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红打卡地”这一词汇在近些年迅速普及。其实早在没有社交软件传播造势的年代,许多重要景点已凭借特殊的辨识度,成为公认的拍照首选处,风头一点也不弱于当下的“网红打卡地”。比如在游览江南公园时,人们往往会选择在公园门口、迎宾楼、喷泉、花窖等处拍照留念,以这些地点为背景的照片在民间存量极大,尤其是在公园中的花窖角亭附近。

在吉林市,传统的休闲游览多选在山水之间,不过市民并非没有赏花游园的习惯。始建于晚清的江南公园早早就建有“植物参考园”,也因此让附设于农事试验场内的公园有了“花园”之称。当时的花园中楼台亭榭无一不有,赏花之余,也可充分满足赏景情愫。等到吉林市解放之后,江南公园兴建的花窖更成为“收拢芳菲展俏颜”之处,于是花窖自然在公园里担当了美的象征。

根据《吉林市园林志》记载,江南公园内有两处花窖,一处位于公园中心,是1950年兴建动物植物园时所建,另一处花窖位于公园西侧的百草园,因位置也被叫作西花窖。1954年公园扩建了展出窖,1957年又扩建了两栋生产窖。就在1957年,“增建了参观窖两侧的八角亭,为公园增添了景色”。从记载上看,八角亭应当是两座,但过于关爱动物的我,印象里却只记得一座,不知道西花窖的牡丹亭算不算记载中的一座。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吉林市江南公园就以大丽花栽植闻名遐迩,每当花开之际,自有爱花之人云集公园之内。赏花之余,拍照留念不在话下。在陆续扩建几处花窖之后,这藏芳之处即成了游览公园时的首选拍照处。

耸立在花窖内的八角亭无疑是地标中的地标。这座亭子叫八角亭,实际是两层亭檐,每层四角,飞檐斗拱,上覆铁皮。亭有宝顶、有红柱、有雀替、有花栏。亭子下方就是花窖的建筑物,周边有花墙围绕。拍照者多站立在花墙之外,由花墙、绿植、角亭、晴空形成景深。也有的拍照者依花墙上的花窗,映出花窗内的花树和角亭,颇有些诗意。

随着时间流逝,不知是游客可选择的景点增多,还是人们对传统的花草鸟兽出现了审美疲劳,自上世纪末开始,江南公园虽仍保持着旺盛的人气,但热闹程度已开始有了衰退的迹象。另外,博物馆、世纪广场的修建,让公园面积变小。尤其是园内缺乏独有性的建筑物和游艺设施越来越多,虽满足了一部分游客的需求,但就动植物园的特色而言,无疑是有所减色的。

虽相邻不远,我却很少进入江南公园游玩,只是近日,网友田野先生发来角亭近照。但见花窖墙面斑驳,角亭朱颜褪色,心中不免感慨起岁月无情来。当然,感慨之后也少不了思考:在吉林市发展文旅事业的大潮中,许多新景点早已炼成了众多新的网红打卡地,如果仅凭情怀,缺少明晰定位的旧景点,非但江南公园花窖,其它旧景点被新网红取代也只是时间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鸣谢网友田野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