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韦东奕在食堂就餐时被众人围堵跟拍的视频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成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视频中韦东奕正在吃饭,他的周围围满了人,这些人手持拍摄设备,有的甚至“贴脸拍摄”,仿佛韦东奕并非一位潜心学术的青年学者,而是某个热门景点,供人拍照打卡。人民日报也对此发声,谴责这种“令人窒息”的围观行为,称在这些拍摄者眼中,韦东奕不过是能为他们带来流量的“网红”,是可记录自己“到此一游”的人形立牌。此言论一出,迅速引发网友共鸣,大家纷纷指责那些为博流量无下限的博主,其行为不仅打扰了韦东奕的正常生活,更破坏了学术应有的宁静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最初韦东奕因独特的形象与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走红,大众对他的关注本是出于对知识、对学术的敬仰。可随着时间推移,这股关注的风向逐渐偏离正轨。一些博主嗅到了“流量密码”的味道,开始无所不用其极地消费韦东奕。先是大量假冒仿冒其账号出现,试图通过虚假身份吸粉引流、恶意营销牟利,北京市网信办为此迅速出手,累计清理违规账号超5000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前段时间,冒充扁担女孩账号的事件同样闹得沸沸扬扬。扁担女孩因帮游客挑行李、用质朴笑容感染众人而走红网络,本是凭借自身努力与积极形象收获关注,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博主盯上。众多假冒账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发布虚假内容,利用她的热度来获取流量收益,全然不顾对当事人造成的困扰。这些人在利益驱使下,随意践踏他人的形象与声誉,手段如出一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即便在冒充账号行为被大力整治后,这些被利益蒙蔽双眼的博主并未就此罢手,转而将目光投向韦东奕的日常生活,食堂就餐这一原本再普通不过的场景,竟也成了他们追逐流量的“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这些博主的种种行径,可谓荒诞至极。他们全然不顾及韦东奕的感受,在其就餐时,像一群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般蜂拥而上。在他们心中,似乎没有对他人隐私与生活空间的尊重,只有对流量数据的疯狂追逐。为了获取那虚无缥缈的点击量、点赞数,他们不惜牺牲他人的宁静,将他人的生活暴露在聚光灯下肆意消费。这种行为,与那些在明星家门口蹲守、跟踪,只为获取一点花边新闻的“狗仔队”又有何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为恶劣。明星们往往处于娱乐圈这个本就充满曝光的环境中,一定程度上习惯了被关注;而韦东奕,是一位纯粹的学者,他的世界本应是宁静的书桌与复杂的数学公式,而非充斥着闪光灯与嘈杂的人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流量似乎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为了获取流量,一些人不惜突破道德底线,甚至触碰法律红线。他们忘却了自媒体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将内容创作变成了一场毫无底线的闹剧。在韦东奕事件中,他们无视韦东奕本人明确拒绝采访、希望回归平静生活的意愿,依旧我行我素地进行跟拍、消费,将韦东奕的生活搅得一团糟。长此以往,这种不良风气若在自媒体行业蔓延,将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它不仅会破坏网络环境的健康生态,让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被淹没在流量的洪流中,还会让公众对自媒体产生信任危机,影响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庆幸的是,针对“自媒体”跟拍盯拍、恶意蹭热韦东奕的行为,网信部门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开展核查,督导属地网站平台全面排查、分类处置。截至目前,已集中清理盯拍蹭热等信息4699条,关停违规直播间32个,对740个实施恶意拍摄、歪曲解读的“自媒体”账号采取禁言、限制营利、关闭等处置措施。这一系列举措,犹如一记记重拳,打在了那些无底线博流量博主的“七寸”上,也给整个自媒体行业敲响了警钟:无底线博流量的时代已经过去,若再不知收敛,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