入其设下的陷阱。中原部队主力向西突围,一旅防区就成为保障主力突围侧后方安全的主要屏障,也成为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目标之一。 6月24日下午,一旅旅长皮定均和政委徐子荣接到纵队急电,从旅部驻地白雀园疾驰40多公里,到达泼陂河纵队作战处。纵队司令员王树声向他们传达了党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精神,命令一旅从即日起,想尽一切办法拖住敌人,向东行动,迷惑敌人,掩护主力向西突围,使敌人三天之内找不到中原军区部队主力的行动方向,待掩护主力越过平汉铁路后,一旅即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选择突围方向。 当晚,皮定均和徐子荣赶回白雀园,迅速召开旅党委会议,制订作战计划。皮定均当夜即布置一团、二团向东、东南、东北方向移动,摆出与敌决战姿态,以吸引敌人的兵力,造成大部队向东集结的气势,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东面来,便于主力向西突围。 皮旅的声东击西之计果然奏效。6月26日拂晓,国民党军对中原部队发起围攻。由于被一旅的行动搞得摸不着头脑,不知中原军区部队主要意图是什么,西进的部队是少数还是多数,是主要的突围方向还是佯攻方向,所以东线之敌尚不敢轻举妄动,只是试探性地进攻,大大减轻了向西突围的中原军区主力的压力。 到了下午,国民党军察觉第一纵队主力已向宣化店移动,攻势骤然猛烈起来。敌人兵分三路,从正东、东南和东北方向,向一旅阵地扑来。 面对强敌的多路进攻,一旅各团沉着应战,利用工事、丘陵、山沟、稻田、河道等有利地形,坚决阻击,节节抵抗,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价。至傍晚,国民党军在一旅的顽强阻击下,未能越防区一步。 在一旅于东面顽强抗击进攻之敌的同时,6月26日晚,中原军区又命令鄂东军区独立第二旅秘密接防中原军区司令部,伪装成中原军区司令部,为一旅减轻了压力。 瞒天过海,6000余人隐藏于敌人夹缝之中 突围方向与主力背道而驰 6月24日下午,皮定均接到王树声命令后,就在思考,为了中原军区的大局,“丢卒保车”全旅上下毫无怨言,但“保车能不能不丢卒”呢?一旅官兵都是他从抗战中出生入死拉出来的战士,这个“卒”可是6000多条生命,6000多名抗日精英啊,他不甘心也不忍心!于是,他和旅党委接受任务后,一面部署部队阻击敌人,一面思考在完成掩护主力任务后的生存问题,研究如何创造“保车不丢卒”的奇迹。(未完待续)
  • 这位开国将军因一奇功令毛泽东破格授予其中将军衔!(一 )
    1955年全军评定军衔时,总干部部领导向毛泽东呈送授衔报告。当毛泽东看到皮定均按资历拟申报少将衔时,当即表示:“皮旅有功,由少晋中。”此后在审阅全军将帅授衔名单时,毛泽东又在皮定均的名下注了6个字:“皮有功,少晋中。”不久,皮定均被破格授予中将军衔,时年41岁。 1976年7月7日,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从漳州乘直升机去东山岛三军演习现场视察。不幸的是,直升机撞毁在漳浦县灶山上,皮定均以身殉职。在其追悼会上,毛泽东送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悼亡花圈。 解放军开国将帅千余人,毛泽东为何对皮定均另眼相看?这是因为在解放战争期间的中原突围中,皮定均任旅长的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立下了奇功,让党中央和毛泽东刮目相看。 临危受命,在30万敌军的虎穴中扛起了主力的大旗 1946年6月,中原大地战火再起。国民党军挑起内战,蒋介石调集30万重兵,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企图在48小时内全歼中原解放军6万官兵。 敌强我弱,军情万分危急!党中央命令中原部队“立即突围,愈快愈好”。大部队突围,谁来掩护?谁来假扮主力迷惑敌人?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简称“皮旅”)肩上。大家都明白,担任掩护任务意味着牺牲,是不得已的“丢卒保车”之举,皮旅凶多吉少。 那么中原军区具体面临什么样的困境?皮旅面临的又是什么样的险境呢?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蓄谋发动新的内战,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中原解放区以及中原军区李先念部,因阻挡在蒋介石向全国部署兵力的咽喉要道,成为首要进攻目标。 中原军区部队6万人,按照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部署,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坚守中原前哨,牵制了国民党30万军队,为华东、华北、东北等解放区做好反内战准备,赢得了宝贵时间。 此间,国民党也完成了发动全面内战的部署,在中原解放区周围先后调集了11个军26个师30万兵力,挖通战壕10万余条,构筑碉堡6000余座,将中原解放军6万人重重围困在以宣化店为中心、南北纵横不到200公里的狭小地带,妄图在7月1日发起总攻,48小时之内全歼中原解放军,为发动全面内战扫除障碍。 内战一触即发,中原解放军万分危急!在完成牵制敌人,延缓内战爆发的战略任务后,中原局、中原军区请示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于6月26日主力兵分南北两路向西突围,以第一纵队第一旅向东佯动,伪装主力吸引敌人,掩护大部队跳出包围圈。 远在延安的党中央和毛泽东,时刻关注着深陷虎穴的中原军区。6月23日,毛泽东电复中原局:“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未完待续)
  • 林彪叛逃后毛主席对军队有些不放心让邓小平赶快出来主持工作!
