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速读今年1月,民航科技创新基地中国民航大学项目建设指挥部揭牌仪式暨现场推进会,在大兴机场片区自贸创新服务中心举行。民航科技创新基地是中国民航大学建校以来,第一个异地建设的大型实验室综合体项目。据官方消息,这个项目将于近期开工。

民航科技创新基地(民航大学项目)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临空经济区礼贤片区DX12-0105-6055地块,占地面积30550.03平米,总投资额18.52亿元。总建筑面积8506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755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7514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设内容包括A座科研楼、B座实验楼、C座科研楼、D座实验楼,建设未来航空运输系统安全研究所,未来新构型航空器适航技术、未来新能源与动力可持续发展、未来空中交通安全管控、未来机场智慧运行与地面支持系统、智慧维修、智能网联无人运输系统等6个研究部(实验室)。购置各类科研设备152台(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推动北京民航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民航局与北京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推动北京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战略合作协议提出:支持推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支持中国民航适航审定中心、民航科教协同创新攻关联盟等民航相关单位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入驻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给予土地、资金、人才、税收等配套支持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确定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的目标,中国民航大学据此制定了“顶尖安全、一流交通、知名航宇、精品信息、交叉理学、特色人文”的发展思路和学科定位体系,打造面向未来的航空运输系统安全学科群,力争学科整体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实施本项目,有利于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前沿探索和“卡脖子”技术问题,打造民航领域战略科技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项目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秉承“超前探索、领先创新、夯实基础、支撑发展”的发展定位,以实现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的科技开放合作基地为建设目标,力争具有制定国际民航规则标准的主导权和话语权。项目围绕航空器安全性与适航、空域安全运行、智慧机场及智能技术、智能网联无人运输系统等民航科技重要领域,搭建科技开放和国际合作平台,形成国际权威的航空运输系统安全性预先研究技术中心,持续输出支撑新一代民航规章体系的新技术和新标准,驱动民航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项目从航空器安全性与适航、空域安全运行、未来机场及地面支持系统、通用航空与无人运输系统以及民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五大方向推进航空安全性研究,逐步引领新一代航空安全标准规章国际化,将民航科创基地规划主题明确为“适航和安全”,打造科研高地、人才中心。

——适航,根据国家大飞机专项和“两机”专项需要,实现对国产大飞机等航空产品全链条技术支撑。

——安全,国家航空安全,不仅包括民航运行安全相关领域,还要求从国家战略和国家安全的高度,着力提高航空技术和装备牵引能力。

现阶段正在进行

施工许可证、临时建设、

临时用电、临时用水手续办理工作

计划于2025年6月底正式开始建设

2027年底完成竣工验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中国民航大学

☏事儿君热线:18618102600

☏业务合作:13910318965、1391181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