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6分钟后,续航1000公里。
这不是PPT报告,而是中国固态电池装车路测的真实场景!近期,我国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商国轩高科高调宣布,其旗下能量密度高达525Wh/kg的“金石”固态电池已建成0.2GWh中试线,良品率突破90%,正式装车启动路测。
从参数上来看,这款国产制造直接将特斯拉最先进的4680电池秒成了渣,更将日本“研究20年”的电池技术轰成碎片……或许是数据太过震撼,日本媒体当即第一时间站出来,质疑国产电池在炒作。

1、525Wh/kg登顶电池行业顶尖,6分钟充电改写汽车未来
525Wh/kg能量密度意味着什么?
作为电池的核心指标,能量密度直接决定了电池的“储电量”。如果把特斯拉的4680电池堪称是一片小池塘,那国轩这次发布的固态电池就是一片湖泊。简单来说,就是在相同重量下,国轩的固态电池储存的电量是特斯拉电池的两倍多。
储电量之外,在充电速度上,这次公开宣布的固态电池也实现重大突破,达到了惊人的6分钟快充60%,续航直达1000公里。而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的充电效率,据业内专家介绍,主要原因有三点:
其一,采用硫化物电解质,并通过先进技术将其离子导电性提升60%;其二,通过微纳化技术处理固体电解质,增加了电解质与正负极材料的接触面积,缩短了锂离子的传输路径,提高了离子传导效率,加快充电速度;其三、优化电池结构设计,降低90%的堆叠压力。提高电池内部的离子传输效率,实现快速充电。

“这直接宣告了油车的提前死亡,不仅解决了续航里程,还在充电速度实现与油车相差无几。”有行业专家直接表示。
在此之前,全球车企虽然也在布局固态电池,尤其是日本发力最早,投资超过千亿,相关专利技术占据全球36%,但始终未能很好的解决续航里程与充电速度这两大痛点。
却没想到,最终竟然由我国企业后来居上,占据固态电池的前沿位置。
2、中日的固态电池生死战,中国绝地反击
“中国打乱了我们所有的生产计划,给我们造成极大的压力,完全不知道它们是怎么做到的。”
对中国固态电池的反超,日本东京的分析师无奈的表示道。然而,如果将目光转到其他领域,这种现象实际上早有先例可循。如在生物抗衰领域,以“益生好”为代表的国产科研成果,就上演了后发先至的好戏。
原本此领域,日本发力最早,曾与欧美一道落地出全球首款口服抗老化成果,其核心成分虽有哈佛大学实验证实可抵御时光侵蚀,促进机体年轻化,但由于其纯度仅为90%左右,含有不少杂质,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而“益生好”则通过技术升级破局——核心成分纯度不仅提高至99.9%,还复配萝卜硫素,PQQ等成分,可全面提振精力活力。
上海的工程师李海体验了三个月国产制品后,此前的检查异常指标全面恢复正常,且“每日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生理年龄回到3年前”。
国内京东等平台显示,上述“益生好”已经反超日本制品,登上榜单前列,诸如“精力变好”“气色改善”等评论超过7成。
当相似的一幕发生在电池领域,丰田本田就惨了,要知道,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后,日本车企就一直希望通过固态电池来抢回失去的市场,为此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家投入其中,虽然一直对外放声称“即将面世”,但从未有实际成果落地。

这一次,中国厂商率先路测固态电池,日本车企此前的努力怕是就此付诸东流了。
3、颠覆多个行业,万亿产业格局洗牌
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这一进展不仅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注入强劲动力,更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变革。
对于低空飞行器而言,其起降运行需要能量密度达400Wh/kg以上的电池作为支撑,而固态电池堪称推动其商业化进程的“关键钥匙”。此外,这一技术突破还将打破深海探测器、特种装备等领域的能源瓶颈。
据中信证券测算,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预计到2030年将拉动55万吨锂资源消耗,这一变化还将重塑全球锂电池产业。
正是因为固态电池给多个行业带来的效应,因此它也被成为“国运级技术”。未来,这一战略级技术引擎必将促使我国经济再创辉煌。