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不久,黄圣依自曝恋情。

她说,大学时,曾与贾乃亮相爱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是北京电影学院2001级的同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二人分手。

听到如此消息,难免有人遗憾。

但事实上,即使他们没有毕业就分手,也很难走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是门不当、户不对。

也不是名气不等、真心有无、发展步伐不一致......

而是贾乃亮不是黄圣依真正想要的那个人。

2

一般来讲,我们选择伴侣,都会契合某种心理需求。

譬如,渴望平等互助的人,在爱里寻找伙伴;

渴望安稳的人,在爱里寻找依靠;

渴望被一直悉心照顾的人,在爱里寻找另一个“妈”;

渴望虐恋的人,在爱里寻找精神病人......

黄圣依都不是。

她用了长长的一生,找一个“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婚后,是杨子。

婚前,是母亲。

3

《是女儿是妈妈2》一开播,所有人都一个感觉:

黄圣依母亲,很强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圣依母亲叫邓传理。

是一个高知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自负,她对黄圣依的控制欲,也是爆棚的。

她说:“她从小到大的决定,基本上都是我们在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黄圣依的意见,不重要。

如果不喜欢,“兴趣可以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能接受呢?

“她不接受也得接受,决定权在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她长年的操控下,女儿被训练成一个极其“听话”的人。

听话的本质,是屈从于他人的意志。

所以,它也意味着隐忍、压抑、缺乏内驱力、生命能量不足。

她会非常容易被操控。

也会非常容易成为猎物,成为恶的祭品。

果然,因为黄圣依习惯了退让,习惯了被PUA,进入婚姻之后,她无缝接纳杨子的高强度控制。

4

有人说,婚姻之于黄圣依,不过是从一个被控制的状态,切换到另一种被控制的状态。

这些控制方,有着惊人的相似。

比如,邓传理心中的黄圣依,一直是一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子心中的黄圣依,一直是最青涩的少女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是柔弱不能自理的、单蠢的、易操控的幼弱状态。

黄圣依聊到丈夫和妈妈时,说过同样一句话:

“他们一笔一划地构建了我的人生方向。”

可见,他们最常做的,是驯化她、改造她。

而不是爱她。

他们喜欢的,是他们想要的黄圣依。

不是真实的黄圣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将黄圣依控制在他们想要的状态里,他们百般PUA。

5

首先是全方位否定。

邓传理打压黄圣依的成就。

觉得她的光芒,不值一提。

觉得她的事业,是有缺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也知道,“鼓励式教育”能让孩子更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她就是习惯了贬低和指责。

黄圣依追问为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传理说:“因为她朋友的孩子们都太优秀了......”

一对比,就失落。

一失落,就对孩子加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黄圣依从小感受到的,都是否定、嘲讽、泼冷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人对于熟悉的关系模式,是很容易接纳的。

哪怕那是同样的深渊。

哪怕会带给她相似的痛苦和无力。

但因为她已经“排练”过半辈子,早已脱敏,并不抗拒与新的人,开始一段旧关系模式。

这也就导致,当她遇见杨子,明知对方有毒,依然靠近和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然,杨子给予她的,是同样的精神打压、言语羞辱、人格矮化。

他公然嘲讽她没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觉得她的想法,都是“小孩子”式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觉得她的抗议,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觉得她的情绪,是“胡说八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觉得她的思考,可笑至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觉得她“就是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觉得她表演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唱歌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业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都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全盘摧毁黄圣依的精神世界后,操控者们又化身“绝对真理”,开始洗脑她,驯化她。

进而控制她的人生。

6

邓传理说,她对黄圣依的教育,是严苛的。

黄圣依从小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从小学习英语舞蹈钢琴......

孩子学得又痛苦,又疲惫。

但邓传理从不会让孩子从琴凳上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她觉得,“我说的话就是对的。”

“如果你觉得错,那就是你有问题。”

在节目中有一幕,非常窒息。

黄圣依建议母亲找一个家政阿姨,因为家里地板擦不干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冰箱里到处是过期食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毒的染发剂也放在冰箱,和食物摆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邓传理强硬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她做了一个举动,你就能感到,何为精神暴政。

她去房间翻出《三国志》,开始大讲特讲:

“劳动这个词,始于《三国志》......”