    林彪叛逃坠机身亡后,毛主席急需需确保军队领导班子的团结和忠诚。他在林彪坠机之前已经预先采取措施加强了军队对他的支持以防范林彪。例如,1971年8月他亲自视察了华中和华南地区的部队,公开谈到他和林彪的分歧。他还撤换了一些军队领导人,削弱了林彪的势力。坠机事件后,政治局中的四名军队干部,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和邱会作,被要求在10日内表态与林彪划清界限。其实这些人在几天之内便被抓了起来,直到80年代末才得到释放。 毛泽东撤掉彭德怀后,在1959年依靠林彪团结部队;同样,林彪死后,他也需要有人来加强中央对军队的领导。毛泽东先是依靠在军队中德高望重、从不树敌的叶剑英元帅,他比林彪大10岁,没有权力野心。但是在1973年底,毛泽东开始依靠手腕更强硬的邓小平去处理美中关系时,他也转而利用邓小平帮助他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据说,在中共“十大”后不久,毛泽东为了考验王洪文和邓小平,曾经问过他们,自己死后会发生什么情况。王洪文说,主席的革命路线将会继续。邓小平深知各大军区司令员的权力,他说,可能“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毛泽东认为邓小平的回答更好,同年底各大军区司令员就进行了大规模的对调。 对调之八大军区司令(上下对应)。左起,上:李德生、杨得志、许世友、韩先楚;下:陈锡联、曾思玉、丁盛、皮定钧。 毛泽东在中共“十大”后不久获悉,刚当上党的副主席的军队领导人李德生在林彪还在世时给他写过效忠信。这件事让毛泽东大为震惊,他担心其他大军区司令员也可能与林彪的关系过于密切,于是决定对他们进行调换;为了减少他们调换职位后网罗亲信的风险,他们在调动时不能带走自己的人马。当毛泽东又发现其他军队领导人写给林彪的一些效忠信后,对曾为林彪工作的北京的领导班子愈发怀疑,于是决定把跟林彪没有密切关系的军区领导人调到北京。林彪大权在握时邓小平一直在江西,所以毛泽东知道邓小平不可能和林彪关系密切。他还知道,军队的两个关键领导人——已被调往沈阳军区的李德生和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这一最敏感职务的陈锡联——都在邓小平的第二野战军任过职,所以他相信邓小平能够管住他们。 军区司令员大换班后不久,毛泽东宣布他请来了一个军师——邓小平。他要让邓小平担任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委员。用他本人的说法:“我想在政治局添一个秘书长,你不要这个头衔,那就当总参谋长吧。”邓小平一向重实权不重虚名,他客气地谢绝了那些头衔。毛泽东心里清楚,任命邓小平可以让军队上层松一口气,这不仅是因为邓小平在军队中的资历,还因为他们确信邓小平不会进行打击报复。虽然邓小平为了向毛主席表忠心,严厉批评受林彪影响的几大军区司令员,但这些人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很清楚邓小平这样做出于无奈。 任命邓小平后,并没有明确叶帅和邓小平两人谁排名在前。但两人相互尊重,在与军区司令员开展工作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郭世霞)
  • 他曾是许世友当年手下一小兵后来比许世友官位还高!
