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洮:破土而出的“向阳花”
“裴叔叔,我给你画了新造型,你看你根根翘起的胡子,是不是和春天里会飞的蒲公英一模一样?”近日,11岁的王心怡踮着脚,将一幅蜡笔画塞进裴凯手里。画纸上,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牵着弟弟,旁边站着戴眼镜的“裴叔叔”,三个人的笑脸比窗台上的多肉植物还要鲜艳。这是定西市临洮县站滩乡结对关爱干部裴凯第18次走进这个特殊的家庭,而眼前这个会用比喻句描述亲情的女孩,曾在半年前见人就往爷爷身后躲。
2023年冬天,裴凯第一次推开王心怡姐弟家门,扑面而来的是混杂的中药味。64岁的奶奶在灶台前熬药,8岁的王仕燚正踩着小板凳往晾衣绳上挂洗得发白的校服,袖口还沾着画笔痕迹。两年前父亲意外离世,母亲改嫁失联,这对姐弟就像被暴风雨打落枝头的雏鸟。
学校老师曾担心:“心怡作文本上的字总是歪歪扭扭,有次写《我的爸爸》,整整一页都是泪痕。”但裴凯在床头发现的笔记本,改变了他的认知——泛黄的纸页上,工工整整记录着家庭每天的开支:爷爷降压药38元,弟弟铅笔2角,洗衣粉15元,末尾画着小小的笑脸:今天帮同学画画,她送我半块橡皮。原来在命运的裂缝中,这对姐弟早已悄悄长出羽翼。
最初的走访总伴随着沉默。裴凯第一次走访入户送书包时,心怡捏着书包带的手指节发白,弟弟躲在奶奶身后只露出半只眼睛。他没有急着送物品,而是蹲下来翻看孩子们的课本:“呀,心怡的英语笔记比我当年工整多了,这个音标怎么读教教叔叔?”当发现弟弟在课本上画机器人时,他掏出了手机“我儿子也喜欢这个,能不能画张贺卡送给他?”
真正的转机发生在那个秋雨绵绵的傍晚。裴凯冒雨赶到时,发现姐弟俩正在用塑料布捆绑漏水的厨房水管。他二话不说,做了简单的检查之后,先把自来水总阀关掉,又去五金店买了新的水管。心怡看着裴叔叔湿漉漉的头发,不说话,只是拿来毛巾塞到裴凯手里就跑了,裴凯笑着说:“看来咱们小心怡还是个会体贴人的小棉袄,我没有女儿,以后叔叔就是你们的爸爸。”
随着“裴叔叔”走访次数的增加,这个曾经被阴霾笼罩的家庭渐渐有了生机。当他读着心怡的作文“我不怕困难,因为有很多双手牵着我往前”,作文里有爷爷奶奶、老师同学,当看到裴叔叔三个字出现时,裴凯眼角湿了。有一次,裴凯像往常一样去看望他们,奶奶抹着眼泪说:“娃儿把政府给的生活费攒起来,给我买了养身子的药。”
这场持续500多天的爱心接力,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帮扶关系。裴凯的工作日志里记录着这样的细节:心怡会把获奖的绘画作业送给他,奶奶会把晒干的蒲公英茶塞进每个上门干部的公文包。更令人欣喜的是,在学校里姐弟两个都成为了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当春日的阳光再次唤醒沉睡的泥土,心怡和弟弟的书桌上多了两盆新栽的太阳花。裴凯知道,这对在风雨中学会拥抱阳光的姐弟,终将成长为能为他人遮风挡雨的大树。而这场始于政策文件的关爱行动,正化作千万束微光,照亮陇原大地每个需要温暖的角落。(白海燕)
渭源县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养老服务新模式
今年以来,渭源县深入落实国家和省市县对养老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医、养、护、餐”一体的养老服务新模式。
高效率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凝心聚力办“食”事,按照多元筹资运营机制,将老年幸福食堂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相结合,以老年人生活需求为导向,将“检查式管理”转变为“体验式监管”的模式,用“心”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高标准推进养老设施改造提升。因地制宜挖掘现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级互助幸福院,项目建成后,将着力拓展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全托及日托等居家照护、助餐、助浴、助洁等服务功能;在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实施中,结合改造对象身体状况和家庭环境因素,明确“一户一评”“一户一案”,尽最大可能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求。
高质量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模式。全县10所养老机构全部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合作,县中医医院康养中心配套建设了康复理疗中心、老年病科、老年人公寓等功能区块,形成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的特色品牌。
高起点推进“智慧养老”平台建设。按照“一套数据、一个平台、多个中心”的要求,通过实践探索创新“智慧综合监测”养老服务模式及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喘息服务。结对帮扶干部和监护人可通过“智慧综合监测”应急呼叫系统、紧急求救报警器、独立式光电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第一时间掌握特困供养对象的活动数据,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创建形成“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智慧养老平台,在全省实现首家“反向监测”数字化智慧养老服务模式。( 刘 晶)
岷县:适老化改造暖民心 惠老补贴解民忧
今年以来,岷县民政局聚焦老年群体生活需求,扎实推进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从智能卫浴到助行器械,从健康监测设备到无障碍设施,一个个“适老小改造”正悄然改变着老年人的生活。
家住岷县岷阳镇东城社区79岁的后凯忠通过改造项目安装了智能马桶和恒温花洒,他感慨道:“恒温花洒解决了洗澡水温不稳定的问题,智能马桶也避免了忘冲厕所的尴尬。”像后凯忠一样,岷阳镇青年社区78岁腿脚不便的任徐麻通过“甘快办”APP申请,享受30%补贴购置电动轮椅,得以走出家门;十里镇台子村60岁的孛玉芳家中也新增了制氧仪等实用设备。目前,岷县已完成126户适老化改造,发放补助83万元,用“小设施”改善老年生活,以“大补贴”传递民生温度,将关爱精准送达老人心间。(桑 昊)
临洮生态康养院绘就“老有颐养”新图景
今年以来,临洮县八里铺镇水渠村奇正康养院以“田园疗愈为底色、多维照护为筋骨、普惠初心为灵魂”,在陇原大地上绘就了“老有颐养”的温暖画卷。
田园疗愈,土地里的“安心密码”。清晨七点,80岁的曹大爷走进果蔬大棚,去采摘小番茄。土地里的“安心密码”,让养老回归生活本源。当厨房飘出清炒时蔬的香气,厨师长骄傲地说:“我们的菜上一秒在地里,下一秒在嘴里。”奇正康养深谙“药食同源”之道,20余亩生态农庄自种60余种无公害蔬果,园区85%的绿化面积,让草木花香成为入住长者生活的日常背景,从田间到餐桌,为长者一日三餐锁住新鲜与安心。
