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6月20日,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正公开表示,7月9日并非美日贸易谈判的最后期限,这番表态让本就充满不确定性的谈判局势更显迷雾重重。美日贸易谈判如今陷入胶着状态。美国对日本汽车征收的25%关税以及对其他商品征收的24%对等关税,其暂停期眼看就要在7月9日结束,但两国从4月至今已经进行了6轮部长级谈判,却始终没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日本作为典型的出口型国家,汽车行业可是其经济的支柱产业。可看看最新数据,5月份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量暴跌24.7%,汽车零部件出口也下降了19%。这还没完,整个5月日本出口额同比下降1.7%,出现了6376亿日元的贸易逆差,这是自2024年9月以来出口首次同比下滑。日本央行也因为这种贸易不确定性,再次维持政策利率不变,行长还对经济前景发出了谨慎信号。

白宫(资料图)
这次日本在谈判中的态度可是相当强硬。自民党4月底召开的农林水产相关联席会议明确决议,为降低汽车关税、保护工业产品而牺牲农林水产品的谈判方案绝对不可接受。要知道,农民群体可是自民党的重要票仓,石破茂政府根本不可能以牺牲他们的利益为代价来扩大农产品进口。不仅如此,日本汽车行业也在给政府施压。有汽车行业龙头企业高管直言,相较于追求谈判速度,协议内容的质量才是关键所在,希望政府能够保持冷静,稳步推进后续谈判进程,必须坚持维护国家利益的姿态。
再看美国这边,内部分歧简直让谈判乱成一锅粥。财政部长贝森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贸易代表格里尔这三位美国高官,在谈判现场不但没有统一口径,反而当众争执起来,为了向特朗普邀功互相拆台。甚至有知情人士透露,他们在谈判中暂停与日方的讨论,直接开始争吵,各自还私下与日本方面沟通,提出完全不同的条件与要求,这让日本谈判团队混乱无措,根本不知道该信谁。美国政府这种内部撕裂的状态,无疑给本就艰难的谈判又增添了一层复杂性。

特朗普(资料图)
在刚刚结束的G7峰会上,石破茂和特朗普进行了30分钟的面对面会晤,可结果还是令人失望,双方并未就关税问题达成一致。石破茂在会后明确表示“目前没有一揽子贸易协定”,“很难说何时可能达成贸易协议”,还强调“希望保护汽车,因为汽车事关重大国家利益”,把汽车业置于日本经济安全的核心位置。而特朗普只是模糊地称会谈“顺利”,暗示“几项新贸易协议”即将出台,却没明确是否包括与日本的协议。
更让人意外的是,美国突然要求日本将国防开支提高至3.5%,高于此前要求的3%,日本直接取消了原定于7月1日在华盛顿举行的日美2+2会谈,这一举动也凸显了两国关系的紧张。现在日本面临着艰难的选择。7月20日日本参议院选举就要来了,石破茂急需在关税谈判上有所作为,为选举助力。如果他选择满足特朗普的要求,在关税问题上妥协,虽然可能让美国稍微降低一点关税,但他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强硬形象就会崩塌。

石破茂(资料图)
而且日本国内想要摆脱美国控制的声音日益增加,这样做很可能引发国内争议。可如果不妥协,一旦7月9日关税正式生效,日本经济将遭受更大打击。有日本研究所估计,若特朗普此前对日本提出的所有关税威胁都生效,日对美出口将下降20%—30%,日本的GDP可能会减少约1个百分点。本田、日产、丰田等汽车企业都对关税影响进行了预估,损失金额从1800亿日元到6500亿日元不等。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或许可以考虑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中国是日本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其主要的出口市场之一。随着特朗普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保住对华合作和在华市场份额,就能在贸易摩擦中获得更多保障。其实石破茂在上台之后,就频繁释放友好信号,促进中日在经贸等多个领域的友好交流,现在或许是加快合作步伐的关键时机。

美日谈判(资料图)
这一轮美日贸易谈判中,日本罕见地展现出强硬态度,这恐怕是特朗普没有料到的。但谈判僵局如何打破,还需要双方做出关键抉择。日本需要在保护国内产业利益和应对美国关税压力之间找到平衡,而美国首先要解决内部团队的分歧问题。目前来看,这场贸易博弈短期内恐怕难以收场,其后续发展将持续牵动着两国经济乃至全球贸易格局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