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的理念在进步,很多学校的老师的理念去停滞不前呢?
昨天在小区和其他家长聊天,几个公立学校的家长讲述了学校发生的一件事。
一个小男孩不听老师的指令,在不合适的时间乱动玩具,被老师打手。
因为被打哭了,所以孩子厌学,不想去上学了。
这个家长还算通情达理,她说:“自己不是也打吗?打手就打呗,无所谓的,过几天就好了。”
另一个家长说:“公立学校就这样,老师一点也不负责,能讲道理,为什么要动手呢?换成是私立学校,老师敢吗?”
这个妈妈表示,没有办法,胳膊拧不过大腿,孩子也不能转学,只能忍了,反正也没有造成伤害。
孩子不想上学,说明孩子已经有了抵触心理,不过家长顾虑的也是,即便是她找到学校,结果还是一样。
一些传统的公立学校的教育理念真的应该转变一下了,不要总是把孩子当成是小猫小狗,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吓唬,孩子能够听懂大人的话,可以正向沟通。
希望越来越多的幼师,能够多关注幼儿心理,多跟孩子正向沟通,正面引导,而不是再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制止孩子。
昨天在小区和其他家长聊天,几个公立学校的家长讲述了学校发生的一件事。
一个小男孩不听老师的指令,在不合适的时间乱动玩具,被老师打手。
因为被打哭了,所以孩子厌学,不想去上学了。
这个家长还算通情达理,她说:“自己不是也打吗?打手就打呗,无所谓的,过几天就好了。”
另一个家长说:“公立学校就这样,老师一点也不负责,能讲道理,为什么要动手呢?换成是私立学校,老师敢吗?”
这个妈妈表示,没有办法,胳膊拧不过大腿,孩子也不能转学,只能忍了,反正也没有造成伤害。
孩子不想上学,说明孩子已经有了抵触心理,不过家长顾虑的也是,即便是她找到学校,结果还是一样。
一些传统的公立学校的教育理念真的应该转变一下了,不要总是把孩子当成是小猫小狗,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吓唬,孩子能够听懂大人的话,可以正向沟通。
希望越来越多的幼师,能够多关注幼儿心理,多跟孩子正向沟通,正面引导,而不是再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制止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