    1942年7月1日,八路军总部在山东烟台、威海等地成立胶东军区,许世友被任命为军区司令。不过,此时的许世友肯定想不到,就在他的这支部队里面,后来竟然出了两位中央军委副主席。 一位是迟浩田,另一位是张万年,都在1995年成为中央军委副主席。而且,两人都是上将,迟浩田1988年,张万年1993年。 其中,张万年1944年入伍,成为胶东军区的一名战士,年仅16岁;迟浩田则是1945年入伍,也是16岁。今天要介绍的,就是这位迟浩田上将。 之所以说迟浩田比许世友的官位更大,自然是有根据的。 先来看许世友,曾担任过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 而迟浩田是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三大职位都比许世友高一头。 而且,在我军历史上,担任过总参谋长、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这三个职位的只有四个人,前三位分别为:彭德怀、徐向前、叶剑英,清一色的开国元帅。 可见,迟浩田在我军的地位有多高。 当然,这是后来的成就,在刚入伍时,迟浩田还只是许世友帐下的一名普通的小战士,隶属于胶东军区五旅十三团。 请注意,五旅十三团可是大名鼎鼎的英雄团,第一任团长是聂凤智,开国中将,赫赫有名的“黑虎”猛将。胶东军区并入华东军区后,十三团改成了华野九纵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九纵司令还是许世友。在解放济南的战役中,有一个团被评为“济南第一团”,就是迟浩田所在的七十三团。 1949年解放上海时,迟浩田所在的第27军就是主力部队之一,迟浩田担任第7连政治指导员。在一次战斗中,迟浩田带着两名战士,出其不意地插到了敌军的背后,面对一千多名敌军,迟浩田没有丝毫的迟疑,大声喊着赶快投降,缴枪不杀。敌军不知道怎么回事,还以为被大部队包围了,都乖乖地举起了手。就这样,三名战士,不费一枪一弹,就俘虏了一千多名敌军,其中还有一位副师长。 27军军长聂凤智听说后,感觉很不可思议,就对团长说:“把这个迟浩田找来,我看看他长得什么样的三头六臂,竟能制服1000多敌人!”迟浩田去了之后,聂凤智哈哈大笑,说:“噢,原来你没有 三头六臂呀!头倒长得不小!” 这件事,充分说明了迟浩田的智勇双全。 迟浩田是一个非常念旧的人,当年他刚入伍时,班长名叫艾奇,对他很照顾。几十年后,艾奇去北京找迟浩田,此时的迟浩田已经是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位高权重,因此艾奇心里很忐忑,担心迟浩田不认识他了。 但是,当迟浩田得知老班长来北京的消息后,立刻去了老班长住的招待所,一见面就紧紧地抱在了一起,一边笑一边抹眼泪。中午时,迟浩田专门让夫人去买了几个菜,招待老班长。菜虽然很简单,但包含在里面的感情,却浓得让老班长终身难忘。 迟浩田担任总参谋长后,跟一位副总参谋长住在一栋两层的房子里,起初,这位副总参谋长想让迟浩田住一楼,自己住二楼,因为一楼面积更大,出入也方便。但迟浩田死活不同意,说:“您年纪比我大,住一楼方便些,您要是不住,我也不住。” 这位副总参谋长只好搬到了一楼,直到晚年仍然对记者提起这件事,感动不已。 迟浩田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他的儿子曾在部队当兵,但直到复员,也没有人知道他是迟浩田的儿子。他的女儿复员后,也成了一名普通的工人,从来没有向父亲提过任何要求,因为他们知道,父亲是不会帮他们的。 (郭世霞)
  • 他曾是许世友当年手下一小兵后来比许世友官位还高!
    2024-05-28
  • 他西沙修机场 南沙夺礁盘 这位开国少将干得漂亮!
    1955年,我军共有798位将领被授予少将军衔。在这些少将里面,有三位后来在政界和军界勇猛前进。其中,汪东兴和李德生先后做到中共中央副主席,而刘华清则成为中央军委副主席。 刘华清虽然11岁就成为儿童团长,14岁就参加工农红军,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见证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但由于他年龄较小,主要从事文化宣传、政治教育、后勤保障等工作,所以,在1955年授衔时,只是授予了少将军衔。 没关系,对于一位新中国成立时才33岁的刘华清来说,那时还有无数的机遇和挑战在等待着他。 新中国成立后,这位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的“旱鸭子”就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在赴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4年后,刘华清就先后担任海军旅顺基地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等职务。1982年8月,刘华清又先后任海军司令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就在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任上,刘华清干了一件非常漂亮的事。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中国国家海洋局在南沙海域新建1个海洋观测站。刘华清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安排在南沙永暑礁建立海洋观测站。不仅如此,他还极力主张,为了保卫南沙群岛,有必要在西沙修建机场。 这个主张并非刘华清首创。早在1974年,邓小平也提出过建议,说:“西沙机场以后一定要搞,那里位置重要,可以前伸到东沙、南沙,并控制南沙。”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 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意了刘华清的建议。 那么,西沙机场到底修建在哪里呢? 刘华清与海军的领导多次交换意见后,决定:在西沙的永兴岛,建立一个平时可以担负运输任务、战时可以执行战斗任务的机场。 永兴岛是西沙群岛面积最大的岛屿,北距海南200多公里,南距永暑礁800公里,西距越南400多公里,正好处于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的枢纽位置,在南海的战略地位很重要。 在刘华清等人的推动下,西沙机场工程开始建设。到1991年,西沙机场建成通航。这就意味着,使解放军海空作战能力向南推进了几百海里。对于保护南沙和西沙,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中国将在南沙永暑礁建立海洋观测站的消息披露后,越南方面蠢蠢欲动。越南外交部宣称,将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建立海洋观测站进行干预。越南军舰多次抵近永暑礁,对海洋观测站建设进行侦查和骚扰。 中国海军敢于维护国家尊严和主权完整,派遣东海舰队、南海舰队的舰船抵达永暑礁附近海域。1988年3月13日,中国和越南军舰在赤瓜礁形成对峙。 接到海军的报告后,刘华清下令:“只要对方先开第一枪,就坚决歼灭他!” 3月14日,中国海军人员和越南武装人员在赤瓜礁发生冲突。在混乱之中,越南士兵开了第一枪——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战斗在50分钟内结束,中国海军以轻伤一人的代价,毙伤越军400余人,击沉越船2艘,重创越船1艘,俘虏越军40多人,其中中校军官1人。 在海战进行之中,刘华清与海军司令员张连忠一直保持电话连线,下令:“能上的岛、礁、沙、滩都要上,没有人的礁也要上,不能仅仅满足刚夺回来的6个岛、礁。咱们夺得越多,就能为今后解决南沙问题增加更多的筹码!” 于是,中国海军再接再厉,不但夺回来6个岛、礁,还在6个礁上进驻了部队。 1988年9月,刘华清被授予上将军衔。(郭世霞)
  • 毛泽东主席曾五次授予这位开国战将独断大权!