天爷啊......

此处油然而生一种随时被政治老师上课的窒息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她无缝切换英语、上海话、普通话,要好好改造女儿。

长期置身这种环境,共识没达成,心理先崩溃了。

杨子同样如此。

他会对黄圣依说:“我说的话就是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不听,“能过就过,不要过就别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强势➕威胁,权威感➕控制,高高在上的傲慢➕无情无义的利用......是充斥在黄圣依生命里的关键词。

他们也不爱黄圣依。

邓传理也好,杨子也罢,都拒绝积极地回应她、赞同她。

他们用冷暴力凌迟她。

黄圣依给邓传理添饭。

邓传理立马站起来,把女儿添的那一口饭拨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机场,黄圣依想让她检查证件有没有带齐。

她坚决不检查,不理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子更是冷漠得近乎残酷。

黄圣依表示,自己好久没好好睡过了。他不闻不问,毫不关心。

黄圣依埋怨他不管孩子。

他东张西望,满脸“与我无关”的漠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黄圣依的世界里一片荒凉。

她找不到亮光。

也找不到自己。

她说:“我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

最后,当她成为“所有物”后,他们开始吞噬她的价值。

杨子百般利用她,却只给一点工资,不给分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逼她去直播。不管她一而再、再而三的控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她生下两个孩子,却在孩子的生命里一直缺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卷走她所有的钱,让她连密码都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私人财产,她连名字都没听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引发泼天争议,才还了黄圣依一部分财产。

经济上,她失去主导权。

生活里,她失去话语权。

精神世界里,她失去自由意志。

她活成了留几手口中的“金丝雀”,谁都可以欺负,谁都可以操控。

8

写到这里,如果我们还没有警醒,那也算是吃瓜吃傻了。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家庭教育样本。

你能从中看到悲剧形成的成因,也能看到悚然而惊的真相。

这个真相就是:

不要忽视与孩子的关系。

因为,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就是孩子与社会的关系。

你与孩子处成什么样,孩子就会与世界处成什么样。

比如邓传理。

她以教育之名,剥夺了黄圣依的生命自主权。

成年后,黄圣依自然内心虚弱,精神动荡,渴望有人“能作自己的主”。

于是,她会比一般人,更能被动接受他人的命令、逼迫、操控、利用......

再举个例子。

——阿娇童年一直被抛弃。

父亲从未见过。母亲18岁生下她,把她扔给爷爷。

爷爷去世后,她居无定所,被很多人领养,也被很多人弃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年以后,她讨好成癖,会为了一丁点生命的安稳感,就顺从一个人、取悦一个人。

所以,她散发出一种“这女孩很好骗”的气息,并吸引到一个接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

而他们也和父母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抛弃了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比如朱丹。

父亲早逝,母亲独自养大她,吃了很多很多的苦。

母亲总是说:“人得认命,这是她的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有了继父,朱丹生怕他们不要她,各种小心翼翼地讨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年以后,她继承了母亲的牺牲感,也继承了对父权的讨好癖,在自己的婚姻里,也吃了很多很多的苦。

一个人与父母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生命中大部分的人际关系,都是孩提时代与父母关系的复制。

如果你是家长,尽可能提供一份健康的、有爱的关系,供孩子一生效仿。

如果你是孩子,请你记得,你值得被爱,以最真实的模样。如果不被爱,不是你的问题,是你父母的问题。

如果你成年了,可以通过自我觉察、自我建设,重塑与世界的关系。

黄圣依也认识到,虽然遗憾丛生,如今人已中年,无法指责过多,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

她开始离婚。

夺回财产和孩子。

接触更多机会和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奇妙的是,当她改变了,世界也开始自动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状态大改。

机会如云。

无数褒奖向她涌去,无数资源向她砸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说:“别人爱不爱你,其实并不重要。你自己爱不爱自己,很重要。”

唯有自爱,方能破茧。

唯有站起来,走出去,方能于山穷水复中,遇见柳暗花明又一村。

与所有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