多维照护,细节里的“定心密钥”。阿尔兹海默症的孙奶奶怕黑,护理员便每晚牵手陪她看夕阳,用掌心温暖驱散不安。老人档案里,既有健康数据,也记着“爱浆水面”“喜秦腔”的喜好。餐厅为牙口不好的长者剁细蔬食,乐龄大学让自理老人当“田园导师”,日光疗愈室、书画手工坊让入住长者精神陪伴有了具体载体。这些带着人情味儿的细节,不是流程,是把日子过成了老人熟悉的模样。奇正康养用细节写下了关于“养老”的温暖答案。
普惠初心,大局中的“文化基因”。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精神坐标,奇正康养将“向善利他”的古老智慧融入现代养老实践,以持续创新之力,探索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普惠路径。依托中藏医嵌入式入驻,尤其是利用奇正中藏药在老年病、慢性病方面的调理优势,为长者提供到最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情暖银龄”助老行动把关怀从园区延伸到更多有需要的角落,藏医认草药、节气包饺子、护理员学方言,陇原民俗与乡土智慧渗进日常,让养老有了文化根系与触手可及的归属感。(白海燕)

近日,定西市福利彩票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设备专项除尘保养工作,为彩民营造顺畅的购彩环境。(祁仲敏 摄)
漳县民政局开展“‘典’亮生活 普法惠民”主题宣传活动
近日,漳县民政局在该县人民公园开展“‘典’亮生活 普法惠民”主题宣传活动,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活动现场,群众咨询热情高涨,“一方户口在外地,能在漳县办离婚吗?”工作人员结合2025年5月10日实施的婚姻登记新规,告知双方可任选常住户口所在地办理离婚登记。类似关于轮椅国补申请、临时救助流程等民生问题,均得到细致解答。
活动以发放宣传页、现场讲解为主要形式,聚焦《民法典》中与民政工作紧密相关的老年人权益保护、婚姻登记等条款。通过老年人防诈骗、依法变更监护人等典型案例的示范性和可读性,向社会大众普及法律知识,传递法律的力度和温度;详细解读了《民法典》中关于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界定标准,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对自身权益的保障作用;详细解释了关于对生活困难的戒毒康复人员、因禁毒牺牲的烈士遗属家庭的救助等政策,有效增强了居民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持续推进《民法典》及民政法规普法宣传活动。
宣传资料内容丰富,涵盖了《民法典》《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婚姻登记条例》《甘肃省禁毒条例》等多方面内容,便于群众随时查阅和学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悬挂宣传标语3条,进行法律咨询50余人次。结合群众关注的婚丧嫁娶、收养登记、“一老一小”权益保障、社会救助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耐心讲解。现场群众表示:“很多政策我们以前都不太清楚,不知道找谁办理,这样的活动好,能掌握很多法律常识。”(张栩通)
通渭县多举措加快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通渭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着力保基本、兜底线、扩普惠,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协调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
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制定印发了《通渭县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通渭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2021-2025年)》《通渭县“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通渭县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通渭县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发布通渭县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为加快构建高质量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加快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统筹规划布局县、乡镇、村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聚焦破解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小散弱”、持续运营难的难题,引导有实力、信誉好的专业品牌机构连锁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打造了一批功能衔接、服务互补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聚焦居家高龄、失能、独居、空巢等老年群体需求,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康复护理等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助餐、助洁、助行、助急等居家上门服务,把老年人日常急需的养老服务送到“家门口”。推动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优化养老机构床位结构,推进护理型床位建设,加大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力度,提供专业照护服务。截至目前,全县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83个,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55.8%。
综合监管体系不断加强。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监督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的监管机制,全面加强安全质量、从业人员、涉及资金、运营秩序等方面的监管力度。相继开展养老机构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消防安全整治、食品安全管理、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等专项工作,消除了一批风险隐患。依托市级意康养智慧养老平台,建立县、乡、村三级智慧养老服务网络,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纳入平台统一管理,把养老服务需求方、供给方、监督方有效地统筹,实现政务、服务、监管“三位一体”服务体系。(武旭东)
彩票公益金有哪些用途?