    粟裕是共和国第一大将,军事才能非常杰出,身经百战,有“常胜将军”之誉,战争年代,苏中一带曾流行民谣“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毛泽东主席在上世纪60年代对来访的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说过,他的战友中,数粟裕最会打仗。 1945年6月,粟裕接连三次取得天目山大捷。毛泽东对粟裕率先迈出大兵团正规战步伐十分欣赏,极富远见地对在场的周恩来等人说:“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后来粟裕果真做到了,队伍越打越大,越战越强。 解放战争中,粟裕以高超的指挥才能,连续取得了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经典战役的胜利。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粟裕杰出的军事才能之外,跟毛泽东对粟裕的高度信任与大胆任用也有很大关系。 解放战争之战略防御阶段初期,华中野战军在粟裕的率领下,在江苏中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进攻而连续进行的7次作战,七战七捷,首创打败国民党美械装备部队的胜利模式,毛泽东闻讯非常高兴,亲自起草文电,将这一仗作为范例通报全军学习:“希望各区仿照办理,并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 在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曾五次赋予粟裕军事指挥大权。 1946年,山野、华野集中行动,毛泽东电示:“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 孟良崮战役前夕,毛泽东电示粟裕:“当机决断,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 豫东之战中,毛泽东电示:“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要请示”。 济南战役前夕,毛泽东两次指示:“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 淮海战役原定于1948年11月8日发起,但形势的发展表明,战役的发起时间宜早不宜迟。粟裕当机立断,决定把战役的发起时间由11月8日晚改为11月6日夜间。当日19-21时,就把作战部署上报中央军委和陈毅、邓小平等,同时下令部队执行。11月7日,中央军委对粟裕的“机断专行”做出肯定,毛泽东授权粟裕“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 1947年8月24日,毛泽东盛赞粟裕的战绩:“我华东军在第一年作战中,已表现自己为全国各区战绩最大的军队。” 在西柏坡毛泽东向粟裕面授中原战机时,提起一年前孟良崮战役,毛泽东笑着说:“你们那样果敢,迅猛地消灭了74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粟裕脱口而出“蒋介石”,“精锐之师遭此惨败,实在没想到”,毛泽东又问“还有一个人呢”,“陈诚?”“不足挂齿。”“何应钦?”“何足道哉。”“白崇禧?”“离题千里了。”粟裕没法猜了,毛泽东说第二个没想到的就是我毛泽东! 连同很少夸人的林彪,也惟独对粟裕赞扬有加,而且还把粟裕的用兵比做神仙之举。解放战争中其他战区的战况通报林彪基本不看,华野的战报林彪却都认真研读。豫东之战胜利后,林彪感慨地对刘亚楼说:“粟裕尽打神仙仗。”见刘亚楼没听明白,林彪接着又解释道:“像豫东战役那样的仗,我是不敢轻易下决心打的。” 建国后,粟裕历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委等职,1984年2月5日病逝于北京。粟裕逝世后,中共中央在讣告中说他“尤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这样的评价在开国将帅中是绝无仅有的。一代军神刘伯承也曾说: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 (郭世霞)
  • 开国少将 张学良的弟弟 早在延安就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东北王张作霖的一生可谓是叱咤风云,中国近代史上名声赫赫。张作霖的一生总共有八个儿子,而其中最令人所熟知的当属少帅张学良。鲜为人知的是张学良有一个兄弟,他的这个兄弟是解放军的少将,这位少将就是张学思。张学思在张作霖的八个儿子当中排行老四,这个从大帅府上走出来的少将,却和他的其他几个兄弟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革命道路。 张学思在193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是西安事变被捕,不久后被释放。1938年,张学思到延安接受毛主席的接见,此后留在延安学习,之后才投入到抗日战争当中。 张学思到延安的当天,天气晴朗。张学思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毛主席的住所。只见毛主席一身旧衣裳,上面还可以看到几处补丁。张学思对眼前的一幕感到十分的震惊,想不到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竟然是如此的简朴。毛主席亲切地拉他坐下,操着浓重的湘潭口音问道:“你就是张学良的弟弟吧?”张学思回答:“是的,我是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 当毛泽东问到:“你感觉怎么样啊?能过得了这里的生活关吗?要不要钱花?”张学思脸刷的一下子红了,说:“主席,你可别把我当成小孩子!” “哈哈哈!”毛泽东爽朗地大笑起来,亲切地对张学思说:“你是个少爷公子出身,过去的生活条件那样好,初到延安,我担心你生活受不了呦!”张学思爽快地回答:“主席,我能受得了。好多同志都是这样过的,过得很愉快。他们能行,我也能行!”张学思将自己的心里话跟毛泽东讲:“延安虽然艰苦些,但我觉得这里的生活比什么地方都好。我要革命,要抗日!延安是最好的大学。” 抗日战争期间,张学思英勇抗日,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我党一直做到了晋察冀军区的参谋长,指挥了多次战役。 抗战胜利以后,先后担任辽宁省政府主席,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抗战胜利之后,一些东北的大人物说道:“大帅府理当物归原主,现在张学思应当重新搬回帅府。”张学思坚决的拒绝了这个要求,并且将帅府上交国家充公。解放以后,张学思被授予少将军衔,担任海军第一副参谋长、参谋长。(郭世霞)
  • 我国近年发现世界级宝藏并发布重要禁令高价也不卖!
