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一架俄军专机降落在平壤顺安国际机场。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快步走下舷梯,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紧紧握手。而在6月4日,绍伊古刚带着普京的密令访朝,讨论俄乌战局与军火合作;短短13天后,他再度奉普京“特别命令”飞抵平壤。这一次,他带回了一个足以改变战场平衡的消息:朝鲜将向俄罗斯再增派6000名军人——1000名排雷工兵、5000名建筑工兵,目标直指俄乌前线要地库尔斯克州。
表面看,朝鲜此次增兵是“人道援助”:清除乌军占领期间埋设的地雷,修复被毁道路与建筑。俄媒甚至宣称双方计划为牺牲的朝鲜军人建立纪念馆,彰显“兄弟情谊”。然而,细节暴露了深层意图:首先是时间的紧迫性,绍伊古两周内两度访朝,且第二次行程未经预告,凸显俄方需求之急迫;同时,朝鲜工兵以纪律严明、吃苦耐劳著称,曾在2024年底协助俄军夺回库尔斯克州,被俄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赞为“坚韧不拔且英勇无畏”。

其次,库尔斯克州毗邻乌克兰苏梅州,是俄军后勤枢纽。排雷与重建实为巩固前线防御,释放俄军作战部队投入攻势。俄军事博主毫不掩饰兴奋:“朝鲜参与已从政治宣言进入实战层面!”绍伊古的朝鲜之行,本质是普京在地缘变局中抓住的战略机遇。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骤然升级,美军26架运输机横跨大西洋驰援,“尼米兹”号航母从越南急赴中东,英法同步增兵。西方军援正向以色列倾斜,乌军155毫米炮弹月产量仅数千枚,而日均消耗量高达6000发,库存濒临枯竭。泽连斯基公开哀叹:“乌克兰可能被抛弃!”
朝鲜早已被西方全面制裁,对俄军援毫无顾忌。此前朝鲜总计向俄输送600万枚炮弹,足以让30万乌军“人均挨20枚”。作为回报,俄向朝提供军事技术与先进装备,助其突破封锁。此番6000兵力援俄,实为“高风险高回报”交易——朝鲜获得外汇与政治支持,俄军则填补兵力缺口。对于当前的俄乌局势,6月16日,特朗普提前离席G7峰会,称“2014年开除俄罗斯是重大错误”,暗示若俄仍在G8就不会入侵乌克兰。

而克里姆林宫立即附和,试图分化西方阵营,为俄创造外交喘息空间。俄朝动作频频,预示东欧战场或现剧变。6月17日,俄军对基辅发动“最可怕袭击之一”,440架无人机与32枚导弹混合打击致15死114伤,其中一枚携带集束弹药的导弹击中居民楼。乌防空力量在弹药短缺下疲于应付。若朝鲜工兵接管库尔斯克重建,释放数万俄军投入乌东主战场。俄军事学者佩连吉耶夫透露:绍伊古此行还讨论“向伊朗输送朝制武器”,意在拖住美军精力。
一旦中东持续混战,俄军或发动“第聂伯河东岸总攻”,甚至剑指基辅。此次6000名朝鲜军人即将开拔的消息,通过加密电波传回莫斯科。同一时刻,基辅的防空警报刺破夜空,五角大楼的作战地图上,中东与东欧的坐标同时闪烁红光。

普京等待的机会终于到来:西方被中东泥潭拖住手脚,朝鲜送来关键“援军”,特朗普撬动盟友裂痕。若俄军借此窗口发动总攻,乌东战局或在一月内颠覆。这场战争早已超越俄乌边界,成为全球地缘博弈的缩影——谁的盟友更坚定,谁的外交更灵活,谁就能在混乱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