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安徽农业大学幼儿园教室清香弥漫,来自安徽农业大学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将调制好的皂液缓缓注入模具。这场名为“凝香皂趣”的活动是该校“匠心传承,守艺童行”非遗实践的生动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日拓染草木纹理,秋日体验造纸与活字印刷,冬日贴金送福、手作艾锤。自2024年开始,依托安徽省“菁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这支大学生志愿者团队以农耕时序为轴,在安农大幼儿园及周边社区幼儿园铺开系列非遗课堂,截至目前,已培养青年讲师15名,累计授课18场,师生共创作品400余件。
“我们立足农林院校特色,以农耕时序为纽带,让非遗技艺连接土地与生活。”活动负责人邓菁菁介绍,课程设计深度融合农时节律:春耕时节引导孩童用校园植物拓印方巾,感知草木生长;夏耘之际指导幼儿凝香制作香皂,体悟传统洁净智慧;秋收阶段通过竹编、古法造纸、活字印刷传承农闲技艺;冬藏时分则创作金箔祝福卡与艾草养生锤,传递关怀温暖。
学院党委书记吴辰华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党建+非遗+农科’三融合育人体系,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培育同频共振,为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服务文化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邓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