    不同的金属有着迥异的特性,根据这些特性,它们被用于各个领域。 如一种战略金属钨,有良好的性能,熔点比铼还高,超过3400摄氏度,是地球上熔点最高的金属。 主要消耗钨最多的是工业行业,约有25%的供应主要用于制造工业中的各种高温合金。它的耐高温性能在军事领域也有广泛应用,特别是应用于高速飞行导弹。 钨元素可让导弹威力翻倍 钨最早是在1783年被发现,这种浅灰色或发白的金属可以与钢铸为合金,形成在高温下稳定的材料。它是地球上熔点最高的金属,其熔点超过3400摄氏度。 钨是一种在工业中有很大作用的金属,它的硬度和熔点都很高,最早被用来制作灯泡,后来发现它在军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坦克使用的穿甲弹就大量使用了钨。 高速飞行的弹头表面会产生很高的温度 可以让弹头在有限的重量下拥有更强的侵彻力,此外也用作为高速飞行的导弹的高温材料,所以钨矿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 而中国的钨储量十分丰富,已探明储量位居世界第一,全球的钨有80%都在中国。中国钨矿的储量比世界其他三十个国家加起来还高三倍,欧美日多国都依靠从中国进口。 钨合金在工业中也应用广泛 近年来,江西省的地质工作者在浮梁县发现超大型钨铜矿---朱溪钨铜矿,探明三氧化钨资源量286万吨,钨矿储量规模刷新世界纪录,成为迄今世界上发现的资源量最大的钨铜矿,这一个矿的储量就比得上世界上很多国家钨矿的总储量。 而我国近年开则大力开展环保整治,不合格者一律关停,手续不完备者禁止开采,出口实行严格管制,未经许可者,高价也不能卖。(郭世霞)
  • 我国近年发现世界级宝藏并发布重要禁令高价也不卖!
    2024-05-26
  • 河北衡水:“中国好人”孟凡领用行动诠释雷锋精神
        在河北衡水提起孟凡领,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为其点赞,尤其是他一直以雷锋为榜样,用实际行动传递大爱的先进事迹,被人们传为美谈。   孟凡领今年63岁,15岁参军,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服役。1990年,他转业回到衡水后,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坚持学雷锋,做好事。   在孟凡领心里,学雷锋是一辈子的事儿。为了弘扬雷锋精神,2008年,他在“老孟爱心小院”里设立“学雷锋纪念馆”。每逢“五一”“十一”等节点,“老孟爱心小院”就会热闹起来,学生、志愿者、干部职工等纷纷来到小院,了解雷锋事迹,学习雷锋精神。每当这时,孟凡领便化身讲解员,为参观者讲述雷锋的故事,鼓励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做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看到困难学生上不起学,我心里就难过。”30多年来,孟凡领坚持资助困难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截至目前,孟凡领资助困难学生620多人,捐助资金100多万元。这些困难学生有的考上北大清华,有的考上天津大学,还有许多人考上了其他理想大学。孟凡领看到这些孩子圆了大学梦,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除了帮助困难学生,孟凡领还赡养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他在民政部门办好各种手续,在衡水饮食公司家属楼西边盖起22间平房,设立医务室、学习活动室、书法美术室、餐厅、宿舍。孟凡领给这里取名“爱心小院”,先后在此处照料助养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共计300多人。他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都由孟凡领负责,而且来去自由,他负责接送。孟凡领和老伴就是他们的服务员,每天给他们做饭、洗衣、洗澡、打扫卫生。每逢节假日,孟凡领还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让生活在“爱心小院”的人们感受浓浓温情。   疫情防控期间,孟凡领召集家人举行捐款仪式,共筹集善款8040元,其中还有孙女和外孙的压岁钱。孟凡领一家人的行动,点燃了“老孟爱心团”志愿者们的热情,短短一天时间,就收到了11004元捐款。由孟凡领发起成立的“老孟爱心团”的志愿者们还自发捐款购买5吨蔬菜,捐赠给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孟凡领和爱心人士还到衡水友力托老康复中心、福寿康养老院、振华康复托老院送温暖,为老人们送去了各类蔬菜。疫情防控期间,孟凡领共组织530余名志愿者进行捐资,购买消毒液、医用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2020年2月7日,他与孟祥存、王文忠捐款1.5万元,买了60桶84消毒液,捐献给桃城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执法人员。孟凡领还和王文忠一起,把2万元捐款汇往武汉。   孟凡领一直以雷锋为榜样,艰苦朴素、助人为乐。多年来,孟凡领先后荣获“中国好人”、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河北省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河北省优秀党员志愿者、衡水市道德楷模等多项荣誉。“我会尽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孟凡领说。 记者:夏晓婷 责编:郭世霞      
  • 傅作义建国后还藏有武器电台毛主席说了五个字:你留着用吧
