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王最近的外交成绩单有点难看。亚太搞不定,中东一团糟,欧洲盟友对他爱答不理,俄乌那边更是连个像样的停火协议都捞不着。他急需一场外交胜利来证明自己还是那个“交易大师”。于是,他的目光转向了南亚——印巴冲突,似乎是个不错的舞台。可惜,这次他碰上的对手是莫迪,同样不是省油的灯。

按原计划,懂王和莫迪应该在G7峰会上碰头。这场会晤本来可以成为“懂王赢学”和“巴拉特赢学”的巅峰对决。但懂王提前溜了,G7变G6,莫迪成了“多余的第八人”,但印度总理显然没打算白跑一趟。他最终还是和懂王通了电话,只不过这通电话的结局,比懂王预想的要尴尬得多。
35分钟的通话里,莫迪一点没给面子。他明确告诉懂王,印巴停火是两国军方自己谈成的,跟美国没关系,“在任何阶段,都没有讨论过美国调停或印美贸易协议”;莫迪甚至还强调,印度“过去从未接受,现在不会接受,将来也绝不接受”第三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插手的可能性。这话几乎是照着懂王的脸抽的,毕竟特朗普一直高调宣布,停火是他斡旋的成果。
莫迪为什么这么不给面子?因为他比懂王更需要一场胜利。5月的“朱砂行动”是莫迪政府的一次豪赌。印度空军空袭巴基斯坦境内目标,结果被巴方击落6架军机,包括3架昂贵的“阵风”战机。这场军事行动在国内被包装成“精准打击恐怖分子”,但实际战果并不理想。莫迪必须向国内选民证明,印度是“主动停火”,而不是被美国摁着头妥协。如果这时候承认美国的调停功劳,他的强硬人设就崩了。

懂王显然也被莫迪的态度惹毛了。通话第二天,他就接见了巴基斯坦陆军总参谋长。这一手明显是在给莫迪上眼药——你不是说不靠美国吗?那我就跟你的死对头多聊聊。巴基斯坦军方发言人早就说过,5月的停火是“在多国斡旋下”达成的。懂王这一招,就是要让莫迪难堪,顺便提醒印度,美国在南亚的影响力不是你说没有就没有的。
但莫迪也不是吃素的。G7峰会没见到懂王,他转头就和加拿大改善了关系。印度和加拿大的外交摩擦持续了好几年,这次莫迪主动示好,摆明了是要告诉西方世界:印度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伙伴”。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甚至和莫迪讨论了“打击跨境犯罪”的新合作,既展示了印度的外交灵活性,又让懂王知道——你不给我面子,我照样能找到别的舞台。
现在问题来了:印巴停火,到底有没有懂王的功劳?印度咬定是双边谈判,美国暗示自己“功不可没”,巴基斯坦则含糊其辞,说“多国斡旋”起了作用。这场罗生门不吵出个结果,美印关系很难更进一步,印度媒体甚至放话,要学中国对美“强硬立场”,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谁也不肯先低头。

对我们来说,这是件好事。美印关系卡在“谁更赢”的较劲里,短期内难有实质性突破。懂王的“印太战略”需要印度配合,但莫迪的“战略自主”注定不会完全倒向美国。印度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微妙,既想借美国制衡中国,又不愿成为懂王的棋子。这种微妙的平衡,恰恰给了我们更多的操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