一张2元钱的双色球彩票
就有0.72元用于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一张10元钱的刮刮乐彩票
就有2元用于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用于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这笔钱就是彩票公益金,也是您为公益事业做出的贡献。彩票公益金用在了哪些方面呢?都做了哪些公益项目呢?今天,我们一起了解彩票公益金项目。
彩票公益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彩票公益金是按照规定比例从彩票发行销售收入中提取的社会公益资金,是专项用于社会福利、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
彩票公益金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按照规定比例从彩票发行销售收入中提取的公益资金;二是逾期未兑奖的奖金。
彩票公益金专项用于社会福利等社会公益事业。公益金的分配及使用: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彩票公益金分配政策,彩票公益金在中央和地方之间按50:50的比例分配,专项用于社会福利、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按政府性基金管理办法纳入预算,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地方留成彩票公益金,由省级财政部门商民政、体育等有关部门研究确定分配原则。
中央公益金详细分配(地方50%、中央50%),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民政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之间分别按60%、30%、5%和5%的比例分配。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教助学、发展残疾人事业、困难群体大病救助、城乡医疗救助、红十字事业、扶贫、文化、法律援助、赈灾救灾、大型体育赛事、新疆西藏等社会公益事业。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彩票公益金分配政策,彩票公益金在中央和地方之间按各50%的比例分配,专项用于社会福利、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
彩票公益金支持了哪些项目?彩票公益金造福于民、服务社会。在养老、助学、医疗、扶贫、赈灾、乡村振兴、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守护人们的美好生活贡献爱心力量
彩票公益金支持的公益项目包括: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用于国务院批准的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包括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支持地方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助力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教育助学、扶贫事业、残疾人事业、红十字事业、法律援助、文化公益事业、医疗救助、养老公共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出生缺陷干预救助、足球公益事业、支持地方社会公益事业……
在诸多公益领域都有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身影,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包括童语同音计划、儿童快乐家园、大病儿童救助项目、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活动、乡村学校少年宫、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民政系统留成福彩公益金,分配给民政部的彩票公益金,主要用于补充地方公益项目,资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儿童福利、社会公益等方面留给地方使用的彩票公益金,主要用于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福彩公益金项目,包括: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福康工程、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夕阳红”救助服务项目、大龄孤儿学历教育项目……
安定区民政局推动殡葬服务文化阵地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文明实践办和市民政局关于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的工作部署,今年以来,安定区民政局聚焦殡葬服务阵地建设,在区殡仪馆精心打造集“文化传承、政策宣传、新风倡导”于一体的殡葬文化长廊,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文明殡葬理念,弘扬绿色殡葬新风尚。
聚焦内容建设,弘扬殡葬文明风尚。文化长廊以“倡导人文绿色殡葬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主题,通过三大板块系统呈现殡葬文化内涵。溯本求源知来路,通过“殡葬的起源”“殡葬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展区,以历史脉络为轴,图文并茂展示中华殡葬文化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殡葬习俗的文化价值。政策解读强引领,设置“殡葬政策法规和殡葬改革”专栏,重点宣传省、市、区三级殡葬改革要求,解读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等殡葬改革的重大意义,推进殡葬改革和移风易俗。文明倡导树新风,以“厚养薄葬、绿色殡葬、文明殡葬、文明祭扫”为主线,通过漫画故事和标语提示等形式,倡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的殡葬理念。
突出文化赋能,营造孝老爱亲氛围。长廊设计深度融合中华传统美德和孝道文化元素,结合历史名人孝善故事、传统民俗中的人文精神,提炼“二十四孝”“孝德三字经”“德、孝、礼、谦、仁、尊”等中华孝道文化,以展板等艺术载体传递传统文化,传承良好家风,增强群众情感共鸣,营造孝老爱亲氛围。
注重宣传实效,构建移风易俗新阵地。殡葬文化长廊的建成启用,实现了殡葬知识与艺术相统一,推动宣传引导人民群众“文明殡葬”“绿色殡葬”通俗化、大众化,获得了广泛好评。前来办理殡葬事务的群众纷纷表示:“长廊内容通俗易懂,既让我们了解了政策,也反思了大操大办的弊端,今后更要支持简办新风。”(贾丽娜)

监制:杜金植
编审:李欣君
责编:张陇霞
编辑:李姿霖
法律顾问: 甘肃瀛运律师事务所 曲玮 18693220999
版权说明:本公众号转载或发布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