    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任华北“剿总”司令,镇守北平。 傅作义字宜生,山西荣河(今山西省临猗县孙吉镇安昌村)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毕业,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先后参加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中原大战、绥远抗战、百灵庙战役。抗日战争时期,曾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 作为一代名将,傅作义的资历很深。早在1930年4月,他就升任第3方面军(总司令阎锡山)第2路军(辖第4军、第8军、第9军、第10军)上将总指挥兼第10军军长。 那个时期的国军上将,数量很少。 1949年1月31日,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统战政策感召下,在北平各界人士的推动下,毅然选择和平道路,率部和平起义,解放军接管城防,北平和平解放。 2月22日,傅作义和邓宝珊前往西柏坡中共中央总部驻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接见了他们。 1949年10月1日,傅作义以新中国领导人的身份,参加开国盛典。19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并根据他本人的愿望,任命为水利部(后为水利电力部)部长。12月,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军委又分别任命他为绥远军政委员会主席,绥远省军区司令员。 傅作义建国后竟仍居高位,党内有些人对此想不通。毛泽东便分别多次地在共产党员和群众中替傅作义做工作,而且对傅作义一直予以信任,经常请他到自己的住处,有时还邀请他一起吃饭看电影。 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主任的师哲晚年披露:“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让傅作义担任了水利部部长。约一年后的一天,他找到毛泽东,给毛泽东说,他还有多少电台,多少枝枪,存在什么什么地方。毛泽东说:‘你留着用吧。’他当然不敢‘留着用’。” (师哲:《我的一生——师哲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68页)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傅作义的生日。于是,毛泽东在1951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特意派薄一波把傅作义请来吃饭。吃饭时,毛泽东与他开怀畅饮,谈笑风生。 傅作义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毛泽东竟然留心到自己的生日,还请自己吃饭,内心十分激动,感慨地说:“毛主席真细心,真伟大,令人钦佩之至。” 建国初期,北京市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在天坛公园举行。毛泽东看到一半,就约傅作义离开会场,出去走走。 走到祈年殿时,毛泽东想起了1949年城外的解放军炮轰天坛临时机场,祈年殿被轰坏一角的往事,于是便指着修补过的一角,问傅作义:“宜生,你看这一块我们补得好不好。” 傅作义会意地笑笑说:“不仔细看,看不出来。” “如果我们兵戎相见,这墙补也补不得罗。”毛泽东高兴地说:“你是北京的大功臣,应该奖你一枚天坛一样大的奖章。” “天坛一样大的奖章”傅作义没有得到,但于1955年9月却得到了毛泽东亲自授予的“一级解放勋章”。 解放后,傅作义担任的职位有七项之多,可见党和国家以及毛泽东主席对他的信任。 这七项职位是:全国政协特邀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军政委员会主席、绥远军区司令员、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郭世霞)
  • 傅作义建国后还藏有武器电台毛主席说了五个字:你留着用吧
    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任华北“剿总”司令,镇守北平。 傅作义字宜生,山西荣河(今山西省临猗县孙吉镇安昌村)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毕业,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先后参加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中原大战、绥远抗战、百灵庙战役。抗日战争时期,曾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 作为一代名将,傅作义的资历很深。早在1930年4月,他就升任第3方面军(总司令阎锡山)第2路军(辖第4军、第8军、第9军、第10军)上将总指挥兼第10军军长。 图片旧将军照 那个时期的国军上将,数量很少。 1949年1月31日,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统战政策感召下,在北平各界人士的推动下,毅然选择和平道路,率部和平起义,解放军接管城防,北平和平解放。 2月22日,傅作义和邓宝珊前往西柏坡中共中央总部驻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接见了他们。 1949年10月1日,傅作义以新中国领导人的身份,参加开国盛典。19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并根据他本人的愿望,任命为水利部(后为水利电力部)部长。12月,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军委又分别任命他为绥远军政委员会主席,绥远省军区司令员。 傅作义建国后竟仍居高位,党内有些人对此想不通。毛泽东便分别多次地在共产党员和群众中替傅作义做工作,而且对傅作义一直予以信任,经常请他到自己的住处,有时还邀请他一起吃饭看电影。 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主任的师哲晚年披露:“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让傅作义担任了水利部部长。约一年后的一天,他找到毛泽东,给毛泽东说,他还有多少电台,多少枝枪,存在什么什么地方。毛泽东说:‘你留着用吧。’他当然不敢‘留着用’。” 图片接见 (师哲:《我的一生——师哲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68页)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傅作义的生日。