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自从6月1日樊振东加盟以来,德甲人气那叫一个火爆,买票都得靠抢的。
6月20日,德甲进行公开售票,没想到不到24小时,就连高达800欧的季票都被抢购一空。
要知道,原本他们官方可是打算用几周的时间卖的。
毕竟之前的德甲是什么样的大家有目共睹,别说转播权卖不出去,就连门票都卖不完,可现在有了小胖之后,一切都变了。

这里需要提一嘴的是,这种季票的最低价格是100欧,拿票的人可以观看德甲的常规赛、德国杯、欧洲杯 / 冠军联赛淘汰赛等全部主场比赛。
不过小胖当时签约1年,虽然说按照合同小胖需要代表德甲参赛,但并不会打全部的场次。

而德甲最近的一场比赛,要到8月23日才开始,小胖会不会出现还是一说,但显然球迷们不会放弃一丝一毫的希望。
萨尔布吕肯这座小城也开始走入公众视野,当地旅游局直接顺势借助乒乓球为噱头宣传本地旅游。

可随着小胖加盟德甲,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在这几次售票的时候尤为明显。
有人认为小胖做这一切就是为了挣钱,去外国打比赛就是泄露技术,甚至有的直接让小胖干脆加入德国算了。
我们无法想象这些人的心理是什么样的,但他们的这些质疑简直可笑。
小胖为何选择德甲?

我们可以看到,自从去年的奥运会后,他近一年未参与什么大型赛事,国内乒超与全锦赛的强度显然根本难以满足一个巅峰选手需要的锻炼强度。
而德甲联赛汇聚了小莫、弗朗西斯卡等顶尖选手,欧洲选手的搏杀式打法与多变节奏,对小胖的反手拧拉与节奏掌控是一个不错挑战。
此外,2024年底,小胖和大梦因为公开质疑WTT强制参赛及罚款政策,随后退出世界排名体系,所以加盟德甲成为其在体制框架外延续职业生涯的一个选择。
而德甲灵活的赛程安排,还允许小胖兼顾年底大湾区全运会,确保国家队任务与个人发展的平衡。

这种弹性管理政策,可能为后续中国主力选手跨国双线作战开创先例。
这样看来,小胖虽然说去国外打比赛,但并没有因此抛下国内,人也不是就为了挣钱奔去的,就算是为了这个,相信广大球迷也很乐意。
当然,即使小胖不在意这些,该有的待遇德甲也是要给的,毕竟这可是名副其实的乒坛一哥。
根据德国乒协2024年外援政策,他的基础年薪达到顶格的120万欧元。
相比起来,国内顶尖选手年薪仅为50-80万元人民币,差距超过10倍。

哪怕扣除德国26%-45%的高额税率和经纪人费用,实际到手约450-525万元人民币,依然远超国内水平。
这还不包括赛事奖金和商业分成,参照波尔等球星案例,小胖可获得俱乐部商业收入的 5%-10% 分成。
当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小胖自身的人气和实力。
在签约小胖后,德甲迎来商业价值井喷,品牌评估机构预测,樊振东的加盟将直接带动俱乐部年度赞助增长超2000万欧元。
门票、球衣购买咨询如潮水般涌来,还有潜在赞助商的邀约,反应超乎想象。

这一切的一切,不止喜欢小胖的球迷看在眼里,许多球员也是,这不就在小胖被人质疑的时候,前国乒队员方博在直播间力挺小胖,表示能赚老外的钱,那是小胖有本事,挣钱越多说明能力越强。
同时他还表示,最没本事的就是挣父母的钱,问父母要钱。
这是实话,如果小胖能力不行,会出头吗?还会赢得这么多球迷的喜爱和尊重吗?他走到这一步都是自己一点一点打出来的。

凭本事挣钱不丢人,而且人只是出去外边溜达溜达,打几个比赛而已,这在运动员之间很常见。
尤其是足球这块,武磊、孙继海、杨晨都出国打过比赛,有时候适当去外面看看,也能增长增长自己的技术,不是什么坏事。
1989年的时候,已经是世界冠军的郎平也去意大利打过球,可国家需要的时候,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回来执教女排。

所以去国外打球真的代表不了什么,它不会改变你的一颗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