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男生北大退学又考上清华,回应「挤占名额」质疑

近日,河南小伙郭恩惠「从北大退学一年后考上清华 」的经历引发关注。6 月 22 日,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郭恩惠在微博发长文回应争议。

据了解,2019 年,郭恩惠以 669 分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护理专业。「 上第一堂礼仪课时,老师发了护士服和帽子,让我们戴着相互交流,我突然意识到这不是我热爱的行业。」 他回忆,自己从小成绩优异,更向往工科和互联网领域,当天便申请退学。父母支持他的决定,他随即返回河南复读。2020 年,郭恩惠以 716 分考入清华大学能源与电气类专业。

对于网友 「挤占名额」的质疑,他表示:「 我暂时没有想到反驳的理由,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选择北大的护理专业就是一个深渊。我觉得我应该是有权利退后一步的,所以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我只能这么着。」

信息来源:@THU郭恩惠、极目新闻

2

笔试倒数第二入围?湖北农科院招聘引质疑,回应:与一处长有亲属关系

近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公布了一份《2025 年统一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总成绩》,其中有一名笔试成绩倒数第二、面试成绩第一的应聘者,成功进入了「入围体检」 环节,网友质疑招聘疑似「萝卜坑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纪委办公室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已经注意到相关情况,初步确认前述入围的姚某,与该单位一名姚姓处长有亲属关系。该工作人员表示,姚某总分成绩排名第一且已公告,至于是否存在弄虚作假或者网友质疑的「萝卜坑」,人事部门正在核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信息来源:现代快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3

北大一教授因以伊冲突停开课程

近日,有北京大学学生收到课程退课通知,原计划由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校长 Daniel Chamovitz 教授主讲的暑期课程《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因以伊冲突升级被迫停开。

以色列与伊朗自 6 月 13 日起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双方针对核设施、军事目标展开多轮空袭与导弹袭击,局势持续恶化。以色列政府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关闭领空,民航及国际航班全面停飞。受此影响,Chamovitz 教授无法按计划抵达北京授课。

北大已启动退课及全额退款程序,并建议学生选择同期开设的替代课程,还为退课学生开辟了替代课程选课「绿色通道」。此次停开对选修该课程的千余名学生(含 35% 非北大学生)造成了影响。

信息来源:时速新闻

4

院士候选人,被查

6 月 23 日,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党委书记 (兼) 何志旭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贵州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官网介绍,何志旭,汉族,1967 年 10 月生,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华西医科大学毕业,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后,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何梁何利奖获得者,贵州省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何志旭先后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 30 余项。带领研究团队是我国最早开展干细胞研究的团队之一,在多项干细胞组织再生修复及免疫细胞抗肿瘤和血液病治疗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

何志旭曾任职贵阳医学院,2015 年 7 月任贵州医科大学校长,后任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至此番被查。

2023 年 8 月,中国工程院公布中国工程院 2023 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何志旭在列,最终增选当选院士名单没有他。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贵州省纪委监委

5

211 改革:没有硕士学位论文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进行了两场没有学位论文的硕士答辩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正式施行以来,学校首次以实践成果申请硕士学位的答辩会。

为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和分类评价机制改革,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石大依托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改革专项研究生选育了一批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示范项目。2022 级工程硕士张百川与赵越东凭借扎实的产业实践成果,成为学校首批以产品设计类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答辩现场,「5 位评委一致通过,建议授予工程硕士学位,评价为『优秀』。」

全国工程教指委副秘书长肖曦指出,今年全国高校已涌现一批类似探索。「这场答辩是一次创新探索,其引发的思考也为进一步优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提供了借鉴。」

信息来源:软科

6

资助率仅 4.77%,基金委 2025 新设项目评审结束

据国自然基金委报道,2025 年,国自然基金委首次为 40 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单设赛道,新设创新研究群体项目(B 类),五年资助 1200 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评审。

据悉,项目共收到 650 个申请,31 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率约 4.77%。评审专家普遍反映,这些优秀的青年团队展现出扎实的研究基础、前瞻的创新思维和明显的发展潜力,让大家看到了中国科技的希望。

信息来源:国自然基金委

7

Nature 新规:所有新发表论文将同步公开审稿意见与作者回复

近日,Nature 杂志宣布,即日起所有以研究论文形式发表于该杂志的稿件都将自动附带同行评审文件,展示审稿人意见及对应的作者回复。

自 2020 年起,Nature已为作者提供同步发表研究论文与同行评审文件的选择,但现在这不再是可选项。这一改变旨在揭开科学界所谓的「黑箱」,揭示研究论文诞生的过程,推动科学透明化成为常态,从而增强公众对科学的信任。

信息来源:Nature

8

20 本期刊被剥夺影响因子,无国刊「中枪」

6 月 18 日,科睿唯安发布了 2024 期刊征引报告(JCR)。据 Retraction Watch 网站消息,其中 20 种期刊因引文模式异常被撤销了影响因子,不包含中国期刊。

在被剥夺影响因子的 20 本期刊中,4 本期刊被认定为存在引用堆叠现象,包括:Applied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As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y、Chemical Methodologies 和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剩下 16 本则被判定为自引比例过高。

信息来源:Retraction Watch

9

曹雪涛院士之子曹云龙一周连发两篇,持续深耕免疫学领域

近日,曹云龙研究员在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了题为

「Antigenic and vi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ARS-CoV-2 variants BA.3.2, XFG, and NB.1.8.1」
的研究性文章,该研究揭示了 SARS-CoV-2 变异株 BA.3.2、XFG 和 NB.1.8.1 的抗原性和病毒学特性,包括它们对疫苗诱导抗体的中和敏感性、与人类 ACE2 受体的结合亲和力以及感染效率,为理解病毒变异机制和评估疫苗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此外,2025 年 6 月 10 日,曹云龙研究员联合美国莫德纳公司 Laura M. Walker、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共同通讯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

「Viral evolution prediction identifies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to existing and prospective SARS-CoV-2 variants」
的研究性文章,该研究旨在寻找针对现有及未来 SARS-CoV-2 变体的广泛中和抗体(bnAbs)。

信息来源:丁香学术

10

90 后华人学者开发新型血栓清除术,有望颠覆中风、心脏病等疾病治疗

近日,斯坦福大学赵芮可团队在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Milli-spinner thrombectomy 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 Yilong Chang。由 90 后华人学者参与开发出了一种名为微型旋流取栓术(Milli - spinner thrombectomy)的新型血栓清除技术,其效果是现有技术的 2 倍多,为快速、简便且彻底清除血栓提供了新途径,有望显著提高治疗中风、心脏病发作、肺栓塞以及其他与血栓相关疾病的治疗成功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相关研究

信息来源: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