于是,毛泽东在1951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特意派薄一波把傅作义请来吃饭。吃饭时,毛泽东与他开怀畅饮,谈笑风生。 傅作义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毛泽东竟然留心到自己的生日,还请自己吃饭,内心十分激动,感慨地说:“毛主席真细心,真伟大,令人钦佩之至。” 建国初期,北京市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在天坛公园举行。毛泽东看到一半,就约傅作义离开会场,出去走走。 走到祈年殿时,毛泽东想起了1949年城外的解放军炮轰天坛临时机场,祈年殿被轰坏一角的往事,于是便指着修补过的一角,问傅作义:“宜生,你看这一块我们补得好不好。” 傅作义会意地笑笑说:“不仔细看,看不出来。” “如果我们兵戎相见,这墙补也补不得罗。”毛泽东高兴地说:“你是北京的大功臣,应该奖你一枚天坛一样大的奖章。” “天坛一样大的奖章”傅作义没有得到,但于1955年9月却得到了毛泽东亲自授予的“一级解放勋章”。 解放后,傅作义担任的职位有七项之多,可见党和国家以及毛泽东主席对他的信任。 图片坐着笑 这七项职位是:全国政协特邀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军政委员会主席、绥远军区司令员、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郭世霞)
  • 河北衡水:宣扬孝道文化 传承中华美德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孝道文化。近日,“中国好人”宋瑞平联合市区爱心企业、单位,为社区的老人们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陪同老人们共度美好时光。 活动现场“中国好人”宋瑞平拿起理发的工具,一边为老人理发,一边与他们聊天。细致的服务和娴熟的手艺获得了老人们的认可。 志愿者为老人们提供沐足所需的药包,并进行沐足调理,他们还为老人们讲解养生知识。周到的服务让老人们体验到家的感觉。 在另一边的义诊现场,志愿者为老人们提供专业细致的口腔检查,并科普日常保健知识,耐心解答各类问题并给出专业指导及建议,帮助老人们及时了解自身口腔健康情况,远离口腔疾病。 “中国好人”宋瑞平多年来热衷于公益事业,多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收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此次孝道活动的开展,既促进了社会和谐,让老人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怀,搭建起志愿者们和老人们帮助互动的“桥梁”,让温暖与爱心在公益活动中不断传递与延伸。 来源:宋瑞平 责编:郭世霞
  • 河北衡水:宣扬孝道文化 传承中华美德

    2024-05-26
    图片
  • 罕见:两开国将军不仅同名同姓还同籍同乡同军衔!
    说到现在同名同姓的人并没有什么值得稀奇的事,甚至在军队中出现同名同姓的也有不少,但是在新中国开国将军中有同名同姓的还真的不多,同名同姓又同军衔而且还同籍同乡的那简直就是绝无仅有,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在开国将军中有两位同名同姓同籍同乡同军衔的少将,两人都叫:方国南 先说说第一位方国南将军。1913年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人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中,17岁加入红军,1937年9月23日,日军大队精锐部队向平型关进犯,方国南所在部队奉命在距平型关30里外进行伏击。第三天后,远处传来一阵汽车马达声,声音由远而近,那是日军的车队,骑兵紧随其后,很快,日军进入到了埋伏圈,在方国南旁边的是一个年纪比他还小很多的新兵,发现他的手有些发抖,方国南轻轻拍了拍对方的脑袋安抚“不要怕!” 随着红军的信号弹升天一声嘶响。“给我狠狠的打!” 刹那间,各种武器弹药全部投向山沟里的日军,小鬼子被打的蒙头转向自乱阵脚,手榴弹一番轰炸之后,冲锋号吹响,方国南和战友们上刺刀冲锋,一场白刃战顿时展开,方国南的排长刺死了6个日军后被日军刺死,方国南在这次白刃战中刺死十几个鬼子,自己也被刺伤。在清理战场后,方国南发现那位小战士牺牲了,他感到有些悲伤。 在后续的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方国南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战役上百次,在汾离公路伏击战和冀鲁豫反扫荡期间屡立战功,还参加过长征,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两广军区担任过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于2011年5月8日凌晨2时3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9岁。 另外一名方国南将军也是湖南省平江县人,1915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八路军冀中军区第十军分区主任,晋察冀军区陆军中学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补充二师政治委员。方国南将军也参加过长征。 建国后,方国南将军任湖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粤北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7年12月10日因病在长沙逝世,终年82岁。 两位同名同姓同籍同乡同军衔的将军实属罕见,他们分别退休后都选择在老家湖南养老直到逝世,他们从湖南走出去为新中国革命事业作出贡献,最后又不约而同选择落叶归根,走完他们光辉又波澜壮阔的一生。 这就是开始说的我军两位同名同姓,同籍同乡同军衔,两老人又在湖南长沙同一个地方:“杜家园”去世,绝无仅有中的真实故事。(郭世霞)
  • 罕见:两开国将军不仅同名同姓还同籍同乡同军衔!
