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谁能救港片?
这个话题很大、很敏感,也很难说。
而“如果还有一个演员能救港片,他一定是郭富城”这句话,明显很自大、很招黑,也绝对是需要“慎言”的话。
但笔者仍然想展开谈一谈。
黑粉少安毋躁。

巅峰期的香港影坛,被称作“东方好莱坞”。
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成龙与周润发的争斗与奠基,横空出世的周星驰,一手促成了“双周一成”的神话格局。
极盛时期,人人有工开。
七日鲜、张一打、钟十三等极限概念层出不穷,电影年产量达三百余部,平均来说,几乎一天多一点,就能制作出一部电影。
而在顶级巨头双周一成之外,也有张国荣、李连杰、刘德华、梁朝伟、梁家辉、郭富城、郑伊健、任达华、刘青云、吴镇宇、吴孟达、廖启智、郑则仕、刘洵等,或偶像‘或实力、或金牌配角类演员。
台前幕后,皆人才济济。
实在恐怖。

说起那个年代的港片。
估计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要么是成龙的《红番区》和《我是谁》,要么是周润发的《英雄本色》和《赌神》,要么是周星驰的《逃学威龙》和《唐伯虎点秋香》。
再往下,大概率是李连杰的《黄飞鸿》和《精武英雄》、张国荣的《阿飞正传》和《东邪西毒》、梁朝伟的《重庆森林》和《暗花》,以及刘德华的《天若有情》、《五亿探长雷洛传》和《暗战》,或者再加一个郑伊健的《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和《中华英雄》。
也或还有梁家辉的《92黑玫瑰对黑玫瑰》、《新龙门客栈》、《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和《黑金》,吴镇宇的《枪火》和《放逐》。
郭富城呢?
大概是《风云雄霸天下》和《雷霆战警》。
印象或寥寥。

认真来讲。
在那个大家争先恐后拍电影的年代里,郭富城确实曝光率不足。
因为自1994年开始,他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歌路与形象的转型,以及唱功的打磨尤其是“唱与跳”的平衡上。
个人电影产量锐减,一年不到一部作品。
直到香港电影陷入严重衰退的零零年代中期,他才放低乐坛,转身主攻影坛。
但到了这个时候,香港电影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也有个更严重的问题,一众幕后大佬,隐退的隐退、疲惫的疲惫、北上的北上,佳片已难出。
他错过了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

但他竟然崛起。
五年六部电影,从《三岔口》、《父子》,到《C+侦探》、《白银帝国》、《风云Ⅱ》和《杀人犯》,不但创下连庄影帝的盛举,时隔八年之后,双片同上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更七次获得权威电影节的影帝提名。
也就在这个时候,他开始有了真正的接片标准,也即“表演难度”、“发挥空间”和“题材新颖”三者合一。
这令很多人惊讶。

而更惊人的还在后面。
仅短短几年时间,其表演能力狂飙突进,从大众印象中的“名不见经传”,一跃而入香港顶级演技派阵营。
一部《最爱》,其入戏能力、“化形”能力、情感的磅礴与深度、表演的细节与层次,尽数可被称作“表演教科书”级示范。
更尤其让人惊叹者,是其表演上的想象力。
遮天蔽日。

何为真正巨星?
必然是偶像力、专业能力与商业票房号召力的“三者合一”。
郭富城当然就是如此。
继一九九八年以《风云雄霸天下》夺得香港票房年冠之后,他以《寒战》为号角,连续交出《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寒战2》和《无双》等多部大片。
为什么不列出《西游记之大闹天宫》?
不想与无知者扯皮。
而即便扔开作为“三巨头”之一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郭富城也在七年之内,两夺香港票房年冠、继双周一成之后首次打破香港华语片影史票房纪录,并在内地两破十亿票房门槛,而更重要者,是票房和口碑双收。
携此不可挡之势,他将香港电影,带入了“后黄金年代”的十年。
以一零年代论,没有任何一个香港演员,可堪与郭富城对阵。
他就是站在巅峰的那一个。

实话说。
在影院观影《无双》之时,有一种极深的震撼。
郭富城对李问这个人物内心及角色情境的揣摩和应变,简直到了神乎其技的程度,深度、细节和想象力,在他的举手投足间一一释放。
不怪庄文强会说一句,郭富城的表演,超过了自己和电影的需要。
而这句话,在后来《金手指》上映之后,变成一句喟叹。
同样的颠沛流离,同样的伏笔反转,同样的奇思剧情,同样的戏剧人生,同样的华丽浮夸,但渊深的李问与浮浅的程一言,就是成败之决。
李问当真“无双”。

转眼之间,香港电影江河日下。
从港式商业大片内地破十亿票房如探囊取物,到集体断崖式崩塌,也就不过一两年之间的事情,迅猛而猝不及防。
随手来列个名单。
大制作《风再起时》、《扫毒3:人在天涯》、《爆裂点》、《潜行》、《金手指》、《海关战线》、《九龙城寨之围城》、《危机航线》、《焚城》和《误判》,只活下来一部《九龙城寨之围城》。
中小成本的《断网》、《别叫我“赌神”》、《暗杀风暴》、《困兽》、《临时劫案》、《破·地狱》、《恶行之外》、《临时决斗》、《猎金游戏》和《私家侦探》,仅有《临时劫案》和《破·地狱》双片,尚能赚到了钱。
迄今为止,最后一部开机的港式商业电影,是古天乐的《侦战》。
那已在一年之前。

当前的香港电影有多惨?
对于当下的香港电影来讲,品质是压倒一切的东西,而不是资金或者其他,如果没有题材和品质层面的绝对把握,就没有人敢贸然开机。
因为开机必扑。
那么,郭富城有什么本领,或能挽狂澜于既倒?
他从银狐年代走来,抛下了偶像身份和商业竞逐,一头扎进小众电影的世界,历两个十年,将演技打磨至圆融无瑕层次。
且迄今仍未止步。
他的表演,依然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与不可思议的想象力。
这是整个香港影坛的仅见。
而也就因为郭富城这个影坛仅见的特例,笔者曾经讲过这么一句话,当偶像有了真正的演技,就无可匹敌。
他已至最强之境。

据闻。
郭富城在近期,又开始在“看剧本”。
他在今年上半年,刚刚拍毕一部内地现实题材电影《IOU》,又名《你爸是鸽王》,看样子过足了戏瘾。
而港片的冰封此刻,需要一部强势且当真有品质的商业片来破冰。
所以,郭富城的下一部电影,可以是港片了。
且行且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