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刚当上韩国总统没几天,就在黄海搞了个大动作,

派巡逻舰艇盯着中国科研设施,摆出一副“捍卫主权”的架势。

竞选时他还说中国是韩国经济命脉,离不了,可现在这波操作,

像是想跟美国表忠心,又想试试中国底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案|编辑:清

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李在明这平衡术玩得够溜,接下来,中韩关系又会迎来怎样的变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4日,李在明正式成为韩国总统,上台时信誓旦旦要修补跟中国的关系,

批评前总统尹锡悦把中韩关系搞得一团糟,

他当时说得挺动听,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半导体、稀土都靠中国,脱钩就是自找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这才过了9天,韩国海警就宣布在黄海加强巡逻,派更多船盯着中国的科研设施,

理由是“保护海洋主权”,这动作来得太快,

让人不禁怀疑李在明的承诺是不是只是竞选时的漂亮话。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2025年2月,当时中国海警在黄海驱离了一艘韩国调查船,

原因是对方太靠近中方的科研设施,这事虽然已经平息,但韩国偏偏在李在明刚上台时旧事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3日,韩国海警厅长公开表示,要在黄海的“暂定措施水域”设警备区,加大巡逻力度,

这不是小打小闹,背后有外交部和海洋水产部撑腰,显然是国家层面的决定。

黄海的紧张气氛一下子被推高,过去几年中韩在这一海域的摩擦本来就不少,

2020年以来冲突次数年年涨,这次李在明选择加码,明显不是随意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在明这波操作,表面看像是“翻脸”,其实是顶着内外压力不得不做出的调整,

韩国国内的情绪很复杂,很多人对中国在黄海的活动不爽,

2025年有民调显示,68%的韩国人觉得中国威胁了他们的海洋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在明所在的共同民主党,一向在对华问题上偏理性,可这也让他们被保守派扣上“亲华”的帽子,

如果李在明在主权问题上态度软了,保守派肯定会跳出来猛攻,

他的支持率本来就不高,刚上台时才58.6%,哪经得起这么折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外部,美国的影子无处不在,特朗普政府2025年重推“印太战略”,

尤其在半导体供应链上对韩国施加了不小的压力,要求韩国明确选边站队。

韩国有近3万美军驻扎,韩美同盟是安全命脉,李在明不可能完全不理美国的心思,

黄海这波强硬动作,多少有点向美国表忠心的意思,换取在芯片出口等经济问题上的喘息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点,李在明可能也在试水,想看看中国的底线在哪儿,

韩国在黄海的渔业资源和海洋权益问题上,一直跟中国有分歧。

通过这次行动,韩国想摸清中国会怎么应对,为接下来的渔业谈判或者经济合作攒点筹码,

韩国有学者说,这叫“以强硬换缓冲”,但这招风险不小,中国的反应可没那么好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中韩关系一直有个绕不开的矛盾,虽然经济上亲得像一家人,但安全上却老是别扭,

2024年,中韩贸易额高达2330亿美元,中国连续19年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

三星、SK海力士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韩国的化妆品、人参也靠中国市场撑腰,

韩流文化在中国更是火得不行,K-pop、韩剧粉丝遍地都是,可一到安全问题,两国就容易掐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的“萨德”风波是个老伤疤,部署美国反导系统让中韩关系一度跌到冰点,

虽然后来双方谈了谈,但信任还没完全恢复。

美国这边,韩美同盟是韩国的安全底牌,可美国总想拉着韩国一起遏制中国,

这让韩国在对华合作上有点缩手缩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朝核问题,李在明想重启韩朝对话,离不开中国的帮忙,

可他又得配合美国对朝鲜施压,这政策前后矛盾,搞得自己都晕。

李在明的黄海动作,就是这种矛盾的最新一幕,韩国一边想跟中国做生意,

一边又得在安全上给美国面子,结果就是两边都想抓,哪边都抓不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对韩国的这波挑衅,反应很冷静,但一点不含糊,

海上,中国海警加大了巡逻力度,2025年巡航频率比去年多了三成,

新型雷达和大型巡逻船也上阵,压迫感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上中国没有直接硬碰硬,而是放出实惠,恢复了韩国化妆品和人参的快速通关,

还邀请韩国做2025年进博会的主宾国,摆明了用经济牌稳住关系。

中国外长也多次喊话,说中韩关系得“跳出意识形态框框”,但也划了红线:别让第三方来搅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软硬兼施的路子,既不让韩国觉得能随便挑衅,又给双方留了合作的余地,

中国的底气很足,毕竟韩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不是说着玩的,

半导体材料、稀土这些关键东西,韩国八成得靠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黄海风波只是中韩关系的一个切片,往前看,还有不少机会,

2025年11月的APEC会议是个大舞台,中国已经邀请韩国领导人参加。

如果李在明能收起挑衅的架势,借着APEC跟中国好好谈谈,

半导体、绿色能源这些领域都能找到合作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中韩可以一起推存储芯片的能效标准,绕开美国的技术封锁,

韩国SK海力士和中国的长江存储已经签了专利共享协议,

这路子走对了,双方都能省下不少研发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流文化也是个宝,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韩国放宽了签证,赴韩游客多了快三成,

光州的中国文化周、青少年足球赛也办得热热闹闹,

这些软性交流能让两国民众更亲近,帮着稳住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朝核问题,李在明重启了朝韩军事热线,还给朝鲜送了奶粉和药,态度比前任温和多了,

这跟中国的“双暂停”想法有点像,如果能借着这个势头重启六方会谈,

或者在中朝边境搞个经济合作区,半岛的紧张局面说不定能缓一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在明的“实用外交”想在美中之间找平衡,可这路不好走,

韩国经济离不开中国,安全上又甩不开美国,这矛盾短时间解不了。

中国这边,硬的时候够硬,软的时候也给足了诚意,

APEC会议、半导体合作、朝核问题,都是摆在桌上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国要是继续在黄海上较劲,损失的可能是自己的市场和信任,

要是能抓住合作的机会,中韩关系没准能找到新路,

未来几个月,李在明的选择,怕是要决定不少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