    2024-05-25
  • 他敢跟钟伟抢战利品林彪每战必问他还活着吗
    在开国将帅中,钟伟的大名无人不知,堪称“勇猛”的代名词。其实,除了钟伟还有很多将军都以“勇猛”著称,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位开国少将贺东生,就不在钟伟之下。 说起来,贺东生跟钟伟还有过一段打了胜仗抢东西的故事,能说明这两个人的性格都很“疯”。 熟悉钟伟的人都知道,钟伟打仗有个习惯,每次胜利后,都会派人把战利品贴上自己部队的名号。这种行为其实是很霸道的,如果只有你一支部队还好说,战利品都是你的,没人跟你抢,要是好几支部队都参加了战斗,凭什么战利品都归你们部队啊?这个时候矛盾就出来了。 好在大家都知道钟伟的性格,很多时候都选择了息事宁人,但贺东生可不听这一套,非要跟你弄清楚不可。 有一次,贺东生和钟伟的部队都参加了战斗,打完后,贺东生的部队缴获了100多支枪,不方便带走,就留下一个班先看着,等回来再拿。这时候,钟伟也领着人来了,一看这100多支枪,喜欢得不得了,就让人贴上了自己部队的名号。 贺东生留下的人知道是钟伟,哪敢理论,只好回去报告领导。贺东生大怒,立刻去跟钟伟理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最后闹到了东野司令部,经过罗荣桓调解,才算给把事压了下来。 后来,有人跟贺东生提起这件事,贺东生哈哈大笑,说:“别人怕钟伟,老子可不怕!不过,钟伟确实是条汉子,跟他挣也挣得有面子。” 钟伟好“犯上”,曾有传闻用枪指着上司的脑袋下命令(后来证实是虚构),其实贺东生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那是在抗战时期,有一次贺东生所在的部队跟日军作战,日军构筑的碉堡非常牢固,好几次都被打了回来,贺东生急了,去找山东滨海军区司令陈士榘,要求用大炮把碉堡炸掉。 陈士榘说,我们的炮弹太少,威力也不足,起不了作用。 贺东生大怒,说:“你是舍不得那几发炮弹,我还舍不得那些战士呢!炮兵连长,给我轰!” 炮兵连长看了看陈士榘,意思是等他下命令,贺东生火了,上去就是一脚,冲着炮兵司令叫道:“我的命令就是司令的命令!再不开炮,老子毙了你!” 战斗胜利后,贺东生去向陈士榘报喜,陈士榘不无抱怨地说:“你这个毛猴子,眼里还有我这个司令啊!” 贺东生哈哈一笑,说:“司令,你现在就处分我吧!” 贺东生是湖南株洲攸县人,当年红军去攸县招兵买马,那个时候的贺东生又瘦又小,跟个猴子似的,没人要。但贺东生没有放弃,一路上跟着红军,红军去哪他去哪,最后招兵的领导被他的执着打动了,就收他当了个通讯兵。 贺东生绰号叫“毛猴子”,除了他长得精瘦、腿脚灵便,还有个原因就是他打仗不怕死,也打不死,像“毛猴子”一样,连阎王爷那里都没有他的名字。 1943年,有一次日伪军大扫荡,我军抵挡不住,上级命令迅速撤离,但清点人数的时候,却发现贺东生不见了。 当时日伪军为了清缴八路军,下了血本,一寸土地也不放过,只要有嫌疑的人,立刻枪毙。所以,人们左等右等,还是没能等到贺东生的消息,都认为他已经被日伪军杀害了,就在当天晚上给他设了灵堂。 没想到,灵堂刚建好,贺东生就回来了,还带着一个日军俘虏,把大家都惊呆了。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贺东生官居师长,每次打仗照样冲在最前面,对枪林弹雨毫不在乎,因此,每次打完仗,林彪都要问:“贺东生是不是还活着?” 有一次,罗荣桓见了他,看他活蹦乱跳的样子,笑道:“你这个毛猴子,怎么还活着啊?” 贺东生哈哈一笑,说:“阎王爷不收,咱有啥办法?” 不过,拼命归拼命,贺东生确实也是福将,闯过无数枪林弹雨,却一次也没有受过大伤,好像连子弹也都绕着他走。 建国后,有一次贺东生去部队公共澡堂洗澡,身上光溜溜的没有一处疤痕,旁边有两个人可能没认出他来,取笑说:“老同志是管后勤的吧?看看我们身上,这么多伤疤,都是战场上留下来的。” 贺东生笑而不语。突然,外面进来一个警卫员,喊道:“贺司令,外面有人找!” 贺东生走后,那两个人问是哪个“贺司令”?旁边人说:“连他都不认识?贺东生啊!”两人吓得半天不敢说话。 1998年8月27日,贺东生与世长辞,享年87岁。在他的坟墓里,是他生前最喜欢看的几部战争片。 (郭世霞)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