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山区大场镇真北路3999弄61号,业主潘女士最近遇上了一件烦心事——

对门101室的邻居竟然在家开了一个“老人托管班”,分日托和夜托。

每天,接送老人的子女、家属等非本小区居民进进出出,给潘女士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当潘女士提出质疑时,邻居却自称 “合法合规”。

那么,养老托管究竟能不能开在居民楼内呢?

居民楼里开起 “老人托管班”邻居不堪其扰

早上7:30,还没等记者赶到现场,潘女士就打来电话说,得知媒体要来采访,对门101室已经连夜将屋内打扫干净,看似有搬离的迹象。楼组长徐阿姨也拍下了他们清理房间前后的对比。徐阿姨表示,昨天早上7点,她还看到屋里有广告,有老年人和阿姨,可晚上从超市回来,里面的广告已经没了,一片空荡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托老所内原样(徐阿姨提供)

潘女士介绍,对面的托老所是去年底开起来的。去年12月,该机构在楼道发鸡蛋,她当时就报了警。后来对方开了托老所,她也去沟通过,负责人曾跟她说会搬,给三个月时间。但到了6月9号,潘女士发现他们还是有好多人,再次沟通时,对方态度就变了,说随便她去打什么电话,找什么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屋内的老人护理床位(徐阿姨提供)

相关部门回应 “各执一词”听谁的?

原本答应搬离却没搬,潘女士先后联系了小区居委、物业、大场镇信访、大场镇城管、大场镇市场监管所,得到的回复都是没办法。直到打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后,她收到大场镇市场监管所的回复,称101室开托老所有营业执照,合法合规。她再次拨打12345确认,得到的答复仍是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阿姨得到的12345回复

记者咨询居委得知,101室住宅并未办过居转非。既然没有居转非,为何能合法合规?记者询问101室租户罗先生,他称宝山区民政局相关人员表示:“不鼓励不禁止,因为没有相关文件,想报备却没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采访

记者致电宝山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工作人员称该托老所不符合备案标准,场地不适合,无法备案,也不可以运营。但目前民政局没有执法权。

一边是当事人称想报备没法报,一边是区民政局说不符合标准不能备案,另一边镇市场监管所又表示合法合规,一个问题多个答案,让潘女士十分困惑。而罗先生表示,后面会暂停日托,但夜托还会有,称是照顾 “亲戚朋友的老人”。

大场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工作人员则表示,在认定上存在难点,因为城管对于居改非更多是针对改建、结构改变等情况,而该托老所没有这些情况,不像群租房有隔断等结构改变,所以缺少认定的方式方法。

政策明确却落地难养老机构监管如何破局?

去年10月,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养老服务机构登记与备案管理办法》,其中场地要求就包括建筑设施、消防安全、取得用地等10项,针对养老机构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清单多达35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养老机构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清单多达35件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像开在居民楼里的这个托老所,其认定和管理却成为了一个典型难题,值得民政、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等部门好好深思。

本文来源:话匣子 作者:高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